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青岛天津海派老建筑欣赏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而上海30年代辉煌时期的老建筑,在经历了40年代战争岁月的动荡、50-80年代的计划经济的停滞,幸运地保存了下来。虽然在90年代的城市更新中损失了一部分(尤其是延安路高架和南北高架的建设),但绝大多数精华都还在。
海派指的是文化艺术方面的一种风格,一种有上海特点的风格,而所谓海派建筑,我认为应当是中华民族文化融地域性文化并注意吸收外来先进建筑文化在建筑艺术上的更多统一。
众所周知,6000年前,上海现在的市中心还是一片汪洋,如今这片汪洋早已是高楼林立,处处是人海、商海、文海、学海,这一切又体现出海派文化、海派性格、海派作风和海派魅力。这一切的外化,又由文化形式和建筑作为载体在发扬光大。
要说海派建筑,人们最容易想起上海的石库门,但不只局限于此,因为除石库门住宅外,还有公寓、花园洋房、别墅。在这些林林总总样式的住宅建筑中,有的反映纯民族的建筑文化,有的反映中西文化有机结合,有的是较多的反映西方文化,这些都涂抹上城市历史沿革的印记,而上海住宅的多样性,正是海派建筑所具有的最鲜明的特色,这个特色就是既讲建筑质量,又注入了多种文化。
这些建筑,相信天津、武汉、青岛、大连、哈尔滨等地的网友都会感到惺惺相惜。
30年代中期,上海的人口是350万左右,接下来是150万左右的北京,然后是120万左右的天津、武汉(汉口、武昌、汉阳)、南京、广州,接下来是70万左右的青岛、杭州、香港。
上海和天津是租界地区占城区比例最高的城市,而上海的规模又那么大,老建筑的数量自然无与伦比
上海很多20-30年代建筑的房屋都是装饰艺术风格,又称ARTDECO。其数量之多,质量之高,引起了世界各地建筑学者的广泛关注。全球城市中ARTDECO风建筑保留得最多的是纽约,其次就是上海。美国迈阿密,南美各国也保留了很多ARTDECO建筑
在当时,ARTDECO风显得相当时尚,比起欧洲建筑的雍容华贵要小清新得多。
而现在,大陆很多新造的楼盘也开始附庸风雅,纷纷打上ARTDECO风的金字招牌。但当代土豪们的审美,注定了这些新的“ARTDECO“建筑基本就是一堆垃圾
海派建筑风格特点:海派建筑特色核心是海纳百川上海海派建筑特色的魅力,就在于它的海纳百川、兼收并蓄的大家风范。它将西方住宅文化与本地居住理念融合进建筑设计中。比如,房型要迎合上海人居住的习惯,全户朝南,冷暖适宜,采用低窗户大开间采光,最大可能地引入景观。在小区总体绿化方面,则取材于中欧经典庭院设计,建筑风格则注重形式美感却不过度装饰的新古典主义。在自然和谐与精致的唯美路线中变幻出海派的高尚生活空间。除了汲取外来先进建筑文化外,还充分体现出了地方建筑文化特色。就如同餐饮一样,任何正宗的菜系到了上海都要进行改良,变得海派一些一样,一味地强调原汁原味,反而不会令大多上海人接受,也就不是正宗的海派风格了。一般海派模式是外来建筑进入上海,都要进行改造以适合在上海居住者的特点,形成上海特有的海派特色。比如,欧美的房型很漂亮,但一味的照搬显然不合适,因为地理气候等条件不一样,楼宇的结构不一样,设计的房型也不一样。只有经过改造,以适合上海的四季分明、冬寒夏暑、春湿秋燥的气候特色,这样才能适合上海人的居住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