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平津战役 讲述红色故事——人物故事·英烈事迹(二十二)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观众朋友们大家好,《走进平津战役 讲述红色故事》是平津战役纪念馆推出的系列故事,介绍伟人风采、革命文物、战斗英雄、经典战役,欢迎大家浏览、留言、分享!
杨印山,辽宁昌图人,1923年出生,1945年参加东北人民自治军,1947年加入中国。解放战争期间,参加过三下江南、辽沈、平津、衡宝、广西等战役。抗美援朝期间,参加了第一至第五次战役和临津江两岸防御战斗,老秃山攻防战斗等。平津战役中杨印山担任东北野战军第2纵队10团9连1排尖刀班班长。
天津是华北第二大工商业城市,也是南北交通的重要枢纽,傅作义集团南逃的咽喉要地。军耗费了巨大的人力、财力用于天津的城防工事。他们在日军原有工事的基础上,又耗资600亿法币,环市区挖了一条宽10米,深3米,环城长45公里的护城河,河内侧筑有高4米、宽两米的土墙,墙上安装了铁丝网、电网。环城四周还构筑了大小碉堡1000多个,纵深处有小型碉堡群5000多个,并在主要道路和前沿阵地上,埋设数以万计的地雷。天津警备司令陈长捷自诩“大天津堡垒化”。因此,突破天津城防对我军取得天津攻坚战的胜利来说十分重要。而杨印山所在的尖刀班担任的攻城任务正是从和平门(现人民医院附近)打开突破口。尽管任务异常艰巨,但在出发前班长杨印山向连长保证:“放心吧,连长,红旗不插上天津城我绝不回来见您!”
1949年1月14日上午10时天津攻坚战总攻发起,尖刀班的11名战士跟着杨印山跳出战壕,冲进了百米开阔地。暗堡里的敌人用机枪严密地封锁着通往前沿阵地的道路,子弹像雨点般落在他们周围,被子弹掀到空中的土块也密密麻麻地砸在战士们的身上。尖刀班的战士们毫不惧怕,他们动作敏捷一鼓作气地冲到铁丝网跟前。但因为火力太猛烈,架梯组被挡在铁丝网外无法跟进。“没有梯子怎么登城?”
枪林弹雨下容不得半点犹豫!杨印山环顾四周,突然发现右边铁丝网被炮弹炸开了一个洞。趁着敌人集中火力向正面扫射的时候,他带着全班战士钻过铁丝网,跳下护城河,直插城墙根下。此时的城墙已经被炮火崩塌,他们踩着城墙的弹坑向上爬去,刚刚爬到半腰便遭城头敌人一个班机枪火力的阻击和突破口左侧敌碉堡火力的射击。子弹从战士们的头皮上擦过,这时,“扑通”一声,副连长重重地摔倒在地上,一颗高射机枪子弹让他再也没有站起来。
在距离敌人碉堡数十米的地方,我军伴随炮兵前进的3辆坦克一字排开,配合跟进的九二步兵炮抵近直射,摧毁了敌人的火力点。杨印山和战士们凭借火力掩护冲上城头。这时,一颗手榴弹冒着烟飞了过来,杨印山拾起,闪电般扔了回去,手榴弹还没有落地就爆炸了。
硝烟弥漫中,我军的旗手将红旗高高地插在城头上,就在战士们高呼胜利时,一排子弹从城墙内侧突然射出,旗手壮烈牺牲。杨印山愤怒地高喊:“同志们,冲啊!”全班战士跃下城墙,从两侧迂回,消灭了地堡里的敌人,迅速巩固扩大突破口,将红旗重新插上城头。战役结束后,2班被授予“猛虎班”光荣称号,杨印山荣立5次大功、11次小功,被纵队授予“登城英雄”称号。1950年,杨印山光荣出席全国战斗英雄代表大会,被授予“战斗英雄”荣誉称号。
杨印山对天津这座城市充满了难以割舍的情感。他常到天津市烈士陵园祭扫战友,因为他的战友埋葬在这里,因为这里曾经是他们浴血奋战的地方。杨印山虽然身居辽宁,却在天津的多个中小学担任大队辅导员,为的是更好地对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在弥留之际,杨印山知道自己再也不能来天津了,于是立下遗嘱,要求家人将他的骨灰安放在天津市烈士陵园……家人明白,这是他在兑现自己的诺言,他爱天津这片土地,更怀念自己亲爱的战友,他想和战友们永远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