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派”是怎样形成的?这场讲座告诉你→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上海是中国的文化重镇,在历史和现实维度中,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在这里孕育、形成、发展和激荡。近日,杨浦区图书馆“静思讲坛”联合上海炎黄文化宣讲团,共同举办了一场“上海文化、上海文学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主题讲座。
本次活动特邀上海师范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杨剑龙担任主讲,带领读者们,开启回望上海文化、上海文学的演进之旅。
讲座一开始,杨剑龙就提到,自1843年11月17日开埠以后,上海逐渐形成了具有独特内涵的上海文化,这不仅制约着上海文学的发展与变迁,更影响着20世纪中国文学的发展与嬗变。随后,杨剑龙从上海文化的形成与特质、上海文化与上海文学的特性、上海文学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三方面逐一进行阐述。
商业文化的确立、外来文化的引进、传统文化的继承,三者在融会贯通中逐渐构成了上海文化的商业性、开放性、个性化特征。而上海文学在上海文化的制约下,更增添了消费特色、现代手法与人性内涵。其中,上海文学的消费特色开拓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市场运作形式,并建立起了中国现代通俗文学的传统;上海文学丰富深刻的人性内涵,则在中国文学转型与嬗变的过程中,促进了人道主义在中国的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上海文化在发展过程中,也对上海文学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比如,常有为了商业利益追求消费效益而一味降低文学品位、粗制滥造的现象。杨剑龙期待,上海文学能在努力恢复与弘扬传统中,保持其中优良的部分,克服不良的因素,对于中国21世纪文学的发展继续作出重要贡献。
短短两个小时的讲座,“干货”满满,不少读者在专心聆听之余,还现场记起了笔记。在互动环节,读者还就上海文化与海派文化的关系、如何保持我们的文化自信、中国文化如何走向世界等问题,与嘉宾进行了深入探讨。记者了解到,本次活动通过杨浦区图书馆视频号同步直播,方便读者通过视频号回看讲座视频。
未来,“静思讲坛”将邀请更多名家学者走进图书馆,与读者一起畅谈文学,阅读历史,展现新时代上海这座城市的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