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的底色何处寻?探寻那些闪亮的黄金名片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2022年的步伐,正在悄悄走过,新的一年,正在不远处张望。在过去的一年中,有哪些上海的文化元素,令人频频回首、不断点赞呢?本文希望从梳理2022年中上海大文化行业的脉络和诸多精彩亮点,做一份丰盛的“年终餐”。
2022年,如期而至的第五届进博会再度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上海作为进博会的承办方,以自己的非遗文化、上海人的情怀、古式养生法,以及具有红色底蕴的二十大主旨展区等向世界展示自己的魅力;传承文化资源,经过提炼和创造,转化成为可投资、可交换、可流通的价值。事实上,把文化作为经济的载体,上海的发展,一直显现着大历史观。
在国家战略大格局中,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的重要目标,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具体到上海,就是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国际文化大都市。在建设社会主义国际文化大都市的新时代新征程中,上海肩负着“更好地向世界展示中国式现代化的光明前景”重任,必须要把推进文化自信自强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国际文化大都市,为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提供更为主动、更为强大的精神力量。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大家在进博会的展品中注意到,陈列着29个非遗代表性项目的42件精品力作,以及十余件国潮文创展品,吸引来自5个国家和地区的12家境外艺术机构82件展品参展,货值超过12亿元人民币,参展规模和品类再创新高。最终,37件展品达成购买意向,总成交额达4.9亿元。11月来上海看展、赶集、交易、会友,近年来越来越成为国际艺术圈的共识。截至11月,今年经由上海自贸试验区操作的文物艺术品进出境货值已突破100亿元大关。
雅仕格调区的上海牌“大闹天宫”手表,马利“妙笔青绿”大师级固体国画颜料;品质生活区的开开与上海气象博物馆跨界合作推出“旗开得胜”外滩旗语丝巾,海上丝韵以武康大楼为主题创作的织锦画;健康出行区的永久全球限量版“荣耀80”自行车,龙虎与一大会址联名的人丹香囊和白玉兰护手霜;品味甜蜜区的大白兔“致敬80”复古奶糖,光明与汪裕泰两大百年老字号强强联手,首发“龙井牛乳茶”等等。每一件展品都体现出了老上海人的情怀、用心和生活美学。
在医药养生体验区,有丁氏推拿疗法、朱氏推拿疗法、石氏伤科、杨氏针灸疗法、海派膏方文化、练功十八法、坐姿八段锦的七个项目、十余位传承人现场提供咨询与服务,传统中医“金字招牌”一一亮相,让中外友人深刻地感受到积淀深厚的中医养生文化。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精心做好对外宣传工作尤为重要。只有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才能不断提升我国国际话语权,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需要综合施策。
今年,上海各文化单位纷纷策划推出话剧、舞剧、影视等文艺作品,使上海红色文化创作整体上了一个台阶。
海水、小镇、丈夫、女儿、画中女人和陌生人……平静生活潜藏着汹涌暗潮,海浪冲刷着心灵的困惑、挣扎与觉醒的舞剧《海上夫人》在上海国际舞蹈中心大剧场首演。音乐剧《赵氏孤儿》,音乐剧《基督山伯爵》中文版,永远的红楼梦——87版《红楼梦》35周年纪念音乐会,音乐剧《我在时间尽头等你》,音乐剧《唐朝诡事录之曼陀罗》,《世界的尽头》——三宝音乐剧曲目精选音乐会,从11月起至明年1月共计6台37场演出将与观众见面。
在《上海文化产业发展报告》蓝皮书中表示,传承文化资源仅仅是起点,经过提炼和创造,转化成为可投资、可交换、可流通的专有权利,即文化资产,最后与货币资本、技术资本、社会资本等结合,才能成为文化资本,即可增值的价值量。
用“上海时间”、“上海地标”、“上海平台”推动上海艺术品交易的聚集度,第四届上海国际艺术品交易周向世界展示“全球艺场 上海时间”的魅力。集中举办110余场艺术活动,吸引150余家交易主体,展示交易的艺术品货值约120亿元。这一活动聚齐了中国拍卖行业协会、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协会等行业权威机构,世界三大拍行——佳士得、苏富比、富艺斯等国内外行业头部代表,探讨文化产业热点话题,解析艺术市场发展趋势,分享文化艺术发展的创新模式,展望新时代全球化背景下建设上海国际艺术品交易中心的新机遇,共同推动国内国外艺术市场双向交流,促进国内国外艺术市场和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逐渐成为上海重要文化品牌之一。
据联合国的统计,在疫情流行之前,全球文化创意产业规模达到每年 22500 亿美元,支撑了2950 万个工作岗位,但2020年疫情爆发后,上述规模缩减约20%以上。一些主要国家的文化产业对GDP的贡献规模明显下降,中国仅有微弱增长,而上海文化产业也保持着一定韧性。
上海是国际文物艺术品交易的重要节点城市,拥有良好的营商环境和资源优势。连续举办三届的上海国际艺术品交易月推动形成了“全球艺场、上海时间”,艺博会和进博会联动、交易月和美术季联动、艺术收藏和艺术美育联动,不断拓展了上海艺术品交易的“朋友圈”。
2015年,上海市委宣传部牵头启动“中华创世神话文艺创作与文化传播工程”。上海主动承接这个具有填补空白意义的系统项目,旨在从神话的角度展示中华文明起源的全貌,着力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为中华文化培根固源,为中华民族塑魂铸魂,为新时代海派文化振兴赋能。
中华创世神话以丰富的想象力和伟大的创造力,从创世神话出发,上海持续开展梳理、研究、创作、传播工作,寻绎中华文明的起源、形成和发展,一系列成果恰可与西方神话文化研究形成有机对话,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
今年,由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创作的大型话剧《英雄儿女》在上海首演。在文本中涌动的抗美援朝历史事件、曾被老一辈深切关怀、关心的老故事,注入创新活力后被搬上话剧舞台,令多少人流连忘返、为之动容,令多少人沉浸在经典的历史回忆中、细细领悟。优秀的文艺作品可以载道,这其实是上海这座大城的“印痕”。
今年,“历史的星空”中100余件展品云集了上海博物馆、上海中国画院、朵云轩、上海文物交流赫赫有名的“海派四杰”——虚谷、任伯年、吴昌硕、蒲华,以及“四任”、“沪上三熊”等名家名作,堪称近现代海派美术史的“豪华首发阵容。
海派的意义就是从观念到形态开启了中国美术史的现代化进程,也是现代都市文明的构建者。
江南既是地理的概念,也是文化的概念。提到江南文化,人们会想起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古镇、古代文人士大夫的文学与绘画作品、体现江南文化底蕴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批在中国政治、文化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名人曾在上海工作和生活,如陈独秀、瞿秋白、鲁迅、巴金、茅盾、夏衍等。这些名字和他们的作品,令上海这座英雄城市煜煜生辉。
吴昌硕先生曾自谦“三十学诗,五十学画”,其实不然,五十岁之前是他绘画第一阶段--成长期,七十岁以后在上海的这段时期绘画达到了巅峰期,他将诗书画印融为一体,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吴昌硕与虚谷、任伯年、蒲华等著名画家一起开宗立派成就海上画派,他是海上画派的领袖人物。
江南文化中的骨鲠、勤勉与创新,海派文化中的商业特性、国际要素与务实作风,红色文化的理想信念、奋斗牺牲与开创进取,三者源流有序、前后照应、层层递进,可以在手艺传承、典籍整理、文化研究、影视文化等方面进行不同层面的创作与传播,三层文化叠加,继而打造“最忆江南、最潮海派、最红上海”的上海文化样本。
在今年,“1927·鲁迅与内山纪念书局”在虹口区四川北路揭幕,与同在四川北路、去年6月开业的“1925书局”互相呼应。以“江南最美的声音”和大家一起重温红色记忆,传播红色文化。上海评弹团团长高博文表示,评弹是江南文化、海派文化的代表性曲艺,我们希望把评弹中经典的、新创的红色唱段集中展示给大家。
红色文化、海派文化和江南文化之所以值得弘扬、彰显和传承,是因为它们根基于我们脚下的土地,又早已自觉不自觉地植入我们的内心,变成了我们的基因,铸成了我们的气质和个性。
世界上很多城市都有自己的精神品格,如纽约的“梦想和创造”、伦敦的“不屈不挠”,这些精神品格穿过历史长河,经受时光洗礼,内化为城市软实力的内核。“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上海城市精神,和“开放、创新、包容”的上海城市品格,为上海提升城市软实力提供了行动指南。
文化兴则国家兴,文化强则民族强。这形象生动地道破了文化、国家和民族的关系。在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更是要重视文化对于国家发展和民族兴旺的重要性。要持续发挥软实力的“加速器”作用,全面增强城市综合实力,更好代表国家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更好向世界展示中国理念、中国精神、中国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