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产188

您好,欢迎访问我们的网站,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青青子衿|探究《红楼梦》诗词与人物形象的塑造

2023-04-25 14:21分类: 山西名人 阅读: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长篇小说,作者曹雪芹呕心沥血十数载,在《红楼梦》中塑造了成群有血有肉的鲜活人物形象,据统计,小说中有名有姓的人物达四百八十多人。在人物形象塑造中,《红楼梦》里的诗词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或影射,或直喻,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饮仙醪曲演红楼梦”中,判词首次出现,宝玉在薄命司中所见的正副册中的诗词,便隐喻了大观园中女性的命运。

  在这些判词中,大量运用了暗喻的手法,用意象指代人物,比如“霁月难逢,彩云易散”,正是将“晴雯”的名字中所蕴含的意象化为诗句,同时“彩云易散”一句也在暗示晴雯命途多舛,年轻早逝。又如“展眼吊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后半句中藏有“湘云”二字,既承前半句“展眼吊斜晖”的英气,又描绘出流水远逝的伤感,不仅暗示湘云大方活泼,英气开朗,同时也暗示了她悲惨的命运,生命中美好的年华就如同天边流水,转瞬即逝。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一句,直点金玉,玉带和金簪分别暗喻黛玉和宝钗,玉带二字颠倒,即为“黛玉”,簪与钗相似,金指宝钗所佩金锁,金簪即是指宝钗。脂砚斋评此句,“寓意深远,皆非生其地之意”。玉带和金簪本应是闺阁之物,在诗中却一个挂在林中,一个埋在雪里,隐隐透出不详之意。宝玉所看的正册中,这句诗的配图是“只见头上一页便画着四株枯木,木上悬着一围玉带。又有一堆雪,雪下一股金簪。”枯木与玉带,白雪与金簪,皆是两两形成对比,更显荒凉破败,暗示了钗黛的结局不幸。

  除了将人物名字中的意象化为诗句进行暗喻,曹雪芹还在判词中运用了拆字的方式,从而点破人物命运。

  “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中便使用了拆字法,将“桂”拆分成木与双土,再经过艺术加工,化为“两地生孤木”,指夏金桂嫁到薛家后折磨香菱,香菱最终还是香消玉殒在夏金桂的毒手之下。

  “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一句更是拆字的妙句,脂砚斋评此句为“好句”,在这句诗中,不仅运用拆字的方法将繁体的“孙”拆成了“子系”,同时结合诗意,此处“子系中山狼”既是暗示孙绍祖如同中山狼一般暴虐无度,也是站在迎春的角度对孙绍祖进行了控诉。在如此暴虐无度的中山狼的摧残下,迎春最后也只能“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

  王熙凤的判词中运用了两处拆字法,“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前半句将繁体的“凤”拆成了凡鸟,一个“偏”字点出王熙凤的才能不比寻常,后半句“都知爱慕此生才”顺承前半句,暗示了王熙凤在贾家未衰败之前的风生水起。“一从二令三人木”一句将“休”拆成了“人木”,指贾琏最开始对王熙凤顺从,而后渐渐开始命令她,最后将她休弃的命运。

  在判词中灵巧化用意象和使用拆字法,在点明人物性格的同时也能暗示人物命运,不失为一种巧妙的写作手法。

  《红楼梦》中的诗词除去判词,大部分皆是出自人物手中,其中海棠诗社的联诗与诗会又占了相当大的比例。作者借书中人物之手,创造了许多经典的诗词,不同角色在不同时期所写的诗词,也各有千秋,从诗词中亦能窥见人物形象与纷杂命运。

  《红楼梦》第三十七回,“秋爽斋偶结海棠社,蘅芜苑夜拟菊花题”中,大观园众姐妹同宝玉一起咏白海棠,其中钗黛之诗,又是出于众人之上。

  宝钗写白海棠,首句“珍重芳姿昼掩门”便点出白海棠的高贵,脂砚斋评宝钗诗“宝钗诗全是自写身份,讽刺时事,只以品行为先,才技为末,纤巧流荡之词,绮靡浓艳之语,一洗皆尽。非不能也,屑而不为也”。颈联“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表面上在赞赏白海棠极淡极雅,实际上则是以白海棠自比,写自己的清冷高贵,与为情所困的宝黛二人不同。宝钗的“冷”在诗句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也恰恰符合了她在怡红寿宴上抽到的花签判词——“任是无情也动人”。

  而黛玉写白海棠则是另一种方式,首句“半卷湘帘半掩门”就与其他姐妹不同,先不写海棠,而是从看花的人入手。颔联“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化用了前人咏梅诗句“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不仅写出白海棠的优雅洁白,巧妙化用诗句也能体现出黛玉的才思敏捷。颈联“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虚敲旁比,写幽怨清冷景致,将白海棠的花瓣比作月窟仙人所缝的洁白衣袂,又比作秋闺怨女用来擦拭泪水的手帕,巧妙的比喻写出白海棠的洁白素雅,同时不脱落自己,同宝钗一样亦是以白海棠自比。

  脂砚斋评宝钗和黛玉的白海棠诗“逸才仙品,固让颦儿。温雅沉着,终是宝钗”,虽是评诗,实际却也是在点评两人不同的性格,黛玉灵巧,宝钗沉稳,各有千秋。

  然而同是咏白海棠,湘云所写的白海棠,却又和其他姐妹都不同。湘云的“秋阴捧出何方雪”,脂砚斋评为“压倒群芳,在此一句”。“秋阴”点出时节,“捧”既是写出白海棠的珍贵,也与“何方雪”遥遥相对,明末有昆曲《一捧雪》,曲作中的一捧雪指的是玉杯,而湘云所写的一捧雪,在此处指的则是白海棠。“何方”表达了惊讶之意,更凸显出白海棠的优雅脱俗,整首诗格调大方优雅,不落俗套,和湘云自身的大气性格相称。

  除了初结海棠社,第七十回“林黛玉重建桃花社,史湘云偶填柳絮词”中,众姐妹所写的柳絮词也分别展现了她们不同的性格和命运。

  探春的半首《南柯子》写柳絮“也难绾系也难羁,一任东西南北各分离”,暗示了她将来远嫁异乡的结局,与宝玉在太虚幻境所听仙曲《分骨肉》中的“一帆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抛闪”相对应,影射了她悲惨的结局。

  粉堕百花洲,香残燕子楼。一团团、逐队成毬。飘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叹今生、谁舍谁收!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

  全词以柳絮自比,黛玉借柳絮漂泊无依比喻自己寄人篱下的悲惨命运,命若柳絮,妄想追逐爱情,却又无法得到,身世凄凉。黛玉自我代入了漂泊无根的柳絮,黛玉所写的柳絮词,凄美哀伤,不仅体现出她细腻敏感的性格,同时也暗指了她悲剧性的结局。

  而在探春和黛玉笔下漂泊凄凉的柳絮,在宝琴和宝钗笔下却又是另一番景色。宝琴写柳絮,“几处落红庭院,谁家香雪帘栊”,已经减淡了几分暮春悲凉,而宝钗却仍旧嫌其过于丧败,她笔下的柳絮,虽是轻薄无根无绊之身,但凭借浩荡东风,直上青云。

  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蜂围蝶阵乱纷纷。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在宝钗笔下,柳絮不再随着春风漂泊不定,柳絮仿佛有了意识,凭借浩荡东风的力量,直上青云。宝钗借柳絮词表达了她心中的豪气和志向远大,与黛玉的自感自伤不同,宝钗对自己的人生命运怀着期待和自信,“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点明了宝钗的人生态度,一如她咏白海棠时所写的“淡极始知花更艳”。如此一来,宝钗的人物形象经过了诗词的润色,便鲜活地跃然纸上了。

  《红楼梦》中很多处景色描写都化用了前人的诗词,在二十五回“魇魔法姊弟逢五鬼,红楼梦通灵遇双真”中,宝玉在房门外寻找小红,“一抬头,只见西南角上游廊底下栏杆似有一个人倚在那里,却恨前面有一株海棠花遮着,看不真切”,这一段形容中,曹雪芹正是化用了前人“隔花人远天涯近”的诗句,不仅写出了景致的层次感,也写出了小红的女儿情态和宝玉的少年心性。

  第四十回“史太君两宴大观园,金鸳鸯三宣牙牌令”中,也化用了前人的诗句:一语未完,凤姐便拉过刘姥姥来笑道:“让我打扮你。”说着,将一盘子花横三竖四的插了一头。贾母和众人笑得了不得。

  凤姐给刘姥姥插上了满头菊花的一幕,与杜牧的“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有异曲同工之妙。曹雪芹借古人名句意境,幻化出崭新的故事境界,活色生香,令人见之忘俗。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

郑重声明:本站旨在学习分享各地特产、美食、景点、文化和民俗等,文章均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QQ:21241043

上一篇:【3MUS】我们一起走过乡里乡亲(山西)诗歌

下一篇:【3MUS】薛有毅(山西榆次)诗歌七律三首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

关注我们

    特产188
返回顶部
brand86 365整形网 Axial Fa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