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产188

您好,欢迎访问我们的网站,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大地文心·美丽书写 山西生态文学研讨会 作品选播(14)

2023-04-26 01:32分类: 山西名人 阅读: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是近些年来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比较受人关注的一种文学写作课题。事实上,从十八世纪以来,发达国家的文学就有着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因素,我们只要看看他们的文学理念,从理想主义、浪漫主义一直到现代主义,总是对工业革命技术革新持某种质疑态度,代表性作品都是对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持肯定态度,抨击的对象就是工业革命的发展技术革新给人类生态环境带来的灾难。其实,我个人认为,文学创作与生态建设、环境保护以及书写自然形态,完全可以构成一种亲和关系,让文学的特性在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题材中得到最大限度的展示,发挥特殊作用,而这样的事例并不少见。

  美国是全世界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工作做得最好的国家之一;但是,据有关资料记载,美国政府对环境污染的警觉不是来自政治家、科学家,而是一位女作家蕾切儿·卡逊(Rachel Carson)的代表作、1962年出版的《寂静的春天》,由此,这部作品也成为60多年以来全球最具影响力的文学作品之一。许多人拿到书首先会对书名产生疑问:春天何以会寂静?蕾切儿·卡逊通过作品回答了原因:是因为人类过量地使用有毒的农药,使生态环境受到破坏,使春天失去了自然花香和百鸟鸣叫。这部作品在美国引起一场轰轰烈烈的革命,革的是污染的命和生态破坏的命。

  《寂静的春天》以寓言开头,向读者描绘了一个美丽村庄的突变,并从陆地到海洋,从海洋到天空,全方位地揭示了化学农药的危害。这部开启了世界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运动的奠基之作,既贯穿着严谨求实的科学理性精神,又充溢着敬畏生命的人文情怀,是一本既有深刻现实意义又赏心悦目的文学作品。多年前,大自然仅仅是人们征服与控制而非建设保护并与之和谐相处的对象。人类的这种意识大概起源于洪荒的原始年月,一直持续到二十世纪。没有人怀疑它的正确性,因为人类文明的许多进展就是基于这样的意识而获得的。蕾切儿·卡逊第一次对这种意识的正确性提出了质疑;同时,还提出人类如何认识和处理与自然生态关系的重大话题,以及科学家应当具备的社会责任、技术进步的局限性,并试图从生态学的角度提供解决方案,而不是一味地陈述问题。作品中随处可见的闪动着智慧并叙述得极其优美的文字段落,使得本书摆脱了科普读物那种简单说教式的文体,细腻的文笔中流露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类未来的关注。

  《寂静的春天》出版两年之后,蕾切儿·卡逊便与世长辞了。作为一个学者与作家,她曾经遭受过不少既得利益者的诋毁和攻击,但她所坚持的思想为人类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意识的启蒙,点燃了一盏明亮的灯。《寂静的春天》超越了美国,很快成为一本全球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事业的作品,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人们对野生动物的关注,唤起了人们的环境意识,促使生态保护问题提到了各国政府面前,各种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组织纷纷成立,联合国也于1972年6月12日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了“人类环境大会”,并由各国签署了《人类环境宣言》,开始了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事业。

  中国作家的写作领域中,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是从新时期以来开始作为一种重大的文学题材,逐步发展成为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并且形成“生态与环境文学”概念。从早期黄宗英的《小木屋》,到徐刚的《伐木者醒来》,及后来山西作家哲夫的生态建设系列,近年来李青松、叶梅、李景平等人的相关作品,生态与环境文学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进而,更多的作家也自觉地加入进来,用自己手中的笔,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

  以往我们看到的许多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文学作品,更多的是对生态环境受破坏的揭露,却忽视了作为生态环境的主体——人和事的描述。以我的理解,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文学作品要真正打动读者,并且能够在文化层面上更接近社会现实,更具有冲击力地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当然少不了对生态环境遭受破坏的揭露;但是,也必须要体现文学作品从写人物写事件出发,以润物细无声的态度,把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意识渗透到读者的心灵深处,让所有人都自觉自愿地为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尽力。我们大家所熟悉的这类众多优秀的作品,基本上都做到了这一点,绝大多数作品是通过写真实的人和事,表达出生态建设的重要性与美好环境对我们每个人生存的重要意义。

  事实上,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这个世界性课题的价值,它激发人们对自然界的万事万物怀有敬意,是有益于社会健康发展的。改革开放几十年,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力度是前无古人的,经济总量已经上升到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位,人们的生活质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伴之而来的则是自然资源的大量消耗并且不可再生,自然环境遭受很多破坏并持续恶化,而生态建设却欠账太多。我们都明白一个道理:要让经济不发展,要让科学不进步,要让财富不增长,进而使社会不前进,使人们的物质生活不富足,那样做几乎是不可能也是不现实的。因此,如何做到既不让生态破坏,不让环境污染,又能加快基础建设,使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也就成为我们国家当今最突出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也给广大作家的创作提供了空间。

  从文学写作的角度看待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题材的特点,我觉得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真情实感要贯穿于作品中。有志于写作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题材的作家们,都应当抱着认真的和务实的态度,在文章的叙述、描写、议论等方面,都不能显出虚假或粗俗陋习,必须是自己真情实感的流露,展现出作家的社会责任感;同时,作家要以观察社会非常敏锐的特性,能够从深层次思考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课题,写出来有别于其他题材的独到的特性、独到的体验和诚挚的情感,让广大读者领略到深刻的现实与未来意义。

  其次,提倡朴实无华的写作风格。从事写作的人都明白,文学作品应该给人鼓舞,给人力量,给人希望之气,而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就一定要在作品中通过原汁原味地讲述人和事来实现,而不是靠凭空想象或者空泛的说教。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是重大的社会焦点问题,更是每个人都要履行的责任,因此,描写具体的人和事,写作者要实实在在地书写,无论叙事记人,无论写景抒情,都要像在跟读者坦诚交谈,绝不能把自己凌驾于读者之上,显出颐指气使的做派,尽量少用或者不用故作惊人之语或华而不实之词,根除自我感觉良好的陋俗。这样,读者阅读这些作品时就能感觉到非常亲切,比较有味。

  第三,叙述方式要得体。据我所知,当今从事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写作的多数作者,是在小说、散文、报告文学诸方面已经有成绩的中青年作家,他们对如何写好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题材作品自然是得心应手。因此,他们对文章的把握,是完全可以做到叙述得体、结构合理的,无论是介绍历史背景、描绘风土人情,还是抒写生活体验,或者讲述实地感受,都应当自然顺畅,娓娓道来,不制造噱头,让读者感觉到既是艺术的享受,又能得到一定的思想启示。

  杨占平,中国赵树理研究会会长,山西省散文学会名誉会长,山西省作家协会党组原副书记、副主席。著有《文学创作探秘》《面对市场经济的文学》《山西文坛30年作家掠影》《文学的出路:关注民生》《电视剧创作欣赏与评论》《中国文学与山西》《马烽评传》《赵树理传》《胡正图传》《形意风云会》等。主编《马烽文集》《西戎文集》《胡正文集》《孙谦文集》《赵树理文学奖获奖作品集》《赵树理研究丛书》《三晋百位历史文化名人传记丛书》《三晋百部长篇小说文库》等。获中国当代文学学会奖、中国文联理论评论奖、山西省文艺创作奖、山西省社科成果奖等。

郑重声明:本站旨在学习分享各地特产、美食、景点、文化和民俗等,文章均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QQ:21241043

上一篇:span style=font-size: 26px;传达学习习总书记近期重要讲话精神研究我市贯彻落实意见span

下一篇:山西古河东五大名门望族之王姓的发源竟然出了这么多文化名人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

关注我们

    特产188
返回顶部
brand86 365整形网 Axial Fa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