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文化讲座|在电影中找到安顿自己的宇宙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伊懋可在《中国的历史之路》(The Pattern of the Chinese Past,1973)一书中主要围绕三个问题展开论述:中华帝国为何能长期维持统一而没有像罗马帝国那样最终分裂?中国如何执中世纪各国经济之牛耳,并成为当时人口最多的国家?古代中国如何在科学和技术方面从落后于欧洲到处于领先地位,但是在1600-1700年又远远落后于欧洲大多数地方?作者提出了“高水平平衡陷阱”理论。他认为传统后期的中国经济发展已达到没有工业-科学投入情况下的极限,随着人口持续增长,农业剩余产品递减,人均收入和人均需求下降;劳动力越来越便宜,而资源和资本越来越昂贵;耕作与运输技术已高度完善,难以再做简单的改进。当新技术出现的时候,已经没有足够多的剩余来购买新技术,而且这种所谓高水平的发展也抑制了对新技术发明的需求。伊懋可认为“高水平平衡陷阱”是对中国文明之所以出现技术停滞,并且没有发生工业革命的一种充分解释。
嘉宾:韩茂莉(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唐晓峰(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陈晓珊(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
4月7日晚,韩茂莉教授携新书《大地中国》,与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唐晓峰以及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陈晓珊,做客PAGEONE书店(五道口店),经由历史地理的视角看世界,一起从山川江河、文物古迹、社会人文中,重新发现大地中国。
作为一名职业学者,生命的历程与学术的历程同步,学术转型不仅意味着思想方法的转变,往往也连带着生存方式的变化。李开元的学术转型,从研究到叙事,从书斋到田野。叙事到哪里,就去到哪里。古城址、古战场、古道路、古遗址,最是他关注的地方,是他复活往事的历史现场。本次讲座,主讲人将结合《秦崩》《楚亡》《汉兴》的写作,回顾自己行走历史的历程。进而,结合他对学术转型和学术人生的思考,阐述自己对于田野考察的看法。
北京|带孩子感受人类文明的美、智慧与尊严——《给孩子的演讲》《给孩子的哲理》图书分享会
9年前,诗人北岛编选《给孩子的诗》,以此为开端,他邀约文学艺术、思想文化、生命科普等各领域的顶级大家,编写“给孩子系列”丛书。4月7日晚上,我们邀请到《给孩子的哲理》编选者周国平、《给孩子的演讲》编选者陈力川一起做客SKP,聊一聊AI时代的通识阅读,以及未来教育的可能性。
嘉宾:张新刚(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刘苏里(万圣书园创办人)、张向荣(专栏作者、书评人)、李隽旸(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研究员)
公元前431年,希腊世界内部的两大阵营爆发了长达27年的伯罗奔尼撒战争。亲历这场“古代世界大战”的历史学家修昔底德写就《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一书,成了西方历史学的经典巨作。张新刚老师的新作《古希腊思想通识课:修昔底德篇》,便是对这部西方古典史学经典之作的解读。4月8日,我们邀请张新刚老师携新作,与万圣书园刘苏里、《祥瑞》作者张向荣、古希腊专家李隽旸,一同开启一场关于时代与人的关联的探讨。
地点:石景山区首钢园六工汇购物广场二层NO.6第六车间春日快闪书店
“插花地”,又名“飞地”,似乎譬喻了书籍营造的世界。在这本《插花地册子》里面,作家止庵回顾自己一生的读书经历。4月8日,首钢园春日快闪书店,止庵、文珍与你分享关于读书与创作的故事,“读书使人活得更多”,使你的生命更加丰盈。
嘉宾:董梅(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教授)、石中琪(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沈琳(演员、画家)
2022年底,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了红研所校注本《红楼梦》四十周年纪念版。4月8日下午,SKP RENDEZ-VOUS联合人民文学出版社共同邀请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教授、古典文学学者董梅,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石中琪,87版《红楼梦》电视剧演员、红楼人物画家沈琳一起做客SKP,讲述阅读《红楼梦》的故事,分享以绘画等多样的艺术形式展现《红楼梦》这部伟大经典的体会心得。
嘉宾:姜宇辉(华东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夏莹(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
德勒兹的哲学到底是早已过时,还是生逢其时?对此或许不宜做出独断的回答。一方面,他的那些思想-意象,从根茎到内在性平面,从生成到欲望-机器,等等,显然足以作为当今的数字和网络时代的最有力的哲学辩护。但另一方面,德勒兹也有着往往不为人所见的“月之暗面”,他的著作之中仍然隐藏着各种极端的启示有待挖掘,各种否定的裂痕有待撕开。正是因此,在《千高原》法文版面世四十多年之后,用各种方式重读德勒兹,一次次探入那一座座高原,仍然会是令人兴奋而激动的思想历险。《千高原》的修订版,或许只是一次“重复”,但我们仍然期待着它所能激活的未知的“差异”。期待着与大家在北京相遇,让我们再度进入生成,再度汇入那或许仅属于创造性思考的“一种生命”(une vie)。
帕蒂史密斯的诗与歌,在诗中反叛,在摇滚中爱。她的爱普遍,又私人。从最亲密的,对爱人、母亲与儿女的呼唤,到对311地震、“911”事件、伊拉克战争、新大陆的发现等历史与新闻的反思、重新想象——怎样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环境、不同的生活周遭始终保持热望,如何在反叛中保持自我?通过诗歌与音乐,帕蒂不断向世界发送她的答案。而当下,我们的答案又会是什么?4月8日,一頁folio与单向空间北京朝阳大悦城店为诗歌爱好者、乐迷组织了一场精彩的对谈活动,《诗与歌:帕蒂史密斯1970-2015》译者、作家、编剧陈思安将与专注于摇滚书籍翻译的译者董楠一同再次穿越帕蒂45年的创作:她在1970年代游于“可能性之海”,在1980年代“线年的最新专辑封面,依旧肯定地说出——“相信,或爆炸”。
4月8日晚,我们邀请到香港金像奖导演陈德森,编剧、策划周雅莉做客SKP,与读者们一同分享陈德森导演五十载如梦如幻的精彩人生,和影迷们分享关于港片的黄金时代,从小助理到大导演的蜕变之路,以及不畏挑战的逐梦人生之旅。
冯友兰先生在他逝世的前半年,自拟了一幅95岁的预寿联,曰“三史释今古,六书纪贞元”。这是他在晚年巨著《中国哲学史新编》即将最后完成之时,对自己一生学问所作的总结。三史、六书凝结了冯先生一生的思想学术。那么,三史与六书之间,有没有一个“一以贯之”之道、一个始终不变的思想线索呢?回答是肯定的。三史与六书虽然各为史论,三史之间的跨度也达50年之久,但其间始终贯穿着他一贯的强烈的文化信念,这就是“旧邦新命”的观念,这一观念既是文化信念,也是政治信念。“旧邦新命”就是“中华民族的现代复兴”,而这一主题是和中华民族在整个20世纪中从挫折中奋起的历史,是和中国文化作为世界最悠久的文化从失落走向振兴的历史,和中国作为民族国家从前现代走向现代化的奋斗历程紧紧相联系的。“旧邦新命”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生命的特性在哲学家观念中的提炼。冯先生始终是把自己和民族生命与民族文化的兴亡联为一体的哲学家。
《南荒有沛竹》是作家陆源最新的小说集,书写了20世纪上半叶广西南宁和周边的社会与生活。这些小说描绘了怎样的民国广西世界?小说中绚烂的历史想象力来自何处?书中的这些小人物和宏阔的历史有怎样的关联?如何理解陆源独特的语言风格?本周日,我们将邀请作家陆源、文学评论家徐晨亮和本书责编李琬与大家一起聊聊这些话题。
北京|秦崩楚亡汉兴——我的“复活型历史叙事三部曲”
研究与叙事是历史学的两个车轮,但长期以来,历史学成了只重研究的独轮车。叙事的传统需要回归,历史的书写需要师法太史公。《秦崩》《楚亡》《汉兴》是历史学者李开元的“复活型历史叙事三部曲”。叙事从公元前256年,刘邦出生于楚国沛县开始,结束于公元前157年,汉文帝刘恒病故长安。时间的跨度,整整一百年。这一百年,风云变幻,跌宕起伏,文争武斗,别开生面。此次讲座,李开元老师将结合三部曲,漫谈自己对于叙事史学的理解。
本次讲座中,马来西亚著名经济学家Jomo Kwame Sundaram将深入讨论西方贸易自由化正在以何种方式结束,美国制裁与全球化构成了怎样的矛盾,战争通胀和经济停滞的持续恶化给全球市场带来了怎样的压力,如何影响到政府的财政支出,美国加息在放缓世界经济的同时,又给诸国经济政策带来怎样的制约。联合国主导的多边主义能否朝向和平、可持续性、进步的发展?在美国意图启动新冷战时,是否有必要思考不结盟2.0?
嘉宾:高华鑫(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外国文学评论》编辑)、廖媛苑(清华大学中文系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方向博士研究生)
本次讲座将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中,重新考察日本20世纪的先锋派文艺理论与实践,探索其中“现代性”和“革命性”的游移与交错。讲座前半部分将以日本超现实主义美术家福泽一郎为例,讨论前卫艺术如何接近左翼政治,以及这种“左转”的限度与可能性;后半部分将以文艺批评家花田清辉为线索,探讨“艺术前卫”和“政治前卫”在二战后的日本怎样进一步融合,分析这一动向背后的思想史谱系,以及此种前卫文艺理论在文学、电影、动画等不同领域的回响。
1950年代是北京进行大规模城市建设活动、中国现代城市规划奠基的重要阶段。本次讲座,将以援华苏联规划专家的技术援助活动为考察视角,对1949-1960年北京城市规划工作进行历史研究,梳理1953年首版、1957年版、1958年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制定背景过程、主要内容以及其实施情况,揭示首都规划建设活动的综合性、复杂性和若干规律。
嘉宾:马啸(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助理教授)、金毅(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助理研究员)
作为现代性的一种象征,铁路自清末以来一直在中国的国家统一和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扮演着核心角色。近年关于“铁路”主题的中、英文著述的出版应接不暇,那么,铁路所表征的工业文明给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哪些时、空观念的变化,人类如何在其中适应工业革命带来的新规则、新秩序?铁路与火车在一百五十多年前又是怎样进入中国并艰难起步和发展,晚清民初的文学如何呈现这一新生事物?在城际、跨省甚至跨国出行重新变得便捷的这个春天,陆家嘴读书会约请两位兼具铁路旅行爱好者与社科学者双重身份的优秀青年学人——北大政府管理学院助理教授马啸、南大社会学院助理研究员金毅——对谈,听一听他们对前述诸多问题的研究心得和感触。
嘉宾:李章斌(诗人、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厄土(诗人、译者)、胡桑(诗人、译者、学者)、木叶(诗人、《上海文化》编辑)、翟月琴(学者)
《走出语言自造的神话》为李章斌近十年来的批评文章选集,主要聚焦于中国现当代诗人的语言意识与历史意识,对中国现当代的重要诗人如穆旦、多多、海子、张枣、朱朱等开展了一番细察的辨析,寻绎其语言意识、诗学理念的起源、动力以及历史关联。4月7日晚,李章斌将和厄土、胡桑、木叶、翟月琴等诗人、评论家朋友们来到神兽之间静安MOHO店,围绕本书及其牵涉的话题展开讨论。
上海|你了解自闭症吗?为什么被称为星星的孩子?他们需要怎样的支持和帮助?
比起赫赫有名的前辈,著名历史学家施罗默桑德对当下法国知识界无疑是失望的。他甚至觉得“一切造就法国知识分子高贵性的东西似乎最终都烟消云散了”。理性和正义的光辉不再,取而代之的是大众媒体平台上的作秀和思想上的狭隘保守。桑德作为一位犹太历史学家,既无比关切民族主义话题和以色列的政治现实,又对法国知识分子投去“他者”的批判眼光。《法国知识分子的终结?从左拉到维勒贝克》这部作品,承载着他对“知识分子精神及本质”的思考。4月8日,南京大学教授景凯旋、作家云也退共聚上海图书馆东馆,围绕这部作品探讨与知识分子相关的话题,分享在以色列采访作者桑德的独特经历。
嘉宾:钱虹(同济大学妇女研究中心研究员、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教授)、卢新华(作家)、汪澜(媒体人、作家)、袁志坚(宁波出版社有限公司董事长、社长)
1977年“高考”恢复至今,已届46年。它不仅扭转了共和国当时“人才断层”的危机,也改变了许多中国知识青年的命运。《雅人韵士》所收录的19篇作品,正是包括作者钱虹在内的首届大学生的求学札记、文学承载和史料积攒。本次讲座的三位嘉宾——钱虹、卢新华和汪澜,都是1977年高考的“幸运儿”,他们分别考上了华东师范大学和复旦大学,之后都成了作家和评论家。听他们讲述“我从1977年高考走来”,会让读者知晓作家和评论家的成长事迹,也会了解新时期“伤痕文学”涌起的源头和校园影响。另一位嘉宾——宁波出版社社长袁志坚先生,将从出版者的人文情怀出发,谈《雅人韵士》的组稿和出版以及出版人的使命担当。
地点:闵行区合川路2570号科技绿洲三期二号楼ICICLE SPACE之禾空间
嘉宾:陈子善(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周立民(学者、巴金故居常务副馆长)、冷冰川(艺术家)
作为一本有关美的杂志书,《唯美》集结了当代华人文学家、艺术家和文化名人,以不拘一格谈美为宗旨。最新一辑“上海,上海”邀约了王安忆、金宇澄、张永和、余友涵、王寅、陆元敏等60位当代文学艺术家,用个人独特的语言和视角讲述着他们心中的上海。4月8日下午,我们邀请到了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陈子善,学者、巴金故居常务副馆长周立民,艺术家、《唯美》主编冷冰川来到ICICLE SPACE之禾空间,他们将围绕“魔都记忆”的主题展开对谈和分享。
上海|再给贾里写封信——秦文君作品《糊里糊涂的铁哥们——贾里小时候》全国新书首发式
嘉宾:秦文君(儿童文学作家)、戴萦袅(儿童文学作家)、陈小文(上海市静安区家庭教育指导中心主任)
自1993年《男生贾里》正式出版以来,这本书已经成了好几代人共同的童年记忆。很多孩子在读完书后会给“贾里”的作家妈妈来信说:“你写的贾里就是我。”同时也会在信中向这位大作家“催更”,急切地想知道更多贾里小时候的故事。于是,秦文君再次执起“闪光的笔”为孩子们创作了这本全新的作品《糊里糊涂的铁哥们——贾里小时候》。4月9日,欢迎大小朋友前往上海图书馆东馆,我们一起奔赴这次有关童心、友谊、成长和快乐的聚会。首发式上将发布《糊里糊涂的铁哥们——贾里小时候》新书及限量邮品,启动“再给贾里写封信”全国主题阅读征集活动。
上海|时代如何侵入戏剧?——卡尔施米特《哈姆雷特还是赫库芭》圆桌研讨会
嘉宾:洪涛(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姜林静(复旦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德文系副教授)、李双志(复旦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德语系研究员)等
德国思想家卡尔施米特曾说,《哈姆雷特》是个深不可测的题目,有无数的线索能把人引入这个深渊,却很少能顺利走出来。但在1956年,常年活跃于法学和政治学界的他,却出人意表地闯入文学界,交出一本讨论这部莎剧的小册子:《哈姆雷特还是赫库芭》。随着2022年《哈姆雷特还是赫库芭》全新中译本的推出,东方出版中心联合志达书店,邀请诸领域学者从各自专业视角出发,以线下研讨会的形式,共同探讨施米特在莎士比亚名剧背后,到底埋藏了何种意图。
嘉宾:双雪涛(小说家)、毛尖(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作家)、鸟鸟(脱口秀演员)、贾行家(作家)
什么样的故事是好故事,到底有没有一个标准?一个好故事,和讲好一个故事,哪一个更重要?创作,是能学习的吗?在ChatGPT等人工智能逐渐入侵我们生活和工作的今天,认真讲故事的人该如何应对?4月9日,单读邀请脱口秀演员鸟鸟,作家双雪涛、毛尖、贾行家四位嘉宾一起,在朵云书院戏剧店,聊聊在今天,我们应该如何继续讲故事。
上海|女性的中年困境与“半糖”婚姻——70后川籍作家骆平小说《半糖时刻》新书分享会
嘉宾:骆平(作家、四川师范大学教授)、黄昱宁(上海译文出版社副总编辑、翻译家、作家)、小白(作家)
骆平的新作《半糖时刻》,通过对高校知识分子家庭生活的书写,描摹了中年高知女性的情感与精神困境,以一种独立又温润的女性思想,治愈现代女性的多重焦虑。4月9日晚,我们邀请70后川籍女作家骆平,嘉宾黄昱宁、小白做客建投书局,一起聊聊新书《半糖时刻》的创作体会,以及书中展露的女性的中年困境和“半糖”婚姻。
法国当代著名科学哲学家布鲁诺拉图尔逝世半载,他对这个世界的思考持续回响着。去年7月,拜德雅图书工作室推出了他的经典代表作《我们从未现代过:对称性人类学论集》的修订译本。4月8日晚,拜德雅图书工作室与学而优书店联合举行纪念拉图尔的活动,特别邀请《我们从未现代过》的译者刘鹏老师来与大家一起围绕此书进行线下主题分享。
嘉宾:刘勃(南京三江学院教师)、胡运宏(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副教授)
《世说新语》里名士言行的琐碎记录,特别传神迷人,所以被鲁迅先生称为“名士教科书”。但是《世说新语》里面人物众多,人名称谓也纷繁复杂,对普通读者来说有一定阅读门槛。而《世说俗谈》则为读者扫除了这一障碍,“文史学者”刘勃通过对史料的精准考据,按照年代勾陈整理出了魏晋名士完整又立体的形象,并用人物传记的方法生动有趣地娓娓道来,使得普通读者得以跨越千年隔阂,轻松体味魏晋时期的那些浮华与梦幻、慷慨与悲凉。4月8日下午,刘勃将带来新书《世说俗谈》,与南大历史系博士胡运宏在先锋五台山店开展新书分享沙龙,与大家聊聊《世说新语》里的金陵遗韵。
嘉宾:郑体武(上海外国语大学文学研究院院长、教授)、黄梵(诗人、小说家、南京理工大学副教授)
曼德尔施塔姆是近代俄语诗坛一个非常独特的现象,在他的有生之年,仅在早期出版了少量诗作,便成为俄国诗坛的新星,并结识了当时的文坛领袖古米廖夫和阿赫玛托娃夫妇。4月9日下午,《我独自一人面对严寒:曼德尔施塔姆诗歌全集》译者、俄语翻译家郑体武老师,诗人黄梵老师和编辑刘晨,将做客南京先锋书店五台山店,与大家共读曼德尔施塔姆的诗歌,聊聊诗歌背后的故事。
嘉宾:王奕红(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系教授)、高子文(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温方伊(戏剧编剧、南京大学文学院教师)
三岛由纪夫在国内早已被众多读者熟知,但日本文坛早有一种共识,比起小说家,三岛由纪夫更是一位戏剧家。戏剧是三岛文学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的戏剧创作丰富多彩,包括舞台剧、能乐、歌舞伎、文乐(人形净琉璃)乃至广播剧、音乐剧、舞剧和翻译剧等,他还涉足电影文学脚本创作。4月9日下午,我们邀请了著名学者王奕红、高子文、刘东波和温方伊做客南京先锋书店五台山总店,还有《三岛由纪夫戏剧十种》译者、著名翻译家陈德文线上与读者见面,与大家一起聊聊剧作家三岛由纪夫。
林徽因经历了什么,会被钱锺书写小说影射?金岳霖被称为“情痴”,我们可能误会他了?沈从文长信追张兆和,让不喜欢自己的学生回头,他写了什么……近代史学者谭伯牛身为考据型历史学者,查找多处史料,在新书《应解人间不自由》中为读者还原了文人大家线日晚,谭伯牛将与资深媒体人张丰在白夜花神花神诗空间与读者一起对话和讨论。
嘉宾:彭小华(写作者、译者)、汤芸(西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
地点:成华区成华大道杉板桥路669号招商花园城文轩BOOKS二楼阶梯演讲厅
地点:江汉区江汉路61号上海三联书店READWAY三楼艺文空间
嘉宾:李宣(陕西人民艺术剧院院长)、李龙吟(演员、剧作家、戏剧评论家)、蒋瑞征(演员)、李唫(导演)
李默然先生是中国著名话剧表演艺术家,从上世纪50年代起到1993年告别舞台,他出演了多部国内外优秀话剧剧目及电影作品,塑造了多位令全国亿万观众难以忘怀的经典艺术形象。2022年时值李默然先生逝世10周年,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的《李默然戏剧笔记》一书正式与大家见面。4月7日下午,我们邀请到文化和旅游部优秀专家、陕西人民艺术剧院院长李宣,演员、剧作家、戏剧评论家李龙吟,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朗诵专业委员会委员蒋瑞征,戏剧与影视学博士、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导演李唫,《美丽中国》杂志社社长、执行主编祝琳华一起做客西安SKP,共同感受李默然先生对于表演艺术的心得和感悟、见证与传承。
嘉宾:裴亚莉(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庞洁(作家、诗人、文学编辑)、焦凌(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编审)
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日本一批新锐女性作家一方面继承日本女流文学的传统,另一方面凭借敏锐的社会观察力,不拘一格的文学表现形式,推出了一系列全新作品。村田喜代子生于1945年,出版作品囊括日本芥川奖、谷崎润一郎奖、川端康成文学奖、 野间文艺奖等众多重量级文学奖项,作品《锅中》被黑泽明改编为电影《八月狂想曲》 。在这部《鲤鱼粥》中,主人公香澄的婚姻生活,通过外在的物——丈夫血管瘤的不断膨胀而一步步推到读者眼前,让我们看到了当今日本社会职业女性生存所面对的种种困境,看到一个具有传统美德思想和职业独立精神双重性的女性的内心世界,她渴望更多的爱,也需要打开内心,给予自己更多的人生选择。希望这次的分享,让现场和看直播的每一个读者对女性多一份了解,认识到女人究竟是怎样的存在,在爱情、婚姻和家庭充当什么样的角色。
雅砻悉补野统一青藏高原之后,逐渐与周边族群,抑或是以中央欧亚传统王权意识下的所谓的“四天子”建立起了政治文化层面的关系。吐蕃社会现象中的中原因素除了李唐以外,还有突厥、回鹘、吐谷浑、粟特等政权与族群为间接的传输方式。Khon co这一中原皇室女性名号从汉语经阿尔泰语言,再通过吐谷浑与吐蕃之间的政治联姻最终传至西藏高原腹心地区。对于这种社会现象,人们一般关注的是传输的结果或影响,而不是传输方式和不同来源。这就导致了人们只看见多元文化的表象,而忽视了诸因素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何以孕育出既多元又和谐共处的社会及其变迁的过程问题。
如何在唯物史观中行动?——《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与情势政治学
在1848-1852年欧洲革命期间,马克思不仅在《宣言》中从唯物史观的宏观视角阐明了现代政治的根本矛盾,而且在具体政治情势的分析中展现了相应的微观机制。本场讲座将表明《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并不是将唯物史观直接运用在具体政治上的案例,这种解释已然是反唯物史观的方法论。事实上,马克思认为具体的阶级关系与特殊的历史条件创造了独特的政治情势,进而客观地明确个体行动与经济结构的复杂关系。《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中这些策略性的思考,也让我们能更深入体会马克思思想的革命底色,抵御象牙塔式的空谈对当代批判事业的诱惑。
嘉宾:文珍(作家)、张怡微(作家、复旦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张海香(图书编辑)
印度喀拉拉邦引起一部分国人关注,是因为它是印度首个选举出了政府的邦,时至今日仍是喀拉拉邦的强劲政治力量,也是国际发展研究界关注的“喀拉拉样板”/“喀拉拉经验”的重要促成因素之一。本讲座将喀拉拉放在印度的背景中,试图理解喀拉拉经验的过去与现在,以及喀拉拉为何在当下印度成为一枝独秀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