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影响着河南 2001年度河南9大新闻人物揭晓(图)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本报讯 昨天上午,在第七届(2001年度)“福彩杯”河南新闻人物评选揭晓新闻发布会上,9位“河南新闻人物”高兴地接过了奖杯和证书。我市郑州大学基础医学院院长董子明、三全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泽民名列其中。
该活动由省委宣传部、省新闻工作者协会联合组织。经过认真的筛选推荐,组委会在全省推出的39位候选人的基础上,评选出刘文功、李连成、张荣锁、董子明、陈泽民、齐飞、王永民、张炳文、马凤翔等9位同志为2001年度“河南新闻人物”。他们分别来自我省农业、工业、教育、科研、文艺、公安、建设等各条战线,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典型性。记者成燕
刘文功男,1954年11月出生,现任驻马店市市委委员、驻马店市公安局副局长、正阳县公安局副政委兼雷寨乡派出所所长、二级警督、十六大代表。他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投入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确保一方平安。他清正廉洁,严格执法,秉公办案,被老百姓誉为当今的“铁包公”。他爱民为民,为一方百姓排忧解难,在雷寨做的好事“像天上的星星一样”。他获得了辖区群众由衷的爱戴,出现了群众强烈要求他留任的佳话。他的事迹新华社曾发通稿,全国各大报刊、电台、电视台进行了突出报道,他的事迹被改编成多部电影、电视、戏曲进行宣传,他先后被授予“全国农村努力实践‘三个代表’先进典型”、“全国先进工作者”、“公安部一级英模”、“爱民为民的好民警”等荣誉称号。
李连成男,51岁,濮阳县庆祖镇西辛庄村党支部书记。他把自己筹资兴建的造纸厂低价卖给全村村民,并由此起步,带领群众团结奋斗,艰苦创业,闯出了共同致富的好路子。全村企业6家,固定资产4300万元,年创利税1000万元,人均纯收入超过6200元;全村没有一个违背计划生育政策的,没有一个上访告状的,更没有一起刑事和治安案件。投资近千万元规划、建设新村,学校、敬老院设施均属一流。2001年7月1日,李连成被中共中央命名“全国优秀员”,受到、胡、等中央领导的接见。2001年12月29日,中共河南省委作出决定,号召全省广大党员和干部向李连成同志学习。人民日报、新华社、河南日报等媒体先后报道了他的事迹。
张荣锁男,46岁,辉县市上八里镇回龙村党支部书记。辉县市上八里镇回龙村位于太行深山区,原为远近闻名的贫困落后村。1993年10月张荣锁任村党支部书记,8年来艰苦创业,埋头苦干,先后投资700余万元,在太行绝壁上修筑盘山公路8000余米,打洞1000余米,17个自然村通了公路,户户通了电;建起了20余家村办和个体企业。2001年回龙村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2300元,村集体收入超过100万元,60%的农户装上了电线月,河南主要媒体对张荣锁进行了深入采访和集中报道。此后按照中宣部、中组部的统一安排,中央十大新闻媒体把他作为模范实践“三个代表”的典型之一向全国推出。
董子明男,48岁,郑州大学基础医学院院长,教授,医学博士,硕士、博士生导师,归国华侨,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人事部专家顾问委员会顾问委员,河南省抗癌协会常务理事,生物治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1988年至1998年留学美国,先后学习工作在哥伦比亚大学、康奈尔大学、耶鲁大学。1998年响应学校号召回到母校从事教学、科研和行政工作。在教学和科研上做出了突出成绩,主持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科技部、省科委、省教委等教学、科研课题6项。“人树突状细胞抗癌疫苗的研究”、“食管癌细胞DNA聚合酶B基因突变研究”两个重点课题取得重大突破,其成果已成功应用于临床,取得明显疗效。健康报、河南日报及中央电视台、河南电视台均有报道。他先后获“省文明教师”、“省师德标兵”、“省优秀员”、“全国师德先进个人”、“全国侨联科技进步带头人”等称号。获得省级教学、科研成果奖二项,厅级成果奖二项,发明专利一项。
陈泽民男,59岁,郑州三全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他1990年开发研制出国内第一颗速冻汤圆并率先实现传统食品产业化生产,带动了郑州及全省速冻食品行业的发展,使其成为河南的支柱产业,促成了北京饺子、天津春卷、郑州汤圆三足鼎立的格局。他创办的三全食品公司是国内生产最早、规模最大、市场网络最广的速冻食品生产厂家之一,2001年销售额突破2亿元,上交税金1400多万元,被省政府命名为“河南省速冻食品重点大型企业”,被国家工商总局命名为全国520家“重合同守信用”企业。他本人先后被省政府授予“发展经济先进个人”称号,被省政协授予“优秀政协委员实业家”称号。他积极倡导并投身光彩事业,热心公益事业,先后捐款捐物400多万元。
齐飞男,57岁,许昌市政协副主席,省文联兼职副主席,著名剧作家,省管优秀专家。他的代表作《倒霉大叔的婚事》上演17年数千场,剧本和影视剧获国家多项大奖和文化部嘉奖。他创作的现代戏《皂角坪往事》、《王家湾的当家人》等获国家、省级大奖和全国优秀编剧奖,创作的40集电视剧《曹操》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创作的广播剧《倔老汉与叫驴的故事》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创作小品70余部,在中央电视台、河南电视台等播出。2000年中国剧协、省文化厅、省剧协联合主办“齐飞戏曲作品研讨会”。2001年12月,《梨园春》推出元旦特别节目《齐飞折子戏·小品专场》晚会。2001年被评为“河南省文艺十佳”及许昌市“十大新闻人物”。创作的现代戏《颍河骄子》、广播剧《十里送别》、电视剧《倔老汉与叫驴的故事》三件作品,同时获2001年度河南省“五个一工程”奖。
王永民男,汉族,1943年12月出生,河南南召县人,北京王码集团公司总裁,鹤壁市荣誉市民,市委、市政府首席科技顾问,政协鹤壁市常委。1983年,发明“五笔字型”,解决了汉字输入计算机的世界性难题,被新华社、人民日报等新闻媒体誉为“当代毕”,多次受到、、胡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并先后6次赴联合国总部讲学。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院士称他为“将中国带入信息时代的人”。之后,在“五笔字型”的基础上,他又发明了“五笔数码”,较好地解决了网络时代汉字数字化输入问题。在2001年新华社播发的中国发明家协会的调查结果中,王永民被认为是我国最具影响力的发明家。2001年11月,北京王码集团公司与鹤壁宏大集团正式签订合资经营项目,投资1000多万元,在鹤壁新区兴建了高科技企业,推动了鹤壁市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张炳文男,61岁,中共党员,平顶山天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教授级工程师,省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他勇于创新,使企业规模扩大,竞争力增强。近年来公司荣获了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状。他积极探索公有制经济的多种实现形式,与民营企业、美国固珀公司和日本东芝公司先后组建了合资企业。推出了资本运营新模式,为国企改革提供了经验和借鉴。建立了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实现了产品升级换代。2001年“平高电气”股票成功上市,为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提供了新的契机。
马凤翔男,37岁,滑县建设工程公司经理,工程师,他自1985年进天津至今,承接工程50余项,面积80多万平方米,产值近8亿元,带出家乡富余劳力年均3000多人,还投资20多万元修建村小学和乡村道路。被滑县县委、县政府授予“致富楷模”荣誉称号,当选安阳市十届人大代表,建设厅“十佳”项目经理,被天津市评为“六大杰出进城务工青年”、“科学管理先进个人”。2001年被团中央等八部委评为全国“十杰”进城务工青年,受到了胡等中央领导接见。他的事迹在中央电视台、天津电台、天津电视台,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建设报、天津日报等新闻媒体多次报道,在天津引起强烈反响。
最新更新
推荐阅读
猜你喜欢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