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辽阳中学打造优质课程群帮随迁子女融入上海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前不久,沪上东辽阳中学的少代会闭幕。校长吴鸿春在会上将这个学期获得各项体艺、社会实践奖项的孩子一一表扬。每一个被点到名的孩子都挺直了腰板,嘴角扬起了笑容。
对于吴鸿春而言,这个校长不好当:最多时,学校94%以上的学生为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没有见过“大世面”;大部分学生学业基础较弱,不少孩子甚至有自卑心理。
在东辽阳中学,“融教育”理念打造了各色课程,也营造了校园文化,帮助这些孩子融入班级,融入社区,融入上海这座大都市。
“希望我们的孩子能从容、自信、阳光,微笑面对未来。”在吴鸿春的眼中,每一个学生都有闪光的一面,给他们适切的教育,他们必将百花争艳。
东辽阳中学坐落于杨浦区的老城区,学生大多是周围社区里菜贩、快递员和修车师傅的孩子。他们很多从外地农村来,虽然在上海读书、生活,但心里和这座城市之间始终有着鸿沟。
作为杨浦区融入教育指导基地,东辽阳中学的校本课程《生存宝典》诞生了。这是为这些孩子量身定制的课程:预备、初一年级上《学会共同生活》,凸显融入上海这一主题,介绍上海的风土人情,教会他们如何在上海“生存”“生活”;初二、初三年级上《生涯教育》,告诉他们怎样选择,怎样更好地在上海发展。为此,学校还搭建了“触摸上海”体验室,通过“会说上海话”的触屏机器,学生们可以一边学着上海话,一边翻看老上海的旧报纸、老上海的多媒体影像资料,还可以浏览外滩的景色。
“琴”是艺术课程:学校开设了行进管乐队社团,买来价格不菲的专业乐器,请文化局的老师指导,仅用了短短两年的时间,社团就登上了“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浦江大巡游演出活动的舞台;“棋”是学校的将棋特色课程。在此基础上又增加了围棋课程,获得了区里一等奖;“书”是《生存宝典》课程衍生出的“多面手”特色社团:孩子们在这里包馄饨、做小笼,煎生煎,学会一技之长;“画”是学校的文化品牌——麦秆画:作为“非遗在校园”的市示范校,学校请来非遗传承人授艺,这张东辽阳中学的“名片”屡次在大世界等地标展览……
运动场上,丰富的课程全面展开:范志毅带来了他的专业课程“笼式足球”,颇受男孩子喜欢;篮球社团聘请前上海东方大鲨鱼俱乐部球员李烨担任教练,拿下了区篮球比赛第六名。
几乎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学校里找到属于自己的“一方天地”,施展自己的才华。
适切的教育,给了这群孩子适切的成长沃土,他们在树立自信、赢得尊重的过程中也将更多的热情赋予学习。相应地,孩子们的学习成绩也在稳步上升,进入了良性循环。
学校已经连续16年保持中考合格率100%,去年的中考优秀率更是达到了44%。吴鸿春说:“孩子们在各个领域争金夺银,创造佳绩,同时将动力付诸学习,也给了我们老师最大的激励。”
每年新生入学,孩子们都会收到校长写在入学手册上的话:“不论你来自城市或是乡村,我们只想竭尽所能给予你们一份适切的教育……”
天舟六号:世界上现役货物运输能力最大、在轨支持能力最全面 中国太空“快递小哥”使命必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