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毛主席任命前夫为天津市长建国后他多次向主席求助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1936年7月10日出版的上海《沪光》杂志中,对的身世有过这样一段描述:
“蓝苹,原名李云鹤,山东诸城县人。幼失恃,倚其姐丈度日。在家曾受小学教育数年,后入济南实验剧院从赵太侔、王泊生等学戏剧艺术。李尚在幼年,唯个性极强,常恃强好胜,故对于课程极为努力……后与俞珊之弟某相识。由爱而婚。后俞某团嫌疑被捕,李亦离开他去。此后数年,不知其音信。唯传闻李曾居沪,因参加秘密工作被捕。去年秋,李忽返济探望其母。”
在这段文字中,我们看到了一个细节,和俞珊的弟弟相识,他们产生爱情结为夫妇,但最后以分手收场。那么,俞珊的弟弟是谁?他身上有何不为人知的故事?这一切要从浙江绍兴一个名门望族俞氏家族说起。
俞氏家族是一个传奇的家族,历经百年不衰,其家族成员涉及政界、军界、学界、商界,横跨、。俞氏的先祖是咸丰元年举人俞文葆,他育有三子一女,分别是俞明震、俞明观、俞明颐和俞明诗,其中俞明颐的妻子则是曾国藩次子曾纪鸿的女儿。
不过,最了不起的还是长子俞明震,他的妻子也是曾国藩的孙女,是曾国藩长子曾纪泽之女。俞明震,字恪士,号觚庵,他作为晚清著名人士,在诗界、教育界、政界赫赫有名。甲午战争时,俞明震曾协助台湾巡抚唐景崧据守台湾,管全台营务,后来担任过厘捐总局局长、甘肃省学台、藩台等职。
1901年,俞明震被任命为江南陆师学堂总办兼附设矿务铁路学堂总办,这所学校走出了一位家喻户晓的学生,他就是鲁迅。纵观鲁迅一生,俞明震对他的影响极大。鲁迅曾这样描述俞明震的形象:
“他坐在马车上的时候大抵看着《时务报》,考汉文也自己出题目,和教员出的很不同。有一次是《华盛顿论》,汉文教员反而惴惴地来问我们道:‘华盛顿是什么东西呀?……’”
1902年3月,俞明震更是亲自送鲁迅等5名学生赴日留学,安顿好一切才独自回国。在鲁迅的日记里,每次提到俞明震他极为尊敬地称为“师”。关于鲁迅的老师,有这样一句话,“寿镜吾教鲁迅立身,章太炎教鲁迅学问,藤野先生教鲁迅看人,而俞明震教鲁迅从文。”
1915年,俞明震担任平政院肃政厅肃政史,鲁迅多次去看望他。我们知道,鲁迅最终选择了弃医从文,可见俞明震对他的影响有多大。俞明震的子女情况不详,但他孙子俞启威就是本文的主人公。
俞启威,后改名黄敬,1912年出生在北京,因为在家族中排名第三,故被称为“三少爷”。俞启威父亲是俞明震的长子俞大纯,他早年留学日本、德国,回国后任铁道部技正、陇海铁路局局长,他育有四子两女:长子俞启孝;次子俞启信;三子俞启威;四子俞启忠;长女俞珊;次女俞瑾。
然而,随着俞明震去世,家道日渐衰落。大约1930年前后,俞大纯在担任交通部陇海铁路局局长时,因得罪了山东新军阀刘峙,结果丢了职位,他害怕被报复,只能躲到上海家中。尽管家道中落,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也是大概这个期间,俞启威改名黄敬,原因是为了隐藏身份。
在妹妹俞瑾看来,三哥黄敬从小就跟其他哥哥不同,他身上丝毫没有少爷的架子,跟佣人、轿夫们都相处的很好。俞家当时在北京有一幢豪华住宅,院子里栽满了各种名贵花卉。每逢暑假,黄敬穿总是一身白绸衫,戴一顶白草帽,回来住几天就出去了,家里人都不知道他住到哪里去了。
某种程度上来说,黄敬走上革命的道路,最开始是受到大姐俞珊的影响。虽然俞珊不是中共党员,但他跟姐姐一起参加了南国社。南国社,中国现代文艺团体,1927年冬成立于上海,创建人是田汉,其办学宗旨是“培植能与时代共痛痒而又有定见实学的艺术学院人才”,有着明显的左翼文化团体色彩。
黄敬在南国社参加活动期间,结识了演员、中共地下党员宗晖(原名谢伟棨),两人朝夕相处、志趣相投,加上又跟一些进步人士和革命者打交道,使得黄敬对原生家庭的讨厌,萌生了参加革命的雄心壮志。
黄敬当时根本没想到,加入南国社不久,让他邂逅了一个女孩。1926年,的母亲实在无法忍受丈夫的打骂,带着年仅12岁的女儿离开了诸城投奔亲戚,之后又跟随亲戚来到济南谋生。
为了未来的发展,报考了山东省实验话剧院,学习了话剧和古典音乐等。学习期间,结识了在当时颇有声望的剧院院长兼青岛大学教务长的赵太侔。在赵太侔的关心下,进步很快。
1931年初,来到北平演出。当时有报刊报道:“山东王泊生剧团来平,李云鹤演出《玉堂春》。”当时话剧院有很多学生都来到北平谋生,但在北平发展没有想象中的顺利。祸不单行,不久话剧院因种种原因停止办学,赵太侔调到青岛大学任教。
思虑再三,决定追随恩师赵太侔,后在赵太侔的帮助下,在图书馆做了一名管理员。具体的工作是每天下午在借书处当管理员,晚上看管阅览室。每天上午则可以到中文系去听一些课程,每月薪水有30块大洋。
某种程度来说,在青岛大学算是半工半读。后来回忆这段艰苦岁月时说:“我每月拿30块钱薪水,10块钱汇给娘,因为青岛的生活费高,余下的20元不够我开支。”梁实秋当时在青大大学任教,他回忆时说:
“当时叫李云鹤的,是图书馆的办事员。根据青岛大学同仁册上的记载,馆长月薪400元,的薪水是30元……当年在青岛大学,她忽地向我借两角钱。我问她干什么用,她说买酒心巧克力吃。她借了钱,到现在还没有还我呢。”
几乎同时,黄敬也进入青岛大学学习,不久成为了物理学的学生,他跟结识并产生了爱情。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东三省很快沦为日本殖民地,全国上下掀起了反对日本侵略、反对蒋介石“不抵抗主义”的浪潮。
和黄敬也投入了轰轰烈烈的,她后来说:“青岛学生请愿,我被大势所激发,对赵太侔老师说:‘我要参加请愿。’他立即反问:‘你也要去捣乱?’我一时答不上来,转身离去,知道他一定因此非常不高兴……我终于明白他的见解是错误的,便决定参加青岛的左翼演员同盟。”
作为中的活跃分子,黄敬组织学生罢课、抢占火车,一度去南京国民政府请愿。黄敬的这一系列行动,让他通过了组织上的考察,顺利加入中国。可以说,和黄敬的相爱都是发自内心的。
张栋材是两人的同学,后来去了台湾,他回忆时说:“在青岛大学时,李云鹤虽只是图书馆的一名小职员,但靠了和赵太侔的关系,被允许到中国文学系旁听闻一多的‘名著选读’,她就坐在我的邻桌。同时我和她的爱人俞启威(黄敬)则共一宿舍,所以对他们两人的一切都看在眼里。”
和黄敬的结合,没有办理结婚证书,也没有举行婚礼。至于原因大概有两方面:一是两人都是追求进步的青年,不作俗人之举;二是俞家是名门望族,讲究门当户对,出身低微,或许这样的婚事难以得到黄敬父母的认可。
然而,黄敬在青岛大学的行动很快被警察局注意,他跟的婚姻也草草结束。1932年春夏之际,中共青岛大学地下支部书记王弢成为特务抓捕的对象。黄敬提议王弢到上海他家中躲一段时间。
王弢去了上海后,黄敬暂时接任了中共青岛大学地下支部书记,紧接着又担任了中共青岛市委宣传部长。1933年7月,因叛徒出卖,黄敬在参加革命活动时被逮捕,便离开青岛去了上海。
经过组织上的营救,受尽折磨的黄敬得以出狱,他来到上海治病,并在上海为党组织工作。大概也是这段时间,黄敬跟和平分手。1935年,黄敬考入北京大学数学系。来到北京大学后,黄敬继续进行革命行动。
黄敬刚抵达北平时,因为这里地下党组织遭到敌人破坏严重,他一度无法跟党组织取得联系。即便危险重重,黄敬依旧毫不畏惧,很快便成为北平的骨干。1935年12月9日,一场轰轰烈烈的爱国运动在北平爆发了,史称“一二·九运动”。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占领东三省后,华北地区成为日军下一个侵略目标。1935年,日本发动了华北事变,方面则继续执行不抵抗政策,亡国灭种危机近在眼前,北平学生群情激愤。
1935年11月18日,北平市大中学校学生联合会成立;12月6日,北平大中学校发表宣言,坚决反对华北“防共自治”;12月7日,北平学生联合会召集各校代表开会,研究请愿游行的集合时间、行动路线和口号等事宜。
12月9日,在董毓华、黄敬、、郭明秋等员的组织和指挥下,参加抗日救国请愿游行的北平爱国学生涌上街头。这场学生爱国运动广泛宣传了中国要求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抗日主张,掀起了全国抗日救国运动的新高潮。
在这次声势浩大的运动中,黄敬杰出的组织领导能力完全展现出来,得到了组织上的高度认可。随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黄敬也真正走上了革命的道路,被组织上安排先后担任,中共北平市委书记,中共晋察冀区委员会书记,冀中区党委书记等职务,还参与组织领导冀中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开辟、创建工作和反“围攻”、反“扫荡”斗争等。
从这一系列工作履历可以看出,黄敬工作能力很强,组织上对他充分信任。1944年,黄敬因工作过于劳累一病不起。次年初,在组织上的一再要求下,黄敬前往延安治疗休养。黄敬来到延安后,内心最挂念的还是前方战事。
每当前线有捷报传回来时,黄敬总是笑着说:“只要战场上有好消息传来,我的病就好了一半,等到抗战胜利那一天,我的病不用吃药就好了。”1946年,黄敬又回到了晋察冀边区工作,先后担任边区财经办事处主任、中央局副书记、晋察冀军区副政治委员等职。
1949年1月15日,天津解放。几乎同时,天津迎来了解放后的第一位市长—黄敬。事实上,早在1948年12月13日毛主席就任命黄克诚为天津市委书记兼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黄敬为天津市市长。
当天,毛主席亲自给黄克诚、黄敬等人发去电报:“此次接收平、津影响中外,你们务必办到如同沈阳、济南那样的接收及管理成绩,不要落在沈阳、济南之后。”次日,毛主席又给他们转发了阳接收经验的简报,要求给予参考。
黄克诚后来回忆时说:“我们当时确定的工作方针是:‘接管建政、安定秩序,恢复生产,进行民主改革。’接管工作是在紧张而有秩序地进行着……接管工作进行得比较顺利,社会秩序很快就稳定了下来,工厂、企业迅速恢复了正常生产。”
黄敬认真贯彻执行中央政策,密切联系群众,实事求是地开展工作。天津解放没过几天,黄敬便组织召开了一次工人座谈会。会议一开始,黄敬的第一句话就是:“党中央告诉我们,进城后先找工人同志谈谈,如何把城市管好。”
现场工人代表们无比惊讶,他们没想到新市长是这样的工作方式。在一系列有效的政策支持下,天津工商业很快恢复了繁荣状态,到了1949年11月,除了原工商企业已恢复外,还新增加工商户1.4万户。
工商业逐渐恢复后,黄敬又把目光转向工人住房问题。天津解放初期,工人居住条件恶劣,很多工作挤住在窝棚里,有的连基本的住房都没有。黄敬对此忧心忡忡,他多次对秘书说:“别说住窝棚,你老少三辈住一间房子,一不方便,二没法生活,三道德风尚也不好呀。咱们得找工人谈一谈。”
于是,黄敬邀请了20多名工人代表和劳动模范到他住处座谈,他跟大家一起就住房问题展开讨论,确定了房子材料、大小、房型等问题。然而,当时新中国百废待兴,又在进行抗美援朝战争,实在没有多余资金建房,这怎么办?
黄敬思虑再三,决定去北京请毛主席帮忙,进而争取中央的支持。一见到毛主席,黄敬就说:“请中央先支持我们天津市一部分钱吧,我们再贷些款,从厂里的资金或者利润里面再凑凑,到几年以后还。这样我争取先盖它5万间。”
紧接着,黄敬把近两年来在天津开展工作情况向毛主席汇报,毛主席听后非常满意,认为黄敬是真正为广大工人考虑,于是批准了他的请求。不久,中央给天津下拨了一笔专款,用于工人住房改造。
为了让工人们满意,在全面动工前,黄敬要求先盖10间房间作为“样板房”,邀请工人及其家属代表来参观,然后根据大家的意见进一步优化设计图纸。1952年底,5万间住房全部落成,这极大地鼓舞了工人们的工作热情。
在接下来的工作中,黄敬深知天津距离北京很近,这里的经济发展情况备受中央关注,所以他多次向毛主席求助,希望能给予指导。1951年秋,黄敬考虑天津是华北地区的经济中心和重要的港口城市,决定举办华北区城乡物资交流展览会。
毛主席认为这个想法非常好,还专门抽空从北京来到天津参观展览,他对陪同参观的黄敬说:“对举办展览会,我和中央都非常满意的。”1952年8月,黄敬调任第一机械工业部任部长,离开了天津。
1957年,黄敬出任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副主任,国家技术委员会主任兼第一机械工业部部长。1958年1月,中央在广西南宁召开会议,黄敬在会议结束后从南宁乘坐飞机前往广州,结果途中旧病复发。
1958年2月10日,黄敬在广州病逝,时年46岁。如此年轻就病逝,无数人深感惋惜。党中央在悼词中写道:人和革命干部学习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