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担任山东省委书记踏实肯干深受当地百姓爱戴活到了83岁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当我们生长在和平年代、沐浴在强盛中国的阳光中时,我们不会忘记老一辈革命家的付出,他们在困境中砥砺前行,历经万险才建立了新中国,而他们的青春和热血都奉献给了人民,这些老革命家令人敬仰,其中有一位当过山东省省长,山东省委书记和济南军区政委,他就是白如冰。
山东省自古以来就属于资源丰富的边陲重地,随着新中国的建立,山东省也成为了重要的沿海省份之一,白如冰在山东省先后当过山东省省长,山东省委书记和济南军区政委,他的职务从地方到政务,再到军届,可谓是全才型的领导干部,而他之所以这样全能,与他的革命成长历程有着紧密的联系。白如冰出生在陕西省清涧县内的一个小村庄,当时清朝刚刚灭亡,民国初建,军阀混战的年代百姓的日子都过得极其艰苦。
白如冰的家庭也是普通的老百姓,好在父母比较勤勉,一边种地一边做些小买卖,才满足他们兄弟姐妹六个孩子的温饱。白如冰是家中最小的男娃,自幼非常聪慧,在家人的支持下读书学习,并且在1929年考上了令人羡慕的陕西绥德省立第四师范学校,那时的他刚刚17岁,却已经有了一年的党龄,很少有人知道,白如冰在13岁时就已经参加了革命,并且还是一名积极分子。
在师范学校学习时,因表现优异而被任命为学校党支部书记,这是他从政的第一步,同龄人还处于成长懵懂的状态时,而他已经开始主持党委的各项工作。当他从学校毕业后,他表面身份是小学教师,实际上他是当地的区委书记、宣传部长,一边教学一边宣传爱国运动,逐渐成为一名阅历丰富的革命领导者。
接下来的二十年时间里,白如冰的革命活动一直在陕甘宁一带。长征时期为陕北红军提供补给,在粮食非常缺乏的情况下,他想方设法筹集粮食,并且还号召、带动军民一起劳动生产,实现陕北军民自给自足的良好局面,为长征在陕北会师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抗战时期,白如冰先后担任绥蒙工作委员会书记、八路军某司令部政委、陕甘宁边区西北财经办事处秘书长等职务,可以说是身兼数职,从地方到军队,再到财经,这位本是贫民家的少年,经过炮火的洗礼和岁月的历练,他成为了组织上信任的全能型领导干部。解放后,白如冰仍在西北一带任职,先后被任命为军政、行政委员会委员、财政经济委员会党组副书记。
他就像革命需要的一块砖一样,哪里需要哪里搬,奔波于各个职业岗位上,他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与普通的领导干部一样默默无闻地贡献着自己的光和热。1958年,白如冰走马上任山东省副省长,他离开了革命工作近三十年的家乡来到了山东,这里对于他来说是陌生的,因为他之前一直在西北一带任职;但对于他来说也是熟悉的,因为这是新中国的重点发展城市,曾在陕西实施的那些丰富的工作经验,在这里仍然有用武之处。
为了尽快地了解山东的风土人情与工人们的工作环境,白如冰隐藏了自己的身份来到车间与工人一起生产、吃饭,看到工人们简陋的饭堂只有三张桌子,剩下的人只能蹲着吃饭,白如冰深刻认识到了工作的不足之处,及时向中央反馈了工人们的生活情况,使工人的吃饭环境很快得到了改善。而他自己仍坚持不搞特殊化,与普通工人一样作息,他知道,只有这样才能更清楚地了解到问题所在,才能从实际上、根本上帮助工人解决问题。
白如冰是位踏实肯干的领导者,从不以自己是领导而自居,他经常走访于田间地头,与百姓唠家常,他的亲切品格赢得了山东人民的拥护和爱戴。而他的后半生都是在这里工作,之后他又先后被任命为山东省委书记和济南军区政委,享受正部级待遇,山东成为了他的第二故乡。
1994年白如冰在他的第二故乡济南病故,享年83岁。他为革命、为建设新中国贡献了毕生的精力与热血,他任劳任怨,无论在哪里都无私地发挥着自己的光和热,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也是呕心沥血的一生,他的高尚情操与品格永远让世人敬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