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人和山东人到底有什么关系?究竟谁是谁的祖先?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说到山东人和东北人,其实流传着很多挺有意思的说法,很多人都知道现在的东北人很多都是山东人迁徙过去的,但也有人说山东人的祖上其实是东北人。那么这些说法是随便说的,还是有所依据呢?
从19后期开始,满清已经走上了衰亡之路,北边的沙俄一直热衷蚕食我国北方土地,连东北这样的寒冷的地区也没有幸免。历届镇守这片“龙兴之地”的将领,都渐渐地被沙俄给打怕了,这片地方的人口越打越少。怎么办呢?
于是清朝的禁令就没有以前那么严格,甚至还鼓励百姓移民到东北,充实那里的人口,开发那里的资源,壮大东北的守备能力。但是,因为当时关内的局势还不是很糟糕,所以在一开始,并没有多少人响应。
但是,1855年全国发了一场罕见的洪水,多个省份受到波及。这场洪水不但让众多百姓破产,更因为运河的堵塞、漕运模式的改变,导致了产业链的崩坏,因此很多人失去了活路。在这样的情况下,去往东北开垦荒地,成为了谋生重要途径。
在接下来的几十年中,又有数次洪水出现, 再加上清政府为了赔偿各种款项而增加的重税,导致更多的百姓流亡到了关外地区。
于是,到了1910年的时候,关东的人口已经近2000万。接下来又是混乱的民国时期,又引发了大量百姓出逃。据统计,整个清代闯关东的山东移民,约700万至800万人。占当时闯关东移民的七成至八成,占当时整个东北人口的近一半。到建国前,在东北近4000万居民中,山东人就占了两千万。闯关东,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非常独特,影响力巨大的文化现象,在世界历史上,也是一次空前的移民壮举。
这种说法有什么根据呢?对中国历史稍有研究的人都知道,“胡人”的称谓最早出自战国后期,当时中原人把北方少数民族统称为“胡人”,为什么呢?有种说法出自《山海经》中的《大荒北经》,其中记载了一个叫“胡不与之”国,胡人最早指的就是来自“胡不与之国”的人。紧挨着“胡不与之国”还有一个“肃慎国”,据史书记载位于东北,这个国家的人善于航海,《后汉书》记载,“便乘船,好寇盗,邻国畏患。”
两相对比,非常有可能是来自东北的肃慎人乘船从辽东半岛南端乘船入海登陆山东后建立的部落或国家。那为什么不是山东人北上辽东半岛呢?首先,在历史上,齐鲁大地的土著并不是以航海见长;其次,在《春秋》和《左传》中出现了很多带“姑”的地名,而且这地名全在齐鲁大地,齐地最多,鲁地次之,齐国紧挨着渤海,当年太公封到齐地,靠着煮海取盐,才能富甲一方。如果客从海上来,登陆齐地的最方便。
所以,经过推演,很可能是来自东北肃慎国的一支叫“姑射”部落,先乘船入海,经过庙岛群岛,然后又在山东半岛登陆,凡是驻扎一个无名之地,就以“姑”字命名。有非常大的可能,姑射部落的人在胶东半岛又建立了一个“肃慎”国。
在历史考古中,也为这个假说提供了扎实的证据,在距今五千年左右的山东大汶口文化遗址的挖掘中,挖出了不少的遗骸,这些遗骸的特征都是身材高大,特别是其中一具遗骸,身高将近两米。他们也许就是“大人族”的后代,也是最早落户山东的东北人。而且,在春秋时期,在山东、河南等地还有所谓的“长狄”,意思是身材高大的野蛮人,他们可能就是大人国的后裔,也是东北人的后裔。这些“大人”与“当地女子通婚,所生的后代自然也不会矮,山东大汉就是这么来的。
还有人说,山东作为中华文化的发源地之一,保持着浓厚的儒家文化,是一种士族文化,是一种士大夫精神、情操的传播与再现。但是东北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人的个性比较淳朴,自然,比较张扬,更多的体现的是一种草根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