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产188

您好,欢迎访问我们的网站,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访第四届天津十大杰出青年应泽从(图)

2023-04-10 06:32分类: 天津名人 阅读: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页面功能【我来说两句】【我要“揪”错】【推荐】【字体:】【打印】【关闭】

  北方网专稿:成功二字,有很多种写法,中规中矩的楷书、古典儒雅的隶书或是潇洒不羁的草书……每个人的成功之路,走法也不尽相同。2003年6月26日,第四届天津十大杰出青年候选人,天津应大皮革时装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应泽从,在其位于天津东丽区的“应大”品牌生产基地的会议室里,与记者展开了一番关于成功的话题。解读他十几年来经营应大品牌的成功经验,或许可以让很多人获得启示。

  记者:应大从无到有,到成为全国知名品牌,其间一定遇到过很多困难,在这一过程中,您认为最艰难的是什么?

  应泽从:困难?应该是有,在经营过程中,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对我们来说,是很平常的事,比如哪个季节皮衣卖得不好,或者遇到类似“非典”这样的事。可能我的人生观比较积极,任何困难,好象一种挑战,人生来就是要解决困难的嘛。所以对困难记忆不是很深刻。对于我们来说,记忆深刻的是选择。

  选择,这的确是人生之中最为棘手的事情。个体总是无法摆脱外界环境的制约,我们唯独能做的,也只有选择。在人生的一处处岔路口上徘徊的时候,究竟哪一条才是通往成功的路,我们该如何判断呢?

  记者:1997年的时候,全国皮衣打折打得很厉害,您的选择是坚决不打折。为什么当时会作出这种逆潮流而行的选择?

  应泽从:是用理性战胜感性。从感性上说,当时好像皮衣行业不行了,所有人都要放弃了,如果我们也顺应大家放弃的潮流而放弃,去做其他行业或跟着打折,可能比较简单。但是我们当时请了北京的咨询公司与我们合作,花了40万,做全国市场调查。经过彻底的调查,发现皮衣的市场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悲哀。问题出在这个时期皮衣的创新度不够,导致了消费者不接受。有时候,缺乏对市场的了解,只看表面,是容易悲观,很多人就会放弃,我们看到这份报告以后就不会了。我们就想应该怎样去创新,企业内部的管理怎样跟上,怎样完成应该完成而还没有完成的事情。那么应大经过这一过程后发现,好象又上了一个台阶。

  记者: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当外界的环境发生变化的时候,您总是这样来应对,就是以理性的思考和分析去面对这个变化,然后对自己作出相应的调试去适应这个变化。是这样的吗?

  应泽从:应该是这样的,但是变化都是围绕着我们的目标去做的。我们做任何事情都有一个远期的规划和设计,假设我们应大的目标是要做全国第一,那么做不到第一的时候怎么办,是不是就要放弃了?做不到第一,理由在哪里?是我们人的问题,是行业的问题,还是什么其它问题。如果分析后发现这个行业没有问题,那你没做好又是哪里的问题,要寻找出你问题的所在,然后做出调整和变化。

  记者:这些调整和变化,是您一个人说了算,还是要靠一个智囊团,或其他方式帮助您作出决策?

  应泽从:智囊团,如果说有的话,就是公司的高层。现在社会上外部的力量特别强大,各种咨询公司特别多,有专门做市场调查的,有专门做人事管理的。我们遇到问题都会找咨询公司与我们共同合作来解决。

  但是每个决策者应该具有一种强烈的使命感,就是想要成为什么样子,这是别人无法替代的,这是前提。比如说现在皮衣好卖,我就做皮衣,现在皮衣不好卖,我就不敢做了,或比如说本来要做10件,我现在就做8件,减少了。那么如果我有强烈欲望,我要做10件,你们分析完了,觉得可行,我肯定会做10件。使命感是前提,然后智囊才会起作用。

  说到使命,应泽从似乎有着说不完的劲头。当一个人前行的方向如此明确的时候,当一个人要坚持朝着这个方向走下去的决心如此坚定的时候,就具备了迎接挑战的勇气和敢为人先的魄力。

  记者:应大在全国服装行业和皮装行业有过很多惊人之举,创造了很多第一,做第一是需要一定勇气的,因为做第一会冒风险,您如何评价自己的这些第一?有没有过冒险的顾虑?

  l1997年,启动“名师工程”,聘请著名设计师武学伟加盟,成为中国皮装行业高薪聘请名设计师的第一例;

  l1997年,投资100万导入CI设计,成为中国第一家实现专卖店形象统一化的企业;

  l2001年,启动“明星工程”,聘请霍利菲尔德和王思懿为应大形象代言人,再次在全行业写下一个第一。

  应泽从:在别人看来,是觉得比较突然,总以奇怪的眼光看待我们,很多人还觉得不可能,有人问我,霍利菲尔德的图片是不是假的,还经常有人会问,你是不是在逞强?

  其实我们做这些事情都是基于我们的定位。我们一开始的定位就是品牌型企业,而不是生产型企业。有人可能会花大钱盖更大的厂房,那么应大可能不是这样,我们要寻找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我们是第一个用进口原料的,北方没有一家企业可以象我们这样用意大利原料,可能会有人觉得我们的皮衣挺贵,其实在同等质量的皮衣中我们的产品是最便宜的,只要是同样质量的产品,一定比我贵,这一点,我们很自信。

  1997年引进名师工程之前,我们的产品各方面已经是很领先的了,原料、版型、团队都是一流。我们跟香港和意大利的关系比较密切,跟国外的设计师沟通得比较多,这使我们的款式也领先于北方市场。但是我觉得不够,我觉得还是无法带动整个服装行业的进步,因为服装的第一竞争力应该是设计。

  上世纪90年代,很多皮衣企业对设计的投入不多,完全依赖香港和意大利的临时性合作方式,哪个款式好,买下来仿一下,做出来就可以赚钱了,搞设计是浪费,没有一个企业愿意在设计师上投入,与其让设计师画很多图纸,费脑筋去斟酌投与不投,还不如把现成的卖得好的拿来,挑几款适合的去投来得容易。

  那时候,我就想,一个品牌,未来都是这么做下去,能生存吗?所以我们就引进了名师工程。这个决策关系到我们品牌发展的核心需要,我们就必须去投入,其他钱可以省,这个核心需要一定不能省,因为它可以增强我们品牌的核心竞争力。

  至于打品牌形象,做整体的CI策划,这对国外品牌来说,很自然,几十年前就这么做了。在中国,现在看起来也很自然,就应该这么做。但刚开始的时候很乱,我们做起来很辛苦,是挑战。那时候,我们算是第一个,一推出来,很快就得到全国的认同。很多商场都抢着要我们去做,所以我们在和商场谈条件的时候就很顺利,特别是在三北地区,很有影响力。我们到任何一个商场,都会得到最好的位置,最好的条件。我们只是做了一个形象,整个市场拓展力就极大地增强了。因为,品牌形象,做与不做,会有很明显的不同,那些没做的看起来就不舒服。

  名师工程以后,我们一直想请一个形象代言人。因为明星和名师的结合,会加深我们品牌的中高档品味在人们心目中的印象。我们的品牌一定是要和这些名人在一起的,用形象代言人是塑造品牌形象最短最有效的途径,它比在中央台投广告成本要低得多,而效果在消费者眼里却是相当高的。

  我们请的这两个人--霍利菲尔德和王思懿也是有一定考虑的。2004年,我们要打国际市场,所以一定要请一个外国人。霍利当时刚好来中国打拳,而且他是一名智慧型选手,在国际上形象也比较好,结合我们在国际上的整体推广会比较快速一点。王思懿呢,也是从众多大陆和港台女星中选出来的,她有比较成熟的味道,适合我们的皮衣品牌。

  应泽从:做企业对于我们自己来说,其实没有什么惊人之处,在经营过程中每天都是点点滴滴的工作。但即使是这些点点滴滴重复性的工作,也要认真完成,这样才能达到企业的目标。2004年我们国际市场打开了,在巴黎做发布会了,对外人来说,可能会是比较惊讶,但对于我们自己来说,已经付出很多辛苦,自己都惊喜不起来了。

  未来我们的品牌会积极地参与国际竞争,2004年上半年精力还都是在国内,然后我们会花很大精力,组织专门的班子做国际市场的大量前期工作,投入会比较大,2004年9月会正式启动。

  进军国际市场,这无疑又将是应大的一次巨大挑战。应大准备好了吗?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无论是否愿意,中国的企业和个人都将或多或少地面临国际性竞争,按照国际规则办事,那么,你准备好了吗?

  记者:应大参与国际竞争有没有信心?您认为国内品牌走向世界需要具备什么样的素质?

  应泽从:一个国内品牌要做国际市场首先要在中国做好,中国就是一个国际市场。中国进入WTO以后,已经成为国际舞台的一部分。

  要具备国际竞争力,我认为第一是要有一个良好的管理制度和工作团队。你的制度要能容得下优秀的人才,要让优秀人才愿意参与你企业的工作,这一点很重要。即使一个企业现在还没有很优秀的人才,但是所有的人才都愿意加盟你的企业,这就具备了国际竞争力的基础。

  其次是文化、价值观的塑造和传播。因为今后不同品牌的产品在质量上可能会趋同,差距还会有,但不会象过去那样差那么远。比如丰田和奔驰开20年都不会坏,他们的不同在于传送的文化不同。服装也是这样,我们一直致力于向消费者渗透应大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再有就是要创新,我们的目标是在皮衣领域有突破,比如皮衣和高科技的结合,我们已经在和杜邦合作,并引导意大利皮厂去帮助我们完成新产品的开发。

  不过,无论是文化和价值观的打造,还是技术的创新,都离不开人,所以未来服装企业关键的竞争可能在于人才的竞争。一个企业不具备优秀人才发展的空间,就不具备国际竞争力。哪怕他今天留在这,明天也会离开。

  人才,是应泽从反复强调的企业成功之关键。或许他很清楚地知道,善于运用他人的才智,是领导艺术的致高境界。一个要创百年品牌的宿愿,一个要做“大”者的鸿图,都不可能仅靠一人一智便可达成,也不可能仅靠一时的热情就梦想成真。

  记者:创百年应大是您的理想,您认为一个品牌可以百年不倒需要哪些方面的支撑?您个人为此做了什么样的铺垫?如果未来应大失去您的亲自扶持,您对这个自己养大成人的孩子,放心吗?

  应泽从:一个品牌要想百年不倒,最重要的就是要始终坚持诚信,你一会儿出去时可以看到我们院子中央立的石碑,刻的就是“诚信”。

  打造一个品牌是一个长期的工程,不是靠一个人就可以完成的。所以我们要靠制度去量化,让制度去规范参与这个工程的每一个人。任何人都不可能活到百年之后,但是我们的制度可以,制度是可以克隆的,这个应大版本的制度会制约未来企业的一举一动,包括用人制度、企业运营制度,这些制度就保证了我们企业未来的操作和决策都是理性的,而不会受某个人感性意志的影响,从而使整体的企业精神得以延续下去。

  记者:应大目前已经成为价值2亿的品牌,当年在开创品牌的时候,是如何想到这样一个响亮的名字的?取“大”为名,是否在当年就有过取得今天成就的一番报复?今天的年轻人,立大志的大有人在,而成功者寥寥,作为十大杰出青年的候选人,您认为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应泽从:取大这个字,源于我们创业的原则:“争做第一,以人为本”,把“一”和“人”加起来,就是这个“大”字了。年轻人立志是应该的,但是目标应该有长期和短期之分,你的长期目标可以很远大,但是短期的目标就不要太大,要保证自己可以完成。这样你在实现每一个短期目标的时候,都会很开心。让这种喜悦贯穿在你走向远期目标的过程之中,你的这整个过程就不会显得那么艰难了。不是你一定要赚多少钱,然后一直努力下去直到赚到那么多钱才算成功,其实等到那一天,你不一定会有多开心。成功也不一定要用有多少财富来衡量。

  再有就是不要报太多侥幸心理,不要把我朋友的钱,我叔叔的钱或其他我可以借到的钱当作我自己的,你要知道,这些钱是要还的,你如果不会理财,再多的钱也会很快花光的。所以年轻人干事业一定要脚踏实地,学真本事去运作你有限的资本,不要怨天尤人,依靠别人去做事情。

  “成功”二字,看来并不好写。总结应泽从的写法,我们看到了对困难的乐观面对,对选择的理性思考,对使命的执着追求,对挑战的勇敢迎接,还有对人才的珍惜,对制度的信赖和对未来的信心。学习他人的作法,对每个希望获得成功的人来说,无疑可以收到醍醐灌顶的功效。然而,人生路,各不同,属于你自己的“成功”写法,还要靠自己一笔一划地去揣摩,去体会,去磨炼。(记者/刘卉)

郑重声明:本站旨在学习分享各地特产、美食、景点、文化和民俗等,文章均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QQ:21241043

上一篇:天津混混们打架泼皮个个都是好手但这对地方治安就不是什么好事

下一篇:这些明星原来都是天津人最后一个惊呆了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

关注我们

    特产188
返回顶部
365整形网 Axial Fa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