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人的弄堂记忆被复活了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苏州河畔又一座具有海派文化特色的标志建筑于不久前正式亮相,格外引人注目,它便是复建后迁移至此的历史建筑--慎余里。它距离上海苏河湾万象天地不远,曾是苏州河北岸保存最完整的海派石库门弄堂。
从小在弄堂里长大的小克勒对石库门建筑怀有一种特殊的情感。说起上海石库门的诞生,由于江南难民的大量涌入,上海人口暴增,地价和房价也是水涨船高。在这种形势下,租界内出现了一种仿照欧洲联排式住宅的砖木结构房屋,这种房屋占地少、造价低,很快就推广开来,成了上海石库门里弄住宅的雏形。
始建于1931年的慎余里就是一处非常典型的海派石库门集群,红瓦双坡顶,水泥勾缝清水砖墙,天井下的空间交相辉映,淡雅中难掩别致风情,其设计风格与工艺代表了当时上海石库门民居的标杆水准。
“慎余”两字源于《论语·为政》: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弄名寓意这说话、行事都要谨慎有余。
慎余里的显赫身世可推移到19世纪末。清末著名爱国将领邓世昌的父母就曾居住在此。邓世昌父亲曾在上海做生意,因此邓家在上海有公馆,邓公馆就在慎余里。在之后的百年之中,慎余里走出了著名的经济学家薛暮桥,表演艺术家王盘声,画家颜文梁等重要人物。
2012年,为配合城市更新项目,慎余里被保护性拆除。2016年,慎余里保护性修缮项目启动,经过六年的精心勘察、研究、设计和施工,这处历史建筑被拂去了时间的尘埃,重现昔日荣光。
在复原重建的过程中,为原汁原味还原“慎余里”面貌,修缮团队花了不少心思:他们将留存的墙面材料放大100倍,详细分析比对成分,用最原始的工艺复原;为找到当年烧制墙砖的工厂,他们四处踏访,寻找到相似尺寸与质地的老砖。
慎余里是完全按照历史原状和测绘图复原的,原先的慎余里包括16栋建筑,共计9个不同的类型,本次复建,按历史原状恢复了其中8栋,包含了沿街商铺类型和最典型的双开间类型等。主弄和支弄的宽度保持了历史原状的16英尺和10英尺。
建筑外观完全和历史原状一致,墙面水刷石的配比、石子种类和粒径都通过显微镜放大分析,得到忠实的还原。在慎余里的复建过程中,完全的利用了留存下来的31000块原状老砖。走进慎余里,眼前是熟悉的石库门场景,老上海人往昔的弄堂记忆顷刻之间被复活了。
如今,打卡苏河湾水岸沿线的历史文化点位已成为年轻人的休闲方式之一,漫步河滨步道,寻找隐藏在建筑上的历史印迹,发现更多与众不同的风景,从而爱上这座城市,这样的城市微游是不是很有意思呢~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