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江河号子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江河号子是流传于黄河,长江流域远的传统民歌。远古时代,人们在与大自然搏斗时发出的呼喊声;收获时,愉快地敲击石块、木棒,发出的欢呼声和歌唱声,形成了最早的民歌——劳动号子的“雏型”。号子产生于劳动又服务于劳动,既是劳动的工具,又是劳动的颂歌,其文化内涵和社会功能明显。有的号子抒发了劳动者复杂的情感,有的反映了地理环境的特点,有的则描述了民俗风貌。
2008年6月7日,江河号子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独具魅力的号子,在我国近现代音乐史上曾有过辉煌的一页。如在抗日战争时期诞生的《黄河大合唱》,第一乐章《黄河船夫曲》就采用了劳工号子的形式。其鲜明的民族风格、强烈的生活气息和艺术感染力,极大地激发了民族精神。近几年来,“川江号子”和“黄河号子”相继被国务院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加以保护和传承。
黄河号子属于劳动号子的一种,我们的先民在与洪水的抗争中,共同协作,逐渐形成有一定节奏、一定规律、一定起伏的声音(号子)。黄河号子,在我们祖先“嗨哟嗨哟”声中横空出世。
黄河治理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的工种,黄河号子也相应分成许多类别,诸如抢险号子、夯硪号子、船工号子、运土号子、捆枕和推枕号子等,各地区出现不同的流派,各种号子异彩纷呈,争奇斗艳。
据《宋史·河渠志》记载:“凡用丁夫数百或千人,杂唱齐挽,积置于卑薄之处,谓之埽岸”,这种“杂唱”就是号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淄博烧烤店老板回应“员工超负荷工作停业休整三天”:不是钱的事,现在要“保命”
6月发布,售价2万?苹果备战MR头盔,多款定制软件即将上线上海车展:汽车价格普遍下调,新能源已成常态
iPhone 15 Pro 系列或新增“Action”按键,带来新按键组合
最新更新
推荐阅读
猜你喜欢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