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山东历史文化名城 尽赏齐风鲁韵独特魅力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近期,由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山东省文化厅、山东省旅游局、山东省文物局主办,中国山东网承办的“孔子故乡中国山东”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采风活动在山东举行。本报记者踏上了山东这个中国东部经济文化大省,感受这里跨越时空却历久弥新的十座名城风采。
说到山东,总归绕不开孔子。孔子与他所传承下来的儒家文化,早已成为山东人尽皆知的名片。孔子诞生于曲阜尼山,成长于阙里,设教于杏坛,出仕于鲁都,归葬于泗上,在曲阜留下了众多活动遗迹。曲阜也就成为儒家文化的发源地。与他有关的孔庙、孔府、孔林,现今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孔子辞世约百年后,孟子在邹城出生,他受孔子学说的影响,成为儒家文化最重要的传人。邹城因孟子而获得“孔孟桑梓之邦,文化发祥之地”的美誉,并于1994年获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历史上,孔子所在的鲁国在春秋战国时期并没有太多的丰功伟绩,而它的邻国齐国却抢尽风头。姜太公封齐建国,定都临淄即现在的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齐国的强盛,使得临淄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冠盖天下”的东方大都市。
相较于鲁文化的单一,齐文化则呈现出一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景象: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兵学圣典”《孙子兵法》;中国第一部手工业著作《考工记》;第一部农学著作《齐民要术》;世界上第一所官办高等学府稷下学宫他们共同创造了变革、开放、务实、包容的齐文化。
悠久的历史还为临淄流下了浩繁的文物古迹,设计缜密的故城排水道口、屹立不倒的古城墙残垣、叹为观止的东周墓殉马坑等300余处古文化遗址以及大气磅礴的田齐王陵、举世无双的稷山墓群等159座古墓,星罗散布在临淄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
山东海岸线绵长,海洋文化与山东有着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十座历史文化名城中,蓬莱、烟台和青岛都是沿海城市。
登州蓬莱在古代一直是中国北方一个重要的海上交通枢纽,是中国历朝历代与东北亚官方交往的重要港口,并成为了东方海上丝绸之路的始航地。最早可追溯至新石器时期。到汉代时,已经形成了从蓬莱通过庙岛群岛岛链,连接辽东半岛,转至朝鲜半岛、日本列岛的古代航线登州水道。隋唐时期,蓬莱与泉州、扬州和明州并称为中国四大古港,达到鼎盛。
相较而言,烟台和青岛则年轻很多,她们的城建史大抵是伴随着其开埠史而来。1858年,清政府签订《天津条约》后,烟台作为通商口岸正式开埠。这使得大量的新鲜事物涌入烟台。如今闻名世界的烟台苹果、大樱桃、葡萄等水果均是由外国传教士在开埠期间带入烟台的。
而以“红瓦、绿树、碧海、蓝天”闻名于世的青岛于1994年1月被国务院授予“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称号。作为一座博古通今的文化名城,青岛兼具近代城市的文化个性与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独特的地理环境与历史积淀相融相长,构成了城市文化的根源,孕育了青岛地区农耕文明的勤勉与安足,海洋文明的求索与魄力,书写了千年的文明史。
除却青岛、烟台、蓬莱,山东还有两座名城因水而兴“天下泉城”济南和“运河古都”聊城。但同样是水,不同的水滋养出了城市的不同性格。
济南以泉水闻名,素有“泉水之都”的美誉,趵突泉和大明湖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济南的两颗璀璨的明珠,被历代文人墨客反复赞颂。济南市内遍布700多处天然涌泉,被乾隆皇帝御封为“天下第一泉”的趵突泉更是颇负盛名。独特的自然资源、众多的文人墨客和诸多的名胜古迹,成就了济南丰厚的泉水文化,对于济南来说,“泉水”已不仅仅是一种自然事物,它浓缩并积淀着这座千年古城深厚的历史和人文内涵,从而成为济南独有的人文现象。
聊城与济南有些相似,也是一座建在水上的城市。2014年6月22日中国大运河项目更是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聊城作为运河沿线重要城市,是运河申遗联盟的重点城市,大运河申遗成功,填补了聊城世界文化遗产的空白。
除了以水闻名的城市外,以山而名扬天下的城市当属泰安。这是一座因历代帝王到泰山封禅、祭祀而兴起的魅力古城。泰安与泰山山城一体,“泰安”之名也来自于“泰山安则四海皆安”一语。享有“五岳之首”、“天下第一山”美誉的泰山,以其自然山体之博大,历史文化之悠久,文物古迹之众多,蕴含精神之崇高,享誉古今中外,被郭沫若誉为“中华文化史的缩影”。庄严神圣的泰山,两千年来一直是帝王朝拜的对象,其山中的人文杰作与自然景观完美和谐地融合在一起,封禅文化是泰山最重要的历史文化现象,泰山的显赫名气正是源于此。
作为文化大省,山东的10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除了拥有丰富的历史资源,还坐拥数量庞大的非遗珍宝。在青州北门里古街和宋城,游客们可以免费观赏到捏面人、剪纸、织花边等民间艺术展演以及扑蝴蝶、挫琴、八角鼓等非遗项目展演。这都得益于青州市政府先后投入1000余万元的资金支持。
同样让非遗走进千家万户的,还有泰安。这里有中国皮影艺术的大成者年届七十岁的范正安老人的皮影独门绝技“十不闲”,着实让人领略到“天下一绝”的风范。而在烟台山,朱曼华,一位蕙质兰心的老人,传承了烟台剪纸技艺,把一把剪刀用得出神入化,裁剪着民间艺术瑰宝,传承着中华文化。在邹城,当地将“孟母教子”的故事搬上舞台,让非遗项目“飞入寻常百姓家”。在曲阜,楷木雕刻、孔府菜、尼山砚、碑刻拓片等一批国家、省、济宁市级非遗项目的产业化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在济南,在青岛,在烟台,在聊城,在蓬莱、在临淄在山东,每一个历史文化名城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为非遗项目产业化注入活力、积累后劲,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转化成自身的经济优势和竞争优势,从而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活起来,传下去。正如山东省文化厅副厅长李国琳所言:“山东省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上的探索与创新仍在继续,相信不久的将来,山东的非遗保护工作将会攻坚克难,最终实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科学保护、合理利用、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