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古迹知史实之“太原文瀛公园“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太原文瀛公园东临五一广场,西接柳巷商业区,地处海子边文瀛湖畔。从明代的海子堰至今已有600年历史,历史悠久、文化厚重,是太原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唯一公共园林绿地。园内有国家级、省级、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等众多文物古迹。此外,公园内的“巽(xùn)水烟波”是太原古八景之一,游人可以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了解历史、拜访先贤。
文瀛公园是太原历史最为悠久的公园,同时也是名字变化最多的公园。在辛亥革命后正式命名为文瀛公园,1928年改为中山公园,1937年更名为新民公园,1945年改名为民众公园,解放后改为人民公园,1982年更名为儿童公园,2009年年底,正式改名为文瀛公园。现在一些太原人还习惯称其为儿童公园。
国庆期间,我从公园东门进入,按顺时针方向参观了整个公园。接下来便按照这个路线将园内的主要历史古迹逐一进行介绍。
东门进入后向南走不远,便是“彭真生平暨中共太原支部旧址纪念馆”,中共太原支部旧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纪念馆所处位置原为明清时期的山西贡院。1906年(清光绪三十二年)科举制度废除后,山西巡抚衙门在此创办了山西公立中学堂。1913年(民国二年)更名为山西省立第一中学校,1953年4月初改称太原市第五中学校。1955年夏,学校由上马街迁入青年路新校址,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
山西省立第一中学是山西革命的红色摇篮,山西党、团组织的诞生地,山西传播新文化的前哨阵地。中共早期党员,山西启蒙运动的先驱高君宇、贺昌、彭真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此就读并从事革命活动。
1921年5月,太原社会主义青年团在这里建立。1922年6月,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太原地方执行委员会在此成立。1924年夏,高君宇受中共北京区委和李大钊派遣,在这里建立了山西省第一个党组织——中共太原支部。中共太原支部建立后,先后领导发动了一系列重大革命运动,有力地推动了全省反帝反封建运动的发展,在党的历史上谱写了光辉的一页。
纪念馆一层东侧是高君宇(1896.10-1925.3)、贺昌(1906.1-1935.3)生平业绩陈列,西侧是彭真与山西陈列。二层是彭线)生平业绩陈列。由于篇幅有限,三人的生平业绩就不详细介绍了,有兴趣的可以去纪念馆或百度了解。
作为原贡院和省立一中,现在留下来的古建筑只有东边、北边的各一排房和西边的三间房。看到展馆中的原省立一中平面图才知道,现在的面积没有原来的十分之一大。
从纪念馆出来,顺着湖边向南走,不远处是一座假山。登上假山,在最高处有一座琉璃塔。塔为六角十二层绿色琉璃砖塔,玲珑精致。此处原本没有塔,是1959年由东米市四美园迁来。四美园曾是阎锡山为其五妹子阎慧卿修辟的花园,而这座琉璃塔是花园中五妹子的心爱之物,是清代杰出精品建筑。四美琉璃塔迁来之后,1965年又贴湖岸叠石造山,形成了山水亭石、拱桥宝塔互相映衬的景观。
在前面贺昌生平业绩展厅看到的这张照片就是在四美园琉璃塔下的合影。四美园是清代的叫法,后来改称新美园。此园当年在太原的知名度非常高,现在说起新美园一些老太原人都还知道。只不过除了琉璃塔搬迁至此我们还能看到,其它都已不复存在。后来在旧址附近新盖了一处宾馆,取名愉园大酒店,据说是按照一部关于四美园的文学作品中的地名来命名的。
在文瀛湖南岸,公园偏西门正对面,耸立着一座高大的石碑,即见义勇为纪念碑。此碑建设年代不长,建于1998年,2000年8月落成。象这样的碑并不多见,为了弘扬正气,故表述一下。此碑高16.8米,顶端为一只紧握的铁拳,象征见义勇为英雄扶正袪邪的强大力量。碑体为四边形,碑底座为八边形,象征着四面八方的人民群众是见义勇为英雄的坚强后盾。
在南湖西岸围墙边有一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被称为崇德庐石刻。它是被镶嵌在长321米的半壁长廊内的墙壁上,崇德庐石刻是清末阳曲回民鉴藏家李希先生所收藏。他收集了包括钟繇、褚遂良、苏东坡、黄庭坚、傅山、米芾、郑板桥等历代名家的一批书法作品,于清咸丰二年至五年(1852年-1855年)刻之于石。在抗日战争中遗失了一部分,太原解放后,李希先生的玄孙李玉成先生将仅存的30块帖刻捐赠给了当时的山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1958年夏,太原市人民公园修建曲廊,遂将此项石刻嵌列于壁。喜欢书法的可以去欣赏欣赏,只是由于年代久远,有一些字迹看不太清楚。
顺着湖边向北走,前面看到一座非常精致的汉白玉石拱桥,名为状元桥。此桥位于南北湖之间,原为石板过路桥,因靠近明清时的山西贡院,考生为图吉利,故得此名。1952年重建成为现状,仔细看桥头栏杆处,有齿轮、镰刀、斧头及五角星等时代烙印。
革命烈士纪念塔(碑)位于公园北湖北岸,是新中国成立后太原最早的纪念性建筑之一,也是山西省第一个大型室外雕塑,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50年召开的山西省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决议,在人民公园修建革命烈士纪念碑(塔)。3月25日,首任山西省主席程子华破土奠基,1951年3月竣工。
碑立于五级台基上,高四点一米,汉白玉石,正面为国徽和亲题“死难烈士万岁”六个金字。左侧题“浩壮高恒吕,泽惠过汾漳”;右侧题“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而牺牲的烈士永垂不朽”;背面是由著名书法家田润霖先生亲书的碑文。碑顶为工农兵知识分子和妇女组成的铜像,工人高举革命的火炬,勇往直前,象征着烈士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前赴后继,贡献了一切。
离烈士纪念塔不远靠近公园北门,有一座中西混合式二层建筑,即是孙中山纪念馆。其基本框架为硬山式双层砖木结构东西面宽七间,南北进深两间,始建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初名为劝工陈列所,俗称劝业楼。1986年时值孙中山先生诞辰120周年之际,将此楼辟为孙中山纪念馆。孙中山纪念馆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山西省唯一的以图片展览和实物陈列形式,集中展示孙中山和山西辛亥革命历史的纪念馆。
1912年9月19日,孙中山先生来太原考察的第二天,便在此楼上向万余欢迎群众凭栏发表了“消除旧思想,建设新国家”的演说。随后又到山西各界、同盟会山西分部、山西各校演说,游览照像,称赞山西同志的革命精神,深受省城各界人士的热烈欢迎。
在公园东门北边,便是知名度颇高的万字楼。它是国内现存最完整的飞檐砖木结构建筑。由时任山西督军的阎锡山为转型文风并为其父祝寿而于1930年开始建设,1937年落成。因其建筑格局俯视为”卐”字形,象征长寿之意,故称万字楼。屋顶和立面造型采用了传统的仿清式歇山顶和柱廊,其结构形式和门窗则采用了西洋样式。建筑专家评价,其无论是建筑形制还是雕刻图案,都具有较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阎锡山建万字楼拟辟为图书馆,并与其父的字“子明”为该馆命名。只是还未投入使用,抗战爆发,太原沦陷。万字楼被沦为“日华俱乐部”,成为日本人寻欢作乐的声色场所。解放后,万字楼成为山西省图书馆的前身所在地,后又成为太原市图书馆,2004年被公园收回,同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到此为止,东门进入,最后回到东门。围绕文瀛湖转了一圈,园内文物古迹也介绍了一遍。适逢国庆长假,公园内的文瀛大舞台在进行文艺演出,天文馆内也在进行菊花展。吸引着众多市民扶老携幼,前来观赏、游玩。游人如织、热闹非凡,好一派国泰民安、社会和谐景致。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