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城典靓|海棠将开 风流难觅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每逢春季,纪晓岚故居院里的海棠花绽放,婉约动人。轻风吹过,繁花飘落,为故居增添了几分浪漫气息。在这样唯美的环境下,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争相拍照留念;朗诵会上,诗歌爱好者们沉浸在诗词中;在书香氤氲的书屋内,读者专心致志地阅读……近日,记者走进纪晓岚故居共享春日美景。
纪晓岚去世后,院子多次易主,2003年重修后改为纪晓岚纪念馆对外开放。如今的纪晓岚故居历经数百年风雨依然雕梁画栋,光彩照人,只是规模比原来小了。坐北朝南的二进院落,院门及其后面的展室为一进院,海棠、玉兰、丁香等花木扶疏的庭院及其后面的纪府书房为二进院。
纪晓岚故居院子中有一株高龄海棠,每岁阳春,花开万朵,婀娜摇曳,似乎总想把自己的万般惆怅、万缕绮情诉与人听……
说它高龄,因为是纪晓岚手植,逾三百一十年余岁矣。说它欲诉情怀,是它有段令人唏嘘的往事。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中记述了那段凄婉情事。纪晓岚幼年在叔父家读书,和婢女文鸾甚是投缘。纪晓岚进京赶考前,约定取得功名,即来接她。金榜题名后,纪晓岚派人接,谁知她家长竟不同意。不久,文鸾郁郁而死,“事遂沮格,文鸾竟郁郁发病死”。二十多年后的一天,纪晓岚公余小睡,一女子翩然入梦,凝立无语。纪晓岚猛醒过来,不知所以。向家人说起此梦,家人有见过文鸾的,说梦中人像文鸾。纪晓岚听后大为怅惘,就种下了两株寄托相思的海棠。纪晓岚将文鸾比作院中的海棠,写了一首诗:“憔悴幽花剧可怜,斜阳院落晚秋天,词人老大风情减,犹对残红一怅然。”
纪晓岚虽有万千才华和超高抱负,但如果没有《四库全书》,他的名字可能已经逐渐被遗忘了。《四库全书》被誉为千古巨制、文化渊薮,是人类图书编辑史上最伟大的工程之一。纪晓岚与《四库全书》相互成就,共同发光发热。
清顺康雍三朝,武统天下,兼及文化辖制。到乾隆朝,国势大彰,故在炫耀武功的同时,更大力推进“文治”,并营造全盛帝国壮景。编修《四库全书》就是辉耀盛世的举措,是为其千古一帝声名钤盖的印记。而从新疆回京的纪晓岚,正好赶上这桩乾隆亟欲成就的大事,于是,他被推到了前台。
为编辑《四库全书》,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诏开《四库全书》馆(下面简称“四库馆”)。得东阁大学士刘统勋力荐,纪晓岚被任命为四库馆总纂官,总揽《四库全书》编纂之责,这一年纪晓岚刚好50岁。
由于体量特别巨大,《四库全书》整个编辑、定稿、誊录、校改过程,从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二月开始,至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结束(四库馆闭),历十四年。
总纂官纪晓岚也值守了十四年,他以鸿博淹通的学识、清晰明澈的思想和惊人的意志力,在十余年之中带领团队高效运转,在《四库全书》的编纂过程中,起到了核心主导的作用。在漫长的过程中,纪晓岚殚精竭虑,“鲸钟方警,启蓬馆以晨登;鹤籥严关,焚兰膏以夜继”。工作虽然繁重,但是始终情绪高昂。“天地生才,原期于世事有补。”
历万难之后,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二月,简明提要性质的《四库全书总目》完成;十二月初六日,第一份《四库全书》纂修告竣,朝中欢欣鼓舞,四库馆人员个个兴高采烈,纪晓岚更是激情难遏,书成《钦定四库全书告成恭进表》,又获乾隆激赏,被收入《四库全书》卷首,成为“集中第一篇大文字”。是年七月,《四库全书》第二、三、四份抄成,乾隆命再续缮三份。接着《四库全书简明目录》勒成。至此,《四库全书》主体工作告竣。面对十年心血,纪晓岚不无自豪:“检校牙签十万余,濡毫滴渴玉蟾蜍。汗青头白休相笑,曾读人间未见书。”
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革命先辈刘少白曾在纪晓岚故居居住,因此,这里又被称为“刘公馆”。在下,刘公馆成为建在敌人眼皮底下的中共秘密联络点,在传递党的信息和营救革命同志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自刘公馆成为中共河北省委的秘密联络点后,出入往来的人物,有的礼帽长衫,有的西服革履,在外人看来不外是商人、学者、教师、职员之类,实际上他们是中共地下党人。
作为中共地下秘密联络点,刘公馆的主要任务是负责转送上海党中央给河北省委的经费。上海寄来的汇款(包括大额汇款),以某商行、某公司名义寄给刘少白。常年往返于平津之间的刘少白,会尽快将款项送到天津的中共河北省委,或由河北省委派人来取。传递文件或转达重要事项,也往往在刘公馆进行。
1931年7月,设在北平的中共河北省委遭到破坏,刘少白从事革命活动以及刘公馆是省委秘密联络点的事实暴露。刘公馆遭到宪兵特务破坏,刘少白的侄子刘武雄被抓。存放在他家的党的经费法币汇单2000元,以及家里多年积蓄的2000多块银元也被劫掠一空。所幸,二女儿刘竞雄因为长得瘦小,被特务们误以为是个小孩,刘竞雄索性装作不懂事的样子,和他们顶顶撞撞,特务们也懒得理她。她趁特务吃晚饭不注意,从纸屏风上撕下一块纸,用小铅笔头写上“家中有事千万勿回”,悄悄塞给收拾桌子的厨师赵芝贵,赵芝贵又转给了后院邻居王子才。王子才见事态严重,立即将纸条封在信封中,当晚让家中佣人去天津国民饭店送到刘少白手中。
见到二女儿写的纸条,刘少白知道情况危急。北平的家回不去,天津也不能久留。于是,他化装成商人模样,雇了辆黄包车,连夜从天津码头搭上了去大连的客轮。几经周折,他回到老家山西。
宪兵特务在刘公馆一直设伏到九一八事变才撤走。这期间,刘竞雄不但保护了自己的父亲,还趁同学来家里收作业本的机会,设法让她们带出消息,使当时住在文昌胡同的刘尊棋、住在四川会馆的姜榆芝等革命同志幸免于难。尽管刘少白再没能回到刘公馆,但在短短三年中,刘公馆把的工作延伸到反动派统治下的大城市中,对于的事业开展有着重要意义。
1937年7月,经王若飞、安子文介绍,54岁的刘少白秘密加入中国,并以开明绅士的身份继续投入抗日救亡运动。
1940年1月,兴县农民银行改为西北农民银行,刘少白出任行长,为发展抗日根据地经济、解决军需民用、巩固晋西北抗日根据地发挥了重要作用。《选集》第四卷中有一篇《关于民族资产阶级和开明绅士问题》的文章,里面提到:“晋绥边区的刘少白、陕甘宁边区的李鼎铭等人,在抗日战争和抗日战争以后的困难时期内,曾经给我们以相当的帮助。”
新中国成立后,刘少白的员身份才被公开,他当选了山西省政协副主席。1968年,刘少白去世,享年86岁。1987年,时任国家主席为刘少白题写碑名,中共中央党校原校长杨献珍为其撰写碑文:“刘少白以身许国,毕生求真,屡遭坎坷,不改初衷,急公好义,扶危济困,高风亮节,直道而行,浩然正气,亘古长存!”
如今,刘公馆旧址已被命名为北京市爱国主义教育纪念地,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一个窗口。
纪晓岚故居有一座雅致清幽的“纪府书房”,蕴含着秀美的景致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作为西城区特色阅读空间,“纪府书房”布置极具传统风格,空间藏书大多与京味儿文化、红色文化、古都文化相关。读者不仅能够远离尘嚣,安享宁静,而且还可以加入这里不定期举办的各种读者活动,领略生活的美好。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前不久,纪府书房在庭院里举办了一场“诵海棠之幽雅,咏清明之遐思”诗歌诵读活动。活动上,诗歌爱好者们朗诵了《长征》《祖国啊,我为你骄傲》《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满江红》等诗篇。朗诵者们的声音饱满而有感染力,引来现场观众的一片掌声。
“诗词是民族文化的凝结,是华夏儿女生活智慧的沉淀,蕴含着国人几千年对生命的感悟。”纪晓岚纪念馆经理刘柏彤介绍,今年是第二届诗歌诵读活动,纪府书房通过公众号,线上征集爱国主义题材、红色主题、歌颂春天诗歌,线下进行朗诵。这项活动不仅丰富居民文娱生活,也提高了他们的文化修养。
4月2日是国际儿童读书日,纪府书房举办了“四库全书制书、抄书体验”活动。现场,孩子们早早地来到了书房排起了队。首先大家在讲解老师带领下游览故居,并观摩了四库全书复刻本。通过老师讲解孩子们知道了在四库全书的制作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严格的技术要求和文化传承。比如,每一个书页的装订都需要按照特定的顺序,以保证全书的完整性和统一性。
随后,小读者们开始了他们的制作线装书和竹简书之旅。制作过程既要有耐心,还要与家长相互配合。他们跟随着工作人员的指导,一笔一画地抄写着书中的经典文字。除了参与活动,还有小读者将自己闲置的书籍无偿捐赠给纪府书房,将阅读的种子在这个春天播撒出去。
“纪府书房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让更多的人爱上阅读,爱上传统文化。” 刘柏彤说,每逢中国传统节日、阅读日等节点,纪府书房会策划相关活动,比如今年元宵节举办了“巧手迎新春,妙趣过大年”亲子特别活动,孩子们把美好的祝福都彩绘在灯笼上。春节前,纪府书房联合大栅栏街道百顺社区邀请周边部分单位和居民代表共同挥毫泼墨写福字,并且把这些福字赠送给了消防员、快递小哥。
值得一提的是,纪府书房的文创产品也与众不同,比如有着手绘版“纪大烟袋”图案和“纪府”字样的马克杯,纪晓岚为乾隆皇帝祝寿所书的“福禄寿喜”同款吊坠等。
除了阅读空间,纪府书房还“藏”着一家手工坊。穿过纪晓岚故居小院,登上二层,就是“纪府国潮工坊”。记者在社交平台上搜索“纪府国潮工坊”,看到不少“宝藏之地”“值得一来”等留言。
在这里可以学做掐丝珐琅杯垫、吊坠、香薰。小朋友还可以在父母的陪同下完成手绘玻璃杯,体验国潮手工的魅力。在丝竹之声和香茗的陪伴下完成一次掐丝饰品的制作,与纪晓岚进行一次“隔空”对话。
这里已会聚了七八位学员,有的正独自制作掐丝珐琅杯垫,有的则在老师的帮助下,用镊子尝试掐丝。
“你看,心里不打鼓,手就稳了,掐丝的成功率就高了。”指导老师一边说,一边手把手教小朋友掐丝。只见小姑娘轻轻一提,一根孔雀“羽毛”就“掐”了出来,不一会儿,小小的吊坠上就呈现出孔雀开屏图案。原来,这已是小姑娘第三次来了。
“和很多体验课程不同,我们不组织大小班教学,根据预约情况,安排老师现场教学。”工坊老师说,在这种模式下,少则三四人,多则十余人,都可以享受三四个小时的国潮手工体验。
环视四周,架子上摆放着学员们的作品,生肖杯子、兔爷、掐丝珐琅杯垫和吊坠满眼。“希望每一次体验都能有一件成品,让体验者的兴趣可以持续下去。”老师说。
下一步,“纪府国潮工坊”将陆续开发更多国潮手工系列,让不同年龄段的爱好者都能亲手制作,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