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上的今天】 历史上的今天发生了哪些大事快来点开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1949年1月14日,天津战役打响,人民解放军历经29个小时,全歼守敌13万人,顺利解放天津。其间,天津地下党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隐蔽斗争,为天津解放作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深入敌营的地下党员舍生忘死智取城防图一事,最令人津津乐道,成为直接反映天津地下党在“第二条战线”与敌人斗智斗勇、积极斗争的缩影。
早在1947年,解放战争爆发不久,为抵御解放军进攻,天津当局便开始大张旗鼓修筑城防工事。修筑工程一开始,便引起了天津工务局技术员、中共地下党员麦璇琨的特别关注。麦璇琨1946年于天津工商学院土木系毕业后,经人举荐到天津工务局任职,并于1947年7月23日加入中国,上级领导是王文源。当局在津大兴土木时,城防工程共有10个工段,麦璇琨任第八段工程员,专职现场监工。当时,上级党组织要求王文源迅速搞到全面、准确的城防工程图。王文源便把这一艰巨的任务交给了麦璇琨。
接到任务后,麦璇琨便开始积极谋划、搜集资料。首先,他想方设法获取工程负责人的信任。工作中,他仔细、认真地测量、绘图、计算,做到准确无误;监工时,一旦发现“承包商”施工有不合乎要求的地方,就令其“返工”重做,深获信任。此外,麦璇琨还积极联系其他部门的技术人员,并与大家搞好关系,为下一步工作开展做好准备。之后,麦璇琨利用第八段工程员的身份直接向有关部门或其他各段工程处索取图纸。如果图纸有重份,便“顺手牵羊”直接拿走一份;如果没有重份,就借口学习,拿回去参考参考。同时,麦璇琨想方设法参与工地验收,进行实地观测。当所需资料准备好后,他便着手绘图。经过大约一个月的隐蔽工作,麦璇琨终于将图画好,还特别标注城防外围,护城河宽度、深度和坡度,交通壕等详细数据和反映碉堡位置、形状、出入口、厚度、高度及碉堡枪眼位置、尺寸的详图。之后,上交给王文源。
王文源收到城防图后,立即与他领导的地下党员、隐藏在天津市地政局测量队的绘图员刘铁来到西北角大伙巷(今大伙巷南口49号),找到以大众照相馆经理身份做掩护、由刘铁单线领导的地下党员康俊山。由于送来的图纸较大,图上内容复杂。康俊山把原图纸分解成4块,各缩拍成8英寸照片,又经过化学处理,消失了表面图像,裱糊在两张老年夫妇12英寸大照片的后面,由地下党交通员赵岩送到解放区。同年12月,王文源到解放区汇报工作。当谈到那张图的时候,城工部负责人杨英满意地说:“城防图画得很好,非常清楚,已上报给有关部门了。”
1948年下半年,人民解放军围城前夕,守军对天津城防工事做了较大调整。天津警备司令陈长捷下令加修城防工事。为弄清这一情况,隐蔽在天津工务局建筑科的工务员、地下党员张克诚接受了工委委员王文化下达的尽快搞清楚守军城防工事变动情况的任务。
张克诚1944年在北京大学工学院参加地下工作,1945年加入中国。1947年4月,他通过社会关系打入天津工务局建筑科当工务员,专管建筑查勘工作。张克诚负责验收城防公路,便很自然地得到一张城防公路图,但他最想得到的是城防碉堡图。张克诚早已发觉同一办公室的另一位工程师是验收城防碉堡的,心里天天盘算着如何寻找机会把城防碉堡图拿到手。1948年12月的一天临近下班时,正在看城防碉堡图的工程师被局长唤走,匆忙中顺手把图纸放在书架上。下班铃响了,那位工程师回到办公室,忘记收起图纸便离开了。张克诚一看机会来了,果断地从书架上取下图纸带回家。
晚饭后,张克诚先将住屋所有窗户都拉上窗帘,又在临街的窗前加挂一床夹被,然后用几本很厚的精装书架起两个垛子,把玻璃板担在上面,下面放上台灯。他在玻璃板上铺开那张城防碉堡图,图上盖一张不太透明的白纸,而后用铅笔进行透描。张克诚聚精会神地一直描到天亮,还没有描完。为了避免麻烦,他决定将原图留在家里,忍着疲惫去上班。在办公室里,张克诚看到那位工程师正情绪急躁地到处翻找,却不敢声张。为了避免发生事端,张克诚一天都没离开办公室。第二天晚上,张克诚又透描了半宿,终于把原图毫无遗漏地透描下来。第三天一早,张克诚早早来到办公室,趁屋中无人,把原图放回了书架并做了些掩盖。负责城防碉堡图的工程师来后仍继续翻找,最后发现了图纸,悄悄地锁进保险柜中。
事后,张克诚还不放心,怕图纸不清楚,又把图重新标注了一遍。这份城防碉堡图包含了1948年下半年陈长捷增建的城防工事,清楚地标明了各种碉堡的外形、尺寸、高度、层次设孔位置及设计兵员人数、火力配备、辎重存放位置等数据。张克诚很快将城防图交给迎接天津解放行动委员会书记黎智,转给城工部,并辗转交到天津前线指挥部总指挥刘亚楼手中,为解放天津提供了重要军事情报。
此外,中共地下党员曾常宁在其父曾延毅(1929年任天津警察局局长)的帮助下,获取了塘沽城防图。冀东天津工委书记于文呈报了冀东地下党精心绘制的天津市区详图、新港略图和塘大地形图……在解放前夕,通过不同渠道为华北局城工部提供的城防图就有8份之多。正是有了这些绝密情报,才有了“解放军炮弹有眼睛,只打,不打老百姓”之说。正如天津战役总指挥刘亚楼司令员所讲:天津是解放军同地下党共同打下的。
1948年冬,在通往天津的大小道路上排满了装满粮草的车队,大车、小车、马车、牛车……车轮滚滚向前,前不见头,后不见尾,循环往复,极为壮观。这正是天津周边人民为支援天津战役向前线运送粮草的宏伟场面。当听说解放军要攻打天津,周边的人民兴高采烈,精神振奋,掀起了声势浩大的支前运动。他们慰问部队、安排食宿、押护军需物资和修桥筑路、设置路标……为解放天津作出了重要贡献。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支前工作最艰巨的任务就是筹集、运送粮草和军需物资。天津战役规模庞大,参战部队众多,仅围城兵力就有34万人之多,粮草需求量很大。仅靠周边郊县供应远远不够,从天津周围到冀东、冀中,各县、村的人民群众都在不分昼夜地忙碌着,积极筹集粮草、转运物资,支援天津前线。
为了给战士准备足够的粮食,担负支前任务的各村碾子、磨盘一时间都转动起来。从天亮到天黑,从掌灯到鸡鸣,家家户户都在给部队碾米、磨面,几千万盘碾子、磨昼夜不停地吱吱响……宝坻二区焦山寺村的骆大娘,自己推着磨滚子为子弟兵连续磨面18天,问她累不累,她用袖子擦擦脸上的汗,笑笑说:“累点不算啥,咱部队吃不上饭可不行。”宁河县青泥村干部刘延兰领着10来名妇女4天碾米2000斤。昌黎庄头村12名妇女两天三夜磨面650斤……
各县、村都组织了运输团、大车队,及时运送物资。不管是白天还是黑夜,随叫随走,毫无怨言。有的村有牲口少车,有的村子有车少牲口,他们就搭伙一块儿干。大车不够用就组织小推车,编成小车队。有的村小推车用光了,他们就用驴驮,用肩挑,用背背。男人不够用时,妇女就出车当车把式。运粮的路上,他们顾不上休息,甩着响鞭说笑着:“公粮交部队,咱们不怕累,人壮马又肥,拿下天津卫!”
广大人民群众就是依靠落后的运输工具,有力地支援了解放军,保证了解放天津战役的全面顺利进行。在40多天时间里,他们把分散在各家各户,远离前线的数亿斤粮食运到前方的总库、分库,仅冀中参加运输的大车就达32.3万辆。
董来扶,山东烟台人,1929年9月出生。1945年5月,参加八路军。日本投降后,随部队来到东北,成为人民解放军首批坦克驾驶员之一。1948年,董来扶参加辽沈战役锦州攻坚战,驾驶我军历史上第一辆坦克英勇战斗,连续5次完成战斗任务。战后,董来扶驾驶的坦克被授予“功臣号”称号。
1949年1月,董来扶随东北特种司令部战车团长驱千里,奉命赶到天津参战。他所在的坦克1连被配属到西线时总攻开始后,董来扶驾驶坦克像利剑一样刺向西营门突破口。“功臣号”首先通过雷区,爬过壕沟,用火炮将敌人的明碉暗堡逐个摧毁,掩护步兵向敌军发起猛烈攻击。很快,突破口被撕开,守敌狼狈逃窜。进入突破口后,董来扶和战友们单车配合步兵进行巷战,并参加了攻打自来水公司的战斗。为了保护水厂设施,上级命令尽量少开炮,“功臣号”就用机枪为步兵开路。经过激战,顺利拿下自来水公司,并引导步兵继续向纵深发展。
海光寺是敌人的一个指挥所,守敌拼死抵抗,解放军步兵被敌人的强大火力网阻拦。由于已近深夜,视线不好,只好等待时机。东方刚蒙蒙亮,董来扶就领命开着坦克冲了过去,坦克火炮摧毁了敌指挥所。董来扶和同车的战友们一路冲在前头,率先打到了金汤桥。在距金汤桥核心工事200米左右远时,敌人的两个地堡正疯狂地喷出一道道火舌,枪弹打在坦克装甲上冒出串串火星,步兵霎时被压制得寸步难行。董来扶立刻把坦克开到最佳射击位置,几发炮弹便炸哑两个地堡。步兵正要冲锋,董来扶突然发现敌人是双层工事,有暗堡。在敌人暗堡喷出火舌的瞬间,董来扶已为炮手指示好目标。坦克火炮几个速射,便摧毁了敌人的暗堡,解放军步兵胜利会师金汤桥。此次战斗,“功臣号”的全体人员荣立一等功,董来扶荣立大功。
天津地铁将发扬先烈革命精神,伴着社会主义主旋律的号角,昂首阔步推进轨道交通事业高质量发展,服务人民、服务社会,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