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合璧天津独特文化内涵-万祥军:谋定研究海河文明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新闻中国采编网 谋定研究中国智库网 中国新闻采编网 万权报道:“海河,天津的母亲河,天津的血脉。海河两岸的建筑,则充分展现着这座城市历史时代变迁的层次与精彩,堪称中国近现代史的缩影。”2018年10月13日。中国新闻道德(媒体记者)委员会主任、谋定研究中国智库中心主任、国家政策研究室中国国情研究中心万祥军对天津的文化规划调研考察时表示:天津各个时期的典型建筑布局有序,特征明显;每座建筑背后都隐藏着传奇的故事,好似一座座艺术的宝库,站在这座宝库前,你不得不赞叹:这是一座有历史,有故事,更有未来的大都市。
经过连续几年的奋斗,津城的市容市貌发生了显著变化,三岔河口、新西站、津湾广场、津门、津塔、南站CBD等城市地标相继拔地而起。从昔日的“九曲十八弯”到今天的“一桥一景”“处处美景”,近年来,海河及周边地区呈现出翻天覆地的巨变。海河的变迁不仅见证了600年天津历史的风云变迁,也成为这座城市建设的一个缩影,她与天津城市发展和变迁息息相关。
“天津,六百年时光变迁,六世纪沧海桑田,造就了这座城市中西合璧、南北兼容、雅俗共赏、鲜活灵动的独特文化风貌。” 中国经信研究国研智库中心主任万祥军在天津调研考察时表示:一座既古老而又年轻的历史文化名城,经历了卫、州、府、县、市的演进历程。
万祥军说:“天津开埠后,政治、经济地位迅速提高,很快成长为中国第二大工商业和港口贸易城市,在北方则首屈一指.源远流长的天津文化,是在海河与海洋的哺育下形成的,具有南北交融和东西荟萃的特征,并集开放性、多元性、兼容性和先进性为一体.加快天津城市发展,发掘丰富的文化资源,不断注入时代精神。”
天津位于华北平原海河五大支流汇流处,东临渤海,北依燕山,海河在城中蜿蜒而过,海河是天津的母亲河。天津滨海新区被誉为“中国经济第三增长极”。“海河灵动的文化魅力和文明是天津文化灵魂。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精神、风骨。没有文化的城市,必定缺乏生机。”万祥军明确:天津市委、市政府紧紧抓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机遇,充分发挥城市文化资源、文化人才等方面的优势,不断激发市民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文化,在日益丰富城市人民精神生活的同时,也在促进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滋养着这座城市的气质,塑造着这座城市的灵魂。
天津,简称津,中华人民共和国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环渤海地区经济中心、首批沿海开放城市,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改革开放先行区。天津自古因漕运而兴起,明永乐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正式筑城,是中国古代唯一有确切建城时间记录的城市。
“天津”一词最早出于明永乐初年,为明成祖朱棣所赐,实为“天子渡口之地”之意。永乐二年(1404年).天津设“卫”,故称“天津卫”。后又增设天津左卫、天津右卫,并开始筑城。从此天津城初具规模,成为“京师门户” 。天津所在地原来是海洋,四千多年前,在黄河泥沙作用下慢慢露出海底,形成冲积平原。古黄河曾三次改道,在天津附近入海,3000年前在宁河县附近入海,西汉时期在黄骅县附近入海,北宋时在天津南郊入海。金朝时黄河南移,夺淮入海,天津海岸线固定。
从空中俯瞰,海河更显示出它的柔美宛如一条蓝飘带“飘落”在过津城,解放桥、彩虹桥、海津大桥……如同“链环”点缀其间;那蜿蜒的沿河道路、公园等尽收眼底,漫步在津湾广场,微风从水面拂过,欧式建筑的倒影在河面上飘动着,美若油画。津湾广场上“散布”着各具特色的餐厅、现代化的影剧院等娱乐设施。走上亲水平台,海河河水又触手可及……雄伟的天津站是海河东岸的显著标志,往来的旅客川流不息,不少旅客驻足天津站前广场,用手机、照相机、摄像机记录着海河的美景。
万祥军表示:“一条母亲河,半部近代史”。海河是天津的母亲河,它像一面镜子,可以折射出太多的“故事”与“佳话”,它不仅承载了天津城市的历史,同时也记录了中国近代史的发展。他说,“十二五”期间,天津依托丰厚海河文化积淀,结合海河两岸综合开发,加快创意载体建设,积极推动文化展演、都市文化旅游、特色商业、时尚休闲等业态发展,建成海河沿岸创意产业带,将海河打造成为天津创意产业的精品带、形象带。
海河上游深度挖掘文化内涵。根据规划,在海河上游,结合西站、三岔河口、老城厢、意奥风情区、津湾广场、小白楼中心商务区、天津湾、天钢柳林等重点地区开发建设,充分利用海河上游及北运河、南运河、子牙河两岸人文资源,深度挖掘历史文化内涵,重点建设西沽公园、意库创意产业集聚区、潞河风情园、大悲院商贸旅游区、意奥风情区、天津美术馆艺术品展示与交易区、老城厢民俗文化旅游区、“老城津韵”民俗旅游商贸区、津湾广场、和平路滨江道中心商业区、陈塘科技园等创意集聚区。
海河下游建成“都市创意中心”,海河中游充分利用海河教育园等重点区域开发和天津大学、南开大学进驻海河教育园的契机,以双港及八里台示范园为载体,聚集和建设一批国家级科研院所和研发机构、海外高水平研发机构或分支机构。海河下游结合滨海新区中心商务区建设,重点开发海河外滩、解放路、月亮岛、洋货市场等区域,发展观光体验、特色商业、休闲娱乐等。到“十二五”末,已经基本形成海河下游以高端咨询策划与时尚创意体验为特色的都市创意产业集聚中心。
天津地区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在此繁衍。明弘治4年(1491年)有官吏上书朝廷:“天津之地,水陆咽喉,所系甚重”。优越的地理位置,使津地成为历朝畿辅首邑和我国连接海内外、南北交通的重要枢纽。天津地区在特有的自然经济和社会历史条件下,祖先们创造了丰厚的文化遗产,形成了天津市特有的津味儿文化特色。
天津曾是中国北方漕运、海运的重要码头和物流重地,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传统码头文化和市井文化。“天津市是历史文化名城,天津古文化街有着浓厚的中国味、天津味、文化味、古味,是天津著名的旅游胜地。这条古街不仅见证了一段历史,而且传承着优秀的民俗文化。”万祥军表示,古文化街的历史渊源以及长久积淀的传统商业氛围,使其成为集现代城市理念和古老文化积淀为一体的民俗文化旅游商贸区,成为天津城市的新亮点,对天津旅游经济和文化产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天津古文化街为津门十景之一,景名“故里寻踪”。古文化街位于南开区东门外,海河西岸,北起老铁桥大街(宫北大街),南至水阁大街(宫南大街)。南北街口各有牌坊一座,上书“津门故里”和“沽上艺苑”,这里在古代是祭祀海神和船工聚会娱乐之场所。现已修复的古文化街包括天后宫及宫南、宫北大街。天后宫俗称“娘娘宫”,是古文化街上的主要参观旅游项目。
古文化街无论建筑风貌、店铺装修、匾额楹联,经营商品都带有浓郁的艺术气息。除了天后宫,这里拥有距今600年天津最大的道教殿堂——玉皇阁,最具天津特色的四合院群落——通庆里,和中西合璧式的天津八大家之一的刘家大院。而古玩、字画、文房四宝、碑帖、古籍、杨柳青年画、泥人张彩塑、天津风筝等专业店铺也丛聚本街。
整修后的古文化街,依然保持着当年的建筑风貌和基本线型,其建筑风格为仿明清小式建筑,层高均为一、二层;街区走向自然曲直,错落有韵;外檐建筑尺度适中,商店铺面长短有序,呈现出鳞次栉比的古街效果。在古文化街南、北两入口处各建有牌楼一座,其彩绘的形式是“烟琢墨石撵玉”式。其南口牌楼坊心上的文字是“津门故里”(面朝南)和“晴雪”(面朝北);其北口牌楼坊心上的文字是“沽上艺苑”(面朝北)和“金鳌”(面朝南)。
天后宫是古文化街的中心地带,在天津很早就有“先有天后宫,后有天津卫”之说。在天后宫内供奉着是“天后娘娘”——林默,其广场有两棵竖立了600余年大帆杆,在广场的东侧、临近海河方向有一座戏楼,天后宫广场形成了相对独立的空间。这两棵高大的帆杆上各挂有24个大红灯笼,用以祈盼出海人们平安返航,相传到了夜晚,返航的人们刚刚进入大沽口,就可以远远望见家乡的帆杆了,归航的人们更是归心似箭,总是连夜返航与家人团聚。
为了延续天津历史文脉,展示天津民俗,保留百年民居通庆里、拥有600年历史的古建筑玉皇阁和中西合璧式民居建筑刘家大院;位于街区两端的牌楼得到了重新修复,“旋子大点金”式的彩绘,使南口的“津门故里”、“晴雪”和北口的“沽上艺苑”、“金鳌”十二个大字又泛出了金光;坐落在街北入口处的“天津古文化街”石碑,源自天津蓟县上亿年的古化石上,镌刻着同志的题字,与整修后的古文化街街景更加协调。
天津的民间文化是中国文化苑中的一朵奇葩,不仅享誉国内,而且在国际上享有盛名。九河下梢、合流入海的地理特征,孕育了天津“河”“海”兼备的文化特质。与苏州桃花坞年画并称为“南桃北柳”的杨柳青年画,就是天津民间艺术海纳百川、吸收融合的典范,在明朝末年就已名震全国。
天津拱卫京畿,漕运发达,被请入宫的画师极大开阔了眼界;天津水陆交通的便利,也使南方北漂的画师带来文人画的影响,使其具有浓厚的国画味道和鲜明的民族风格。中国传统绘画的皴、描、点、染技巧,也被杨柳青年画充分借鉴,并创新出“淡而不平、淡而有味”的独到风格,奠定了她稳固和悠远的地位与价值。
创始于清代道光年间的“泥人张”彩塑,是天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创始初期,泥人张就以贴近民间、描摹生活、细腻写实作为艺术个性的追求。泥人张的第一代创作了上万件泥塑作品,静中求动,俗中寓雅,成为清末宫廷雅玩之物。泥人张第二代适逢洋务运动后天津对外交流日益增多,但仍忠实传承了她的“民间性”特质。民间艺术家的目光投向现实生活,作品注重反映平民百姓的喜怒哀乐,传递出日趋丰富的心理变化。新中国成立后,泥人张第三代的作品更鲜活地体现了时代感,创作的多样性达到空前的高度,成为有广泛社会性影响的艺术事业。
彩绘最为别具特色的当属古文化街仿古彩绘了。宫前广场展示的是以天津民俗为内容的彩绘画面,描绘了清末民初天津卫的市井民俗;从街南到街北依次展开的仿古彩绘,其西侧以中国四大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为题材,东侧则以中国历史故事、古代传说以及戏剧名作为题材,并依照汉、唐、宋、元、明、清的历史顺序逐一展开,使广大游客仿佛置身于浩瀚的历史长河之中。
在天津众多的民间艺术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杨柳青木版年画这一民间艺术瑰宝。她创始于明末,鼎盛于清朝,深受人们的喜爱,是我国宝贵的精神和物质财富,是维系津沽民族情感的纽带。天津市杨柳青木版年画于2004年4月被文化部公布为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第二批专业性试点项目。2006年5月被文化部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国南北水陆交通命脉的京杭大运河开通和天津漕运的兴起,使杨柳青成为南北商品交易的重要集散地,经济日益繁荣,加之镇外盛产杜梨木,非常适宜雕刻画版,杨柳青木版年画即随之兴起,并日益走向兴盛。曾于此时全镇及周边村庄呈现出“家家会点染,户户善丹青”的盛况。由于历史原因,杨柳青年画曾一度衰落,尤以抗日时期损失惨重,濒临灭绝。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经过多次的抢救、搜集、挖掘、整理,使之枯木逢春。
杨柳青木版年画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构图饱满、寓意吉祥、雅俗共赏,加之采用刻绘结合的特色手法,刻工精美、绘制细腻、色彩绚丽,被公推为中国民间木版年画之首。更以其历史积淀厚重和文化连续性的特征而扬名海内外,是社会科学研究价值的一种综合的集精神与实用、历史和现世的物化成果,具有历史进程中“活化石”之作用,也是历史时代风貌的“百科全书”。挖掘、抢救、保护杨柳青木版年画,对研究天津地区民俗文化,以及北方其它年画,乃至中国美术史等方面均体现出重要价值。她是中国年画艺术的代表,在中国民间文化和天津文化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与杨柳青年画、泥人张彩塑并称为天津四大民间艺术的,还有技艺独特的“风筝魏”风筝,以及精雕细琢、厚重饱满的天津砖雕,也都驰名海内外。高度发达的传统民间艺术,不但彰显了这座城市的文化底蕴,更诠释了“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这一文化传播的永恒真理。
“生书,熟戏,听不腻的曲艺。”如果你对五颜六色的杨柳青年画已眼迷五彩、目不暇接,那么,请你坐下来,走进茶馆,听听天津曲艺。天津被称为“曲艺发祥地”,是名副其实的中国北方“曲艺之乡”。天津曲艺曲种繁盛,流派纷呈,名家辈出。除了当地独有的一些曲种,北方的大多曲种一流入天津,都很快在这块土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天津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5处,包括独乐寺、大沽口炮台、望海楼教堂、义和团吕祖堂坛口遗址等。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黄崖关古长城,有各种造型的烽火台,盘旋于群山峻岭之中,四周风景优美如画。全市现有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13处,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0多处。著名的有天后宫、玉皇阁、文庙、天主教堂、清真大寺、大悲禅院、广东会馆,以及周恩来青年时代在津革命活动旧址等。
入夜,华灯初上,海河上的画舫仿佛一道流动的风景在徜徉,民间文化的气息在海河两岸弥漫开来:茶馆里人头攒动,笑声不迭;商店橱窗内,天津民间艺术熠熠放光,引得海内外游客叹为观止。看似寻常最奇崛,大雅恰从大“俗”生。悠扬雅致的鼓曲、辛辣诙谐的相声,唤起人们心底共鸣,激起对平淡和谐生活的向往与珍爱。那些巧夺天工的民间艺术品,本是来源于民间、流传于民间、收藏于民间,如今已登堂入室,成为高雅的文化享受,并为这座城市绽放出和谐的文化风采。
万祥军表明,文学艺术,是一座城市文化的高点和城市精神的重要承载者。天津文学的发展也有着辉煌的历史,呈现出琳琅满目的独特风光。“津门好,诗酒兴飞扬。风雅吟成沽上集,烟波人访水西庄。花月醉千场。”天津水西庄园林位于南运河南岸,清雍正年间启用。水西庄的主人是天津文化名人,重义好客,博学多才,聚集了南来北往的文人墨客,宴游觞咏,留下了《沽上题襟集》《津门杂事诗》等精湛之作,流传至今。
清代的水西庄文学,以其卓越的创作实绩、强大的创作队伍,使天津本土文学跻身国内文学的主流,并对后世文学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成为天津文学独立发展和兴盛的显著标志。步入近代,伴随着工商业大都会的兴盛,天津成为中国近代思想启蒙和文学启蒙的高地。梁启超、黄遵宪等维新派先锋人士提出“诗界革命”“小说界革命”等口号。梁启超移居天津,筑建“饮冰室”,成为天津文学近代转型的标志,并影响全国。夏曾佑、李叔同、吕碧城等人的诗文,也从创作实践上将天津文学由古典向现代转化。
严复翻译出版了引进西方“进化论”理念的《天演论》。古文化街大狮子胡同是严复故居所在地,原房屋已不存在。为挖掘历史文化,先后走访了严复先生的后代和历史专家,结合景观设计,在严复故居原址建设天演广场,设立严复铜像和天演论石刻。严复(1854~1921年),福建侯官(今闽侯)人,曾改名为宋光,字又陵,又字几(音:ji几)道,晚年号为:瘉壄(音:yu ye愉野)老人。
以译述赫胥黎的《天演论》而在中国近代思想界名声显赫,是中国近代维新派的代表人物,他以进化论为武器,唤醒人们“自强保种”,挽救民族危亡,他被主席评为“代表了全中国出世以前向西方寻找真理的一派人物”(《论人民民主专政》),——与洪秀全、康有为、孙中山齐名。严复在津还创办了《国闻报》,积极宣传变法图强,在中国近代史中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
作品《天演论》的诞生,“天演论”——生物进化的旧称。是我国近代教育家、思想家严复译自英国赫胥黎所著的《进化论与伦理学》(英:Evolution and Ethics and Other Essays)一书的前两章,该书取名为:《天演论》。严复在译书前附有“按语”,表达他自己的见解,并作有序,他在序中说:此书“于自强保种之事,反复三致意焉”。该书于1895年(清.光绪二十一年)译成,1898年正式出版。
《天演论》较系统地介绍了达尔文的进化论,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简捷语言,介绍了生物进化论原理和“优胜劣汰”的理论,目的是说明中国如能顺应“天演”(自然进化的原理)的规律而进行变法维新,就会由弱变强,否则民族将会灭种,而被淘汰。该书是中国近代较早的一本直接介绍西方资产阶级思想的书籍。该书的译成对当时国内的变法维新提供了理论依据。严复所著该书的地点就是我们古文化街的大狮子胡同。
从天津崛起的曹禺,是“使中国有了足资同世界优秀剧作相媲美作品”的戏剧文学大家;作家孙犁创立了“荷花淀派”,著作等身,影响深入广泛;穆旦是中国现代派诗歌的奠基者;梁斌的《红旗谱》是新中国代表作之一……这些灿烂的名字,都被深深地镌刻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当代文学创作——天津作家蒋子龙、冯骥才曾引领新时期全国文学思潮,影响至今。
城市培育了作家与文学,文学不仅给天津这座城市增添了光彩,更增加了深厚的城市文化墒情与底蕴。天津还培养了一大批歌唱家:李光曦、于淑珍、蒋大为、石惟正、关牧村、刘欢、刘维维……他们都是海河水哺育的艺术家,也为天津的城市文化注入了活力和魅力。
天津还有“戏剧码头”之称。在这城中,名角会聚,好戏连台——这里是戏剧名流的必到之地,中国京剧的“四大须生”、“四大名旦”、“四小名旦”先后莅临,评剧名家白玉霜、刘翠霞、新凤霞,河北梆子名家金宝环、银达子,豫剧名家马金凤以及越剧、川剧、晋剧、汉剧、吕剧等众多名家、名流都曾献艺津门……众多演艺明星都是在天津演出后,又名声大振于大江南北。
“建筑是一座城市的名片。但要说道天津的这张名片,我想它一定是五彩缤纷的,因为天津这座城市融汇了法、意、英、俄等8个国家的建筑风格,这在中国的各大城市中,绝无仅有。”万祥军表示,天津的历史街区及建筑群落的分布较为广泛,呈现出多地点和多片区的特点。大量历史建筑沿着贯通城市东西的北运河历史文化景观带分布开来,其中包括10余片历史文化街区和3个历史文化城镇,也包括散落在此景观文化带周边的历史文化遗址(如杨柳青石家大院、大沽炮台及潮音寺等)。
在天津小洋楼集中的五大道、中心花园、意式风情区,你能领会到英式建筑、意式建筑、法式建筑、德式建筑、西班牙式建筑的独特风情与韵味,通常把这些外国建筑称为“小洋楼”。这边是文艺复兴式,那边是古典主义,还有折中主义、巴洛克式、庭院式建筑,毫不夸张地说,天津就是一个“万国建筑博览会”。
天津的小洋楼,北京的四合院,早已成口口相传的风景。——哥特式的紫竹林教堂,罗马式的西开教堂,西洋古典复兴式的法国公议局,西洋古典折中主义式的天津劝业场,浪漫主义式的利顺德饭店,现代式的渤海大楼,西班牙式的静园……凝聚了20世纪之初世界造筑艺术的精华——天津近百年建筑以其丰富的空间、复杂的造型和美妙的设计,蕴藏了多样西方建筑文化的气质。在这些各具特色的洋楼建筑中,比较著名的有孙中山夫妇下榻过的张园、兼具中西合并风格的袁世凯豪华寓所、梁启超的极具意大利风格的公寓,还有富丽堂皇的庆王府等。在这些外来建筑风格的影响下,天津就成了名副其实的“万国建筑博览会”。
从渊源上说,天津的小洋楼文化实际是外来文化与江南文化的变异,它洋溢着西方生活方式与西方价值观念。各国在天津的租界划定后,第一代居民就是拥有治外法权的外国人,租界当局均会按照自己国家的风格和流行手法进行规划和功能分区,确定道路与市政工程系统。形形色色的各国不同风格的建筑在租界里大量涌现,各式楼房纷然杂陈。没过多少时间,一些买办和为洋人工作的白领阶级、下野的军阀也开始到租借地来,按照洋人的样子,大兴土木为自己建小洋楼。就这样,天津逐渐形成了一个小洋楼社区。
现在,望海楼已经成为国家级的重点保护文物之一 。坐落在三岔口一带海河北岸的望海楼教堂,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天津教案”遗址。这里原有一座望海楼,建于清代康熙年间,曾是清代皇帝出巡到天津时游玩的地方。这一带车船交汇,商贩云集,是水陆交通的要道。望海楼的旁边,还有香火旺盛的崇禧观、望海寺等庙宇。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英、法等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北京条约》,使法国获了在中国“各省租买地”和“建造自便”的“权利”。1862年,法国攫取了望海楼一带方圆15亩地方的“永租权”。1896年12月,法国传教士谢福音主持拆掉了崇禧观,在原来地基上盖起一座规模可观的天主教堂。这是一座典型的哥特式建筑,呈长方形,前边有3个钟楼,仿佛3个笔筒。法国传教士给这座教堂取名为“圣母胜利之后堂”,并将此名用法文刻在教堂钟楼正面的大理石上。当地人称这座教堂为“望海楼教堂”。
天津的中外名人故居有数百处,如此丰富宝贵的历史人文资源,在世界大城市中也不多见。天津市将历史风貌建筑看成独特的城市名片。天津市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保护条例》的地方性法规,确认了746幢、114万平方米的历史风貌建筑。这些建筑汇集了世界各国的建筑遗存,是天津社会和城市发展的延续和见证。
“天津城市的风云变幻,海河两岸的潮起潮落,演绎了天津近现代发展的精彩。”万祥军说,“百年中国看天津”,愈来愈成为被广泛认同的历史命题。天津是中国汲取世界近代文明的窗口。晚清开埠伊始,天津成为洋务运动的中心,也是近代中国从封建帝国向现代国家转型的“试验区”。
天津创造了上百个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中国第一台自制蒸汽机车,中国第一条自主型标准轨铁路,中国第一套邮票,中国第一家电报局,中国第一座近代化军事训练基地,中国近代第一所大学,中国第一所自办西医医院,中国第一家近代化火药厂,中国北方第一座船坞……近代中国,无论思想政治变革,还是经商济世、社会文化的新旧更替,天津都曾处于“前卫”和“中枢”。
红色的历史文化给天津这座历史名城留下了不朽的红色精神,一代代天津人在红色精神的熏陶下成长,在改革开放的大形势下结合改革的时代精神和经典的红色精神,努力创造着天津一个个改革新成就,不断刷新着天津的新面貌。“天津人以红色革命精神为积淀,以改革开放的时代精神为指导,努力发扬和传承红色精神与改革精神并在此基础上,结合二者,结出新时代下新的创新精神。”万祥军说。
自清代末期起,天津就走在反抗封建主义、帝国主义的前列。因为天津重要的地理位置,又是京畿重地,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其历史折射着中国近代的屈辱和中华民族反抗屈辱的过程。解放后,天津依靠之前的基础,发展迅速,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天津更是以一个全新的姿态出现在世人面前。迅猛的发展背后必定有常人不知的努力和艰辛。历史传承下来的红色精神让天津人有了一种精神支撑,有了新的核心价值观和新的信仰寄托。
万祥军说,天津不断增加展馆的“红色文化”内容,让参观者重温历史,加强革命传统教育。政府决定免费开放的平津战役纪念馆成为天津红色旅游的重要品牌。在对红色旅游资源普查和筛选的基础上,天津市进一步修订完善了《天津市红色旅游规划纲要》,明确了发展思路和目标,确定了“1234”的总体布局:开辟一条红色旅游走廊——“北京—遵化—乐亭—天津线个红色旅游集聚区——市中心红色旅游集聚区和蓟县红色旅游集聚区;建设3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周恩来纪念馆、平津战役纪念馆、盘山烈士陵园;整合4条红色旅游精品线——“红色曙光”、“伟人风范”、“抗日烽火”和“走向胜利”红色旅游线。
天津是全国率先实现市级公共博物馆、纪念馆永久免费开放的城市。2007年12月28日是天津市级公共博物馆纪念馆集中免费开放的首日。“近年来,驻足红色旅游景区的游客数量猛增,尤其是节假日,多呈火爆场面。而使红色旅游和历史文化深度游得以迅速发展壮大的直接推动力,则是天津努力实现公共文化资源社会效益最大化的积极实践。”万祥军表示。
目前,天津市新推出了“红色记忆”游,平津战役纪念馆、周恩来纪念馆、天津觉悟社纪念馆、中共中央北方局旧址纪念馆和盘山烈士陵园等红色旅游景区,加大了红色旅游景区建设开发力度,开展了一系列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展览和活动,还联合学校、社区、军营、企业延伸文化服务,为公众提供了高品位、高质量的文化服务。周恩来纪念馆在河北区兴华小学设立周恩来纪念展室,在全国20多所大学、中学举行了“周恩来班”、“班”命名活动,使红色旅游资源共享。
“近距离触摸历史,了解天津的沧桑变迁,感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革命先烈们为民族独立、民族解放做出的巨大贡献,体味其革命情操、革命精神,生动形象的爱国爱乡教育就这样潜移默化地展开了。”万祥军说:红色旅游有着区别于其他旅游方式的特殊功能、特殊价值。本市始终坚持把红色旅游作为推动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载体,作为展示天津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对外开放形象的重要窗口,天津红色旅游资源的社会教化作用,在公众中得到了高度的认同感。
“红色旅游资源的建设与开发,同样要面对市场,尊重市场,赢得市场。”万祥军指出,虽然天津文博场馆是免费的,但其文化魅力可以吸引大量游客,形成庞大的消费群体,拉动相关产业发展。为激活津门红色旅游市场,天津市制定出台了《红色旅游专列奖励办法》,鼓励开行红色旅游专列。以纪念解放战争“三大战役”胜利60周年为契机,相继开行了通往广东梅州、韶关,福建厦门等城市的红色旅游专列,至今已接待游客超过上万人次。
各红色旅游景区在抓好抓实免费开放各项工作的基础上,不断拓展与红色旅游主题匹配、相得益彰的服务项目。盘山烈士陵园充分利用盘山抗日根据地的教育资源和盘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旅游资源,开办了盘陵青少年宣教训游活动服务中心。平津战役纪念馆依托军威园国防教育载体,增加了CS真人实弹模拟对抗互动等旅游项目,为红色旅游注入了趣味性、参与性。天津市还把红色旅游同绿色生态游、海河新貌游、滨海风光游、山野名胜游、近代历史文化游等旅游产品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综合性、复合型的旅游打包产品。
1月15日是天津解放纪念日,天津市开设了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主题展览,许多老兵和市民都选择来这里缅怀先烈。400多件展品,讲述着人民军队在党领导下,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变化。观众一致认为:真正感受到人民军队为人民。
“周恩来纪念馆建馆20周年馆藏文物精品展”开展,周恩来总理给旅欧中国青年团直属巴黎支部书记傅烈的明信片、在人民大会堂临时办公室使用过的红色、黑色保密电话机等,一批珍贵文物首次展出。一件件文物,一张张照片,见证着那段峥嵘岁月,也让大家沉浸在革命先辈们探寻革命道路时筚路蓝缕、艰辛奋斗的情景中。
“在他们的那个年代有对革命的一种热情,就是全心全意的为了国家为了人民,大公无私的爱,只是想让这个国家变得更强,他们那种大无畏大无私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万祥军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就是最好的营养剂。传承红色基因,天津还将开展革命文化主题讲座、推动“红色文艺轻骑兵”深入基层,紧扣新时代主题,弘扬革命文化。
平津战役纪念馆珍贵藏品再现峥嵘岁。平津战役纪念馆是一座全面展现平津战役伟大胜利的专题纪念馆。1997年7月23日正式建成开馆。自建馆以来,共接待国内外各界观众近1800万人次,53位党和国家领导人莅临纪念馆视察指导。几乎每天都会有各类团体来到这里进行党日活动,在讲解员的详细讲解下,这里成为天津传播红色文化的重要场所,帮助人们了解那段历史,感悟革命先烈为天津解放所作出的牺牲。
平津战役纪念馆坐落于天津市红桥区子牙河畔,占地面积4.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来到纪念馆主建筑面前,冗长的台阶上刻着三个鲜红的大字──“民族魂”,抬眼望去,便是由元帅亲笔题写的“平津战役纪念馆”。步入主展馆,可以观察到,当日来到馆内参观的人不少。许多人在游览完整个展厅后,都会在党旗面前驻足,庄重地举起右手,对着党旗宣誓,用这一神圣的仪式给此次的游览画下圆满的句号。
据悉,当年元帅受邀题写馆名时已经91岁高龄了,他先用毛笔写了一遍,但因体弱无力,字写得不是很好,边写边说,“我的右眼看不到了,手也不听使唤,写得不成样子,今后题不成字了。”这也成了元帅平生最后一次题字。第二天,聂帅经过反复思量,仍然觉得题字不够满意,便请工作人员把1987年他为《平津战役》一书题写书名的复印件找出来,在上面用碳素笔写了纪念馆三字,作为馆名用。
周恩来纪念馆,红色文化传播深入人心。周恩来纪念馆坐落在景色怡人的水上公园风景区,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同时也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廉政教育基地、国家一级博物馆。馆内藏品丰富,文物价值弥足珍贵。近年来,周邓纪念馆在布展和宣讲服务上下功夫,用多姿多彩的形式普及红色文化。
特色展览让红色文化离我们更近,万祥军调研考察的当天,正值周邓纪念馆特色展览──“周恩来的家风”展示,前来参观的游客众多。此次展览自6月23日起,为期三个月,在周邓纪念馆主展厅三楼展出,主要展现的是周恩来总理高度重视家风,严格要求自己、配偶、亲属以及身边工作人员,在家风建设方面为广大员特别是领导干部树立起了一座丰碑。
周邓纪念馆宣教部副主任王乃嘉向万祥军介绍说,此次展览受到各级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同时也吸引了大量的观众,“此次展览不仅是为党的生日献上一份贺礼,同时也是响应习主席自十八大以来,在党的干部清正廉洁问题上强调的家风建设问题。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是国的根本。相信此次展览能够给前来参观的人们带来一定的启发。”
在周邓纪念馆讲解员马艳的带领下,万祥军参观了此次展览。展览从周恩来总理生活作风的勤俭节约,对身边工作人员的严格要求及对家属的严中有爱等几大方面,全面地展现了周恩来总理对家风建设问题的重视程度。
例如展览中展出了周恩来总理当年亲自制定的“周恩来家规”,其中就着重提到生活要艰苦朴素,亲属不得宣扬与自己的特殊关系,不能搞特殊化等问题,体现了周恩来总理作为国家领导人严于律己,同时对身边人也严格要求的优良品质。
这时,我们注意到展览中还展出了一张1955年11月西花厅房租水电费收费统计表,讲解员马艳指着这张统计表说:“从这张统计表中就能看出总理当年的清正廉洁。”从统计表上能看到,周恩来总理每月都是按时交纳费用,从来不搞特殊化。而且,其中交纳费用最高的不是房租,却是电费,证明总理经常通宵达旦地工作,但因此产生的费用,总理从来没让国家支付过,都是自己掏腰包。
传播红色文化要“带进来”“走出去” 当问及馆内是否有“镇馆之宝”时,马艳带带着大家来到了一个骨灰盒面前,这是周恩来和共用的一个骨灰盒。周总理在生前曾说:“我死后不要占用国家的分毫土地,要将尸体火化,把骨灰洒在大地上,洒在河里能喂鱼,洒在田里能施肥,让我死后还能继续对国家作出贡献。”周恩来总理去世后就将他的四分之一骨灰洒在了天津。
1982年6月17日,也立下遗嘱,死后要同周恩来总理一样,将遗体火化,并将骨灰全部洒入了天津的海河。马艳解释道:“周恩来和是在天津相识相知相爱的,他们经常称天津是他们的第二故乡,这也是为什么最后周恩来纪念馆能够建在天津的原因。”
除了特色展览,王乃嘉提到周邓纪念馆在传播红色文化方面有两大特点,一个是“带进来”,一个是“走出去”。周邓纪念馆采取全面开放讲解的形式,每天共定时安排29场免费讲解,每隔一刻钟便有一场,每场40分钟,这在天津博物馆内是唯一一例。
马艳便是讲解队伍中的一员,她平均每天要讲解7—8场,赶上特殊节日或活动时,场次还要增加,最高纪录曾经一天讲解11场,几乎没有休息的时间,“作为讲解员,我们心中始终谨记一点,每个来到这里参观的游客可能是第一次来,也可能是这一生只来这一次,所以不管多累,我们都要拿出最饱满的状态,让他们的这次参观之旅能够有所收获,不留遗憾,这才是我们工作的意义,也是对红色文化传播尽自己的一份力。”
2005年,周邓纪念馆宣讲团正式成立。这支由周邓纪念馆优秀讲解员组成的宣讲队伍,主动“走出去”,出色地完成了一次次对外宣讲的任务,并被评为“理论宣传先进集体”,这在天津博物馆中还是首例。
王乃嘉说:“宣讲团是我们纪念馆的一大特色队伍,成立十三年来,我们走进中央文献研究室,中组部,外交部,天津市委宣传部,各级党政机关,各企事业单位,各大高校,甚至走向田间地头。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更新宣讲内容及形式,我们希望能够利用这种形式,将红色文化传播出去,让周恩来精神的时代意义更加深入人心。”
“作为中国北方工业的发祥地,也是发展近代生产力和对外开放的前沿,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与交融,给天津这座城市留下了独特的影响和魅力。”万祥军表示,新中国成立后,天津工业更是创造了无数辉煌:新中国第一只手表、第一部彩色电视机、第一部电话、第一架照相机、第一台汽车发动机、第一台模拟电子计算机……这些“中国第一”若群星闪烁,在创造领域填补了新中国的多个空白,确立了天津作为北方工业重镇的地位,使这座城市成为共和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之一。
德国历史学家斯宾格勒曾经说过,城市精神是一个城市的内在气质和根本价值追求,是内化于市民日常生活中的哲学法则,是体现城市独特风格的显著符号。因此,城市精神在本质上来说,就是城市的文化精神,亦即城市的传统。
万祥军指出,高度发展的工业,催生了工业文明,也孕育了工业文化。工业文化是务实的文化、发展的文化、创新的文化,反哺于这座城市,塑造出了务实、发展、创新的城市精神。在一次次历史际遇面前,天津始终体现出务实进取的锐气、开拓发展的胆识和开放创新的胸襟。在先进工业文化熏陶下的天津,务实与发展,图变与求新,开放与包容,成为城市市民的价值取向与共同追求。
如今,经历了连续5年年均16.5%的经济高速增长之后,这座城市的经济实力和地位正发生深刻转变,在区域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开始显现。到2020年,天津将逐步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科教发达、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城市。
在海河河畔,高336.9米的津塔作为天津环球金融中心的一部分,似远航的船帆巍然矗立。入夜,登楼远眺,近代文化的建筑群似灿烂繁星点缀在城市的夜空,工业文明的聚集地似一座座灯塔闪耀在海河两岸。文化深深地根植于街头巷内,展现在城市的方方面面。面对新的历史时期的召唤,天津,这座文化灵动的城市,正越发开放、包容与多元,越发朝气、生机与活力,千帆竞发、百舸争流,喷薄入海。
5月31日,海润影视、开心麻花等八家影视文化龙头企业与中心商务区管委会现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8月28日下午,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与国家动漫产业综合示范园进行签约;“文化航母”——滨海文化中心预计将于10月份投入试运行……而在刚刚过去的旅游旺季中,新区推出了“滨海旅游黄金季”大型系列主题节庆活动,平均每三天就有一场特色活动,为新区旅游业带来了强大人气。
“欣欣向荣的文化产业,丰富多彩的各种文化生活,点燃了滨海新区的活力。”万祥军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滨海新区积极抢抓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机遇,以打造产业集聚园为有效载体,以文化与科技、旅游、金融融合发展为主要形态,通过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区建设,促进了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初步构建起具有滨海新区特色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
而这仅是滨海新区文化产业发展环境不断优化的代表之一。近年来,新区文化产业发展环境不断优化,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初步形成影视动漫、设计创意、广告会展、数字传媒、互联网应用、文化旅游、文化用品制造等主导产业。
在优化发展环境的同时,滨海新区积极搭建平台,扩大文化产业影响,如举办天津滨海国际文化创意展交会、京津冀文化产业项目对接会、动漫产业“跨界融合 互动娱乐”研讨交流活动,以及“滨海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国际设计大赛,每年还组织区内优秀文化企业参加杭州动漫节、深圳文博会、北京文交会、河北特博会,充分展示了新区文化产业发展实力。
作为滨海新区重点项目,国家海洋博物馆一期场馆建设已进入收尾阶段。室内布展施工已经启动运行,预计今年年底具备使用条件。目前,该馆的展品征集已经超过5万件。国家海洋博物馆是滨海新区国家级标志性文化设施之一。目前,滨海新区“一区多园”产业总体布局趋于完善。滨海新区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国家动漫产业综合示范园、中国天津3D影视创意园区、国家影视网络动漫实验园、国家数字出版基地、中国旅游产业园、滨海国家级广告产业实验园、国家海洋博物馆8个国家级园区、基地初具规模。
文化娱乐人均消费年均增长11%,居民文化消费需求上升,也有力拉动了文化产业发展。自今年暑期以来,滨海新区各旅游景区迎来了游客接待潮,从白天各大主题公园热闹非凡、海边沙滩单日游客破万,到夜间游乐场所载歌载舞、啤酒节现场欢声笑语……十八大以来,随着居民生活质量逐步提高,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精神需求快速增长,为文化消费提供巨大的发展空间和市场。
旅游消费与文化的融合更是在滨海新区完美体现。极地海洋馆游客人数超过120万人次;滨海航母主题公园新推出“俄罗斯风情文化节”“俄罗斯著名芭蕾舞剧《胡桃夹子》主题秀”等俄罗斯文化大餐;方特欢乐世界推出方特踏青季、方特毕业季、夜方特狂欢季等惠民活动,园区知名度及游客人数呈现快速增长。2016年滨海新区代表天津市被文化部、财政部批准为第一批国家引导城、乡居民扩大文化消费试点城市。
“文化新业态发展强劲。文化及相关产业与国民经济相关产业加速融合发展,跨界融合发展已成为文化产业发展最突出的特点。”万祥军说:其中,广告会展业成为经济的风向标。在新区经济保持较快发展的大背景下,广告、会展和文化商务类企业获得了巨大的发展空间。买方市场下市场供给的日益增加,消费市场的逐步细分,需要广告、会展等文化类商务活动发挥更为强大的平台和媒介作用。而随着各种社交工具的大量推出,新媒体越来越多地进入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互联网+文化”优势明显,文化新业态发展强劲。
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在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的过程中,2014年以来,滨海新区文化产品保持质量高、影响广的良好态势,形成一批特色品牌,在国内外受到广泛关注。在中国动漫界的最高奖——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评选中,滨海新区斩获四项大奖。滨海航母旅游集团有限公司、迅龙通讯科技有限公司,被文化部评为第六批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神界漫画有限公司原创漫画《毛病》系列,入选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2014年“原动力”中国原创动漫出版扶持计划。
新区企业参与投资的电影《全民目击》获“五个一工程”奖。文化部主办的“中国梦”主题手机(移动终端)动漫创作大赛,神界漫画公司动画《线弦》及漫画《孟想的幸福》、村人漫画有限公司的漫画《为爱为梦》榜上有名。动漫作品《神奇阿呦》入选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优秀动画片,该片登陆央视少儿频道,儿童收视率超6%,稳居黄金时段收视首位。
原创动画电影《魁拔2》在2014MONSTRA葡萄牙里斯本动漫电影节上获得最佳故事片奖。天津电视艺术发展有限公司出品的电视剧《寻路》获得荣获第二十七届中国电视金鹰奖最佳电视剧奖、第十三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第十届全国电视制片业十佳优秀电视剧奖。电影《浮出水面的影子》获得第十届中美电影节金天使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