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民俗博物馆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天津民俗博物馆是根据市政府1985年的决定,于当年修复建成,1986年元旦对外开放,是当时全国较早建立的民俗博物馆之一,是展示和探讨地方民俗的专业博物馆,是荟萃和研究天津民俗文化的重要阵地和中心。
天后宫原系道教主持的一座寺庙,俗称天妃宫,亦称娘娘宫,始建于元泰定三年(1326年),共占地5352平方米。随元代兴漕运而来,建筑雄伟,历史悠久,是天津市现存较早的一处古建筑群体。1954年、1985年两次被列为天津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三,天后圣母诞辰举办皇会之时,民俗文化活动更为突出,并日渐成为天津民俗文化活动中心和天津民俗文化集散地,以此建立天津民俗博物馆极为适宜。
这一古建筑群体,由于历史久远,明、清、两代及民国年间虽有维修,但历经数百年风霜,破坏惨重,近年又遭十年浩劫和地震破坏,前殿和牌坊已倒塌,正殿倾斜,原有经书、佛具、诸神塑像已荡然无存。
修复前在市区领导的亲切关怀下,搬迁了62家房客、6家工厂和车间。当年5月15日开工修复,12月底竣工。重新修复的天后宫,恢复了原有山门、牌坊、钟楼、鼓楼、前殿、大殿和大殿后的藏经阁、启圣祠以及大殿两侧的四座配殿及山门北侧架在宫北大街上空的张仙阁、殿阁,既是复原陈列,又是民俗文物的陈列展厅,对外开放,独具特色。尤其山门外直矗起两棵各26米高的幡杆,左幡为“三津共率百肆迎春”,右幡为“溟波浴日通运济行”,两棵幡杆又与山门外的天后宫古戏楼遥遥相对,十分壮观。
天津民俗博物馆建于这样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建筑群体——天后宫的基础上,对社会影响和社会教育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
根据国家文物局颁布的关于我国博物馆是“文物标本的主要收藏机构、宣传机构和科学研究机构”的有关精神,积极收集民俗文物,搞好民俗文物陈列,是极其重要的一项任务。
根据市、区领导提出的“当年开工,当年竣工,当年开馆”的要求,广泛收集民俗资料,积极征集民俗文物,全力搞好民俗文物陈列,是当时迫在眉睫的一项重要工作。然而,在收集和征集民俗资料、民俗文物的过程中,困难较多。为做好这一工作,通过广泛、深入走访,组织老居民座谈,听取各方面意见,同时为进一步广征博采,采取了多种措施:①通过报刊刊登广告,收集和征集;②通过热爱地方民俗的老居民提供情况帮助入户征集;③通过走访旧物和委托商店发现而征购;④通过中国历史博物馆和天津历史博物馆,帮助复制和借调有关民俗文物。在广泛征集的过程中,对一些有价值的民俗文物,按政策规定给予适当补贴。通过多方面、多渠道进行民俗文物征集工作,截止开馆前共征集和征购民俗文物1502件,开馆后继续将征集工作列为重要工作。
在所收集和征集的民俗资料和民俗文物中,既有生产和生活方面的民俗,又有历史和现代民俗,包括衣食住行、生老病死。搞好陈列,确定陈列主题和内容十分重要。通过多方面听取有关人士和专家的意见,经过反复研究,因天后宫是天津城市的发祥地,又是数百年民俗文化传承集散地,所以确定了以天后宫这一实体所反映出来的历史民俗文化为主线的陈列内容。陈列两大部分,一是天后宫复原陈列,一是天津历史民俗陈列。为此,结合修复工程前殿加紧修复了“四大海神”和“五灵官”五尊塑像,正殿修复了“天后圣母”及四个仕女塑像。
除天后宫复原陈列外,历史民俗陈列部分又分七个专题:①天津漕运习俗,即展示元代兴起漕运和天后宫建立,天津人口聚落与天津城市形成和发展;②天津盛会——皇会展示昔日“天后圣母”诞辰日,民间举办庆祝活动,各路民间花会沿街表演,相互争艳,各献绝技之盛况;③婚姻生育习俗,即通过复原式婚姻陈列,再现当年迎亲嫁娶、夫妻拜堂、洞房花烛和津门独有的“拴娃娃”习俗;④天津商业习俗,即展示旧时典型的民俗器物以及天津店铺悬挂于门前各式各样招幌;⑤民间生活习俗,即展示民间居室摆设、服饰、头饰、生活用品以及喂养花鸟鱼虫等用具;⑥天津民间工艺,即展示传统的杨柳青年画,风筝、砖刻、泥塑、绒花、剪纸、编制等精细的民间手工艺品及其使用工具;⑦民间艺术,即展示传统的丰富多彩的各种民间花会、民间戏曲、音乐舞蹈等。
开馆后,受到广大群众赞扬,接待任务十分繁重,许多群众要求及时看到卷天后宫修复后的原貌和天津地方民俗陈列,每天参观群众络绎不绝。每年接待观众达100多万人次,获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由于筹建时间仓促,一些陈列内容有些松散,根据群众意见,本着不断充实,不断完善的精神,在不断征集民俗文物的同时,多次进行修改、充实和调整,1986—1988年先后进行了三次调整,充实民俗文物640件。在中国历史博物馆支援下,各展室全部撤下了原有展柜,换上了中国历史博物馆支援的专用展柜,并再次结合调整、充实民俗文物百余件,从而更加丰富了陈列内容,提高了陈列水平,共设展十个展厅,即婚俗展厅、民俗博物馆文物精品室、天后宫复原陈列展、60花甲子展厅藏经阁(接待各地交流展、各种艺术展)。
在不断丰富陈列内容,搞好基本陈列的同时,还充分利用阵地条件,不断加强对外组织接展工作,先后接到“河南少林寺展览”、“华北地区北国书画展”、“北京门头沟地区民俗展”、“西安兵马俑展”、“承德清皇室展”以及本市自然博物馆计划生育展、艺术博物馆传统风筝展、历史博物馆古钱币展……平均每年接展五至六个,并实行单独管理,既丰富了阵地陈列,又为观众及时看到外省、市提供了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