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態視野下河南區域文化產業發展對策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文章借助文化生態學的學術視野,對河南文化產業及文化生態現狀進行綜合分析,提出了打造區域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凸顯區域特色文化,實施錯位發展﹔培育農村創意文化產業,保護和傳承鄉土文化﹔注重原創繁榮文藝創作,打造“豫”字號文化品牌優勢等區域文化產業發展對策。
中原經濟區國家戰略已經啟動,河南正在承接經濟發達地區大規模的工業產業轉移,中原地區將成為中國經濟新的增長板塊。隨之而來的是河南經濟、科技、社會發展及文化生態環境將產生巨大的變化。本文借助文化生態學的學術視野,對河南文化生態和文化產業發展現狀進行綜合分析,進而對如何依托區域文化資源優勢,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構建合理的區域文化產業發展戰略提出對策建議。
文化生態學概念最早是由美國人類學家朱利安‧H‧斯圖爾德1955年提出:“文化生態學是就一個社會適應其環境的過程進行研究。它的主要問題是要確定這些適應是否引起內部的社會變遷或進化變革。”“這一方法要求對社會和社會機構之間以及它們與自然環境之間的互動進行考察。”[1]斯圖爾德認為文化多樣性是以生計為中心形成的,是人類適應多樣化的自然環境的結果,文化與環境之間既相互作用又相互關系,文化之間的差異是社會與環境相互影響的特殊適應過程引起的。他認為社會對環境的依賴或適應程度隨文化(特別是技術)的發展而變化,自然環境對於生物屬性的人類具有強大的規定性,所以早期的和簡單的人類社會更直接地受環境的影響﹔然而作為社會的文化的人類對於自然環境卻具有超常的認知、利用甚至改造的能力。較發達國家經濟機構“強大的經濟擴張滲透到本地社會中,並且通過更新土地利用和其他資源利用方式,以及輸入外來的政治和經濟方式,從根本上改變了當地社會”[1]。
自然生態學強調保護物種多樣性以增加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因為保護生物群落中物種種類的多元化和各種類的相對均勻度能促進物種關系復雜化,也就維護了生態的平衡和穩定。“民族文化生態是一個民族的物質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在歷史上形成的結構系統,及其與自然、地理、社會環境相輔相成、彼此依存關系的綜合體現。”“保護文化生態的平衡可以使個體、民族、國家謀求多樣性生存和穩定發展,使人、生物、自然界保持和諧和統一。”[2]文化生態學理論啟迪我們:一個國家或地區的文化發展首先要保護文化的多樣性,在文化生態建設中積極維護各種有價值文化,避免文化類型的減少,將大大有利於文化的繁榮發展。同時,我們要順應世界潮流,發展文化創意產業,解放文化生產力,增強文化軟實力,促進產業創新和結構優化,從而有效地促進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河南傳統文化產業已成規模,創意文化產業初露端倪。2005年以來,河南文化產業發展迅速,連續4年增加值增長超過15%,文化產業增加值增速明顯高於生產總值增速,2009年文化產業增加值623億元。按照國家統計局新的統計制度統計,2010年河南文化產業法人單位實現增加值367.13億元,同比增長15.9%。年增速高出同期GDP增速3.7個百分點,高出第三產業增速5.4個百分點(數據來源:河南省統計局,2011年8月)。河南文化產業依然是經濟增長新亮點,然而與文化產業發達省市相比差距明顯。國家統計局報告顯示,2010年我國文化產業法人單位增加值達到11052億元,佔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重達2.75%。北京、廣東、江蘇、山東4省市文化產業增加值均已突破千億元。
綜觀北京、廣東、江蘇、山東4省市文化產業發展,均呈現出以下共性:文化產業規模不斷擴大、經濟效益大幅提高、文化體制改革成效顯著、新興文化產業快速發展、非公有資本比重上升、民營文化企業成長迅速、文化“走出去”步伐加快。[3]反觀河南文化產業還存在著結構不合理、條塊分割等問題,新聞、出版、廣電、報業、演藝等傳統產業具有優勢,已形成大中型骨干企業集團,農村特色文化產業已初具規模,但是文化創意產業卻剛剛起步,數字出版、動漫、網絡游戲、移動電視、工業設計等新興文化產業發展緩慢,處於相對弱勢地位。報業、出版、廣電三巨頭依然各自為政,壁壘森嚴,跨媒體經營困難重重,難以打造跨地區、跨行業、跨所有制資源整合的超大型文化企業集團。這種狀況制約了文化產業規模的擴大和經濟效益的大幅提高。當前,大力發展文化創意產業是各國和地區在國際競爭中獲得競爭優勢的一致選擇。河南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滯后,影響了文化產業的快速發展,也影響了河南文化資源的深度開發。
河南當代人文藝術生態充滿活力,具備打造文化品牌的實力。河南當代人文藝術生態是指文學、藝術、新聞、出版等文化群體的現實生存狀態、發展能力及影響力。中原作家群是中國文壇上一支活躍的勁旅,涌現了姚雪垠、李?、劉震雲、二月河等聞名全國的作家及其作品。河南戲曲藝術特色鮮明,豫劇、曲劇、越調及其他劇種競相爭艷,《花木蘭》、《穆桂英挂帥》、《朝陽溝》等劇目享譽全國,我省目前從事戲劇工作的專業人員將近3萬。河南攝影界、攝影家在中國影像界的成就顯著,已具備某種榜樣性與文獻典籍功能。河南是書法繪畫藝術大省,書法氣勢雄渾,繪畫凝重厚實。中原畫派主要代表人物的作品曾轟動全國。[4]河南啟動“鄭汴洛文藝精品工程”以來,舞蹈演藝界掀起了原創文化產品熱潮,舞劇《風中少林》、情景交響樂《木蘭詩篇》、舞蹈詩《河洛風》、歌舞劇《清明上河圖》飄紅中州大地。河南戲劇、舞台演出持續活躍,到2010年實現了全國文華大獎“四連冠”,入選國家舞台藝術精品工程“十大精品”、“五連冠”的成績。特別是《風中少林》榮獲各種獎項,如第五屆中國舞蹈“荷花獎金獎”、入選2006年度國家舞台藝術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劇目”、獲中宣部第十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優秀作品獎等﹔幾年來連續在幾十個國家、地區和城市舉行商業演出,創造了幾千萬元的商業價值。河南廣播電視、新聞出版在全國處於領先水平。河南電視台的品牌欄目《梨園春》、《武林風》、《華豫之門》依托河南豐厚的戲劇、武術、文物文化資源而創辦,贏得了巨大的經濟效益,獲得各種殊榮。中原出版傳媒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產業規模提升,社會效益顯著,進入2010年國內文化企業30強名單。總之,河南當代人文藝術生態具有良好的發展能力,在全國有相當的影響力,顯示了河南文化生態的實力。
鄭汴洛一體化,打造區域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數字技術、雲計算、物聯網的融合是文化創意產業高端發展方向。鄭汴洛處於中原城市群的核心地位,集聚了河南絕大部分高校,交通發達、現代產業基礎雄厚、文化存量、人才儲備、人文環境、政策、技術、資金等基本條件是河南最好的地區,十分有利於發展區域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可以發展圍繞人才資源豐富的高校集聚成的高校依托型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形成若干個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文化產業園區。
這個地區將承接東部地區制造業的轉移、落地,要積極推進文化創意產業與制造、信息、地產等產業融合,通過高科技的介入、設計改造、創意提升促進第二產業向第三產業轉型,不斷提升文化創意產業的規模、質量和效益,打造跨地區、跨行業、跨所有制資源整合的超大型文化企業集團,形成對全省文化產業強勁的中心輻射、龍頭帶動作用。
凸顯區域特色文化,實施錯位發展。省域中心城市必須立足地域文化資源優勢,以市場為導向,實施錯位發展,力爭人無我有,避免“雷同化”﹔強化主導產業,加強相關產業的配套發展,形成產業集聚效應。積極推進文化創意產業與古都古城保護、舊城區改造的有機融合,盡可能地保存各種文化遺存的完整性,維護同一空間環境中多元異質文化的永久共生,樹立以人為本、建設宜居城市的理念,激活歷史街區的文化生命力。保護和延續歷史文化名城的文脈,為城市增添歷史與未來、傳統與現代、時尚與經典交融的人文景觀,以文化創意產業的快速發展帶動城市經濟的快速持續發展。例如,安陽以殷墟大遺址公園和中國文字博物館為依托,整合羑裡城、曹操高陵等資源,打造以殷商文化為代表的區域特色文化產業。洛陽應大力弘揚河洛文化,以牡丹花會、河洛文化節為載體,積極發展旅游、節會、影視、演藝、會展等文化產業。南陽深入挖掘開發楚漢文化、玉文化、醫藥文化、佛教文化、衙署文化等特色文化,努力打造鎮平玉雕、張仲景醫藥和工藝美術三大文化產業集群。
培育農村創意文化產業,保護和傳承鄉土文化。鄉土是自然與文化的詩意聯系,各地活躍的傳統民俗活動既保持了這種詩意聯系,又傳承了鄉土文化。當代人逐漸意識到,還需要更內在、更神秘的精神和情感需要——與宇宙、歷史、群體和生命整合的歸屬感,也即所謂“詩意地棲居在大地上”。這種歸屬感產生於鄉土社會,並沒有隨著鄉土社會的消失而消失,而是以模仿、更新或扭曲的種種形態進入當代文化空間,成為當代審美文化生態的一部分。[5]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許多傳統文化瀕臨滅絕。在新型城鎮化建設中,要注重建設文化城鎮、宜居城鎮,保護農村生態環境,營造田園風光,不斷擴大村鎮公共文化設施面積,落實文化惠民工程,在農村實施“文化消費補貼計劃”,提高農民文化消費水平。政府在戰略上要高度重視農村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在資金、稅收等方面給予政策扶持,通過完善信息通信網絡和技術創新平台,為農村文化產業提供技術支撐系統。引進和培養高水平的創意設計人才,提高農村特色文化產業創意設計水平。研究消費時代年輕消費者的需求,在民間演藝、民間工藝品設計中融入時尚和流行元素,贏得新生代消費者的喜愛,從而贏得市場。發展農村文化創意產業能大大拓展傳統產業的發展空間,文化創意產業通過數字化、網絡化、高科技技術支撐加上移動化技術的應用,將傳統文化中的精髓延續下來,既有效地傳承,又在內容或形式上有所創新。
注重原創繁榮文藝創作,打造“豫”字號文化品牌優勢。實踐証明,創新性創意才能被規模化產業化開發。“這個創意,既包括新穎內涵的原創文化及其衍生文化的創意(原始文化創新),也包括對現有文化資源進行重組、整合后派生出新的具有震撼力的文化產品的想法(集成文化創新),從而依靠其創造出巨大的文化附加值。創意經濟要成為新的發展范式。”[6]當前,履行華夏歷史文明傳承創新區的使命,就是要努力打造原創性文化品牌體系。
原創性文化產品是文化產業的動力和源泉,河南文化工作者要根據文化消費市場的發展來調整原創文化產品的結構,增加表現當代現實生活的內容: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河南人的“三平”精神、重大節慶、重大活動、平民百姓的冷暖人生,林林總總都是創意的素材庫。進一步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創新人才任用制度,採取特聘專家制、項目合作制、設立工作室等靈活多樣的形式,大力引進全國知名的高端文化人才和拔尖人才。以包容和開放的胸懷吸納和借鑒世界上一切先進文化,探索原創文化產品內容與形式的創新模式,以促進中原文化的創新性發展,對中原傳統優秀文化資源賦予現代闡釋﹔推動各類藝術競相發展,既要多出精品力作、名家大師,又要“百花齊放”、爭奇斗艷,打造“豫”字號文化品牌優勢,讓中原文化在服務當代人的文化精神需求中煥發新的生命力。
[本文為2011年度河南省政府決策研究招標課題《河南文化生態建設與區域文化產業發展戰略研究》(項目編號:2011B248)階段性成果]
[1]朱利安‧斯圖爾特.文化生態學[J].潘艷,陳洪波,譯.南方文物,2007(2).
[3]姜天驕.2010年文化產業1000億元增加值是如何突破的[N].經濟日報,2011-10-09.
[4]吳聖剛.論當代河南的精神生態[J].河南社會科學,2006(3).
[5]高小康.從審美文化研究到審美文化生態研究[J].學術研究,2010(11).
[6]中國文化產業發展報告(文化藍皮書2009)[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9:14.
三大養老保險銜接吳英案中案開庭微博女王爭奪戰刷卡手續費下調政府攤派高息集資馬拉鬆選手死亡模特假冒警花交警 亂罰款公務車武漢扔煙頭中超亞冠四席營養餐缺斤短兩航母style范冰冰 章子怡酒鬼酒暫停產阿拉法特 驗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