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力“融通中外” 突出“以我为主”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28日,为期两天的第七届全国对外传播理论研讨会在天津落下帷幕。来自国际传播领域的近400位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会,探讨如何有效构建和传播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为新时代国际传播工作提供更多学理支撑。
经过近年来的持续努力,我国初步构建了多主体、立体式的大外宣格局,各方面关于做好国际传播的意识和能力更强,参与国际传播的主体更多、力量更大,面临的形势和问题也更为复杂,对系统性推进国际传播工作要求更高。中国外文局局长杜占元表示:“这些都迫切要求我们加强顶层设计和研究布局,构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战略传播体系。”
杜占元认为,对外传播工作要构建融通中外的话语体系和以我为主的正面叙事框架,推动国际传播从“阐释中国”走向“中国阐释”阶段。要用好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中国翻译研究院、中国外文局翻译院等机构资源和业务机制,加强对外话语创新基地建设,强化核心话语的研究阐释、对外译介和发布传播,持续推进当代中国特色话语外译传播平台建设,用好各类传播渠道,更好以中国话语阐释中国理念、中国主张,努力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和国际传播影响力。
中央党校副校长谢春涛表示,解读中国为什么能,应该从中国的百年历史中找寻答案,中国有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远大理想追求,有科学理论引领,有选贤任能机制,有严明纪律规矩,有自我革命精神,有强大领导能力。外宣工作要讲好中国故事,讲好中国的故事。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胡百精谈到,要促成古今中西文化的汇通、对话,厘清今天中国国家现代化和介入全球文化进程中最基本的范畴和问题,形成中国知识体系与方法体系,构建国际传播人才培养体系。
天津市委常委、秘书长金湘军表示,天津将主动融入国际传播大格局,让世界更加近距离了解开放的中国、现代化的天津。
中央宣传部副秘书长郭义强表示,从深化国际传播实践中探索研究外宣理论,下大力气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是摆在国际传播实践者、研究者面前的重大现实和理论问题。
郭义强谈到,要继续加强对中国的宣传阐释,进一步讲好中国的故事,帮助国外民众深刻认识到中国真正为中国人民谋幸福,深入了解中国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
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张维为认为,当前我们正面临中西方的叙事之争。我们应坚持话语自信,知己知彼,从“解释-对话”模式调整到“交锋-交流”模式。
中国社科院副院长王灵桂表示:“提高国际传播影响力,要融通概念。作为中国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我们如何进一步提炼标识性的概念,打造为国际社会所理解和接受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引导国际社会开展研究和讨论,提高我们国际传播影响力,是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和责任。”
王灵桂认为,提高中华文化感召力,要融通历史。前不久三星堆遗址最新考古发现,让三星堆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点。今年5月,国务院新闻办推出“走进三星堆读懂中华文明”主题活动,受到了国内外网友的广泛关注,在提高中华文化感召力方面做出了很好的探索,积累了很好的经验。再如,敦煌文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民众有很多的文化联系和情感交流,这一块金字招牌,对未来做好对外传播的意义不可小觑。
全国对外传播理论研讨会是对外传播领域最具权威和影响的高端理论研讨会,会议每两年召开一次。本届研讨会设有“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意义与国际传播”“地方形象国际传播”“对外线个分论坛,国际传播领域的学者们进行了充分交流。此次研讨会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办,中国外文局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承办,天津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天津外国语大学协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