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悟古中国文化 领略新山西风采——“华夏古文明 魅力新山西”媒体采风掠影(图)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原标题:体悟古中国文化 领略新山西风采——“华夏古文明 魅力新山西”媒体采风掠影(图))
5月下旬,“华夏古文明 魅力新山西”媒体采风活动结束,40多家媒体的63名记者编辑在10天时间里,辗转2000公里,先后奔赴晋城、临汾、运城3市8县,览尽了晋东南和晋南的大美风光,体验了一次华夏文明之旅。在采风期间,记者们通过手中的笔和镜头,宣传山西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以及丰富的旅游资源,让更多的人了解山西、走进山西、品鉴山西。
采风团记者们每到一处,无不为美丽山西的文化之厚重、山川之大气、资源之丰富所吸引,他们将沿途所看到的美景尽情地收录在镜头中、记录在采访本上。采风结束时,不少记者还是生出“时间仓促,未能尽兴”的遗憾。他们表示,厚重山西的景点是“有文化、有故事”,值得游客慢慢品味,来一次是绝对不够的。
此次“华夏古文明 魅力新山西”媒体采风活动,也是我省组织的人数最多、区域跨度最大、采风时间最长的一次活动。
领略寻根炎帝精品线日上午,“华夏古文明 魅力新山西”媒体采风团一行走进高平市神农镇,在导游的细心讲解下,实地参观炎帝行宫、炎帝中庙、炎帝寝宫等景区景点,亲身领略高平精心打造的这条寻根炎帝精品线路,了解了炎帝文化、农耕文化等。
在高平采风途中,高平市宣传部副部长宋和平随记者团一路讲解。据他介绍,高平是中华农耕文明的发源地,近年来,高平市全力打造“炎帝故里,大美高平”文化品牌,依托境内丰厚的炎帝文化遗存,大力发展旅游业,力求把高平打造成为华人寻根拜祖祈福地、旅游休闲观光目的地。目前,在以羊头为中心的区域内,现存有神农城、神农泉、神农井、神农庙、五谷畦等许多遗迹遗址,并存有炎帝陵、炎帝中庙、炎帝行宫、炎帝寝宫等一系列独特的炎帝文化古建筑群落。宋和平说,这片土地上留下了丰富的遗址遗存与故事传说,形成了源远流长、光辉璀璨的中华根祖文化。
宋和平介绍说,目前总投资2.5亿元的炎帝陵景区内整个建筑群依中轴线由南向北拾阶而上,依次布置有山门、功德殿、始祖殿、炎帝大殿四进三重院落;中轴线两侧分别布置有钟鼓亭、聚贤堂、关圣殿、颂德堂、医药堂、根源堂、溯源堂、百草殿、五谷殿、农耕堂、碑亭、碑廊等。古建筑群均为木结构,采用晋东南传统祭祀建筑手法和宋式建筑风格,以彰显炎帝陵久远的历史风貌。
在高平采风期间,随车的导游郭珊用不同的方式介绍着她喜欢的这片土地,她一会儿用高平方言给大家唱当地的小调,一会儿给记者们介绍着高平的特色面食、民俗风情等。她希望,通过记者们的采风,让更多的人了解高平,了解炎帝文化,吸引更多的人来高平游览观光,带动当地的旅游业发展。郭珊说,炎帝中庙是全国为数不多的祭祀炎帝的古庙之一,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同时也是研究中国古代史重要的实物。
参观结束之后,很多采风团记者对当地比较完整的炎帝文化古建筑群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他们表示,高平精心打造的这条寻根炎帝精品线路,肯定会对神农炎帝文化传承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据郭珊介绍说,目前,高平是已知炎帝始祖遗迹遗存最早、最多、最密集、最丰富的地方。当地的“寻根炎帝精品线路”已全面开通,热情的高平人欢迎各地游客来此体验一次寻根问祖的穿越之旅。
5月15日下午,“华夏古文明 魅力新山西”媒体采风团一行走进阳城,品味阳城“悠然”之魅力。如今的阳城,可谓处处是美景,悠然惹人醉,阳城正以新的发展理念,把种农田变为卖风光,把美丽风景变身美丽经济,逐步实现“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富得了百姓”的愿景,全力打造“悠然阳城”品牌。
在此行的第一站——蟒河生态旅游景区内,虽然到达景区已是下午5时许,但景区内空气清新,漫山绿荫,山峦叠嶂,水瀑成群,俨然一幅天然山水画卷,让人感觉心旷神怡,大家沿着步道走向景区深处,在享有“小黄果树瀑布”之称的景点处,大家纷纷与之合影,有的甚至亲自去感受一下它的清凉。在临近蟒源地带,采风团一行巧遇一猕猴群,面对这一群不速之客,猴群依然自在地玩耍,没有半点恐惧之心。
参观完景区之后,多位记者感慨地说,蟒河享有“北方小桂林”美誉线日上午,采风团阳城之行的第二站来到一代名相陈廷敬的故居,有着“东方第一古堡”之称的皇城相府。皇城相府景区对面的广场上,已早早坐满了等待观看迎圣驾演出的各地游客。
在看过了实景演出——“迎圣驾”开城仪式之后,一步入古堡,采风团记者们就被门楼上康熙赐名并亲笔御书“午亭山村”所吸引,纷纷与之合影留念。而景区内层楼叠院、错落有致的明、清代建筑,让大家不时驻足观看,细细听导游讲解每一个典故。
“景区内典雅别致的砖雕、木雕、石雕艺术装饰和大量皇城御赐牌匾、物件之遗存,具有很高的文化品位……”景区导游热情地向记者们介绍。
记者了解到,在景区修建的全国第一座字典博物馆内,共收藏了古今中外辞书字典达5万册,不同版本的《康熙字典》有127种4800余册,极大提升了景区的文化内涵。
据了解,从1998年起,皇城村就大力实施“文化旅游业强村、现代服务业富民、高新技术业兴企”的发展战略,累计投入6亿元,修复皇城相府,开发九女仙湖,兴建生态农业园,建成商业一条街,成功打造出一个人文景观、自然景观、生态农业相互配套,吃、住、行、游、购、娱功能齐全的国家5A级文化生态旅游景区。目前,皇城相府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来数百万海内外游客。2015年,皇城相府接待187万人次,门票收入1.44亿元,旅游综合收入5亿元。
“一个藏在深山里的小山村,能发展成为国家5A级文化景区、国家级文化产业基地、全省文化旅游示范区,被评为全国旅游界继北京故宫之后的第二个‘中国驰名商标’,其成功,源于坚持走文化与旅游相结合的路子。”随行的阳城县旅游局相关负责人对采风团记者们介绍道。
据随行的阳城县旅游局工作人员介绍,未来5年,阳城县将继续利用自身山水资源、历史人文等独特优势,实施“五十百千万”旅游振兴计划,打造50个田园小镇,再建10个A级景区,建设100个美丽乡村示范村,发展1000种旅游商品,建成1万个农家乐,力争建成全国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县,完成从卖资源、卖风景到卖“悠然阳城”生活方式的彻底转变。
阳城采风结束之后,采风团记者们还在谈论着阳城采风之行所饱览的美景。各景点雄伟的古建筑群落、深厚的文化积淀,为远道而来的采风团记者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5月17日,“华夏古文明 魅力新山西”媒体采风团一行走进古都平阳,实地参观了尧庙、陶寺遗址考古成果展、丁村博物馆、晋国博物馆等多处历史遗存景点,在导游的热情讲解下,细细品味了古都平阳深厚的历史文化,对帝尧古文化加深了了解,深度体验了山西华夏之根、文明之源的鲜明特色。
采风团一行首先来到尧都古城,实地参观了距今有1700多年历史的尧庙。据了解,尧庙是一座集纳丰富历史文化和五千年文明史的国祖庙,俗称三圣庙,是中国专门纪念尧、舜、禹三位先祖的庙宇。在尧庙内,采风团的记者们对尧宫甬道两旁的文物雕塑非常感兴趣,这里的一件件器物则是出土于陶寺文化遗址,从中可了解到1700年前祖先的生产方式,其中包括生产工具、生活用品、生活器具以及礼仪用品和乐器等。这些文物石雕生动地展示了尧时期的生活和文化,使尧庙更具有历史实证和文化内涵。
了解了尧庙深远的历史后,多位知名网站的记者笑着说道:来文化底蕴深厚的山西一游,确实让人长了不少知识。好几位采风团的记者甚至都在尧庙的祭祖堂里找到了自己的祖先,知道自己的根脉以及自己姓氏的由来。在尧字壁廊,由古今著名书法家书写的一千个不同字体的“尧”字,更是吸引了多位采风团记者的眼球。
采风团记者之一、来自中国青年报社的记者张天宇参观完尧庙之后,感慨地说:“尧、舜、禹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祖先。到了尧庙景区,才知其规模之大,简直就是一座尧城。”
随后,采风团记者们又参观了陶寺遗址考古成果展。陶寺遗址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最早、最完整、最庞大的社会文明遗址,被“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专家认定为“帝尧都城”、“最早的中国之所在”,是目前我国发现的唯一各种功能要素齐备的早期都城。
在现场,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陶寺遗址考古队队长何驽亲自给采风团记者们讲解了陶寺遗址的发掘过程和成果。从现场丰富的出土文物中,我们仿佛有一种穿越之感,好像打开那一扇帝尧之都,感悟到“中国”之源。
他介绍说,陶寺文化遗址是一座都城,规模宏大,相当于四个北京紫禁城的面积。1978年至今,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对陶寺遗址进行了近40年的考古探索,获得了重大的发现,大量的考古发掘,证实了陶寺遗址是中国史前功能区划最完备的都城,使尧都平阳成为信使,为中华5000年文明史提供了关键证据。
在现场,何驽精彩的讲解引起了采风团记者们的兴趣,大家不时向他提出很多相关问题,他都热情地给大家进行了讲解。面对着一件件出土的文物,何驽更是如数家珍介绍着这些神奇的考古成果,很多文物都是他亲自参与挖掘的。他介绍说,目前,陶寺遗址发掘研究的部分只占到整个遗址区的二百分之一。
在现场,陶寺古观象台更是吸引了大家的眼球。据了解,陶寺观象台总计12道观测缝,从观测点可观测到冬至—夏至—冬至一个太阳回归年的20个时节的缝中线号缝没有观测日出功能,7号缝居中,为春分、秋分观测缝。何驽站在观测点上向大家讲解了当时是如何借此测算节气,从而指导农业。“掌握了观象台,就相当于掌握了王权,因为当时老百姓只能根据观象台测算出的节气时令进行农业生产,错过农时就会饿肚子的。”何弩说,接下来,他还将继续在这座神秘的“都城”工作,挖掘更多未知的秘密。
采风团记者之一、来自中国台湾网的记者李学磊说,这是他第一次来山西临汾,通过此次采风,他对临汾的帝尧文化有了一个更深入的了解,尤其是对陶寺遗址考古成果展特别感兴趣。他说,陶寺观象台的发现,不仅对于中国乃至世界天文学史的探索起到了突破性的推动作用,而且证实了《尚书尧典》中有关天文学的真实知识背景确实可以上溯到距今4000年前,真是非常了不起。
随后,采风团走进丁村博物馆,当大家得知这么一个小村子,就有2处国家文物保护单位,丁村明清建筑群落及其各类雕刻艺术构件均是明清民居建筑艺术中的佳作时,都不禁发出赞叹之声。
在临汾采风的最后一站——晋国博物馆,采风团记者们一起亲身感受“晋魂”古文化精髓。晋国博物馆是一座集文物收藏、保护、研究和文物遗迹展示为一体的大型遗址博物馆,也是我国唯一一座完整展示晋国历史文化风貌的平台,对于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彰显山西以晋文化为特色的地域文明,完善山西省旅游产业结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据了解,目前,博物馆内共有3个大型展厅,分别为晋国历史文化展厅、考古发掘史展厅和晋侯墓地遗址展厅,三大展区,前后呼应,各具特色,浑然一体。展览以晋文化为主线载晋文化的精华浓缩于陈展中,以具备时代特征的表达手段呈现给今天的观众,使公众了解晋国乃至西周时期的文化和礼制,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
通过此次采风,多位知名网络媒体的记者表示,五千年文明看山西,山西的历史遗址真是太多了,山西的文化底蕴比他们从前所知的更加深厚,更加厚重,通过此次采风,对山西有了新的认识,他们回去之后,会好好宣传山西的古文化,吸引更多人了解山西,走进山西。
如今,帝尧,以其卓越才能和杰出贡献,为世人所敬仰和尊崇,帝尧古都也吸引着愈来愈多的华夏儿女前来寻根问祖。
一座盐运之城,体现着关公的忠义,感受着华夏的文化,鼓舞着炎黄子孙。游客到运城,人们自然就会想到以其历史悠久、规模宏大、气势非凡而享誉华夏、扬名海外的关帝庙。5月22日上午,“华夏古文明 魅力新山西”媒体采风团一行来到素有“天下第一武庙”的解州关帝庙,为的就是领略该景区深厚的关公文化。
采风团记者们步入关帝庙,只见园内古木参天,山水相依,漫步在园内的结义坊、君子亭、三义阁等景区,听着导游的讲述,很多人触景生情,沉浸于“桃园结义”的美好传说之中,无不为景区古朴典雅的建设、深厚的文化内涵所折服。采访团记者们表示:身临其境,众多建筑一一向世人昭示着关公及关公文化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显赫地位,不能不使人对关公肃然起敬。通过采风,使他们加深了对关公生平、身世的理解,关公的忠义诚信可以说是这座城市源远流长的人文精神。
据景区导游介绍,这个始建于隋代、占地20万平方米、全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关帝庙与山东曲阜孔子家乡的“孔庙”一文一武,遥相呼应,构成中国传统文化中文武崇拜的两脉之源。因此,便有了“游文庙不游武庙是一大遗憾,到运城不拜关公则枉来运城”一说。而历代帝王都曾来这里祭拜关公,并留下了亲笔御书的“义炳乾坤”、“神勇”、“万世人极”等宝匾,更给这座关帝庙增添了无限的光彩。
“关羽是东汉末年的一名大将,他的一生对国以忠、待人以义、处事以仁、作战以勇,受到世人的无比崇敬,历代统治者更是对他褒封不尽,使他汉封侯、宋封王、明封大帝、清尊圣,与孔子并称为文武二圣,人们对他越来越崇拜,形成了“关公庙貌遍天下,五洲无处不焚香”的巍巍景观,但是,为什么海内外的华人每年都要来到我们运城解州来祭拜关公呢?今天,我就来给大家揭开这其中的奥秘……”来自关帝庙景区的导游用讲故事的形式,动情地推介着全国现存规模最大、始建最早、档次最高、保存最全的解州关帝庙的旅游资源。导游的介绍让记者们对关帝庙景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据了解,近年来,随着运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综合功能的不断完善,凭借着悠久的历史文化、独特的资源优势、充满活力的经济和宜居的城市环境,运城市的吸纳能力日益增强。“为进一步推动当地文化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倾力打造精品景区,加快打造以‘古中国’为标识的旅游目的地建设,下一步,运城市将把关帝庙、盐湖和生态智慧城连片打造成全市文化旅游产业的核心景区和龙头景区。”运城市旅游局纪检组长王志凯说。
一路走来,不少记者对华夏古文明有了更深的了解,对山西深厚的文化积淀更是赞叹不已,采风团记者们对近年来山西旅游取得的成绩也是高度认可,他们表示,会通过各种方式宣传山西丰富的人文、自然、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让更多人了解山西,来山西旅游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