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产188

您好,欢迎访问我们的网站,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二维码墓碑:生命的数字化纪念

2023-04-18 18:38分类: 上海文化 阅读: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我知道墓地里躺着的是自己的祖先,但我不知道他是谁,我也不知道他为什么去世,他的一生是怎样的。”福建人胡剑波因此在墓碑上设计了二维码,创立了中国第一个二维码墓碑品牌。

  墓碑是对逝者生命最“凝练”的记录。简要的信息被铭刻在一方石碑上,承载着家人的怀念。当墓碑带上二维码,关于逝者的信息被存进了互联网。

  胡剑波出生在福建福清的一座小村庄。和大城市的清明节习俗不同,他们家族不仅要扫近亲的墓,往上几代,甚至几十代先人的墓也要扫。胡剑波对这些先人的经历所知甚少,总是思考这样的记忆和纪念如何传续。

  2012年清明节,胡剑波和父亲商量着给已故的爷爷做一个二维码,链接纪念爷爷生平事迹的图文资料。那时智能手机的普及率远远不如现在,二维码对年迈的父亲来说还是一个新兴的科技产物。

  在二维码墓碑出现前,网上就有一些祭奠平台。打开专门的网页,照片、蜡烛、鲜花、点的香,配合着悠扬的背景音乐,人们在虚拟世界追思亲人,祭奠与祈祷。

  胡剑波觉得,网上的祭奠形式是和实际扫墓分离的。他想,如果在墓碑上刻上二维码,就可以把墓地祭奠和网络祭奠连起来了。与之前的祭奠平台不同,墓碑二维码不止停留在祭奠,而更注重回忆与纪念。二维码链接着一个汇集了逝者更多详细信息的网页。只要扫描二维码,人们就能了解逝者生前的信息。

  他向父亲解释,“这就像爷爷的身份证一样,我用一个网页把爷爷的信息保存下来。”父亲被他的孝心所感动。

  他的这个想法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很快,胡剑波就建立了自己的企业网站。为了推广二维码墓碑,胡剑波又找了当地民政部门,寻求政府部门的支持。在该网站上,人们可以了解二维码墓碑的相关信息、购买墓碑二维码的产品。

  同样想到用二维码纪念亲人的还有来自浙江绍兴的阿新。“古有墓志铭,今有墓志码”,阿新工作室的网页上写着这样一句话。他说,做墓志码不是一件心血来潮的事儿。

  阿新想,既然信息可以通过二维码来保存和传递,那么墓碑上是不是也可以印上一个二维码来记录一个人的一生呢?2013年开始,他调研了全国多处墓地,走访了许多扫墓的人。三年之后,他为自己的母亲制作了墓志码。扫描墓志码,就可以看到母亲的生平事迹、生活照片和音视频等资料。

  母亲的墓志码受到了亲人们的认可。在亲戚朋友的催促下,阿新给自己家族的已故亲人做了墓志码。慢慢地,这个工作的范围扩大到一个村子、一个镇子,最后发布到互联网上。2019年,他将“墓志码”申请为商标,并注册了公司。

  做这一行久了,阿新也见证了许多生离死别背后的感人故事。对于家属来说,逝者曾经在世间留下的每一处痕迹都是思念的象征。一位来自江西的客户在母亲去世的两年里把母亲一生的点点滴滴整理出来,请阿金做成网页,并形成二维码墓碑。“这个二维码特别特别好,看到这些,仿佛母亲还在身边一样。”客户特意打了个电话感谢阿新。

  胡剑波对家族的历史充满强烈的求知欲,可让他失望的是,长辈们也了解甚少。家族的历史只是一代代人口口相传的断章残句,信息并不完整。

  在阿新的老家,浙江诸暨,有着同样的情况。他们那里通常一个村子由几个大家族组成,多个家族的祖先葬在一起,比较大的墓地可能埋葬多达一两万人。后人来扫墓,有时根本分不清对应的先人。

  “虽每年都会给先辈扫墓,但除了知道墓地里躺着的是自己的先辈,其他一无所知。”这是胡剑波在清明节扫墓时的苦恼。这种苦恼也导致当代很多年轻人无法对长辈们的扫墓仪式感同身受。

  在胡剑波看来,并非所有人都能共情宗族意义。“很多年轻人可能没有经历太多变故或者迁移,所以不能感同身受。”他感慨,“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开始经历身边亲人变故、漂泊他乡,那时候就会逐渐明白家族、故乡,甚至是宗族、姓氏的意义。”

  对这种家谱二维码有着强烈需求的一部分客户是来自民间一些家族的理事。因为家族大,历史悠久,他们需要面对立族谱、续家谱的问题。另一部分客户则是海外华侨。事业有成的张先生就是其中之一。他年轻时在国内外到处讲学、经商,后来事业受挫、伤痕累累的时候想到自己的家乡和亲人。“年轻时只想去外面的世界,后来才意识到,原来我需要一个家。那个曾经被我忽视很久的地方,才是能庇护我、治愈我的地方。”

  回国寻根问祖时,张先生发现早期的族谱承载的信息量很小,寻找祖先的过程困难重重。在这样一个人口流动频繁的时代,一个家族的人口可能散布在世界各地。家族成员生前交流不多,亲人逝去后实地祭扫也不一定能年年都实现。二维码墓碑这种数字化的信息记录方式让更多的家族信息得以整理、汇总、保留,在祭扫时发挥很大的作用。

  胡剑波说:“我们这一代人要留下点什么。让子孙后代有迹可查,他们有权利知道家族经历了什么、发生过什么样的迁移。”

  一个想法让很多人接受并不容易。据阿新说,创业初始他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赔本买卖”。

  中国幅员辽阔,各地风俗不同,祭扫文化也不尽相同。阿新的老家浙江和胡剑波的老家闽粤地区都是比较讲究宗族文化的地域,历史上外出谋生、谋发展的华侨也比较多。二维码墓碑往往是以客户自身为圆心,通过人际传播缓慢向外扩散。这种需求在别的省份并不常见。

  也有很多人觉得给墓碑搞个二维码“麻烦”“没必要”。江苏的小李在了解二维码墓碑后,向父亲提起为爷爷定制二维码的想法。她的父亲认为,信息有那么多种储存的方式,为什么一定要用二维码贴在墓碑上?

  “保留信息成本最低,同时也最长久的方式是将字刻在石头上。”大学生小徐有着自己的思考,“这似乎也解释了为什么我们在陵园能看到很多墓碑的背面有更为详尽的逝者信息简介。”在小徐看来,假如二维码墓碑被设计出来是因为石头的面积毕竟有限,网络空间能够提供更大的存储空间,那为什么不把逝者或家族信息保存在手机、电脑或网盘里?

  作为殡葬行业为数不多开发二维码墓碑企业的人,胡剑波与阿新似乎都没有把墓碑二维码发展壮大的想法。他们只是满足于为客户做好每一张二维码时的成就感。“我在为世世代代做一点事情,我感觉特自豪。”阿新说。

  很多人质疑,墓碑会存在很多年,而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二维码有一天也会被取代。阿新和胡剑波也考虑过这个问题,不过他们对未来并没有太多的担心。阿新说,“不管形式如何变化,我们本质永远是纪念与传承。”对于胡剑波来说,家族精神的延续是中华文化生生不息的支撑,“这就是我作为二维码墓碑创始人坚守的初心。”

  今年3月,远在美国的王先生没有办法在清明节祭扫母亲在中国老家的坟墓,于是拜托阿新为去世的母亲定制了一个墓志码。通过阿新制作的二维码,王先生可以随时随地上网祭扫母亲。他也将这个二维码转发到家族群里,为漂泊在外无法归家的亲人提供了为母亲扫墓的电子渠道。

  2021年的清明节,正值疫情期间,诸暨市民政部门开通了“二维码扫墓”系统。诸暨市的7万多座墓穴都被安装上二维码,祭祀者通过“扫一扫”扫描墓穴上的二维码后,会跳出来墓穴的基本信息,逝者姓名,位于哪个公墓、哪个墓区、几排几号。同时,墓碑上的二维码信息也都被纳入微信小程序的数字化信息系统中,祭祀者可以提前在小程序查看墓穴位置,预约扫墓时段。而疫情最严重的时候,人们也可以在家登录微信小程序选择相应的墓碑进行网上祭祀。

  与胡剑波开发的二维码墓碑和阿新创意的墓志码不同,政府机构设置的二维码并不会记录逝者姓名之外的个人信息,无法实现逝者的个性化记录,主要是针对疫情期间的祭扫管理。不难看出,二维码的运用已经逐步进入殡葬行业领域。

  科技在发展,文化与观念的传承却没有被切断。最先使用新技术的胡剑波与阿新都强调了现场祭扫这种传统形式的真挚情怀。他们都觉得如果用二维码替代了纪念,是本末倒置的。

  “我的出发点就是记录和传承,不是替代。”胡剑波说。他认为,清明节看似繁琐的现场扫墓形式正是我们中华文化中的“孝”的体现。“二维码墓碑从来就不是传统扫墓形式的替代品,只是一种补充,纪念的另一种渠道。”

  在阿新看来,自己做的墓志码不该是冷冰冰的商业产品,所有的照片、文字信息和网页设计都是自己和客户一点点讨论构思出来的,设计的初衷也只是留存逝者的个人信息,他不提倡人们用云祭扫的方式完全代替现场扫墓。

  “没有什么比亲临现场去亲人的安息地跪拜,更能表达自己的诚心与思念了,这是多先进的科技都没办法替代的。”阿新说。

郑重声明:本站旨在学习分享各地特产、美食、景点、文化和民俗等,文章均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QQ:21241043

上一篇:上海文化广场70岁了市民为它庆生讲述独家记忆

下一篇:文化遗产日上海有哪些非遗活动?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

关注我们

    特产188
返回顶部
brand86 365整形网 Axial Fa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