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近代出生于天津的名人简介(二)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吕彦直(1894年-1929年),字仲宜,又字古愚,籍贯安徽滁县(今滁州市),出生于天津,中国近代杰出的建筑师。在短促的一生中,他为弘扬民族文化,在中国近代建筑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他设计、监造的南京中山陵和由他主持设计的广州中山纪念堂,都是富有中华民族特色的大型建筑群,是中国近代建筑中融汇东西方建筑技术与艺术的代表作,在建筑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称作中国近现代建筑的奠基人。鉴于他对建造孙中山陵墓的杰出贡献,在他逝世后,南京国民政府曾明令全国,予以褒奖,陵园立碑纪念。
蔡叔厚(1898年-1971年),出生于天津。五四运动爆发后,蔡参加了上海工人大罢工。1920年,前往湖南纱厂任电气科科长,不久回上海,在申新二厂任职。1921年,蔡叔厚考取了官费的留日专科实习生,赴日本电机专门学校插班学习电机专业。后来,又考取了东京工业大学的研究生,研究高压电器的设计与制造。1924年,蔡叔厚毕业回国。1927年,蔡叔厚加入中国。在白区工作时,蔡叔厚是的秘密无线电工作者,经常以商人身份为掩护,周旋于国民政府高官和社会名流之中,人称蔡老板。他与国民政府上层人士陈立夫、汤恩伯和军统少将王新衡都是莫逆之交。在的白区斗争史上,蔡叔厚堪称一位无名英雄。
于方舟(1900年9月15日-1927年12月30日),原名于兰渚,出生于天津市宁河县表口村。1916年,考入直隶官立中学,他是天津五四运动杰出的领导者之一,也是天津早期党团组织的重要负责人。1923年经李大钊介绍加入中国。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于方舟以中共顺直省委组织部长身份领导了冀东第二次玉田暴动。10月底暴动失败,他率部突围,不幸被俘。1927年12月30日晚,于方舟被敌人杀害,年仅27岁。
焦菊隐(1905年12月11日~1975年2月28日),出生于天津。原名承志,笔名居颖、居尹、亮俦,艺名菊影,后自改为菊隐。中国戏剧家和翻译家,也是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创建人和艺术上的奠基人之一。他的艺术作风和治学态度勤奋严谨,勇于创新,在话剧舞台艺术实践中,他坚持现实主义创作风格,他的导演创作方式对形成剧院的艺术风格起了决定性作用。他的导演创造,善于吸收中国古典戏曲艺术的美学观点和艺术手法,融会贯通地运用话剧艺术,在话剧民族化的探索上具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
魏寿昆(1907年9月16日-2014年6月30日),出生于天津,冶金学和冶金物理化学家和冶金教育家,中国冶金物理化学学科创始人之一。1936年任北洋工学院矿冶系教授,1952年加入九三学社,1956年被教育部批准为一级教授,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在冶金热力学理论及其应用中获得多项重大成果,从事高等教学70年,培养了大量的冶金人才。在冶金热力学应用等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并多次获奖。
李梦九(1909年4月17日-1985年12月2日),出生于天津市,汽车工程专家。毕生从事汽车工程和内燃机方面的技术和教学工作,为国家培育了大量人才。在建立健全我国汽车机务技术和管理制度、研制汽车用节约式白煤炉、指导并参与汽车节油、保修机工具、不解体检验、旧件修复以及开发新能源、新车型和机型的研究工作等方面成绩显著,为我国的汽车机务技术的提高和汽车工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王德(1912年10月18日~1996年6月30日),直隶蓟州(今天津蓟县)人。1932年加入中国青年团,1937年转为中国党员。抗日战争时期,参加了沂蒙地区的反扫荡战斗,指挥了北沂蒙地区的突围战斗和临沂攻城战。解放战争时期,参加指挥了宿北、泗县、临沂、泰安、洛阳、开封、济宁、鲁西南、孟良崮、界河两下店、沙土集、睢杞、枣庄、淮海、渡江、上海等战役战斗。1955年9月被授予大校军衔,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1955年荣获八一奖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荣获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旗功勋荣誉章。
昝凌(1912年9月6日-1967年9月10日),原名昝宝生,出生于天津市。中国航空仪表科研机构的创始人和飞行自动控制技术的开拓者之一。在中国航空工业创建初期,曾协助各航空工厂解决了修理和生产中出现的多种技术问题。他将磁滞原理成功地应用于航空仪表和飞行自动器的执行电机。他主持设计成功中国第一套飞机自动驾驶仪,培养了一大批航空仪表研究设计人才,为中国航空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罗沛霖(1913年12月30日-2011年4月17日),天津市人,电子学与信息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信息产业部高级工程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主要创始人 。自1956年以来,多次主持制定电子科学技术发展规划和指引推动新技术发展的主力,主持建成中国首座大型电子元件工厂,指导过中国第一部超远程雷达和第一代系列计算机启动研制工作,对雷达检测理论、计算机运算单元以及电机电器等有创造性发现 。
陶亨咸(1914年8月31日-2003年6月27日),机械工程专家,原籍浙江绍兴,生于天津,国家机械工业局高级工程师。1939年毕业于上海同济大学工学院。1955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长期从事机械工程技术领导工作。主持推行机电产品三阶段设计程序,倡导设计与工艺相结合。领导了重大技术装备的研制。积极推动无损检测、失效分析、摩擦学技术、设计方法学等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为机械工业的科技进步和人才培养作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