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产188

您好,欢迎访问我们的网站,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谢克昌:用生命求证(图)

2023-04-23 01:40分类: 山西名人 阅读: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1990年9月,英国剑桥大学在世界上首次召开煤结构和反应性国际学术会议,有来自30多个国家的200多位专家出席。但作为产煤大国的中国,却只有一个专家参加了这次会议,他就是谢克昌。

  谢克昌为这次会议提交的论文《煤岩显微分及其混合物的热解反应特性》,不但在国际上首先提出显微组分热解可分成三个一级反应阶段,而且还揭示了不同显微组分在热解中的相互作用机理和规律。不论是依据论文的学术水平,还是中国产煤大国的地位,谢克昌都应被安排在前几名宣读论文。然而事实是,他被安排在最后一个。组委会的理由是:担心中国经费短缺,中国代表如果不能如期到会,就会影响会议进程,安排在最后,来不来也就无所谓了。来不来无所谓?!这是对中国代表的歧视性安排!得知情况后,谢克昌感到一种莫名的屈辱,以致会议的头两天他辗转反侧,夜不能寐,一种捍卫祖国尊严的责任感油然而生。

  大会有条不紊地进行到后期。谢克昌一登上讲台,就以具有创新性的论文、流畅的英语、深入浅出的宣讲,赢得了同行们的用心倾听。报告结束时,他把一幅漫画打到幕布上,漫画上,一只神态毕肖的老鼠拖动着一把木锨。面对全场几百双疑惑的眼睛,谢克昌幽默地解说道:感谢组委会对我发言的重视,因为中国有句话叫作老鼠拉木锨--大头在后边,就是说最重要和最精彩的要放在最后。我们中国现在还比较穷,但21世纪一定是中国的世纪。话音甫落,全场立即响起热烈的掌声。但是,称赞和掌声没有给谢克昌带来更多的喜悦,他的心头仍然沉甸甸的。他这么说是因为他对21世纪中国的发展和国际地位具有坚定不移的信念,而他自己则要用毕生的精力去论证这道命题。

  1946年,谢克昌出生于太原的一个教育世家。他的父亲、哥哥及夫人都是教授,在一家三代人中有11位教师。他的外祖父是抗日战争期间第二战区上将副司令长官、平型关战役总指挥杨爱源。祖父谢维楫留学归国后在川至医学院任教,后又兼任第二战区中将军医监。而对他影响最大的,则是太原工学院热能专业奠基人、父亲谢益棠。父亲教育救国的理念、教书育人的职业操守,早已潜移默化地融入了他的血液。

  一个人一生会遇到很多人,但常常只有一两个人对他影响巨大;一个人一生会经历许多事,但常常只有几件事能使他终生受益。谢克昌十四五岁时,在太原五中读书,身体、心灵都在迅速发育。然而,正值1960年,中国处于困难时期,食物严重短缺。为了孩子们,学校在操场上种了胡萝卜,在水池中养了小球藻,食堂也根据学生的年龄大小、个头高矮、男女差异,分了甲、乙、丙三个就餐标准,馒头的大小、窝头的厚薄随标准依次递减。那时谢克昌在同学中年龄最小,就餐标准被定为丙等。定量供应的窝头直径仅8厘米,厚度不超过1.5厘米,几口就吃没了,所以好动的谢克昌总是处于饥饿状态。班里的同学们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一些享受甲等、乙等标准的同学经常从可怜的配额中分一些给他。但谢克昌实在不忍心从别人口中夺食,常常哽咽地告诉他们自己吃饱了,有时为了使人相信,还特意做几个跳跃动作。结果,当面给的少了,但谢克昌却经常在宿舍的床头发现还温热的馒头或窝头。当真切的关心和无私的友情如甘泉般流入谢克昌心中的时候,他心田里爱的种子也因受到滋润而开始生长。

  1968年,谢克昌从天津大学化工系毕业,被分配到河北黄骅县机械厂工作。当时有句俗话叫调皮捣蛋到黄骅,就是说一些家庭出身不好的学生总是被分配到条件最艰苦的黄骅进行知识分子再教育。黄骅荒凉而且落后,遍地都是盐碱滩,方圆10里没有一棵树,一杯水能沉淀出1/5的泥沙,不习惯的人喝这种水要闹很长时间的肚子。就在这种艰苦的条件下,20刚出头的谢克昌干起了车工。除了正常的工作以外,与他一起分配到厂里的大学生还要在工人下班后负责打扫铁屑。装铁屑的是一个80公分宽、100多公分长的大铁盒,装满铁屑的盒子足有上百公斤。这对于没有干过力气活的谢克昌来说是道难题。有一次,他在清理铁屑的时候不慎脱手,铁盒将他的脚趾砸得血肉模糊,他不得不在家休息。当地的领导知道这个消息后认为一个大学生白白浪费太可惜,于是动员他说:你不是学化工的吗?咱们这有盐、有油、有天然气,你给咱们搞个化工厂吧?话说的轻巧,对于一个刚从学校出来,只有一些书本知识学生来说,要承担一个化工厂的全部设计工作简直是天方夜谭!可是谢克昌初生生牛犊不怕虎,这总比成天干车工,抬铁屑好吧,说干就干,于是捡起已经放了1年的书本,搞起了化工厂的设计。从海盐转化成盐酸和烧碱,从油炼出汽油和柴油,从天然气做出化肥,连工厂的工具都是他凭着经验和参观其他外地厂子亲手设计出来。在黄骅的这10年间,谢克昌牵头总共设计并投产了3座化工厂。当年他为设计这些化工厂留下的笔记,足有半人多高。

  1978年谢克昌以高分考取太原工学院的研究生,专业方向是无机化工领域中燃煤污染物二氧化硫的转化利用。

  已过而立之年、有了妻室儿女的谢克昌开始在一个崭新的领域中艰难跋涉。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不仅涉及到物理、化学等多种学科,而且需要掌握多种语言工具,因为许多研究资料都只有国外原版的文献。已有的英、俄、日、德四门外语基础还不够,有一回,为了看懂一篇波兰语文献,谢克昌借来一本《俄-波字典》,一字一句地对照着看,居然把文章弄明白了。

  1983年,谢克昌到美国专修煤化工,遭遇的却是授业导师的冷漠。这位导师是英国贵族后裔,瞧不起来自贫穷中国的学生,他既不让谢克昌接触课题,也不让他进实验室。难堪没有让谢克昌自卑和退却,他收集了这位导师带过的所有博士的学位论文,认真研究了这些博士的工作,有针对性地写出了12条颇有见地的意见呈给导师。他的真才实学让导师的态度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第二天,这位傲慢的导师不但亲手将实验室钥匙交给了他,还请他辅导研究生,后来又推荐他参加美国化学工程师学会,成为当时数量稀少的外籍会员之一。

  谢克昌很珍惜这一难得的机会,也珍惜这里的科研条件。1985年2月的一个休息日,谢克昌独自在实验室埋头工作。不料,意外发生了,有着强烈腐蚀性的氢氟酸和硫酸混合蒸汽,透过乳胶手套侵蚀到他的指甲缝里。十指连心,他疼得失去知觉,被送进了医院。昏迷中,当听到医生说必须截去十指时,他强迫自己不要丧失意志,拼尽全力说出了自己的请求:医生,请为事业留下我的手指。同样敬业并富有同情心的犹太裔医生被他对事业的执著感动了。他通过全美互联网紧急会诊,最后制定的治疗方案是:在双手每平方厘米的皮肤上注射一针葡萄糖酸钙。奇迹发生了,尽管承受了200多次钻心的针扎,但谢克昌的双手保住了。

  2004年1月5日下午,太原理工大学一片喜庆,谢克昌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他也由此成为山西本土第一位工程院院士,也是我国第一位煤化工领域的院士。此时,谢克昌选择与家人一起安静地度过整个晚上。面对荣誉,他在冷静地思考,他忘不了自己站在院士增选答辩席上时说的一句话:作为一名煤炭能源基地的有良心的科技工作者,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给后代留下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他告诫自己:作为工程院院士,你肩上的担子更重、责任更大,需要更加直接地为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服务,否则你就有愧于这个称号。

  山西产煤,山西的煤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做出过很大贡献,山西的煤举世闻名。身为山西人的谢克昌从小就为家乡有煤深感自豪。然而,随着年龄和知识的增长,谢克昌的忧虑也越来越深。山西的煤始终是初级的开采利用。可怜的初级价值,却以环境的严重破坏为成本。谢克昌是学化工的,他知道,无论是作为能源还是化工原料,煤炭经过深加工都可以增值几十倍甚至几百倍。让他感到痛心不已的是:老天爷明明厚待山西人,把乌金埋藏在山西人生活的地方,可宝藏的挖掘却没有让山西人富裕起来,而是让山西人承受了很多的灾难。采煤要消耗掉很多水,山西的水资源本来就少,结果又被污染;过量的开采导致土地塌陷;煤的初级使用又造成了严重的空气污染。他决心通过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在避免污染的同时,让煤炭真正成为三晋人的财富来源,并为后代留下继续发展的基础。

  1985年底,谢克昌学成回国时,太原工业大学的科研条件非常落后,可说是一穷二白。整个大学还没有博士点。谢克昌清楚,必须搭建平台,才能有所作为。申报博士点是第一步。对申报报告,他在要求内容过硬的前提下,对形式也非常注重。不仅文字经过反复推敲,而且在样式和装订等细微末节上也一丝不苟。1993年,太原工业大学的有机化工学科获准成为博士学位授权点,他本人也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博士生导师。2000年,以谢克昌为首席学科带头人的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又成为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谢克昌和他的同事开始搞课题研究时,是白手起家,不但所有的方案要靠自己拿,所有的装置还必须靠自己设计。在这样的条件下,谢克昌注意了解最新信息,再忙也要参加国内外的学术会议。他的研究集中在指导工程开发的基础研究和煤气化、脱硫净化、制备化工产品等方面。为对煤化工利用中的主要过程--煤的热解和气化进行研究,他们建立了可模拟工业条件的高温高压多气氛差热研究方法,获得了多种煤种在不同压力和气氛下的气化动力学规律,用超快速原位热解-红外技术,建立了用少量参数预测任一煤种热解反应性的定量关系,指导了煤气化的新技术开发和传统技术的优化运行;在对煤化工利用中的关键过程--气体脱硫的研究中,确立了硫的赋存形态和在煤的不同热转化中的变化及分布,实现了脱硫技术的优化、匹配,取得了显著效益;在对煤的直接利用和转化进行研究时,还成功开发出煤填充高分子复合材料和等离子热解煤制乙炔技术。谢克昌还是科技部973项目煤热解、气化和高温净化过程的基础性研究首席科学家,太原理工大学化学工艺国家重点学科首席教授,2002年他被中组部等四部授予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称号。

  在成绩不断取得的同时,谢克昌觉得个人能力有限,决意利用手中的资源,在山西建设一支有志于煤化工事业的年轻、有活力的队伍。他先后编写了《化工过程分析》、《现代煤气化过程》、《固体表面化学》等讲义,并用英文讲授,使他的学生受益匪浅。谢克昌治学非常严谨,他要求自己带的研究生论文必须有创新、有质量。有时他严厉得使人感到难堪。每一份博士论文他都要亲自一字一字地改,每一次改完后都提出问题和看法。

  谢克昌相信:自由创造是人的本质,也是一切财富的来源。所以,他以博大的胸怀包容着年轻的学子,鼓励学生勇敢创新。上世纪90年代,他的一个博士生提出了一个课题,因为与传统观念相抵触,当时很有争议。立题答辩了好几次,都未取得共识,更没有科研经费。谢克昌独具慧眼、敢冒风险,他从自己的科研经费中拨出12万元给这位博士生买了两台设备,这个课题有了进展。随后,谢克昌又为他添置了一台设备,花费46万元。大胆的创意、良好的设备条件,加上勤奋的工作,该博士生的研究最终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成果,并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认可和赞赏,其衍生工作还获得了国家重点项目的资助。

  谢克昌与同事及弟子们一起,在太原理工大学建起了煤科学与技术教育部和山西省重点实验室。1986年刚起步时,只有两间实验室,条件非常简陋。但谢克昌千方百计创造条件,不论经费怎样紧张,他都咬紧牙关去添置设备和仪器,并鼓励同事们搞科研创新。而对于买办公用品和文具等投入,他又非常抠门,锱珠必较。实验室需要添置窗帘盒,他舍不得花经费,就从自己家里拿来旧的窗帘盒代替;科研用的计算机、报告用的幻灯仪都是他从国外带回来的。

  现在,实验室的研究人员绝大多数都有在国外学习或工作过的经历。作为首席学科带头人,谢克昌从学生个人的发展角度着想,鼓励他们出国学习。对于出国留学或进修人员他非常宽松,从来不用合同束缚他们。虽然这些人在国外都有被高薪聘用的机会,但绝大多数最终都选择了回归。谢克昌与美国犹他大学共同培养的一位博士在美国和加拿大学习、工作了7年之后,也于最近携妻回到了他的实验室。根本原因在于,这里事业留人,环境留人,感情留人,人人都可以尽情施展自己的才华,实现自己的抱负。他的第一位博士年轻有为,先后在德国、英国的著名科研机构和大学进修两年,如今已成为教育部科研创新团队的带头人。来过实验室的国内外同行,无一不称赞这支在欠发达、污染重的地区立志于煤化工事业的、充满活力的队伍,而这也正是谢克昌为之付出并最引以自豪的。

  几年来,通过不断的学科建设,实验室已成为在煤化工科研领域拥有煤科学基础、气体净化吸附工程、一碳化学化工、等离子体反应技术及新催化材料四大研究方向的全系统实验室,占地6800平方米,仪器设备总价值3000余万元。科研成果的数量直线上升,每年发表的论文均在70篇以上,成为了高水平的科研基地、一级学科博士点、博士后流动站、国家重点学科、长江学者岗位设置学科、山西省重点实验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如今正在向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迈进。

  对家乡山西的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谢克昌总是既感到振奋又感到两难。振奋的是,这些年省委、省政府的各级领导都在努力转变山西单纯依靠煤的经济结构,使山西能成为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而且这种努力已经见到了实效。谈到两难境地,谢克昌总是扼腕,他认为,中国的化石能源结构和山西丰富的煤炭资源决定了它必须是一个能源供应基地,除煤炭外还需通过坑口电厂将燃煤污染留在山西而将洁净的电力能源输送省外,这也决定了山西作为能源和重化工大省的不可持续性较严重的现实是短期内无法改变的。这是经济发展的两难,也是作为第一个山西本土院士的谢克昌在学术研究上的两难。他能做的只能是在这种两难的基础上进行最大限度地降低消耗,降低污染的煤化工和洁净煤技术研发和推进工作,使山西的煤能多用几年,使这种因客观条件造成的经济畸形不再恶化下去。

  作为一位科研工作者和大学教师,谢克昌认为,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中国的现代化发展战略首先是人才战略,而高等学校作为教育中心与科研中心,恰是生产高级人才的最后一道工序。

  从英国开完会回到太原工业大学后,他更钟爱自己的专业--煤化工研究了,但同时也开始对教书育人和学校建设倾注更多的心血。他的才华及为学校所提的建设性意见,很快得到领导和教职员工的赞赏。1993年,他被任命为太原工业大学校长助理,1994年升任副校长。

  这时,老校长已经六十多岁,学校面临换届,年轻校长的选拔再次成为众人关注的问题。1995年6月份,省委组织部到学校考察,在10天内与300多名教职员工进行了谈线人的民主推荐结果,确定了3名校长候选人,谢克昌成为其中之一。由于太原工业大学在每次山西省的教育改革中都是被做为试点单位,所以这次省里准备采用民选校长的方式在工大乃至全山西都产生了轰动效应。在太原工业大学进行这次民选校长以前,中山大学、同济大学也曾经用这种方式进行过校长的选拔,但是由于是初次尝试,这两所学校民选的范围都比较小。而太原理工大学这次民选校长则成了史无前例的规模最大的一次。8月7号,全校科级以上的干部和副教授以上的教师约300余人汇集在礼堂里,在座的评委是省里组织部门的领导以及全省24所高校的领导。40分钟的现场讲演和20分钟的现场提问,谢克昌以《改革、发展、投入、协作》为题的治校理念赢得了绝大部分投票者的支持。选拔过程和所有投票过程都是现场公布。结果是谢克昌以90多分的评委打分高居榜首,而且赢得90%以上的选票。谢克昌深知“民选”不易,深知“民选”是一种信任,更是一种责任。他认为“大学要真正当作大学来办。既要领会社会与自然之法则,重视学校的存在与构架,顺应历史潮流,遵循高教规律,夯实基础,勇于开拓,在时代上升的环境中找准学校生存与发展的位置;更要领会人生与道德之法则,重视学校的生命与精神,坚持教人学真,倡导学做真人,以人为本,教科并举,使学校在所属层次上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在这种认识上,他提出“思考人类、适应时代、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并以这一理念尽职尽责。

  1997年3月,太原工业大学和原煤炭部所属的山西矿业学院合并,合并后的太原理工大学教职员工达到3800余人,学生12000人,是山西省规模最大、学科门类最齐全的理工科大学。合并后,谢克昌又被任命为校长。他首先面临的就是机构重复、领导干部多、临时工多的问题。在党委的领导下,他以机构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大刀阔斧地进行了内部管理体制的改革,将校级行政部门由合并前的72个减少为24个。学校建立了校、院(系)管理机制,在原有37个系部的基础上,淡化规格、科学设置,成立了10个学院。大幅度地裁减了机关干部,校本部24个行政部门的正副处级干部,由合并前的122人减为62人;三校区的机关工作人员由963人裁减到300人。

  这是一项牵动到每个教职员工切身利益的事情,困难重重、矛盾重重、障碍重重。谢克昌清楚,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进行改革,可以盘活资源,让人们获取更大的利益。所以他们设置了四种类型的机构,一是仍“吃皇粮”的党政职能机构;二是实行差额补贴的研究所、室等直属单位;三是实行经济核算、逐步断奶走向社会的后勤服务行业;四是经营自主、自收自支的校办产业。这种机制有效地扩大了经济来源,激发了员工的积极性,提高了办事效率。实际上改革是利益的再分配,谢克昌对学校各种制度的改革和创新也必然遇到诸多的困难和两难选择。在这点上,他显示出了一个没有做过行政领导的科研人员的难得的成熟和睿智,那就是逐渐解决遗留问题,分步推进改革进程,在保证改革顺利进行的主体下兼顾大多数人的利益和享受改革成果的权利。为了保证年轻科技尖子的工资待遇,鼓励他们的积极性,他准备实行大面积的分配制度的改革,准备拿出更多的资金对中青年科技人才进行激励,但是这一计划在10年后才得以实现,他用10年的时间进行准备工作,终于使这一政策得以实施。

  当20世纪即将走完之时,谢克昌和他的同事注意发挥合并办学的优势,创立了条块结合,立足山西,面向全国的新型模式。根据区域和行业发展,以及山西当时挖煤、输电、引水、修路四大重点工程的需要,进一步组建了资源勘探开发、采矿工程、能源化工、建筑环境、水利工程等充分体现区域和行业经济特色、满足区域和行业经济建设的九大学科群。明显增强的学科建设,大大提高了办学实力和效益。其中煤科学与技术涵盖了煤炭资源从勘探、开采到优化利用的一条龙研究方向,成为国内乃至国际上较完整的一个学科体系。科技成果的转化率也有显著提高,以本校科研成果支撑的太原理工天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为山西全省高校中惟一的上市高科技企业。在他的办学理念的引导下,太原理工大学坚持以本科教育为本,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教学科研并进,整体水平始终处于全国高校100强之列,成为一所特色明显、优势突出的高校,也是国家本科教学评估优秀的高校,及山西省唯一一所被列入全国211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校。目前全校主体学院都有了博士学位授权点,共有5个博士后流动站、4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5个二级学科博士点、77个硕士点,15个工程领域有工程硕士学位的授予权,还有3个国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1997年5月,他被选为民革山西省委会主委,1998年3月当选全国政协常委,1999年4月当选为山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谢克昌珍惜每一个职务和每一次机会,每次参加全国政协大会,他都以教育、人才、科技进步、环境保护、能源问题等为内容撰写提案与大会发言。

  在2000年的全国政协九届三次会议上,他的不发达地区人才资源不足及人才稳定问题的报告,不但引起了两会代表的强烈认同,而且得到了国家科技部和山西省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并很快批准以谢克昌为首的国家软科学研究项目知识经济时代不发达地区人才稳定与合理使用的研究正式立项。经过一年的调查研究,谢克昌进一步发现,我国中西部地区存在人才存量不足、质量不高、流失严重的状况,非常令人忧虑。虽然这个课题的研究十分到位,顺利地通过了专家的验收,并出版了专著。但谢克昌却以科学工作者特有的执著进行了更深入的思索。在全国政协九届五次会议上,谢克昌再次疾呼,人才的缺乏已成为制约不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瓶颈,一定要下大力给予解决。为了解决不发达地区人才匮乏、流失严重的问题,他提出:不发达地区应树立人力资本形成与物质资本形成同步发展的战略意识,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大对不发达地区高校的投入力度,向不发达地区实行教育投资倾斜,实行雪中送炭政策;要动用科学的制度和机制,如通过知本入股等政策吸引人才;要合理使用心情机制,为中青年人才创造良好的环境,用感情留住人才。但留住人才是表,培养人才才是本。

  如今,中国的经济迅速发展,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进口国。然而,油价高烧的阴影一直笼罩着世界经济,以及全国大面积的电荒,都给中国经济发出了能源短缺的警报。我国资源丰煤少油缺气,煤炭是最主要的能源。在去年和今年的全国政协大会上,谢克昌连续以《关于我国能源供应安全的几点思考和建议》、《节能--能源供应安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途径和措施》为题,提出煤是主要能源和原料,又是主要污染源。要解决这个矛盾,主要途径就是采用洁净煤利用和转化技术,发展循环经济型煤炭能源化工。谢克昌在充分考虑我国目前每年有数百亿立方米焦炉气未得到利用的现状后,根据其课题组的实验结果,创新性地提出气化煤气与焦炉煤气共制合成气的多联产系统工艺技术方案。目前,这一符合我国能源环境和可持续发展重大需求的国家“973”重大基础研究计划科研项目正在首席科学家谢克昌的带领下紧锣密鼓地进行着。

  1997年5月,谢克昌当选为民革山西八届省委主委。在八届省委履职的五年中,山西民革就重点工程、国企改革、反腐倡廉、西部开发、医药卫生、安全生产、煤炭转化、退耕还林、环境保护等课题提出集体提案50余件,党员个人提案400余件,其中不少被国家有关部门和省委、省政府采纳。民革全省各级组织参加科技扶贫、教育扶贫、义诊扶贫的有上万人次。2003年7月谢克昌连任九届省委主委后,比以前更加注重自身建设,并提出自身建设的标准是一要干事,二要干净,途径是坚持求真务实,坚持真抓实干。他在《团结报》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笔谈专栏中撰文说:有了干事的信念,就能克服当太平官、清闲官的思想;有了干事的信念,就能自觉地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有了干事的信念,就能自觉地加强学习,自觉地摆脱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禁锢。有了干净的思想,就能主动地做到自律、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用公仆之权尽公仆之责;有了干净的思想,就能全面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努力发扬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作风;有了干净的思想,就能够自觉地以加强自身修养为起点,建立健全自我约束和监督机制;有了干净的思想,就能以身作则,永远保持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

  谢克昌之所以能以一个科学家的本色做好一个院士,做好一个大学校长,我认为最重要的是他那种家的情怀。他以中国工程院为家,以学校为家,以学术团队为家,在学生们为20余年有关煤化工的专论文章整理出版的《煤化工发展与规划》一书后记中,他将这种家的情怀体现得淋漓尽致:除传统的、通常意义上的家以外,我还有两个家。一个是中国工程院,另一个家则是已经20岁,我作为家长却又是我成长的家。这个家的成员之间的关系有师生,有同事,还有夫妻和同学。美国人Thomas Lickona的著作《Character Matters - How to help our children develop good judgement integrity and other essential virtues》最近刚在中国翻译出版。书中列出了古希腊人认为对于形成坚强品格最重要的四种美德:智慧(其他美德的引导,明智决策的源泉)、公正(尊重包括自己在内的所有人的权利)、坚韧不拔(一种内在的刚毅,能使人们克服或忍受艰苦、挫败、困难和痛楚)、自我控制(抵制诱惑的力量,追求平静的、合法的、适度的快乐)。我这个家总体上、程度不同地拥有这几种美德。

郑重声明:本站旨在学习分享各地特产、美食、景点、文化和民俗等,文章均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QQ:21241043

上一篇:七律走进侯马台骀庙

下一篇:中国古代线描人物画历史沿革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

关注我们

    特产188
返回顶部
brand86 365整形网 Axial Fa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