云南红河:千年紫陶焕新彩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建水县有着“中国紫陶之都”的美誉,在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三千四百年”的历史文化名片中,“千年建水紫陶”以其悠远的历史传承、独特的工艺技艺、广阔的发展前景而大放异彩、声名远播。
为进一步释放产业潜力,擦亮“千年建水紫陶”名片,红河州把紫陶文旅产业链列入全州12条重点产业链精心打造,提出“两型三化四融四扶一跨”发展思路,瞄准“到2025年实现紫陶文旅产业链集群产值突破100亿元”目标,不断强链、补链、延链,充分释放产业潜力,逐步闯出了一条产业发展新路子,让“千年窑火”生生不息。
历经千年的建水制陶业,在一代代匠人手中延续传递,紫陶产品在保持传统技艺基础上,与新兴文化不断碰撞,一批批极富创意性的作品推陈出新,演绎着泥与火的新篇章。
新年伊始,以圆雕、浮雕等工艺制作的兔年紫陶产品,采用古法压制泥板技艺创作的“南湖红船”文创产品,以及唯美与庄重兼收并蓄的紫陶华表等紫陶新产品一经推出,便赢得市场一片赞誉。
近年来,在市场需求多元化和科技助力、数字赋能的多重驱动下,建水紫陶产业发展迅速,登记注册的紫陶生产、销售企业和个体户达2536户,培育紫陶规模以上企业15家,打造了建水紫陶文化产业园区并成功创建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国家级版权示范园区。
去年,建水紫陶产业产值突破50亿元,成为红河州乃至云南省具有较高标识度的特色文化产业和地域文化名片。一批接一批紫陶工匠在“传帮带”培养、“政校企”合作等模式中成长成才,已累计培育国家级大师3名、省级大师78名、各级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68名、工艺美术专业职称人员973名,累计引进1000余名国内外书画艺术、现代雕塑大师和江苏宜兴、江西景德镇等地陶艺大师到建水参与制作精品紫陶,为紫陶产业的传承、创新、发展注入源源不绝的动力。
“紫陶里”布局了特色美食、非遗民俗手工、大师工坊等丰富业态,让紫陶文化走向“远方”、旅游更有“诗意”。在这里,游客可以感受千年紫陶文化、触摸建水历史脉络,还能住宿、购物、体验陶艺,欣赏把玩紫陶艺术品。
去年,红河州举办“窑想千年·陶醉建水”2022紫陶文旅产业链招商引资暨产品发布活动,就陶茶融合、陶咖融合、陶旅融合达成多项合作,金额达2700万元,进一步壮大紫陶文旅产业链,推动陶茶融合迈上新台阶、跑出加速度。同年,红河州还以第十六届中国红河·建水孔子文化节暨第三届中国·建水紫陶文化节举办为契机,促成陶策窑与中石油、中石化展开合作,布局25个网点线下售卖建水紫陶。
为加速紫陶文旅融合,红河州精心打造紫陶街、蚁工坊等创新业态,形成创意设计、生产加工、文化传播聚集区,推动紫陶产业与文化旅游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打造文化传承、产业共建与文旅融合的紫陶生产—加工—营销—文旅产业链。
今年春节期间,建水县文庙、朱家花园、学政考棚等13个主要景区景点接待海内外游客117.55万人次,同比增长100.98%;实现旅游总收入1048.63万元,同比增长151.72%。
传统与现代交织、艺术与旅游交融,古老陶都绵延千年的窑火,正伴随新技术、新理念、新业态的导入,燃得更亮、烧得更旺。
去年,“游云南”平台推出的全省首款文旅数字紫陶藏品“兽耳方尊”市场反响强烈,615份藏品发行即售罄;建水紫陶电商直播季开窑活动人气高涨,单月线万元;与头部网络达人合作,紫陶销售额达700余万元……一时间,建水紫陶呈现新产业、新业态竞相迸发态势,展露无穷生机与活力。
古窑新火迈向“百亿时代”,正赋予建水紫陶产业发展新的使命。为此,红河州加速推进紫陶全产业链发展,坚持以“两区布局、四轮驱动、三化推进、四融四扶一跨”的发展思路,着力打造文化陶、工业陶、日用陶、景观陶、新材料陶等“紫陶+N”新业态,不断延伸产业链——启动《建水陶瓷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建水紫陶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规划》等规划编制工作;建立紫陶文旅产业重点项目库;全面梳理陶土资源、制泥、园区建设、陶旅融合、陶产融合、非金属材料、宣传营销等方面项目119个,实现产业链项目上、中、下游全覆盖。
今年初,在州紫陶文旅产业链牵线搭桥下,拥有知名家电品牌“荣事达”的合肥荣电集团联合建水代表企业建立研发中心,推动“紫陶+小家电”创新融合,打造更标准化、工业化、智能化、便捷化的紫陶新产品,进一步激发紫陶产业发展新动能。这是建水紫陶文化传承、产业共建的合作典范,也是紫陶文旅产业链强链、补链、延链的重要突破。
伴随新技术、新业态在千年紫陶产业中的应用发展,为传承千年的建水紫陶作出了新注解。在泥与火的淬炼中、在艺术与生活的碰撞下,古老的紫陶产业正焕发勃勃生机。(饶勇 通讯员 王陶 常一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