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丰厚与博大、鲜活与精彩都在这套丛书中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沪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上海这片特殊的文化土壤休戚相关,是多元包容的文化心态和开放创新的文化胸怀的产物,更是历史馈赠给这座城市的珍贵礼物。
历时五年精心编撰的“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录”丛书昨天亮相上海书展,引起众多读者关注。整套丛书分为五册,分别是《海派家具》、《海派旗袍》、《海派玉雕》、《上海石库门》、《上海本帮菜》,由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书店出版社出版。五本图录从建筑、家具、服装、菜肴、玉雕工艺等方面,演绎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丰厚与博大、鲜活与精彩。
比如,海派旗袍,是融合中式制作技艺与西式裁剪技术于一体的现代女性服装。它于二十世纪初在上海发祥,二十世纪上半叶发展成为中国女性的国服。从最初的宽大满族长袍演变成都市摩登衣装,旗袍的发祥、流行、淡出、复兴、升华的历史轨迹,不但展示了百年来中国女性的服饰风采,更是反映了上海这座城市在东西方文化碰撞与交融之际的风云变幻。
上海本帮菜在百年发展中,体现了海纳百川、不断吸收外来文化的海派文化特点。上海本帮菜,是二十世纪中叶形成的上海本地风味菜肴,取料鲜活、口味适中、制作精致。该书条分缕析,娓娓道来,让读者从不一样的角度看到上海本帮菜的全景风貌。
海派家具,俗称上海老家具,指在1843年后近百年中在上海出现和生产的西式家具和中西合璧式家具,包括舶来上海的西洋家具、上世纪二十年代的摩登家具、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阿蒂克风格家具。西式家具在上海本土化过程中,融合了海派地方特色,最终成就了独具特色的海派家具。 本书图文并茂介绍了上海老家具的发展变迁。
海派玉雕是以上海地区为中心的一种玉石雕刻艺术流派,和“北派”、“扬派”、“南派”一起并称为全国四大流派。它是上海文化、经济和民俗、工艺高度结合的产物。该书从海派玉雕的历史发展、工艺技术、品鉴欣赏三个方面进行讲述,收集大量代表性玉雕作品图片,呈现其独特魅力,不仅反映了地域性雕刻的审美情趣,也反映出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作为最具上海特色的民居建筑,石库门最直观地体现了中西合璧。它融汇了西方建筑文化和江南传统民居特点,被认为是上海近代都市文明的象征之一,在我国建筑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正是上海这些独具特色的老建筑的影像记录,向人们呈现了城市历史的风貌。
“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录”丛书在上海市文旅局指导下,由上海非物质文化物质遗产保护中心和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联合编撰,沪上学者高春明担任主编。高春明历任上海艺术研究所所长、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会长,编撰和主持编撰有《西域艺术》《上海艺术史》《锦绣文章》等学术专著近50部。
新书首发现场播放了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专门为该套丛书制作的精美视频大片,并上演了极具上海风情的“海派旗袍”现场演绎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