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上海最著名的8户人家去过一半的都是文化人!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宋庆龄于1945年底将孙中山寓所赠与国民政府作为永久纪念地,从1948年到1963年一直住在位于
在繁华的淮海路上,宋庆龄故居可谓是“闹中取静”,上海宁应该都在课本上学过,对于香樟树情有独钟的宋庆龄,居住的院子周围种满了香樟,白色的西式小洋楼,更是显得优雅脱俗。
在酷暑难耐的夏日午后到这里参观,如此悠然宁静的庭院与喧嚣浮躁的商圈形成对比,让人不仅短暂恍惚,似乎下一个转角,就能看到一个温柔慈祥的老人坐在香樟树下读书,如同过去一样。
老底子上海宁都去过虹口公园的鲁迅纪念馆,而你是否知道,位于大陆新村的这栋红砖红瓦的三层新式里弄房屋,是鲁迅先生在上海最后的寓所。1936年鲁迅去世后,房屋主人几经变化,1950年恢复开放,成为文物保护单位。
在这里居住期间,鲁迅先后编辑了《南腔北调集》等七本杂文集,翻译了《死魂灵》等外国名著,完成了大部分的文学创作,直至在寓所去世。
在电影《黄金时代》里,鲁迅经常在上海的住处接待界内好友,历史上也是如此,鲁迅曾在这里掩护瞿秋白夫妇等人居住。故居内的家具绝大部分都是原物,很适合历史、文学爱好者瞻仰。
道哥最爱的女作家张爱玲,曾经在这幢楼内生活了5年左右。曾经有位作家是这样描述的“张爱玲的家,是在一个热闹非凡的十字路口,那栋老公寓,被刷成了女人定妆粉的那种肉色,竖立在上海闹市中的不蓝的晴天下面。”
如今我们耳熟能详的张爱玲作品大多是在这里创作的,《倾城之恋》《金锁记》以及电影剧本《新不了情》等,“她在这里生活,在这里恋爱,在这里秘密结婚,又是在这里,黯然神伤。”
这个骄傲、独立的上海女子,给世人留下的除了令人惊叹的文学著作,还有无限的遐想与猜测。如今仍有喜欢、好奇她生活的人,会来到常德公寓楼下拍照留念,想象当初居住在这里时的张爱玲,是什么样的。
上个世纪30年代,年仅25岁的一代当红影星阮玲玉在这里服毒自杀,留下了“人言可畏”四个字。当时上海二十余万民众走上街头为其送葬,可见阮玲玉在当时的地位之高。
据说这里曾是上海名门望族的产业,当年茶叶大王唐季珊买下这幢房子送给阮玲玉,这里见证了她的欢情美梦,也见证了她的情殇离世。如今传说已无从考证,只留下那历经七十多年岁月、依旧典雅幽静的房子无声的诉说。
和其他名人旧居不同,来到这里,难免会让人触景伤情,看看如今繁华的静安街区,再回想起那个曾经“被世人误解孤立”的女人,不禁唏嘘感叹。
上学时认真听讲的童鞋都知道,郭沫若是我国知名的文学家、政治家,1946念-1947年,曾在上海有过短暂的停留。侬可别小看这一年多的时间,他就是在这里补译了歌德名著《浮士德》。
这栋坐北朝南的二层旧式花园洋房,曾容纳了不少进步人士在此聚会,当年也是政局重要人物的社交场所。不过随着历史的变迁,如今已成为普通民居,唯有从那小小的门牌,看出曾经大文豪生活过的痕迹。
在上海的著名历史文化街道——武康路上,坐落着巴金在上海的住宅,这里是他在上海居住最久的地方,这幢花园洋楼里,藏满了巴金后半生的离合悲欢。
在这里,巴金完成了他的最著名作品《随想录》,以及《团圆》等散文、小说,可以说,这里对于巴金的晚年生活以及文学创作的影响都是非常大的。这也是现在许多巴金研究者、热心读者心目中的文学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