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产188

您好,欢迎访问我们的网站,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调查 “天津娃”如何过端午节?如何看非遗?

2023-06-10 17:27分类: 天津风俗 阅读: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本月,全国“非遗曲艺周”在津举办,不仅成年观众兴趣浓郁,少年儿童参与的热情也日渐高涨。

  本期“今晚调查”面向少年儿童发起“‘天津娃’如何看非遗”主题调查,通过天津市河西区文化馆、河西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名都小学、南开区中心小学、宜宾里小学等单位提供的渠道发放问卷373份,回收有效问卷369份,受访者均为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九成以上(94.64%)的受访者为6岁至12岁的小学生。“天津娃”如何看非遗?如何过端午节?关于非遗传播与传承又有怎样的奇思妙想呢?他们的答案可能如你所料,也可能令你大吃一惊。

  小学生张仡佶在家长看来算是“比较省心的孩子”。他笛子吹得特别好,艺术课老师常常点名表扬;身体健康,活泼好动,抵抗力强,“这两年就没发过烧”……谁能想到,他也曾经有过体弱多病、脾气暴躁的成长阶段呢?

  张仡佶读大班时,幼儿园开设了武术课,他和同学们一起学习武术操,回家就特别兴奋地给爸爸妈妈演练。武术课只教了一个学期,练不成武功孩子就不高兴,总在家里念叨想要学武术。家长尊重张仡佶的兴趣爱好,通过网络搜索了解天津本地传统武术门派和历史沿革,最终选定了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无极武术”。

  “我们想给他选择一个运动类的项目,提高身体素质。”家长不放心这么小的孩子学武术,只要有时间就陪同他一起去上课,两堂课加中间休息的时间,整整三个小时。张仡佶不怕吃苦、不怕受累,就怕别人说他练得不像、打得不好,一生气就不想练武,而真不让他练习,他就更生气。家长一边担心他年纪小又好胜,一边还要担心他会和同学、教练起冲突。传统武术不仅重视武艺训练,更重视武德提升。教练注意到张仡佶闹脾气、闹情绪,就反复“磨”他的性子,表扬鼓励与批评指导并重。

  长期训练下来,张仡佶也懂得了习武之人不能随意“欺负”别人的道理,遇到事情就会念几遍教练的口头禅“一说二教三动手”,告诉自己要多和小伙伴讲道理、交流意见,不可头脑一热就起冲突。去年年底,张仡佶正式拜入无极武术第七代传人张洪军门下,有望成为一名光荣的“非遗”传人。

  在本次调查中,41.46%的儿童表示偶尔听说过“非遗”这一概念,34.96%的儿童表示经常听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信息。

  大部分受访儿童对“非遗”并不陌生,那么他们的生活中有哪些途径可以接触到这些信息呢?53.39%的儿童通过学校、幼儿园或“非遗进校园”之类的活动了解非遗项目及相关文化知识,52.03%的儿童会通过网络来学习了解这方面的信息和知识,39.02%的儿童能通过报刊、杂志、书籍了解,33.60%的儿童可以通过家庭、亲友的渠道来了解,23.31%的儿童是通过生活区周边已有的非遗项目去了解,23.04%的儿童则通过课外兴趣班或节假日参加的休闲活动加以了解。而通过其他方式了解非遗的学生,占比不足一成。

  少年儿童,特别是在校学生群体能通过多种渠道了解非遗信息,但因年龄所限,还不够深入。如何能够提升少年儿童对文化遗产了解、学习、继承和发扬的意愿?本次调查显示,在中国现有的世界级非遗项目中,受访儿童对可以体验、互动的项目,兴趣更浓厚。

  近年来,我市各区也陆续举办了“非遗进校园”系列活动。加强互动、亲身体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已经成为向少年儿童传播传统文化的路径。

  红桥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助理曹金萍介绍说,在刚刚过去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红桥区已确定四所学校为非遗传承基地。随着越来越多的学校参与其中,“非遗进校园”的活动形式也会更加丰富多彩。

  “我们曾经把西码头老会引入到学校运动会中,将多年传承下来的高跷动作重新编排,压缩成7分钟版本,展示给孩子们欣赏。没想到高跷队一进场,孩子们都站起来了,特别激动,他们表现出来的兴奋和好奇,让我感到非常欣慰。”曹金萍认为,少年儿童接触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利于保护和传承工作的进行,但相应的推广工作也需要国家层面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指导,才能够确保学生们不仅提高了对传统文化的兴趣,还能学有所得、学有所用。

  端午节,是中国首个成为世界级文化遗产的节日。专栏作家、民俗专家由国庆在端午节前就包好了粽子。虽然各大超市有千百种礼品粽,但在他心里,天津人过端午节该有的味道之一,就是传统的江米小枣粽子,“朴朴素素”、满口清香。

  由国庆回忆:“我小时候物质生活水平有限,所以感觉当时那种最平常的粽子特别好吃。家庭条件好,可以吃粽子蘸蜂蜜,如果能再配一点糖桂花,就是一种奢侈的享受了。当时的粽叶是纯天然的,用干叶泡出来,散发着自然的清香。家家户户基本在同一个时间段包粽子、煮粽子,胡同里飘满粽子的香气……”他还记得,胡同里的左邻右舍可以互相之间借粽叶,今年吃过的粽叶也可以洗净晒干等待来年再用,和现在随处可见的鲜粽叶相比,干巴巴的粽叶仿佛有着更多的人间烟火气。

  几年前,由国庆曾在路边看到不知名的老妇人叫卖一串一串的老虎耷拉。虽然用不到,但他还是买了一个,挂在房间里,给端午节应景。“买的时候只希望老人早早卖完早早回家,可拿回家看着,心里特别感慨:像老虎耷拉这种民间艺术品,会做的人越来越少了,愿意做的人也越来越少了,老手艺是应该得到保护与传承的。”

  从此以后,由国庆每年的端午节都会去城西一处小摊,选购老虎耷拉,送给亲友家的小朋友们。过去民间流行的老虎耷拉都是简单的手工艺品,一般只有一个简单的老虎头;而现在的老虎耷拉融入了新的工艺,老虎做成了颜色鲜亮的立体小玩具,更讨小孩子的喜欢了。

  由国庆的小外甥孙文轩今年已经5岁了,每逢节日就会收到舅姥爷送的一串老虎耷拉,漂漂亮亮地挂在身上,又神气又得意。今年和往年不同的是,文轩小朋友长大了,懂事了,开始揪着老虎耷拉问爸爸妈妈:“为什么要戴这个?”大人们就告诉他:老虎耷拉寄托着长辈对孩子的祝福,希望孩子百病不侵,长命百岁。由国庆认为,传统的节日习俗就是这样一点点潜移默化地由上一代传给下一代,孩子们感兴趣就会主动获取知识,发自内心地喜欢就会成为小小的宣传者。他曾经考证过:天津是中国北方端午节生活习俗最浓郁的地区之一。在这座古老的河海口岸城市,端午节不仅是一个重要的节日,也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关于端午节的民间传说中,九成(93.77%)受访儿童都听说过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故事,26.56%的儿童听说过纪念神龙节日的故事,听说过纪念忠臣伍子胥故事的儿童占15.18%,而熟悉怀念孝女曹娥、纪念忠臣介子推以及恶月恶日传说的儿童占比均不足一成。其实,纪念神龙的传说源于我国南方地区,近三成受访儿童能了解这个故事,除不同地区之间民俗文化互相影响、相互融合的因素之外,也和现在的少年儿童阅读面更广泛、获取知识的渠道更多样息息相关。

  在家家户户过端午节的传统习俗中,吃粽子占比遥遥领先(94.04%),吃五毒饼、用柳叶水洗脸洗眼等传统习俗的占比均不足一成。现代家庭内部延续的传统节日元素越来越少,未来或可考虑通过社会公益宣传等行为,帮助少年儿童接触更多本地节日元素。

  在端午小长假如何过的问题上,近五成(49.33%)的儿童表示:除吃粽子、插艾草外,基本和平日一样。

  值得关注的是,11.8%的受访儿童在小长假期间会外出郊游、远行。如果不是端午节与学校期末考试的时间临近的原因,可能会有更多的儿童视小长假为旅行游玩的最佳时机。某搜索引擎数据显示,今年端午相关的“周边游”搜索次数为54万次,“自驾游”的搜索次数为104万次,搜索量均超过“清明”和“五一”小长假。现代生活带走了一些传统的节日元素,而小长假或许能够为现代家庭带来新的民俗文化,很多景区、酒店和旅游机构正在将本地的端午习俗融入旅客的行程之中。对于在文化血统上包容、开放的天津人而言,端午节应该有对传统的更深入的继承。作为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端午节值得国人、特别是少年儿童去学习、体验、传承和享受。

  适逢端午节,我们讨论节日文化生活,也讨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对于本次调查的受访儿童来说,这两个话题都算不得陌生,他们不仅能够表达自己的心愿与思想,还能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支招。调查问卷收集了受访儿童的童言童语,请他们畅所欲言,献计献策。

  “我在端午节假期要用毛笔书写唐代诗人文秀纪念屈原的诗词:‘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我觉得这样过端午,既学习了历史知识,受到了爱国教育,还练习了书法,很有意义。”

郑重声明:本站旨在学习分享各地特产、美食、景点、文化和民俗等,文章均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QQ:21241043

上一篇:结婚习俗女儿出嫁这些人不能送亲送亲注意事项

下一篇:【网络中国节·元宵节】天津元宵节有啥活动?汇总来了!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

关注我们

    特产188
返回顶部
365整形网 Axial Fa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