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产188

您好,欢迎访问我们的网站,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香河历史名人】石永澄

2023-04-11 17:34分类: 天津名人 阅读: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石永澄是出生于香河的一位学者,早年出版的《静电学》曾蜚声全国,他生前曾担任过江苏省政协委员。

  石永澄字澄清,1892年3月2日生于香河县北务屯村一个较富裕农民家庭。其父石庭怀曾是清朝秀才,不再续求功名,在家经营农田,并教导石永澄弟兄读书。

  石永澄弟兄一共六人。大哥石永龄,字梦浮,比他大17岁,其早年进学,也协助父亲督促引导几个未成年弟弟读书。石永澄在这个家庭中,从小就养成了勤奋刻苦学习的习惯。1900年之后,国家兴办新学校,大哥石永龄考入了保定优级师范学校,三年毕业后回县,与人合作创办县立男子高级完小。这一年,13岁的石永澄便离开家乡到这座完小读书。当时他受到的是“忠君、尊孔、尚公、尚武”的教育。由于八国联军对中国的侵略,中华民族正处在危难之中,面对着即将被列强瓜分的祖国,石永澄满怀悲愤之情,从小埋下了“努力学习,将来报效祖国,拯救中华民族危机”的爱国主义种子。

  1909年,17岁的石永澄考取了保定育德中学。在校期间,他接受了民主主义思想,并崇尚科学救国。

  在石永澄即将华业的前一年,父亲辞世,兄弟分家,石永澄失去了经济来源。在逆境中,他没有心灰意冷,而是克服困难,更加刻苦攻读,终于在1914年考取了河北省公费生,被保送到香港大学电工系深造。其时去香港大学的河北省公费生只有两人,一个是石永澄,另一位是后来任清华大学校长的刘仙洲。

  香港大学的学生,大多数是英国殖民统治下的棕皮肤南洋人、黑脸的印度人和黄皮肤的中国人。在校学习期间,石永澄目睹了英国教员的傲慢和对弱国学生的任意欺凌,以及英国殖民者对香港属民的盘剥,使他十分仇恨和鄙视英国。毕业后系主任介绍他到英国和东亚、南亚一些英属国家去工作,他拒绝了。于1918年怀着一颗对祖国的赤诚之心毅然投入祖国的怀抱。

  回国后又有人介绍他到英租界英国人开办的矿务局发电厂工作,又遭他回绝。为了报答母校,为国家培养人才,石永澄回到了培育过他的育德中学,开始了教书育人的生涯。那时,保定正是直鲁豫巡阅使军阀曹锟的地盘,有人介绍他到曹锟汽车队工作,石永澄认为这项工作是助长内战,又不肯去。在育德中学工作的第二年(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马列主义和苏联十月革命开始在中国民众尤其是知识分子中传播。宣传民主和科学的新文化运动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曙光。石永澄深受鼓舞,努力进行科学著述。这一年他的学术著作《静电学》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社会的发展不依石永澄的善良愿望而转移,长年的军阀混战使时局十分动荡不安。一些知识分子也不惜出卖人格,吹牛欺世,拍马进身,籍留洋务,俯事权门;有的利用外语专长勾结帝国主义,帮助军阀购买军火,助长内战,从中渔利;有的借权势以炫耀自己,一步步由小丑变为巨奸。石永澄十分鄙视、唾弃这种社会风气,为维护自己的一身正气,他将自身置于政治之外,潜心研究学问,克己自修,不被利禄所诱惑。

  1927年,石永澄到天津北洋大学(今天津大学前身)教物理课程。他想静下心来研究学问,培育英才,可事与愿违,军阀混战搞得他终日不得安宁,只好于1928年辗转到东北大学谋生。在东北,他又目睹了日本军国主义者在满洲各地的侵略行径,时刻担心东北会被侵吞掠夺。果然,1931年9月18日,日军寻衅挑起事端,并很快占领了东北三省。石永澄绝望地随难民逃到北京。这时,他既担心国家危亡,又深虑自家的生计,因之一病卧床。1932年,石永澄迫于生计,再到天津河北工学院教力学。其时日军又增兵华北,《何梅协定》签订,致使华北沦陷。1937年,他刚到天津北洋工学院教书不久,芦沟桥事变发生,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北洋工学院校址迁到西安。石永澄以为国际社会会干涉日军的侵略,于是在天津闲住了一年,启盼时局好转,可希望破灭了。就在这时候,传来了八路军深入敌人后方抗日的消息,使忧国忧民的知识分子精神为之一振。与石永澄一起工作过的杨十三、齐国仁等相继参加了八路军吕正操部队。石永澄虽然因视力高度近视和身体素质太差而未参加,可他把希望完全寄托在领导的八路军身上,时刻盼望着八路军将日本帝国主义赶出中国去。

  1938年,石永澄辗转到桂林广西大学教书。在这里,他学习了的《论持久战》,懂得了经持久抗战中国必胜的道理。1942年,日军进犯桂林,石转到贵阳。1943年,贵阳又失陷,他又转到重庆,在南京工学院的前身任教。在八年多的巅沛流离中,石永澄逐渐认清了的腐败,痛恨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

  到1945年抗战胜利,石永澄才随校回到了南京,在工学院任教。1948年,他老伴得了关节炎卧床不起,要靠他照顾。到1949年7月老伴去世后,他一直孤单一人生活。其间,政府国防部六厅编辑主任找到石永澄,要他去做编辑工作,他没有答应。

  在解放前,石永澄任教30多年,一直在动荡的时局中巅沛流离,没有过上一天安生日子。但他始终洁身自好,潜心研究学问,不为利禄所动;对于政治,他虽无力补天,也不浑水摸鱼、从中渔利、欺世盗名。

  从1949年4月南京解放后,石永澄和广大人民一道告别了旧社会,过上了新生活。他在一篇文章中写道:“这是我30多年来一直梦寐以求的社会,也是五千年历史上应该歌颂的社会。”“、毛主席的领导是不可思议的伟大。”他虽是无党派人士,可积极参政议政。1956年,史良先生曾亲自邀请他参加全国政协会议并列席全国人大会议。后来他又当选为江苏省第二、第三届政协委员。

  石永澄一生嗜书如命,对于名利钱财却十分淡漠。1957年10月,他65岁时提笔欣然写道:“攻读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1960年,他鉴于自己的身体状况,主动向组织上提出,每月只领50%的工资,甘心过着平淡、清苦的生活。

  1966年,一场浩劫席卷全国,多次到石永澄住处抄家,可一无所获。又有人强迫他写揭发材料。他平生刚直不阿,岂肯做陷害他人以保全自己之事!可在当时形势下,硬撑下去又没有好处。在精神极度焦虑之下,他一夜间视网膜脱落,双眼几乎失明。因为这他才逃脱了被强迫写揭发材料的厄运,可代价是惨重的。

  石永澄一生培养了许多优秀人才,他的学生遍及国内外。他一生著述甚多,除前面谈到的《静电学》外,他还在应用力学、材料力学、弹体力学、动力学、静力学、金属力学、天体力学等学科领域有颇深造诣,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

  1969年5月11日,石永澄与世长辞,终年77岁。他把毕生心血都献给了祖国的学术研究和教育事业,人民不会忘记他。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

郑重声明:本站旨在学习分享各地特产、美食、景点、文化和民俗等,文章均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QQ:21241043

上一篇:龙泉驿“十大历史名人”榜单来了!他们的事迹你知道吗?

下一篇:「新硕彦教育」天津专升本——名人趣事张岱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

关注我们

    特产188
返回顶部
365整形网 Axial Fa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