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产188

您好,欢迎访问我们的网站,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山西籍开国将帅故里行”(十七)张世珍将军故里:信念今犹在文化新桐乡(图)

2023-04-24 21:35分类: 山西名人 阅读: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山西籍开国将帅故里行”(十七)张世珍将军故里:信念今犹在文化新桐乡(图)

  张世珍(1902—1956)原名张卓吾,山西省闻喜县人。曾任军察哈尔张垣第七师师长。1949年随董其武在绥远起义,后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3兵团第37军军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7军军长,于1951年 9月入朝参战,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率部参加了保卫朝鲜西海岸机场设施的战斗,1951年11月回国。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9军第二副军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从民国将军到共和国军长的12位高级将领中,张世珍是唯一一位民国少将,其他11位都是由民国中将转任共和国军长的。他能获此殊荣,与他的处事原则坚持信念不动摇密不可分。

  12月3日,记者来到闻喜县(古称桐乡)县志办,但寻遍《闻喜县人物志》、《光辉的历程(1925-2003)——中国闻喜县历史纪事》等书籍,均未找到关于张世珍将军的只言片语。

  当找寻线索工作一筹莫展之时,从闻喜县原县志办主任佀延寿那里传来好消息,由他编写的《闻喜县军事志》收录了张世珍将军生平的相关资料。佀延寿回忆称:“当年编军事志的时候,县政府遍请闻喜县在外地工作的军事名人,除已故和有病在身的外,悉数赶回县里,对县里编写此书寄予了很高的希望,张世珍的材料是派人专程去北京找到后人才补上的。”

  《闻喜县军事志》记载,张世珍是闻喜县东镇上中庄村人。上中庄村以前是一个自然村,现已与下中庄等自然村并称为中庄村。是否能通过这唯一的线索,寻到关于张世珍将军的相关信息不得而知,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情记者前往了中庄村。

  “中庄三组出了个将军,村里老少全知道,他的一个儿子和两个孙子至今还生活在村里。”中庄村之行给记者带来颇多惊喜。在村委会主任李文旗的带领下,记者见到了张世珍将军的儿子张俊。

  张世珍育有四子两女,除大儿子离世外,其余五子女都健在,张俊是其三子,1971年返回村里,其他兄妹均在北京等地。张俊老人现年已75岁,身体硬朗,穿着非常朴素,羽绒外套下面可以看到军绿色中山装,外表与普通的村民没有任何区别,但满口的普通话让他显得与众不同。据老人讲,他从小随父亲四处征战,早已不知乡音,到现在回村已40余年,一直在讲普通话。

  与张俊老人的交流中,可以感到他作为将军后代发自心底的自豪感,时至今日,他完好无损地保存着1955年由国务院总理周恩来亲笔为父亲签署的军衔任命状,他小心打开任命状并轻声念道:“授予军衔命令,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六十九军原副军长张世珍以少将军衔。此令。国务院总理周恩来。1955年9月27日。”

  张世珍1925年入伍,在第二军第六混成旅当兵,1927年考入太原北方军官学校学习,毕业后,一直在傅作义部任职。

  战场上,他是日寇闻风丧胆的一员虎将,指挥作战所向披靡。他始终坚持一个信念:一个政府可能被征服,一个国家可能被征服,但中华民族是永远无法被征服的,我们的民族一定能打败日寇!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张世珍率部参加了抗日战争初期“四大会战”之一的忻口会战。后又指挥部队在绥西抗战,先后参加了奇袭包头、乌镇战斗、桂乡突围、二狼山伏击、五原战役等战斗和战役,直到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多年征战立下赫赫战功。

  1949年9月18日,张世珍等驻绥远的18名上将、中将和160名少将在董其武带领下,举行了《绥远和平起义通电》签字仪式。按编排顺序,张世珍是继董其武、孙兰峰、刘万春、俞方泉、胡景通、张副元之后,第七个在起义通电上提笔签字。

  部队起义后,张世珍积极响应和朱德的号召,投身“改革旧制度”,努力使起义部队改造达到“解放军化”。在整训中,张世珍对部队官兵说:“有和毛主席的英明领导,这是实现解放军化的政治保证;全国胜利已成定局,这是实现解放军化的有利形势;士兵、干部绝大多数出身工农,这是实现解放军化的可靠基础;大部分高级干部有进步的愿望和决心,这是实现解放军化的重要条件。”

  1950年2月,绥远起义部队改造结束,组建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3兵团,董其武任司令员,下辖第36军、37军、骑兵第四师,归华北军区建制,张世珍任37军军长。

  按照绥远起义改编军“干部不升不降,原职使用,允许干部超编”的原则,起义干部基本都是按原职安排,在整个绥远起义部队中只有两个人得到升职,一个是由旅长提升师长的鄂友三,另一个便是由师长提升军长的张世珍。

  1950年11月初,批准董其武和傅作义的建议,由周恩来宣布的决定: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3兵团改编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3兵团,入朝作战。命令下达后,37军军长张世珍明确表示:“我一定带领这支部队为祖国和人民建立功勋!”

  1951年9月3日,37军在张世珍率领下,奉命从河北省衡水出发,车运甸口,然后过鸭绿江,经朔州郡、龟城镇进入泰川郡,承担朝鲜泰川郡南市地区机场的修建任务。

  修建机场被美军发现后,经常有美军飞机前来袭扰。刚到不久,南市机场和泰川机场工地几乎同时遭到美军飞机的轰炸,连长陈栓柱不幸中弹壮烈牺牲,董其武和张世珍立即赶到南市机场工地,和大家一起蹲下来寻找英雄连长陈栓柱的断骨和碎肉。

  将士们每挖到一块断骨碎肉,就双手捧过来,呈到董其武手上的小铁桶里。一个多小时过去了,小铁桶只装了半桶尸骨。董其武和张世珍亲自为陈栓柱下葬后,张世珍噙着泪水,带领指战员们高声呼喊:“为陈栓柱同志报仇!”

  血的教训使大家认识到做好防空工作对修建机场的重要性,张世珍针对如何防空作出了两打三不打、防空射距、射击单位射击顺序等五方面的规定,在他的指挥下,不仅有效预防了美军的轰炸,而且加快了工程进度。

  37军经过20多天的奋战,共拆除定时炸弹915枚,加上在现场引爆的定时炸弹,南市机场的定时炸弹全部排除,有效地减少了人员伤亡和物资损失。

  当年11月20日,南市机场修建完工,南市机场和23兵团修建的其他两个机场投入使用后,大大缩短了中国人民志愿军从东北和山东半岛入朝参战的距离,增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的快速反应能力,极大地提高了战斗力。

  1956年,张世珍将军因病不幸去世,虽未来得及对家乡建设添砖加瓦,但在他的故乡至今仍流传着关于他的英勇故事。

  如今的将军故里,全然不是当年张世珍将军离开时的旧模样,已是旧貌换新颜。上中庄村已并入中庄村,成为一个拥有2500余人的大村。

  中庄村属闻喜县东镇,东镇以工业闻名,有着较好的工业基础,海鑫集团就扎根在东镇的川口村。中庄村依托区位优势,村里的工业经济搞得红红火火。村中现有企业六家,包括一家缸瓦厂、一家空心砖厂、一家实心砖厂,以及三家玛钢厂。村民人均收入近万元,平均三四户就拥有一辆私家车。“给钱给物不如给大家创造共同致富的门路,现在,很多村子的青壮年到外地打工,村中只留下老弱妇孺。在我们村这种情况不存在,六家厂子就提供了近六百个就业岗位,壮劳力不出村子就能实现就业。”村党支部书记张新虎自豪地说。

  记者在村中采访时发现,村内几乎看不到土路,水泥路通到了各家各户的门口。今年村中仅修路一项,村委会就拿出40余万元,修路9.7公里,在全镇排在了第一位。“以前的中庄村,一下雨,连落脚的地儿都没有,家门口到处坑洼不平。现在好了,平展展的水泥路修到了家门口,村里旮旮旯旯都通了,轿车都能直接开进农家院。”村民老李谈起户通水泥路带来的便利,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不仅如此,去年村里拿出27万余元,改造了自来水管线,以前,因管线老化村里半个月才放一次水,家家户户要打水窖,改造管线后,村民家家通上了自来水,再也不用为饮水发愁。另外,村委会还拿出40余万元翻盖了小学校教学楼,让村里120多名小学生拥有了宽敞明亮的教室。

  像很多村民一样,张世珍将军后代在村中过得很惬意,他的孙子张承国的家是一座二层小楼,窗明几净,家电一应俱全,装修精心,跟城里人家里没什么区别。谈起现如今全家人的生活,老张笑意盈盈:“我赶上了好时候,开大车跑运输,让一家人过上好生活不成问题。”

  中庄村的工业发展是闻喜县成为一个工业强县的缩影,在转型发展的路上,闻喜县在继续做强工业的同时,也逐渐走出一条特色文化产业之路,形成了闻喜花馍、本命年红腰带等一系列特色文化产品。

  闻喜县当地有这样的说法:有事就有馍,有馍就有事。馍不仅是闻喜人一日三餐中必不可少的主要食品,而且在数千年的传承中,为馍注入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形成了花馍这一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艺术,是节日、婚嫁、寿诞等大事少不了的供品。

  今年2月3日至4日,首届中国闻喜花馍文化节成功举办。吸引了10万多群众参观参赛,成为闻喜和周边县市春节群众文化活动一道独特的风景。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盛赞:晋地花馍,造型浪漫,色彩炽烈,极具乡土特色,深受百姓喜爱。

  如今,闻喜县成立了花馍协会,建起了精品花馍展厅,涌现出卫嫂、名匠等花馍公司,仙女、嫦娥、玫瑰红、北垣等花馍专业合作社,既传承了民族瑰宝,带动了花馍产业的大发展,也促进了农民增收。

  如果说花馍是闻喜县对古老文化历史的传承,那么红腰带则是近几年闻喜县打造的又一拳头文化产品。

  武圣关公红腰带、宰相红腰带、十二生肖红腰带……各式红腰带层出不穷,虽说只是一个小产品,但其中蕴含大创意:一条红腰带,实现传统本命年文化与现代消费观念的成功对接。

  山西本命年文化创意有限公司宣传部长何沁学说:“我们公司主打本命年文化,现在已经形成了自主策划、联合加工生产、加盟连锁销售为一体的新兴文化企业,无形资产已达20亿元。现在全国已拥有近400家连锁店和60余家网上店铺。”

  目前,该公司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又筹建了“中国本命年文化产业园”,项目落户运城空港区,占地22亩,投资3150万元,目前第一期工程完成,并投入使用;与此同时,公司还以“吉祥绣品进万家”民心工程为龙头,带动闻喜县当地农民致富以及当地运输业、餐饮业、包装业、物流业、手工业的整体发展。

  “建设文化强县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突出重点,强化措施,迅速在全县掀起文化强县建设热潮,以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推动经济社会的大提升大跨越。”闻喜县县长张建元说。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三晋都市报、良友周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百姓生活资讯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山西新闻网版权咨询电话。如您在本站发现错误,请发贴至论坛告知。感谢您的关注!

郑重声明:本站旨在学习分享各地特产、美食、景点、文化和民俗等,文章均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QQ:21241043

上一篇:【人物】苏 静 将军

下一篇:名将萧克为何只授了个上将?毛主席曾亲口说“委屈他了”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

关注我们

    特产188
返回顶部
365整形网 Axial Fa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