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地区延续了千年的丧葬习俗:以死者为大为生者表孝心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前些日子,九十六岁高龄的大姑老了。大姑是早上九点多离世的。大姑离世后,我表哥第一时间联系到我们,算是先行给娘家人报丧。按照现有的丧葬习俗,我们娘家人也要第一时间赶到大姑家里,听大姑的家人讲述大姑的死因,然后,再和大姑的家人商量着如何操办她的后事。
紧赶慢赶,我们一行人赶到大姑家的时候,已是中午了。表哥一见到我们,眼泪立马就流了下来。我们赶紧安慰他,劝他节哀顺变。
待到坐下来,表哥先是讲述他母亲的死因,以表其孝心,接着,是征求我们的意见,如何操办大姑的后事。
我们也知道,表哥只是按照既有的习俗和套路,一步一步地按照祖辈延续下来的丧葬规矩,正在操办着大姑的后事。
表哥征求我们的意见,我们客气有礼地对表哥说道:“你对俺姑的孝顺,我们都知道。我们这边没什么意见,依照你们这边的规矩,你看着操办就行了。你比我们操心。”
表哥我们坐着说了一会儿,就到了给大姑烧纸的环节。表哥来到停放大姑的床前,掀开被褥,让我们看了一眼大姑新换的穿着。
看完大姑的穿着,我们给大姑烧了烧纸,跪在地上磕了几个头、哭了几声后,这次来的礼数,也就结束了。
大姑定在三天后下葬。大姑下葬那天,我们再一次来到大姑家。到了村口,表哥领着孝男孝女,跟在后头的响器班一路吹吹打打,迎接到村口。表哥他们一来到我们跟前,便跪在地上,放声大哭,我们一个个赶紧走到他们跟前,男人搀扶男人,女眷搀扶女眷,劝着他们节哀。
在吹吹打打声中,我们来到了大姑的灵前。在大姑家的院子里坐了一会儿,大概到了十二点钟的样子,作为娘家人,表哥家人掀开棺材盖,我们再一次看了一眼大姑的被褥衣服和棺材的厚度。表哥征得我们的同意后,才指挥着家人,盖上了棺材盖,钉上钉子。到了吃饭的时候,我们娘家人自然是坐在上席。饭菜上罢,是孝子看菜环节。表哥来到我们吃饭的桌前,再一次下跪,然后,我们才开始吃饭。
下午两点起殡。送殡的队伍行到村子路口时停了下来,然后,安排着娘家人、大姑的女婿、外甥们行叩头大礼。在这场叩头大礼中,最低的礼数是九叩礼,也称为懒九叩。我二表姐夫叩了三十六叩礼,两个表姐夫的几个儿子、女婿们,大都是叩的二十四叩礼。
叩头礼毕,表哥家请来的专业哭灵人上场了。哭灵完毕,又是吹吹打打,送大姑到祖坟下葬。
送走大姑的第二天上午,表哥他们还要去我家祖坟里卸孝。接下来,便是表哥一家人七天一上坟,直至七七四十九天,七七一过,一整套的丧葬礼数,才算完毕。
在工业化的时代,即便这套丧葬习俗依然繁琐,但不少环节所使用的器具,烙下了工业化的特征。吃饭用的碗筷是一次性碗筷;饭菜都是饭店配好的,拿到家里热热就行了;棺材上的图案是雕刻机刻的,精美绝伦;起殡时,旧时的抬棺人被吊车取代,稳妥稳当;吹响器的班子都配有大音箱,吹累了,就放音乐听;灵棚是可以重复使用的充气式灵棚。等等等等,只要肯花钱,办后事时要多排场就有多排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