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个发生在上海的党史故事用沪语节目讲更有海派味道党员和群众可读可听可看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党中央在上海最机密的机关在哪?”“解放军睡马路的幕后故事是什么?”“巴金和电影《英雄儿女》有着怎样千丝万缕的关系?”
最近,根据100个发生在上海的党史故事制作而成的沪语音频节目在各大平台受到广大党员和群众欢迎,点击量累计达到百万人次。
2020年初,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上海通志馆共同策划制作了地方志沪语音频节目《建党100年 “四史”100讲》,从2020年7月1日开始正式上线,并在阿基米德音频客户端和学习强国上海学习平台等同步播出,每周定期更新2辑,至2021年7月1日,100期节目已全部完成。
2020年7月1日,沪语音频节目《建党100年 “四史”100讲》正式上线
节目上线后,在各大平台留言中,不少读者和听众都表示能够接受这样的节目形式。这也说明,“沪语讲方志”是一个可以推广的内容形式,方言的传承与革命历史教育同样可以融为一体,做出上海地方特色。
据统计,在阿基米德上的总收听量超过90万人次,其中单辑收听量最高的《与陈独秀探讨中国革命》逾 20万人次。2021年4月8日,市方志办和市委老干部局共同拍摄录制的《建党100年 来来讲党史》系列微视频上线日,由文汇出版社出版《信仰之路:建党100年 “四史”100讲》一书,该书是《建党100年 “四史”100讲》音频版、视频版后推出的文字版,通过一则则生动的故事,让党的历史“可读可听可看 入眼入耳入心”。而且,图书配有二维码,扫描即可收听地方志沪语音频,或观看普通话系列微视频,成为党史学习教育的好教材。
《信仰之路:建党100年 “四史”100讲》(文汇出版社 2021年7月1日出版)
《建党100年 “四史”100讲》是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上海通志馆充分利用和挖掘地方志中的红色资源,以通俗易懂的方式面向社会宣传建党百年历史的一次探索。节目时间跨度为1921年至2021年的100年,按历史沿革确定10个主题(见本文周到Tips),涵盖创党建党、大革命、全民族抗战、新中国解放、抗美援朝、社会主义改造与建设、改革开放和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等各个重要时期,全面贯穿和融合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
《建党100年 “四史”100讲》 斯诺采访万吨水压机建成投产《建党100年 “四史”100讲》10个主题和第一主题的10个故事,如下:
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和上海通志馆一直致力于将海量的方志资源和地情资料通过新科技新手段转化为更适合于媒介传播的通俗易懂的内容。作为音频节目《话说六千年——来来讲上海》的专辑,沪语版《建党100年“四史”100讲》就是这样一次有益的尝试,厚重的方志内容通过具有亲和力的语言载体得到了更为广泛和有效地传播。无论是节目语言主打沪语,还是故事编排紧贴上海实际,《建党100年“四史”100讲》都凸显了海派文化特色。
一是讲述故事以小见大。按中国百年历史确定10个主题,每个主题10个故事,推出了100辑音频,每辑音频约10分钟。例如第一个主题中国成立,编写了“1898,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陈望道受命翻译宣言”“老渔阳里初心之地”“与陈独秀探讨中国革命”“上海小组”“石库门里闯入陌生人”“南陈北李为什么缺席一大”等。
二是立足上海以点带面。主要选取发生在上海的100个党史故事,涵盖建党、大革命、全民族抗战、上海解放、抗美援朝、社会主义改造与建设、改革开放和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等重要时期。
三是传播乡音可听可亲。为保证播讲质量,市方志办专门邀请了上海广播电视台高级编辑、上海市非遗文化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海派民俗文化专家秦来来担任沪语版和普通话版主播。秦来来说:
上海话讲上海历史,这比较亲切,大家听是个上海老人在娓娓地跟你讲上海那么漫长的历史。很多都很精彩,比方说总书记说的陈望道同志“真理的味道真甜” 。要声情并茂、引人入胜,我这是自己对自己的要求。10来分钟一集,把这个主题讲透。
我是偶然从朋友圈点进去的,没想到听秦来来老师用上海话讲红色故事这么有意思。短短十分钟,除了能让人学到了正宗的上海话,很多故事就像谍战片一样扣人心弦。
此外,“建党100年 四史100讲”节目短小精悍,适合年轻人收听。“一般来说,线下讲座的时间会长一点,一个半小时,有时候大家听不过瘾,我也试过讲了两个半小时。”秦来来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现在的年轻人工作学习都很忙,只有碎片时间,所以我想在《建党100年 “四史”100讲》中,一定要把最精彩的故事在地铁三四站路的时间里告诉年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