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活动丨【阅游·悦读】古味天津-民俗民风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原标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活动丨【阅游·悦读】古味天津-民俗民风
天津茶馆相声,简称“天津相声”。相声,以说、学、逗、唱为形式,是一种引起观众发笑的民间曲艺形式。主要采用口头方式表演,分别有单口相声、对口相声、群口相声等表演形式,是众多传统曲艺中,在当代传播最广,群众接受度最高的一种艺术形式。
光绪初年,一个叫裕二福的满族人来到天津,在北开市场“撂地” “画锅”说起了相声。(“撂地”,指拉场子,艺人在庙会或市场中据地露天献艺。“画锅”是当时的说法,指早期相声艺人用白沙子在地上画个大圆圈,就地现场表演的意思。)那时的天津,三不管是杂耍艺人“撂地”卖艺的重要场所。(三不管,旧指天津市的南市,清末天津日、法租界初开,该地尚荒僻,日、法两国领事馆无权管辖,中国地方官署置之不管,故称三不管。)而“撂地”卖艺的地场分为三等:上等的设有遮凉布棚和板凳;中等的只有一圈板凳;下等的什么设施都没有,只有一块空地。当时相声艺人自嘲过的是“雨来散”的日子,即“刮风减半”,“下雨全无”。一下雨,人一跑,摊子就散了。后来,进入曲艺场才是所有旧时相声艺人的向往,这意味着上了档次。
旧时天津的曲艺场有“四海升平”、“宝和轩”、南市的连兴茶社、鸟市的声远茶社等。20世纪三十年代以后又有剧场式的杂耍园子“小梨园”、“大观园”等。如今,天津名流茶馆、鼓楼天街茶馆、老城小梨园等地都能听到地道的天津相声。
天津名流茶馆始建于1991年,是改革开放以来天津第一家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和传统民俗特征的民间演艺茶馆。名流茶馆是在老舍夫人胡絜青、吴同宾等先生的指点协助下策划、设计的;其环境装修沿袭中国传统茶馆风格,池子内摆放大漆方桌(现改为长条桌),靠背椅,雕梁画柱,更有数盏宫灯悬挂,呈古色古香、典雅庄重的氛围格局。作为天津曲艺界名流切磋交流的场所,相声大师马三立先生为其题写了“名流茶馆”匾额。老舍夫人胡絜青更为名流茶馆题写“名流”二字,为茶馆提升了品位。开业初,原天津市副市长石坚给名流茶馆题写“天津名流茶馆”六个字。
多年来,名流茶馆得到了包括中央电视台、北京卫视、天津卫视、凤凰卫视、新华社、人民日报等众多中央、省市级电视台、各地主流纸质媒体和网络媒体以及国际相关华人频道的大量关注和报道,扩大了名流茶馆在国际上的影响。名流茶馆成为了天津传统文化艺术的展示窗口,被誉为“天津新文化品牌”。
天津快板是一种有音乐伴奏的曲艺艺术。上世纪50年代形成,是天津业余演员改革、发展天津时调“大数子”的结果。常使用天津土语制造俏皮的包袱,具有爽朗、豪放、诙谐、风趣的特点。天津快板有慢板、中板和快板之分。该表演形式为站唱,要求演员表演大方、朴实、放得开,夸张而不过火。
在过去,艺人们沿街卖艺时,经常见景生情,口头即兴编词。他们看见什么就说什么,擅长随编随唱,宣传自己的见解,抒发感情。从编、演,到传唱,比什么形式都迅速。例如在解放战争中,战士们编演大量的天津快板作品,鼓舞士气。因天津快板形式多样,所以每种形式有其不同风格及表演程序。总而言之,天津快板的特色就概括为四个字:平、爆、脆、美。平,指唱得平缓沉稳,能瞬间抓住听众的心;爆,指平缓中有突然的爆点,有高潮起落;脆,指发音吐字准确响亮,让人听得非常清楚;美,指声音甜美,不尖不燥、不沉不闷、悦耳动听。李润杰被看作是天津快板的开山祖师,更是将快板艺术特点表演到最高境界。
李润杰,本名李玉魁,快板演员,李派快板创始人、快板书创始人。1944年,拜评书艺人段荣华为师,并得艺名“李润杰”。他早年学习说数来宝,后到天津学习曲艺,他吸取了数来宝、评书、相声、西河大鼓等多项所长,创建了快板书这一表演形式,通过不断改进,将其发扬光大。他的表演“平如暖风湖面,爆如炸雷闪电,脆如珠落玉盘,美如醉酒心田。”正因他的这些精彩表演,让快板书不但在天津深受喜爱,还走向了全国各地,广为传唱。天津快板也在市井的演出中逐渐确定了自己的艺术特色,登上了传统艺术殿堂。
天津的泥人张彩塑是一种深得百姓厚爱的传统民间艺术品,面目径寸,不仅形神毕肖,且栩栩如生。它是继元代刘元之后,我国又一个泥塑艺术的高峰,其作品艺术精美,影响远及世界各地,在我国传统民间手工艺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值得一提的是“泥人张”名字的由来。
“泥人张”的创始人叫张明山,生于天津,绘画是他的主业,彩塑是自己的爱好,张明山心灵手巧、富有想象,时常在集市上观察各行各业的人,在戏院里看戏,揣摩多种角色,偷偷地在袖口里捏制。他捏制出来的泥人居然个个逼真酷似,一时传为佳话。张明山继承传统的泥塑艺术,从绘画、戏曲、民间木版年画等姊妹艺术中吸收营养。经过数十年的辛勤努力,一生中创作了一万多件作品。他的艺术独具一格而蜚声四海,老百姓都喜爱他的作品,亲切地送给他一个昵称:泥人张。为推动民间彩塑艺术进一步发扬光大,泥人张美术馆用泥人演绎民间文化,传承不朽匠心精神!
泥人张美术馆是由泥人张世家后代集资兴建,收藏有泥人张世家历代作品千余件,常年展出百余件,其中以清末民初时期作品为主。其中包括《蒋门神》、《余三胜像》、《钟馗嫁妹》、《看手串》、《渔归》等经典作品。泥人张彩塑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艺术特色,能够真实地刻画出人物性格、体态,做到形神兼备,因此深受人们喜爱。
杨柳青年画,全称“杨柳青木板年画”,属木版印绘制品,是中国著名的民间木版年画之一。它的制作工艺也极为精细,既继承了自宋、元传下来的绘画技巧,又吸收了明代木刻版画的工艺精华。做一套年画,有“勾、刻、刷、画、裱”五大步骤,都是纯手工活,缺一不可。首先要在木制画版上勾勒出画面线条,粗到整体轮廓,细到人物脸上的一道道皱纹,这都得靠一把刀子一道道镌刻成形,再刷墨拓印在纸上,套几次单色版之后再以彩笔填绘,精心装裱。杨柳青年画以笔法秀丽、色彩细腻、内容丰富而著称。
杨柳青年画,因其起源于现在的天津市西青区杨柳青镇,故以产地而得名。在杨柳青镇,盛产杜梨木,最适合雕刻画版。
元末明初,当时有一名擅长雕刻的民间艺人避难来到杨柳青镇,逢年过节就刻些门神、灶王出卖,镇上的人争相模仿。到了明永乐年间,大运河重新疏通,南方精致的纸张、水彩运到了杨柳青,使这里的绘画艺术得到了极大发展,许多雕刻的手艺人来此落户,为杨柳青这个年画之乡注入了艺术新血液。
现如今,每逢新春佳节,在天津这座城市,除挂红灯笼、贴春联外,在大街小巷随处都能看到充满喜气,寓意吉祥的年画,这充分表达了人们对新一年美好的祈愿,凝聚了浓郁的天津民俗风味,也成为了天津文化的一张招牌。
简介:本书是用单口相声般的语言写成,以天津话解天津话,将天津话文学化、故事化。每一句天津话的背后,都有一个典故或一段佳话,读来精妙练达,智趣横生。书中涉及了天津人的节日礼俗、天津历史上的人物、故事、民风、民俗、掌故等,包括出生于天津、生活于天津、活跃于天津舞台的曲艺界、戏曲界的名家趣事,从中挖掘积极向上的时代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