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产188

您好,欢迎访问我们的网站,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山西農民報》:每名記者都有個“農民朋友圈”

2023-05-04 16:36分类: 山西名人 阅读: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4月下旬,《山西農民報》4人採訪小分隊走進山西省忻州市岢嵐縣宋家溝村,見証村民擼起袖子加油干的熱情,詳細了解貧困戶整村搬遷之后的生產生活情況,同時拉開了該報2021年住村採訪活動的序幕。

  住村採訪是《山西農民報》編輯、記者近5年來的“必修課”。從2016年6月開始,山西農民報社要求所有編輯、記者分批深入全省的貧困縣、貧困村採訪,並推出以“走進貧困村”“致敬第一書記”“聚焦易地搬遷”等為主題的系列報道,一篇篇帶著泥土芳香的報道背后是踐行“四力”的扎實與深入。

  2020年,《山西農民報》把住村採訪主題確定為“聚焦脫貧之后”。記者劉雅於9月19日中午來到位於太行山深處的左權縣連壁村,顧不上吃飯就投入到緊張的採訪中。她一口氣採訪了6名村民,當天連夜寫稿,《左權縣連壁村:“四寶”讓荒山變成金山銀山》一文發表后,受到讀者的一致好評。

  2016年6月,記者張美麗在大同市陽高縣大泉山村住村採訪時,晚上和74歲的郇桂英大娘同住在她家窯洞的一個土炕上。郇桂英一生命運多舛,老伴15年前腦出血手術后失去勞動力,兒媳因病去世,孫女12歲因先天性心臟病早逝……就是在這樣艱難的情況下,郇桂英堅強地撐起了這個家,並在扶貧干部的幫助下開起了農家樂,當上村裡的保潔員,日子一天比一天好。

  晚上,老人向張美麗講述自己與苦難作斗爭的歷史,講到動情處,張美麗陪著老人一起掉淚。郇桂英感慨地說:“這報社記者坐在咱家的土炕上,又講政策又交心,不像是城裡人,倒像自家的姑娘!”

  5年來,山西農民報人先后走訪了右玉、興縣、安澤、沁源、嵐縣、左權、方山、武鄉等38個縣的72個貧困村,採訪天數合計134天,其中住在村裡達79天,累計行程超過4萬公裡,相當於繞地球走了一圈。

  2018年8月,記者白慧磊在臨汾市永和縣閣底村住村採訪時,凌晨5點鐘起床和村民張風林一起前往30公裡外的縣城賣香菇。張風林后來回憶說:“《山西農民報》記者來了俺們村,住農家,吃土飯,還幫俺們賣香菇,實實在在體會農民的苦和樂!”

  2019年3月,《山西農民報》總編輯米厚民自帶行李,來到隸屬於太原市的古交市邢家社鄉劉庄村住村採訪。那幾天,米厚民在村民劉米煥家裡吃派飯,臨走時交了700多元生活費。回到報社后,米厚民又在《山西農民報》及其新媒體刊登種苗信息,聯系電商網上銷售,還發表了兩篇長篇調查報告。米厚民表示,這是一次真正的黨性鍛煉、一次线年的住村採訪,讓《山西農民報》的記者交了一大群農民朋友,每個人都有一個“農民朋友圈”。這些基層黨員干部親切地把《山西農民報》稱為“咱報”,說自己是《山西農民報》的忠實粉絲。他們通過住村採訪共寫出了70多篇、21萬余字的新聞稿件,為山西的“三農”發展營造了良好輿論氛圍。

  2016年6月,記者金建強和柳飛為完成住村採訪任務,從太原開車前往沁縣王家峪村,路遇瓢潑大雨,加之當地修路改道,100多公裡的路程整整走了7個多小時。採訪第一天,他們隻吃了一碗面,連夜走村串戶採訪。事后,該村村委會主任楊石平有點詫異地說:“這樣的記者,俺村還從來沒來過。”

  連續5年的住村採訪鍛煉,讓《山西農民報》一批年輕記者從新聞新兵迅速成長為報社的中堅力量,挑起了報社的大梁,他們住村採寫的稿件多次獲得各級各類新聞獎項。柳飛等人採寫的《走進貧困村》榮獲2017年度全國農民報特等獎,曹鑫採寫的《黃花地走出的“張百萬”》獲得2017年度全國農民報二等獎和全省脫貧攻堅優秀新聞作品獎,何海亮採寫的《宋學琴:扁桃花開 青春綻放》榮獲2019年度全國農民報好新聞三等獎。

  5年來,《山西農民報》把主題策劃與中心工作同頻共振,深度踐行“四力”,以住村採訪為模板,又衍生出了“一村一品一主體”產業扶貧大型採風活動,“咱村脫貧記”“鄉村振興、產業先行”等多個住村採訪的“姊妹篇”,推出了一批有影響力的策劃和報道,多角度、立體式呈現了山西農村干部群眾的生產生活、精神面貌,發揮了主流媒體的輿論引導作用。(李國生 雷萌)

  農民脫貧之后,記者該怎樣繼續為鄉村振興服好務?每名記者都有一個“農民朋友圈”,是山西農民報人5年住村採訪的最大收獲。

  吃農家飯,干農家活,吃得農民的苦,寫出來的才不是一串串成績數字,而是農民生活變化之后的真切精氣神。心中有情,筆下有根,和農民交朋友,在農民眼中不像一個“上面來”的記者,他們才樂於將自己的故事傾訴分享。帶著問題,長於思考,透視更遠更深,使踐行“四力”不僅是一門記者必修課,更能發揮出為基層解難、為百姓解憂的價值。

  “農村是一個廣闊的天地,在那裡是可以大有作為的。”從脫貧攻堅到鄉村振興,新聞媒體和新聞工作者在聚人心、解難題、扶民智、送富經的道路上發揮了重要作用,並且將繼續發揮其獨有的不可或缺的作用。

  《山西農民報》是一份“三農”領域的專業報紙,但其將住村採訪長久堅持下去的做法,應對同業同行有所借鑒。一身土兩腳泥,是記者最美的姿態﹔鼓士氣化人心,是媒體應盡的職責。希望更多新聞媒體和新聞工作者常葆職業激情、永懷新聞初心,將深入基層、融入群眾作為自覺追求,將“四力”轉化為更大的動能。(雷萌)

郑重声明:本站旨在学习分享各地特产、美食、景点、文化和民俗等,文章均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QQ:21241043

上一篇:我国近代出生于广州的名人简介

下一篇:大槐树下的记忆百万山西人的移民历程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

关注我们

    特产188
返回顶部
brand86 365整形网 Axial Fa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