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成立100周年特稿]中国从这里诞生——“魔都”上海(图)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100年前,中国为什么没有诞生在北京、广州,而是独独选择了上海?在建党100周年前夕,我专程来到了中国的诞生地-上海,参观了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深受教育。我也懂得了革命先辈们,为了劳苦大众都能过上好日子而前赴后继、艰苦奋斗经历是多么不容易。从而也知晓了中国诞生在上海的一些故事………
百余年前,许多仁人志士为了改变中华民族积贫积弱的现状,积极奋起,推翻旧中国。在中国诞生以前,资产阶级革命者们也曾经前赴后继。比如,梁启超一生致力于中国社会的改造,为了民族强盛和国家繁荣竭力呐喊。康有为不断上书皇帝,请求变法。谭嗣同作为近代中国为变法而牺牲的第一人,让后人敬仰不已。
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和中国的革命是不一样的。中国的革命和资产阶级革命的目的有一部分是相同的,那就是推翻反动统治,建立一个新的中国。这是中国和资产阶级革命者的共同理想。但是,除此之外,中国人还有一个革命理想,就是让劳苦大众都能过上幸福的生活。这是中国的初心,也是无产阶级革命者和资产阶级革命者最根本的区别。
那么,历史为什么会选择在上海成立中国?这里有一个特别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上海当时是中国最重要的一个通向世界的码头。日本比中国更早开始对外开放。通过明治维新,日本全面学习西方,改革落后的封建制度,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因此,一大批中国知识分子赴日本寻找救国之路。陈独秀、李大钊、陈望道等一大批青年知识分子都曾经留学日本,在日本接触了许多新思想。出于改变中国现状的强烈愿望,他们始终在积极探索,到底哪一条道路是适合中国的道路。
1917年,一件伟大的事情发生了——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这是俄国工人阶级在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下联合贫农所完成的伟大的社会主义革命,苏维埃政权建立了起来。在听说俄国发生了这场伟大的革命后,又有一些进步知识分子去了苏维埃,比如瞿秋白。他翻译、介绍了一大批列宁和斯大林的著作,文章刊登在《新青年》等杂志上,将国际运动传播到了中国。中国的成立之所以在上海,正是与上海传播新思想的舆论氛围有关。在当时,中国没有哪座城市像上海那样容纳了各种进步刊物,各种新思潮层出不穷。
五四运动后,上海逐渐成为社会主义运动的宣传中心,特别是陈独秀、李汉俊、邵力子和陈望道等一大批先进知识分子会集于上海,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的宣传群体,利用《新青年》《星期评论》等刊物,宣传思想解放运动,宣传马克思主义学说。正是在这种多元化的文化氛围中,上海逐渐成为先进知识分子探寻中国道路的核心阵地。一方面,我们始终在积极探索一条“中国道路”;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和俄国“十月革命”为我们带来了理论和实践经验。就这样,内因和外因互相作用,在这个历史的交汇点上,中国在上海应运而生。
中国之所以诞生在上海,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阶级的选择。我们知道,中国是无产阶级的先进分子所组成的,中国的诞生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工人阶级的发展壮大,是中国成立的一个必要条件。自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宣言》发表以后,马克思主义成为全世界劳动人民为实现社会主义和理想而进行斗争的理论武器和行动指南。说到中国在成立政党之初,革命队伍在哪里?是在上海,因为上海是中国工人阶级最多的地方。在100年前,上海大约有100万产业工人,基本上占到了整个中国工人阶级的一半。正是上海工人阶级的壮大以及工人阶级觉悟的提高,为中国的成立奠定了阶级基础。
上海位于我国南北海岸线的中部,地理位置非常优越。最早一批的中国人,除了李大钊以外,大多是苏浙、安徽一带的人,对上海比较熟悉,对这块土地有感情。上海那些如同毛细血管一般细密交错的弄堂和层层叠叠而起的小阁楼,正好为地下工作提供了天然的掩护。
关于中国的成立,我们今天一定要记住这三个人——维经斯基、李大钊和陈独秀。
维经斯基是俄国人,当时任共产国际远东局局长,他受列宁的委派来到中国帮助建立新的政党。如果没有他,中国的成立可能会是另一番光景。他第一次到中国是1920年3月或4月,但他到哈尔滨不久就被捕了,在监狱里被关了一段时间。此后,他来到北大红楼,找到了李大钊。在这里,他和李大钊、邓中夏、张国焘等人讨论中国的前途命运,决定先建立小组。李大钊让他去上海找陈独秀,于是,维经斯基带着一封信来到上海。陈独秀听维经斯基介绍了俄国革命的情况后非常兴奋。他说,中国就要走这样的道路。在维经斯基的指导下,陈独秀同李汉俊、俞秀松等人开会商议,决定成立中国,并起草了党的基本纲领。
1920年,陈望道翻译了《宣言》,但这个中文全译本的《宣言》苦于没有经费出版。这时,维经斯基将共产国际的活动经费1000大洋给了陈独秀,《宣言》就这样印刷了出来,为建党做了思想准备。
1921年春天,维经斯基又一次来到上海,与陈独秀一起定下了建党的具体事宜。此后,维经斯基回到俄国,主要负责共产国际的远东工作,而把协助中国的任务交给了马林。因此,马林是参加中国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外国人之一。
我们要感谢的第二个人是李大钊。大家知道,李大钊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又是五四运动的领导者,他是一位真正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正是他把维经斯基介绍给陈独秀,并促使中国在上海孕育。
还有一位要感谢的是陈独秀。毫无疑问,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发起者和主要旗手,“五四运动的总司令”,是中国的主要创始人之一。陈独秀的两个儿子陈延年和陈乔年,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先后为革命献出生命,牺牲时分别只有29岁和26岁。这些生动的事迹,让我感到党的历史是有温度的,是与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关联的。它可以让每一个热爱、追随它的人,都能从其波澜壮阔的历程中获得精神力量和人生感悟。
总而言之,上海作为东方第一大城市、中国沿海第一产业工人聚集地、进步的知识分子聚集地、中国南北之中心,“天时地利人和”。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一个伟大的政党——中国在上海诞生了!
在上海众多的石库门建筑中,坐落于兴业路上的那幢挂着七十六号门牌的房子是最具价值的。外墙青红砖交错,乌黑的木门上配着一对沉甸甸的铜环,拱形的石雕门门框四周由米黄色石条围成。站在那里,心中便会情不自禁地肃然起敬,因为我知道一九二一年七月二十三日,就从这幢朴实典雅的石库门里,跨出了中国为建立新中国历史性的一步——中国在这里诞生了,13人代表53位党员在这里召开了中国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成就了中国现代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件。
我怀着崇敬的心情踏进了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的大门,会址按纪念馆原貌修复,室内布置维持了当年的原样,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纪念馆内还辟有三个陈列室展出我党创立时期的史迹和文物。一路走进去,厨房、走廊、天井,全都原汁原味,完全是一百年前的风貌。
进入一大会址纪念馆,首先进入眼帘的是一幅巨大的浮雕《起点》,浮雕的人物是参加中共一大的13名代表和2名共产国际的代表。左边的显示屏上写着三行字:中国从这里诞生、中国人从这里出征、中国历史从这里开始。馆内有大量介绍中国成立的历史图片和资料,还有复原一大会议开会时的雕塑。
纪念馆厅墙上挂有一面火红的党旗,新党员们整齐地站在党旗面前,庄严地举起右拳重温了入党誓词“我志愿加入中国……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坚定洪亮的声宣誓声响起,同时也在每个党员心中回响,提醒自己不忘入党初心,永葆革命本色,坚定理想信念,继续艰苦奋斗。
展厅共两层楼,用“前赴后继,救亡图存”、“ 风云际会,相约建党”、“群英汇聚,开天辟地”三个部分,以丰富的图文和历史文物详细介绍和展示了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中国早期组织的成立及其活动以及中国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全过程。
在二楼的陈列室,还以蜡像形式真实还原了当年中共一大会议出席者围桌而坐、热烈讨论的生动场景。整个会议厅并不大,整齐而有序,庄重而严谨,重现了党的诞生全景地:慷慨陈辞,董必武侧耳倾听,李达会心微笑,栩栩如生的蜡像定格了这一伟大的时刻。这些让我的思绪也仿佛回到了那艰苦卓绝的年代。
据悉,中共一大会址,建于1920年秋。当时为出席中共一大会议的上海代表李汉俊及其胞兄李书城的寓所。7月30日,会场受到法租界巡捕的搜查,会议被迫中止。最后一天,会议转移到浙江省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继续举行。
漫步在中共“一大”会址的展览厅,里面排放了若干中国的历史文物,收集了很多革命战争时期的战况,展示了中共革命前辈的资料,展品中有孙中山、黄兴、秋瑾等革命志士的遗物、手迹;展品集中反映了中国早期领导人李大钊、陈独秀和等一批早期党员开展革命活动、筹建中国的革命历史。空气因为历史的重负而变得凝重和肃穆,每一位参观者都放慢脚步,眼眸中饱含着追思和敬仰,用心去体会、去品味一件件展品中铭刻的光荣与辉煌。
1952年9月,中共一大会址修复,建立纪念馆并对外开放。1961年3月,国务院公布中共一大会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4年3月,为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题写了馆名。
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生动再现了中国创建的历史背景、过程以及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贡献和现实意义。泛黄的报纸、黑白的旧照、生锈的枪炮,以及革命先辈用过的日常用品等物品无不承载着一段段光辉的历史,无不彰显着我们伟大的革命先辈们为事业鞠躬尽瘁的奉献精神。
参观“一大”会址使我感触很深,的精神激励了我,历史造就了中国的成立,们抛头颅洒热血为我们创造了和平的时代,现在的我们不需要付出自己的生命,而是珍惜今天的同时要努力发展科技,摈弃落后,勇于创新,国家的富强需要我们去奉献。在日后的学习工作中还需不断努力和进取。
走出展览厅,我的心中久久不能平静。时光不再,英雄虽逝,精神长存,犹如黑夜中的明灯盏盏,照亮了党前进的道路,照亮了民族崛起的前程。我们踌躇满志所接过的使命是不仅仅对党的忠诚和敬仰,更是令华夏子孙世代繁荣的热望。通过此次中共一大会址的参观学习,我深深感慨到:中国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无论时代怎么变迁,每一位党员的初心不能变,理想也不能变。我们走得再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