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产188

您好,欢迎访问我们的网站,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滇青铜文明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文物:热热闹闹的贮贝器

2023-08-07 22:01分类: 云南文化 阅读: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在古滇文明中,有一种独特的青铜器——贮贝器。20世纪50年代,在云南晋宁石寨山、江川李家山等地出土一批古滇国货币(贝壳)和超过万件的青铜器,贮贝器便是其中之一。贮贝器,字如其名,“贮藏贝币的青铜器”,用通俗的说法,就是现在的“存钱罐”。当然贮贝器不仅用来贮存贝币,更是财富、权贵、地位的象征,也是祭祀先祖的重要器物,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在其他地区从未被发现过。贮贝器自发现以来便被国内外学界所关注,被称为滇青铜文明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文物。

  大约两千多年前,在云南昆明滇池地域有一个古王国——古滇国。古滇国是一个内陆国,距离大海很远,而且是高原山区,在交通极不方便的古代,海贝这样的东西在古滇国十分罕见,甚至跟金银一样珍贵。随着古滇国逐渐升级以物换物的经济模式后,急需“一般等价物”来成为交换的中介,由于海贝在内陆地区较为稀有,所以海贝也开始当作货币来使用。为了储存这些贝币,有钱的贵族们特意铸造了能与之匹配的青铜贮贝器。

  贮贝器由青铜打造,本身就价值不菲,只有王公贵族才有可能使用。据史料记载和考古研究证实,当时云南大部分地区仍处在以物易物阶段,贝壳货币并不是很通行,贮贝器多是作为一种礼器随葬于规格较高的贵族大墓中。贮贝器的铸造难度和艺术呈现代表着当时先进的生产力和审美水平,可见当时的古滇国已经是一个非常发达繁荣的社会了。到了东汉年间,古滇国逐渐融入中原文化,古滇文明也融汇到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当中,退出了历史舞台,而贵族们的财富和贮贝器也一同被埋入地下。随着贮贝器的现世,再次揭开了古滇国神秘的面纱。在对于贮贝器的发掘研究过程中,其身上所呈现出的艺术形象及工艺特征不仅代表了当时云南地区青铜铸造的最高成就,也是一种生活场景的记载,是云南青铜文化的瑰宝。

  出土的青铜贮贝器有多种形状,最独特的部分莫过于精美的器盖,采用立体雕塑、分铸再焊接的技法,以细致入微的写实手法进行装饰,描绘出古滇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极具典型性、情节性和故事性。表达的主题包括人物、牛、马、虎、鸟、兽等,题材十分多样,展现了当时战争、祭祀、狩猎、纳贡、纺织等各种场景,极具艺术审美价值。有的盖径30厘米上雕铸出十多名人物形象,可谓场景丰富,热闹非凡。贮贝器这一小小存钱罐堪称“微缩版的滇国人文自然史书”,通过它们,我们才得以一窥两千多年前的古滇文明。下面让我们欣赏几件极具代表性的贮贝器……

  西汉时期器物,云南晋宁石寨山1号墓出土,国家一级文物,现藏于云南省博物馆。高38厘米,器盖直径30厘米,为铜鼓形贮贝器,有盖有底,内存海贝。鼓的腰部刻有8人,各手持矛、弩或斧等兵器在奔跑狩猎。盖子中间立有一高9厘米的柱子,两条蛇盘旋其上,柱顶有一只老虎。

  鼓上祭祀场景中共有52人,场景展现为正在进行过程中的祭礼。杀人祭柱场面铜贮贝器描绘的祭祀活动颇具寓意,祭柱即祭祖。场景中人物众多,少部分人在参与祭祀典礼,大部分人在利用祭祀场所进行贸易交流。

  西汉时期器物,云南晋宁石寨山12号墓出土,国家一级文物,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通高51厘米,盖径32厘米,出土时器内有海贝300余枚。为虎耳束腰筒形贮贝器,器身两侧的老虎作向上攀爬状,虎尾下垂外翻,两只老虎身上的纹饰一为圆点纹,一为线纹。器盖上铸有复杂的祭祀场景,雕铸人物129个,还有干栏式建筑、铜鼓、铜柱、鼎以及动物,是滇国青铜器中最复杂的一件,也是迄今为止发现的贮贝器上雕铸人物最多的一件。

  诅盟为古代西南民族中极为盛行的一种风俗,凡有重大事件都要用盟誓来约束,设立祭坛,供奉祭品,举行典礼。通过器物上雕铸的人物的穿戴和行为,我们能够了解到古滇国已经有了很明显的阶级划分。同时也由此了解了当时的滇国还和周围的国家有频繁的贸易往来,而这个祭祀广场,同时也是一个进行贸易往来的广场。诅盟场面铜贮贝器与杀人祭柱场面铜贮贝器被列为禁止出境的国宝级文物。

  云南晋宁石寨山出土,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在“古代中国”馆长期展出。此器原由重叠的两鼓组成,出土时上鼓已残,下鼓鼓口铸有立体人物、牛马等,腰间铸4环耳,器身下部铸4卧牛。器盖上铸人物、牛、马等共21个,其中人物或佩剑,或负物,或执鞭,或牵马,表现了部落首领向古滇王纳贡的场景,对研究滇国的经济、政治具有重要意义。

  1956年于云南晋宁石寨山10号墓出土,现藏于云南省博物馆。四牛鎏金骑士贮贝器是西汉时期典型的束腰圆筒形贮贝器,通高50厘米,盖子直径25厘米,平底、下有底足。器腰两侧各装饰一个虎形耳,虎作向上攀爬状。器物盖上有四只体格健硕的牛逆时针围绕中心作奔跑状,而中心有一个圆柱柄托盘,托盘上有一身佩宝剑的滇族骑士,通体鎏金,骑一高头大马,英勇威武。战马昂首挺立,马尾挥洒上扬,口微张,目光锐利且炯视前方,在众牛的环绕下,这位鎏金佩剑骑士跃马而起,细节刻画详尽,宛若真人。四牛鎏金骑士贮贝器采用了铸塑、焊接、鎏金等工艺,大大丰富了形制,体现了古滇国青铜铸造的超高技艺。2018年12月3日,四牛鎏金骑士贮贝器亮相央视栏目《国家宝藏》第二季。

  1956年于云南江川李家山出土,现藏于上海博物馆。贮贝器高51厘米,底径29厘米,重15.2千克,器物呈现束腰圆筒形,出土时内装有贝币。圆形器盖上立有一大七小共八头牛,也因此得名“八牛贮贝器”。形态各异的八头牛身形健壮有力,中间的大牛昂首立于鼓型座上,七头小牛低首垂尾环绕在盖沿,牛角尖利高耸,直指天空,造型逼真,极富动感。器物内束的“腰部”两侧分别铸有一虎形耳,周身有细致的阴线刻划纹饰,形态威猛,怒目利齿,似正在沿器壁向上攀爬,意欲将器盖上的牛取而食之。器物为平底,三只兽爪形足,器形规整周正,线条流畅,配合上虎、牛雕塑,构成一幅惊险而又生动的“猛虎狩猎、群牛防守”图,趣味十足。古滇国人将代表财富的牛之形象搬上“存钱罐”,其寓意不言而喻。

  出土于云南晋宁县石寨山,现藏于云南省博物馆。2018年1月4日,在央视播出的纪实片《如果国宝会说线厘米的国宝级文物“西汉战争场面贮贝器盖”。出土时器身已残,只余一个器盖尚存,盖上共雕铸一组人物13人,马一匹,反映了当时的滇族与昆明人两军交战的激烈场景。其中一方是椎髻的滇国将士,一位通体鎏金的骑马将,所骑之马昂头翘尾,脖子下系着一个斩获的敌人首级,四周一群装备精良的士兵正在进行激烈战斗,他们戴头盔、穿铠甲,意气风发;另一方为辫发的昆明人,均为步兵,气势上与滇国人完全相反,有的受伤倒地,有的跪地求饶,有的身首异处,呈现出败势。这类贮贝器多以细致入微的写实手法,形象生动的细腻雕琢,描绘古滇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1996年于云南晋宁县石寨山71号墓出土,现藏于云南省博物馆。贮贝器通高42.8厘米、盖径23厘米,器内贮满贝币。器身作细腰圆筒型,局部饰阴刻勾连螺旋纹,腰部铸有左右对称两虎形耳,底有四只片状兽足支撑。器盖上铸有两牛一虎搏斗场景:一虎居中作嘶吼状,两侧各有一牛,均作搏斗状,虎一条后腿被牛角挑穿。器盖中心还有一棵树,上有两猴两鸟,两猴相背蹲在树枝上,尾相缠绕,两鸟作惊恐之状,振翅欲飞,体现了搏斗场面的异常激烈。仔细观看这一场景,感觉像是看了一场古滇国的“动物世界”,连它们撕咬的声音仿佛都能听到。这件贮贝器上的两头牛尽显“王者之态”,将“百兽之王”逼入绝境,大概是意喻墓主人生前征服劲敌开疆扩土的人生境遇。

  出土于云南江川李家山69号墓,现藏于李家山青铜器博物馆。人物题材的贮贝器,其器盖上的人物形象一般可分为奴隶主、贵族、奴隶和士兵等几类。古滇国是一个奴隶制国家,故此奴隶主与贵族的形象十分常见,盖上的场景也多与墓主人生前的活动内容有关,常见于祭祀、战争、生产生活等场面。主角一般形象高大、表面鎏金,这件“西汉纺织群像贮贝器”器高48厘米、盖径24厘米,正中坐立通体鎏金的一位贵妇,正在监督女奴纺织,将当时的生产生活场景刻画得淋漓尽致。

  西汉时期器物,出土于云南晋宁石寨山,现藏于云南省博物馆。贮贝器由两个铜鼓上下重叠焊铸而成,有底有盖。两鼓器身纹饰相同:胴部饰6组羽人、船纹,腰部饰牛、羽人舞纹。盖上铸有立体的战争场面:共塑人物21人,马5匹,分为两个阵营、7个场景各自厮杀……

  此叠鼓形战争场面铜贮贝器与“滇王金印”一同出土,具有特殊意义。盖上雕铸的人物众多,动作充满张力,各自构成较为独立的场景,其发饰、盔甲、马具等器物的特点都一一呈现出来。战斗的一方为椎髻的滇国将士,有骑兵有步兵,装备精良;另一方为辫发的“昆明人”,装备落后,呈溃逃之势。

  西汉时期器物,出土于云南晋宁石寨山71号墓,现藏于云南省博物馆。两鼓上下重叠焊铸而成,有底有盖,器内满贮贝壳。上面鼓腰足部焊铸四鹿,下面鼓腰足部焊铸四牛,胴部与腰部交界处有四绳纹耳。器盖上铸有狩猎场面:共3人,均身背长剑,其中两人骑马,左手捉马绳,右手握兵器(已残),策马共同追猎一头奔跑中的鹿,其中一人通体鎏金。第三人站立于器盖中央,双手执长兵器(已残),欲猎杀另一头鹿,此人前后各有一犬,分别欲扑向两鹿。两骑士马下分别有一兔一狐。这类狩猎题材的“存钱罐”,往往人物和动物的一丝一发都做到了形象逼真、刻画精准,尤其是动物的四足都以奔跑状来表现,故此整器给观者以活灵活现之感。

  据专家考证,贮贝器是云南地区滇族特有的青铜器形制,一般出土于规格较高的贵族大墓里,在普通阶层的墓葬里并无发现,说明贮贝器是当时贵族的专属器物。

  迄今为止,考古发现最早的青铜贮贝器年代为战国。古人信奉“事死如事生”的理念,统治者、权贵们为了能够实现延续财富的寄托,死后将大量的贝币储存于贮贝器中和铜鼓等礼乐器等一同带入墓葬,由此体现出墓主人生前不仅拥有大量财富,还有极高的权力。经历了2000多年的风雨变迁,贮贝器上雕铸的攻伐交战、集市买卖、骑马狩猎、虎豹搏杀等场景依然能够让我们感受到曾经的热闹鲜活。贮贝器铸造之初是用作储存财宝,但它更像是一枚“时间胶囊”,让我们穿越时空,一睹两千年前古滇国人的生活……

  一眼千年,热热闹闹的青铜贮贝器如今静置于博物馆的安静幽深中,从古人生活场景穿越至今,为观者上演了一出出尘封千年的往事!(任秀玲 作者单位:昆明市晋宁区博物馆)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于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郑重声明:本站旨在学习分享各地特产、美食、景点、文化和民俗等,文章均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QQ:21241043

上一篇:“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关键词是____?”不到两个月我们找到了这些

下一篇: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调研组赴西双版纳州开展“国门文化”建设情况调研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

关注我们

    特产188
返回顶部
brand86 365整形网 Axial Fa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