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头条 发现你身边的非遗No185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由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主办、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非遗处指导、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承办的中国非遗传承人群“国潮再涌”研培成果作品展近日开幕。
本次展览共展出46位非遗传承人群百余件作品,涵盖了剪纸、玉雕、香包、皮雕、拓片、南笼、刺绣、药斑布印染、三林标布、石雕、棕榈草编、金银细工、古船模型微雕、京剧脸谱画、古琴斫制、瓷刻、青铜器、拼布、茶艺、盆景微雕、漆艺、紫砂陶、精细木作(家具),竹刻等非遗传统美术与传统技艺类代表性项目。
11月22日--26日,2020世界面食产业发展峰会暨第二届陕西面食大会,在咸阳市举办,11月22日在渭城区开幕!
写实石雕砚台讲究造型逼真,手法圆润细腻,纹饰流畅洒脱。许多作品汲取了中国传统工笔绘画的表现手法。
陈端友受顾二娘《竹箩砚》的启发,创作了《古钱》《焦叶》《枯竹》《竹节》《蘑菇》等写实风格及其他传统风格的,共三十三方砚台,如今已被上海博物馆所收藏,并奠定了其写实砚雕鼻祖的地位。
而后,陆小华、陆炯父子,深受陈端友写实砚雕风格的影响,在沪上从事琢砚艺术数十年,并创办了鹿园工艺品厂。“砚雕技艺”2008年被上海市经信委评为传统技艺,2011年“海派写实石雕技艺”被列入上海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此次展览不仅会对写实石雕砚台艺术的传承历史、制作技艺等相关内容进行详解,更是对陆氏父子多年石雕艺术成果的一次展示。希望广大市民在欣赏精湛的石雕砚台作品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海派文化与工匠精神的伟大。
为进一步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发传统文化生机活力,实施非遗展示体验工程,促进非遗传承发展,11月8日上午,第十五届中国义乌文化和旅游产品交易博览会“浙江非遗生活馆”开馆仪式在义乌国际博览中心E1馆举办。
本届“浙江非遗生活馆”展览活动以“非遗新跨界”为主题,以文旅融合为契机,汇聚多方力量和资源,以跨界多元合作为突破口,创新展陈内容和模式。在充分展示浙江省内非遗传承发展成果的同时,更强调与优良设计资源、产业资源、传播资源深度合作,真正让非遗传承实现良性的内生循环,助力非遗扶贫,推动乡村振兴。
今年“非遗+扶贫”专题板块依然是浙江非遗生活馆中的重要部分。这里集中展示近年来浙江非遗扶贫成果及优秀案例,为广大非遗传承人和非遗扶贫就业工坊搭建展示和推介平台,并邀请贵州、山东、甘肃及浙江四地非遗扶贫力量参展,以传统工艺为重点,开展非遗扶贫就业工坊产品展示展销、文化创意产品及互动体验,向大众展现非遗魅力和“非遗+扶贫”丰硕成果。
开幕式后,“非遗新跨界”巅峰对谈系列活动启动,在两天七场对话中,将邀请中国文旅、文创、高校等多领域的代表及非遗传承人们共线
11月12-13日,由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主办的全市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培训班在广州举办,共有170余名非遗传承人和非遗保护工作者参加培训,这是全市非遗传承人首次集中培训。
本次培训邀请了多位知名专家授课。文化和旅游部原副部长项兆伦,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原巡视员马盛德,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展示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孙冬宁,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张春雷,广东省非遗法援律师团团长邓尧等五位专家分别从各自的专业角度出发,为传承人们讲授了非遗保护原则、中国非遗保护及申遗历程、非遗策展方式方法、粤港澳大湾区人文建设及知识产权保护等相关经验、理论研究。为传承人们更准确地理解国家文化发展战略,把握非遗保护工作方向,增强传承责任感与法律意识做出了有力支撑。
2020年11月19日,表演艺术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项目后继人才培养经验交流活动在福建泉州举办。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王福州主持活动,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戏剧曲艺处处长许浩军、非物质文化遗产司综合处副处长魏波出席活动并致辞。
2012年,“福建木偶戏后继人才培养计划”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最能体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原则和目标的计划、项目和活动。2020年是该计划的收官之年。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获取荣誉的同时,也意味着将肩负起薪火相传的责任。承载着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技术或知识的传承人,是确保其世代传承的决定性因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已被正式列入十九届五中全会文件,文化和旅游部在相关落实文件中也已明确将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利用作为系统体系提到议事日程,文化遗产领域迎来难得的历史机遇。
为此,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特举办此次交流活动,昆曲、古琴艺术、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蒙古族长调民歌、南音、侗族大歌、粤剧、藏戏、花儿、西安鼓乐、中国朝鲜族农乐舞、蒙古族呼麦歌唱艺术、京剧、中国皮影戏、福建木偶戏后继人才培养计划等15个项目的相关社区、群体和传承人代表,与专家一起,参加了此次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