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事迹]拳拳赤诚之心通向日新月异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提起南开大学,相信无人不知。这所坐落于天津市的高校已经走过百年岁月,饱经沧桑但仍迸发生机。但南开中的“开”指的是开阔的荒地:南开大学最初只建立在南边的一片荒地上。让它流传下来并熠熠生辉的,是中国新教育的启蒙者,张伯苓。
1898年,当时还是海军的张伯苓目睹威海卫军港两日三次易帜,悲愤交加,立志献身于教育救国事业。先后创立南开学院与南开大学,之后逐步构建南开教育体系。可这个过程极其坎坷,
1912年天津兵变,南开幸免于难但必须延缓开学,且学校经费暂缓;1924年,教师大规模罢课;抗日战争时期,南开大学成为日军重点轰炸目标……
经费不足、欠款巨额、校址几经转移、甚至一度被摧毁。来自四面八方的威胁早已让南开千疮百孔,也给张伯苓带来窒息的压迫感,可他从未放弃过。为了筹钱兴学,他不惜低声下气求人;在嗅到战争的硝烟未雨绸缪,规划新址;在南开被轰炸,自己三十多年心血毁于一旦时,公开演讲说:“被毁者为南开之物质,南开之精神,将因此挫折,而寓益奋励”。
1934年,在南开三十周年校庆上,张伯苓确定了南开的校训:“允公允能,日新月异”;在1935,他又对南开学子提出了著名的三问:“你是中国人吗?你爱中国吗?你愿意为中国努力吗?”;900名学生用旗子在运动会上打出抗日标语,他的态度是“你们讨厌的好!”。他不断勉励学生为国为民,同时倡导寓教于乐。正因如此,无数优秀学子从南开走出,投身救亡大业。
张伯苓将自己比作滚石,一生都在坎坷不平的道路上。“在南开最困难的时候,八里台笼罩在愁云惨雾之中,好像每棵小树都在向我哭泣”可他咬紧牙关从未停留。他深信石头会越滚越远、路会越走越宽。他将一生奉献于教育事业,成为了中国新式教育的启蒙者,照亮了教育事业乃至祖国通向日新月异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