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人的优越感从何而来?解读上海的前世今生结合历史了解一下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曾经易中天老师在百家讲坛品读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对洛阳、西安、广州、成都等历史名城做了精彩的解读,这其中也包括上海。虽然上海的文化底蕴没有西安那么悠久,但是它却是中国经济至关重要的一环。
但前段时间,由于送菜只送本地人,支援上海的志愿者被无视等现象,把上海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曾经以包容、多元、向上著称的魔都上海,变成了自带优越感、歧视外地人的畸形城市。疫情之下,是上海人原形毕露还是我们以偏概全误解了它?那上海的优越感到底从何而来?
从我国城市历史的发展进程来看,上海是我国为数不多的移民城市。在20世纪初,上海的人口也不过百万,随着外国人在上海设立租界,把资本和一些先进的工业技术带来过来,慢慢的上海的贸易活动开始不断地频繁,1915年前后上海的人口突破了300万。
后来,世界上很多公司都会在在上海设立自己的办事处,上海的经济一跃而起,成为当时仅次于伦敦、纽约的大都市。经过百年的不断沉淀,上海成为了中国重要的经济枢纽,人口数量也突破了2500万。
随着开放发展,数以万计的有识之士,南下经商。人才的不断涌入,上海的企业开始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那时上海产的自行车、手表、服装、食品等等畅销全国。据当年的自行车厂的工人回忆,厂里工人两班倒,24小时不间断生产装配,还是供不应求。
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原本的自行车工厂不断地进行扩建以及把配件分包给其他厂代加工,渐渐的自行车工厂周围就出现了一定规模的配件工厂和下游经销商,形成了产业聚集。90年代以后,上海凭借着它的区位优势,不断发展航运、海运、铁路、公路,形成了辐射全球的交通网。
伴随着上海的快速发展,很多大企业都会选择在上海设立分公司或办事处。有了大企业的加持,上海经济一飞冲天,连续多年蝉联中国百强县之首,上海经济走上了快速增长的康庄大道。
上海的医疗水平在中国也是数一数二的。据统计,上海的三甲医院的数量已经达到了三四十家之多。每年都会有数以万计的人去上海求医,很多人为了能够挂上专家号,可能需要连夜在医院门口排队。
在中国现有的985院校有39所,而单单上海这一个城市就有四所。在全国除了首都北京就数上海的院校多,上海的中小学教育无论从师资力量,还是从孩子的综合能力都比较高,并且校外辅导班的质量也是相当的高。很多孩子小小年纪就学会了电脑编程、软件开发,多国语言。
上海在长达百年的发展之中,成就了一批又一批的企业家、商人、实干家。他们在上海拥抱梦想、奋勇拼搏、永不言弃。正是因为父辈们的辛苦付出,才有上海经济突飞猛进的发展。这些老去的父辈们,身体力行也让后辈们发自肺腑的为上海骄傲。
据统计,每年能够在上海落户的人并不多,很大原因在于上海的落户要求比较苛刻。落户要求不仅涉及学历,还有社保缴纳年限等其他要求。如果落户上海,就能和当地人享受同等的待遇,届时在买房、医疗、教育等方面都会比较便捷。尤其是在孩子的教育方面,能够读公立学校,还能在当地参加高考。
上海这座城市虽然相比于其他城市来说没有十分悠久的历史,但却在上个世纪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发展,蜕变成中国为数不多的超级大都市。上海居民的优越感是在点点滴滴之中渐渐生长出来的。
但是优越感不是炫富与排外,而且有这种优越感的人是极少数人,我们不能以偏概全。在疫情爆发的如今,我们要对彼此一些理解,少一些恶意,团结一致,共同抗击疫情。你对上海的优越感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