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抗日英烈谱(图)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编者按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广泛宣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回顾在中华民族遭受日本军国主义侵略、民族面临危亡的时刻,中国高举起抗日救亡的旗帜,主张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团结起全国人民浴血抗战的历史;宣传天津人民前仆后继、不屈不挠反抗日军侵略的英雄事迹,本报从今天起陆续刊登一批天津抗日英烈事迹,以深切缅怀革命先烈,学习抗日英烈的英雄事迹,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进一步激励和动员全市广大干部群众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加快天津发展而努力奋斗。
临刑前,他用树枝做笔,大地为纸,写下了气壮山河的爱国诗篇:“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他就是抗日名将吉鸿昌。吉鸿昌,河南扶沟县人。1895年生。1913年参加西北军,因作战勇敢,机智超群,逐步从一名普通士兵递升至军长,曾任宁夏省政府主席。1930年中原大战后,被蒋介石收编,任第二十二路军总指挥兼第三十军军长,奉命进攻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但他不愿替蒋打内战,态度消极。1931年8月被蒋介石解除兵权,强令携眷出国“考察”。在欧美等国考察期间,大力宣传抗日救国思想,受到爱国侨胞热烈欢迎。
1932年日军进攻上海的“一·二八事变”爆发后,吉鸿昌毅然回国,寻找并向党组织请缨抗战。受党组织派遣,赴湖北宋埠发动旧部起义投奔红军。起义失败后回到天津,在党的指导下开展抗日救亡工作。1932年秋,党组织根据吉鸿昌的表现,批准他加入中国。1933年5月,联合冯玉祥、方振武在张家口建立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任第二军军长兼北路前敌总指挥,率部连克康保、宝昌、沽源和多伦等地,声威大震。蒋介石不仅不支持同盟军,还以其破坏国策为罪名,联合日军夹击同盟军。吉鸿昌率部战至10月中旬,因弹尽粮绝而失败。
1933年11月,吉鸿昌辗转潜回天津,继续从事抗日救亡活动。1934年在天津组建“中国人民反法西斯大同盟”,被推选为大同盟中央委员会主任委员;秘密印刷《民族战旗》,宣传抗日思想;联络各方力量,准备重组抗日武装。吉鸿昌在津的抗日活动,引起蒋介石的震怒和关注,11月9日,吉鸿昌在天津法租界遭军统特务暗杀受伤,被法国工部局逮捕,引渡到北平军分会。敌人使出种种手段,仍不能令吉鸿昌屈服。24日,吉鸿昌被反动派杀害于北平陆军监狱。(杨晓慧张颖朝整理)
最新更新
推荐阅读
猜你喜欢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