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陆军讲武堂走出2位元帅20多位上将堪比黄埔军校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在昆明的脆湖西岸,矗立着一个老洋房,这个房子放在今天还是十分具有标志性的,走马转角的正方形建筑,在每一个楼上面都拥有对称的造型,这之间没有走廊,整体的建筑面积达到一万两千平米,这个地方就是中国民国时期的,现在这里已经免费的对外开放了,所以每年都有无数的人前去观赏游玩,甚至时至今日依旧在院子当中还能听见嘹亮的军歌。
在1909年建成之后,在这里走出大约二十多位上将,还有两个元帅,还有越南,朝鲜两国的三军总司令,以及一个韩国总统,在当时那样的一个年代,这里简直成为了军人们和将帅心中梦想的天堂。这个地方和原先刚建成之后不久对比的话,还真的是千差万别,现在的这里,因为各种原因,仅仅只保留了主体建筑,但是看上去依旧是十分的宏大,这也成了目前为止中国保留的最完整,历史最悠久的军事学堂。
该地始建于1907年,当时的清政府依旧存在,虽然已经到了垂暮之前,但是仍然掌握着中国的命运,甲午战争之后,全国提出了振军兴武的口号,在全国各地开始建造军事学府,1903年袁世凯带着北洋军天津练兵,清政府将其编为新军,与此同时也开始开办和军事有关的各种企业和学校,即使是云南边陲之地也不例外。
在新军的编练过程当中,军官的无论是从质还是量上都没有办法满足当时的需要,毕竟当时全国的文盲还是很多的,而且主要集中在部队。没有文学素养,没有只是修养,按照当时迫在眉睫的情况来看,培养人才成了一件必须要解决的事情。当时这个学校选在这里,主要还是因为沐英在此地种柳牧马,又效仿了周亚夫屯兵的细柳营,吴三桂曾经将这个地方改成了别苑,到了雍正年间的时候,才改成了洪化堂。
当时清政府创办此地的目的也很简单,就是为了培养新式军官,但是想法是好的,但是没有想到这个地方最后成了清朝给别人做嫁衣的标志,因为这里足够的隐秘,为后来的同盟会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聚集场所,很多革命党人在这里掌握了实权,此地也成为了云南的革命地。在之后学校里的课堂上,像是宣传反清的革命思想就成了他们之间的必修课,于是借用着清朝的地界,为革命党人培养人才。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