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产188

您好,欢迎访问我们的网站,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重访城市地标 采风美丽天津(图)

2023-04-17 07:18分类: 天津名人 阅读: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从九国租界到显贵住居,从历史文物到旅游景区,天津五大道以其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浓缩了近代中国的记忆。昨天,从鞍山道天津日报社旧址出发,记者驱车驶入五大道,静谧别致的街区、异国风情的庭院建筑,置身其中,记者仿佛也被拉回到那个饱经风霜的年代……

  五大道位于天津中心市区的南部,东、西向并列着以中国西南名城重庆、大理、成都及睦南﹑马场为名的五条街道。这里拥有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建成的不同国家建筑风格的花园式房屋2000多所,其中历史风貌建筑和名人故居有300余处,有“万国建筑博物馆”之称。2011年,被天津市规划局确定为五大道历史文化街区。

  游览中,一处又一处的名人故居满载着故事,其中,重庆道上的庆王府就令记者久久驻足。庆王府始建于1922年,在原英租界列为华人楼房之冠。1925年,清室第四代庆亲王载振购得此楼,并举家迁入,因而得名“庆王府”。百年更迭,眼前的庆王府已然成为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和天津市特殊保护级别的历史风貌建筑。

  1860年,在英法联军攻占大沽口的硝烟中,五大道小洋楼诞生,20世纪初,九国租界在这里正式形成。这段丧权辱国的历史是旧中国饱受凌辱的实证,却也为我们留下了大批建筑艺术精华。如今,五大道已成为城市一大旅游观光景区,与新生代文化互通互融。雪中的五大道韵味十足,国内外游客漫步徜徉,追寻着这座城市的风貌,品味着“天天乐道”,欣赏着“津津有味”。

  作为“重走创刊路”采风路线之一,记者从老报社出发直奔滨海新区,沿天津大道一路向东前行,雪后的路况迫使我们降下车速,第一次有时间去领略沿途的风景,开窗呼吸着雪后清爽的空气。

  走在滨海新区的路网中轴线——津塘公路上,津滨轻轨(地铁9号线)不时从远处飞驰而去,轨道交通、公交线路编织成通达的路网;路旁“同在一方热土,共建美好家园”的宣传牌依稀可见,滨海新区连续4年开展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在盐碱地初步形成乔灌花草结合、公园绿地相间、环境优美和谐的都市绿化体系,环境整洁,生态宜居。

  走在滨海新区,从北塘到南港,从西区到东疆,随处可见的是塔吊林立、车流滚滚的开发现场,即便是雪花纷飞的冬日,依旧可以真切地感受到奋勇争先的热浪:机器轰鸣、旌旗猎猎,一座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一排排工业厂房铺天盖地,一个个大项目好项目纷纷聚集……

  继续向东行驶至东疆保税港区,站在这里放眼望去,在白雪的覆盖下,远处的集装箱是一片白色的海洋,吊车高扬,货车川流,一派繁忙。航运税收接轨国际,航运航空单机单船租赁打破国外垄断……短短几年,东疆保税港区以不断的改革创新,吸引世界的目光,成为中国最大融资租赁聚集地。

  在渤海湾深处,世界第四大港天津港横亘于此,与中国北方最大的货运枢纽机场天津滨海国际机场“海天拥抱”,物流、客流、资金流、信息流在这里激荡荟萃。在滨海新区,临港经济区、北塘经济区、中心商务区、东疆保税港区、中新天津生态城、中心渔港经济区等,有10个重点开发区域,形成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的良性态势。

  一路走来,记者虽只算是“走马观花”,但作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新的经济增长极,滨海新区的蓬勃脉动让人倍感振奋:栉风沐雨、砥砺奋进,借着踏石留印的实干劲头,这里拼出了“滨海速度”,也鼓舞着每个人干事的热情。我们感动着,见证着,记录着……

  在天津城区南部,镶嵌着两颗象征天津文体事业蓬勃发展的明珠——天津文化中心与天津奥林匹克体育中心。记者从鞍山道天津日报社旧址出发驶向两地的途中,见到了许许多多冒雪前来参加各类文体活动的市民。一直以来,作为我国的文体重镇,天津不但为国家输送了大批人才,还在文体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群众文体活动方面,频频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果。

  2012年5月,一座集公益文化场馆、城市公园、市民休闲中心、青少年活动场所为一体的文化中心在河西区拔地而起。记者刚刚抵达这里,就看到了来往于各大场馆络绎不绝的人群。虽然天空飘雪,但市民仍然兴致勃勃。

  一座有文化的城市,是一座自信的城市,更是一座骄傲的城市,一位文化中心的“常客”市民崔先生难掩激动地对记者说:“现在有外地朋友来天津,我都邀请他们到文化中心参观。咱这儿有文化场馆、高雅演出,还有配套的商业设施,这是天津的新名片!”

  还未从文化中心令人振奋的氛围中走出,记者又驱车赶到了数街之隔的天津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从“大馆”到“水滴”,奥体中心见证着天津体育事业的发展、体育地位的提升,2007年中国女足世界杯、2008年北京奥运会足球比赛、2013年东亚运动会……一场场经典的世界级比赛打上了“天津”的烙印。

  同样应被我们铭记的,是伴随着文体事业发展,天津市民享受到的一项项惠民福祉。文化中心各大场馆的公益讲座、大师课,让精深的学术、高雅的艺术走进了大众生活;高端演出、高端展览、公益文化普及活动的补贴政策,令辉煌的文化艺术殿堂不再有门槛;天津体彩秉承着“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宗旨,在全市范围内修建了5995个居民社区健身园地和95个形式各样的健身公园,支持建设了63个乡镇文体活动中心等惠民项目……太多太多的变化令我们来不及回顾,试看文化、体育这两颗明珠,将在未来发出怎样的光彩!

  对于居住在天津的人来说,一定不会对南京路感到陌生。这条位于城市中心的主干道,东起徐州道,西至南门外大街,全长3.3公里,连接着和平、河西、南开三个重要的城市辖区,沿途集商业、金融、教育、信息、交通、文化等于一体,是天津市内环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

  昨天,伴随着入冬后的第一场雪,我们从天津日报社鞍山道旧址出发,驱车徜徉在天津最著名的道路——南京路上。放眼望去,现代化的商务写字楼、综合性的大型购物中心、国际化的五星级酒店、川流不息的车辆,让每个置身其中的人都能感受到都市的繁华与忙碌。

  翻开城市的历史,南京路在近一个世纪的城市变迁中,从无到有,几经改造规划,慢慢形成了今天的样子。在老天津卫人的记忆中,南京路曾是天津老城外的一条墙子河。20世纪初,英租界、法租界、日租界先后扩张到此。1945年,光复后的天津市政府将墙子河南北两岸的道路命名为上海路和南京路。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1970年4月,天津启动了墙子河改造工程,天津地铁既有线第一期工程海光寺至鞍山道桥段试验段开工,墙子河被填埋形成大道。1973年,天津将填埋后的大道命名为胜利路。1984年,天津市人民政府恢复其原名——南京路。

  作为天津城市形象的标志性窗口,南京路将娱乐购物、写字楼群、IT产业、文化教育、地铁商圈串联起来,形成了本市重要的城市发展集群。其中,包括以国际商场、伊势丹、津汇广场、和记黄埔为中心的商业购物区;以国际大厦、小白楼为中心的高端商务区;以电报大楼、天津经济联合大厦、河川大厦、联通大厦为中心的信息产业区等。特别是小白楼地区作为本市首个CBD中心商务区,目前有海信广场、滨江国际大饭店、金皇大厦、凯旋门大厦等20多座商务写字楼坐落于此,上百家国内外金融企业聚集于此,已发展成为代表城市形象的国际化中心商务区,被誉为“天津金三角”。此外,西开天主教堂、天津音乐厅、耀华中学等地,也为南京路增添了更多的人文气息,使其成为名副其实的津城第一街。

  对于天津人来说,众多河流汇聚成了一条河——海河,每个天津人都是喝海河水长大的,海河不仅是“母亲河”,是津沽大地的血脉,更是天津600多年历史变迁的见证者。

  要感受海河魅力,莫过于到海河边走一遭。昨天,伴着今冬初雪,记者从位于和平区鞍山道的天津日报社旧址出发,历经大约2公里车程,来到海河畔的带状公园。在全长70多公里、贯穿天津市区的海河两岸,津门津塔、天津之眼、意式风情区等16处气势恢弘的建筑,以及蚌埠桥、直沽桥、大沽桥等20多座现代化桥梁已将母亲河装扮成了一条文化景观带。然而,据土生土长的“老天津卫”介绍,海河也曾饱经沧桑。

  今年56岁的市民孙学智先生是在海河边长大的,“我小时候,海河边都是仓库、棉纺厂、破旧平房,河道很窄。”孙学智回忆说,上世纪80年代初,海河经历了一次大规模改造,两岸也披上了“绿装”,建起了公园。

  走访中,一些市民也告诉记者,从1982年开始到2000年,海河带状公园又进行了几次整修,2000年以后,海河两岸隔一段时间就会“换装”。事实上,海河的每一次旧貌换新颜都和津城的发展息息相关。2005年,海河两岸大沽桥至光华桥段堤岸改造全线年,赤峰桥开工、保定桥建成;2007年,光华桥改造竣工;2008年,永乐桥通车,海河上游堤岸开放;2009年,意式风情区开街、“天津之眼”摩天轮运行,包括带状公园在内的海河两岸景观、建筑更趋于现代化和国际化。

  一条河孕育了一座城,海河承载着太多故事,哺育了一代又一代津城儿女,却依然焕发不老容颜。如今的她美轮美奂,是津门的一道亮丽风景线,也是天津的城市名片。

  从鞍山道天津日报社旧址驱车驶往天津站,沿途各式津城“名片”向我们诉说这座城市的发展历程:百货大楼续写着都市商业转型升级破茧化蝶的繁华;规划展览馆呈现着历史传承与现代革新的积淀交融;意式风情区展示着中西合璧的城市风貌……5公里路程,无限风光让人喜闻乐见。窥斑见豹,日新月异的城市面貌令百姓的出行体验更趋完善。

  位于市中心的天津站,始建1888年,时称老龙头火车站,是我国最早的火车站之一,百余年来历经多次改扩建,见证了天津这座城市的历史变迁,同时也作为重要的对外宣传窗口展现着天津魅力。初来津城的外乡人在这里留下第一个足迹,开放包容的城市印象立时镌刻在他们心田。

  雪中的天津站前广场分外美丽,巨型铜板天津地图、庄重隽永的世纪钟和海河岸边亲水平台等地标前不乏旅客与游人赏玩拍照的身影。售票大厅内,42个窗口前井然有序,40余台自动售票机更显便捷。经过安检走上进站扶梯,抬首间,大厅穹顶壁画《精卫填海》甚是抓人眼球。沿扶梯进入二楼大厅,宽敞整洁的候车环境、站区温馨的服务氛围,都让人充分感受着现代出行的舒适。

  新世纪以来,为迎接2008年北京奥运会、服务国家高铁网规划建设,天津站更是进一步升级改造。如今,这里京津城际、津秦高铁全线号线换乘中心竣工运营,数十条公交线路辐射津沽大地,城际铁路与轨道交通及其他各种交通方式之间实现“零换乘”,充分满足了旅客的各式出行需求。在这里,平均每天接待旅客超6万人次,140多对列车往返津城、连通全国各地。

  昔日“老龙头”今日新腾飞,天津站作为一个集铁路、公交、地铁、轻轨等多种交通运输方式于一体的立体交通枢纽,对于方便津门百姓出行、带动区域发展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这一海河之滨的明珠日益发出熠熠光芒。

郑重声明:本站旨在学习分享各地特产、美食、景点、文化和民俗等,文章均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QQ:21241043

上一篇:津城天空美丽图画(组图)

下一篇:蓝天白云多了 美丽天津成朋友圈“常客”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

关注我们

    特产188
返回顶部
brand86 365整形网 Axial Fa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