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产188

您好,欢迎访问我们的网站,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榜样!第五届“感动周口”十大人物揭晓(附主要事迹)

2023-04-18 20:54分类: 河南名人 阅读: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疫情突袭,他把心和武汉紧紧连在一起,王国辉用军人本色,书写大爱传奇;段雪亚,用专业技能实现周口及援鄂医护人员全部零感染;李景春,奔赴沈丘督导,25个日夜,生命在抗疫他乡终结;刘海燕,让人泪奔的“隔空拥抱”成为华夏儿女抗击疫情的最美画面;胡奔奔,在武汉38天,被誉为“周口为抗疫拼尽全力的90后女孩”。

  王国辉,男,汉族,中共党员,现任沈丘县白集镇田营行政村党支部书记。1996年参军,在武汉服役17年,参加过1998年抗洪、2008年冰灾救灾,先后荣立三等功6次。三年前退伍返回沈丘老家后,带领村民发展大棚蔬菜种植,使近500人因此脱贫,曾被评为全国模范退役军人,2018年被选举为村党支部书记。

  得知武汉疫情后,大年三十,他从自己的蔬菜种植基地采摘5吨蔬菜,连夜独自驾车500公里送到正在建设的火神山医院工地。第二天中午返回后,他直接住进蔬菜大棚自我隔离,通过手机指挥全村党员干部组成巡逻、排查、宣传、送菜等小分队,在进出路口设卡测量体温,进行车辆消毒,对村里人员进行摸排、分类防控,自费为村民发放口罩4000个,向社会捐2000个,隔离结束后带领党员干部日夜坚守防控一线人无一人感染。

  王国辉的武汉“逆行”,让他收获了亿万网友点赞,同样也感动着沈丘县爱心人士。2月24日,爱心人士联手订购了王国辉30吨蔬菜,并委托他把这些蔬菜送到武汉。3月1日,王国辉又受沈丘县党委政府委托,为武汉一线环卫工人和部分小区、医院送去150吨爱心蔬菜。

  王国辉能够三次武汉“逆行”并非偶然,他始终以党员、军人标准要求自己的他,以实际行动彰显了一名员的情怀和担当。其事迹先后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焦点访谈、《人民日报》、新华社客户端等中央媒体报道后,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先后被表彰为“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全国优秀员”、“中国好人”、“全国模范退役军人”、 被全国妇联评为“全国抗疫最美家庭”、“河南省最美家庭”、人选河南省疫情防控中的‘身边好人’、“周口市劳动模范”、“周口市优秀员”和周口市“创业之星”。

  守本土、援武汉。在疫情防控主战场上,周口市新冠肺炎医院感染防控专家组副组长段雪亚倾尽全力,战绩非凡。

  疫情突袭,有着16年感染防控经验的她,敏锐的觉察到这次疫情的严重性和复杂性,紧急修订医院感染防控应急预案、制度及流程107项,第一时间向全市医疗机构发布。组织全市感染防控培训60场次,组织防控一线场次,流水线式量产出周口首批防疫卫士。她每天奔波于周口7县1市2区的定点收治医疗机构,指导规范隔离病房、指导疫情防控工作,每天行程数百公里,平均每天接咨询电线多个。大年三十和初一,她还奔波在路上,每天只吃一顿简单的工作餐。在她的带领下,周口市各县市区迅速建立起卓有成效的感染防控体系,为千万人口的周口市筑起一道可靠的防控墙,实现了全市医护人员零感染。

  2月下旬,作为周口市援鄂医疗队的唯一一名感染防控专家临危受命,她顾不上年仅3岁的儿子,未与家人道别便匆匆奔赴武汉。援鄂期间,她每天五点半起床,巡查院感流程的落实情况。为医疗队制订了详细的培训计划,对进出污染区的医护人员进行无缝监控,深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重症病房查找风险点,促进病区持续提高感控质量,实现了周口援鄂医疗队零感染。2020年9月8日荣获“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称号,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接受了表彰。

  李景春,男,汉族,1965年9月出生,大学学历,中共党员,1983年入伍, 1992年服役期满转业参加公安工作。

  从警28年以来,始终保持党员本色,在思想上积极主动,在政治上严格要求,在在工作中积极进取。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后,周口市公安局担负全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第三督导组分包沈丘县,他于1月26日主动向支队领导报告,申请去疫情防控一线督导工作,并说:“我是一名转业军人,从警28年,党龄33年,家属身体好,孩子已工作,家里没啥牵挂,此时派我冲锋陷阵最合适!”。督导期间,他和督导组其他成员不分昼夜,深入定点治疗医院、集中隔离点、乡镇村室、执勤卡点实地督导疫情防控工作落实情况。他坚持白天实地督导,晚上马不停蹄地收集汇总材料,没有睡过一晚踏实觉。特别是2月3日以来,沈丘县纸店镇连续出现了数名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一直牵动他的心,他冲锋在前,指导当地在最短时间查清了确诊病例活动轨迹,对排查出的密切接触者严格落实居家隔离措施,并督促所在镇村提高防控等级,充实卡口防控力量,从而为控制疫情蔓延争取到了主动,直至所有密切接触者解除医学观察,他那一颗悬着的心才放下来。

  2月20日,李景春和督导组其他成员先后深入到沈丘高铁站等多地,全面督导检查疫情防控工作。晚上八点多钟,他给妻子打电话说“我今天有点累了,先休息了”,不曾想,这竟然是夫妻二人最后的诀别!当晚11时许,李景春同志在驻地突发心肌梗死,经抢救无效不幸牺牲,生命定格在54岁,永远离开了他无比热爱的公安工作和期盼他回家的亲人。

  刘海燕自参加工作以来,始终坚守在护理第一线,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在十万火急的疫情面前,作为员的刘海燕没有后退。本在骨科病区工作的她,毅然决然第一时间报名请战,申请到最危险最需要的一线隔离病房去。

  病毒无情人有情。她在抢救、救治病人中,视病人为亲人,每天不仅都要给病人输液、做各项治疗,记录各项身体指标,还与病人进行谈心交流,关心安抚,稳定他们的紧张情绪,鼓励他们早日战胜病魔。特殊时期和特殊环境里工作,势必给家庭和亲人带来一些惊慌和担心,一周后,女儿和丈夫带着她最爱吃的饺子来到隔离区外,当看到宝贝女儿相距几米站在自己面前哭诉着心里的思念,而作为母亲的自己却不能抱一抱她,作为一位母亲,一名员,发自内心的几句话脱颖而出:“乖,妈妈在这打怪兽那,你忘了吗?妈妈是一名员,员啥都不怕,等战胜病毒后,妈妈就回去了,你要听话”。短暂的母女相见,也只能利用隔空拥抱的形式来表达母女之情。

  刘海燕与女儿隔空拥抱的镜头,让无数人看的泪奔,成为华夏儿女抗击肺炎的一个经典镜头。作为一名护理岗位上的员,刘海燕始终牢记党的宗旨,用实际行动“守初心、担使命”充分展现党员形象。

  胡奔奔,女,29岁,中共党员。自参加工作以来,处处以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立足本职,恪尽职守,主动发挥模范带头作用。郸城疫情发生后,胡奔奔带领团队第一批进入隔离病区开始与病毒进行激烈的斗争。7天全封闭工作任务结束后,因工作出色“火线天隔离观察期结束后,胡奔奔离开宾馆还不到三个小时,就向组织递交了一份请战书,主动要求加入援鄂医疗队。

  抵达武汉之后,胡奔奔过硬的专业知识,得到了领导的认可,入队后被分配到李兰娟院士工作团队,后因业务能力突出被召回,被分配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14病区工作。工作期间,胡奔奔设身处地站在患者的角度考虑问题,给了患者极大的心理安慰,对其自身的康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被患者们交口称赞,称之为最贴心的人。援鄂期间,胡奔奔在武汉危重症新冠患者病区连续奋战38天,圆满完成任务,为周口和河南人民赢得了荣誉和称赞。

  人民论坛网、中国日报中文网、新华网、光明网、大河网等媒体,以《周口:90后女孩胡奔奔为抗疫拼尽全力》为题,对胡奔奔先进事迹进行了报道。

  舍生忘死、处险不惊,数十次重特大灾害事故,他挺身而出。不辱使命,忠诚为民,疫情袭来,他再次留守岗位。赴汤蹈火铸就铁血雄风,护佑生命尽显满腔赤诚。

  党彦龙,男,汉族,中共党员,1987年11月出生,2005年12月入伍,现任周口市消防救援支队特勤站政治指导员,十五载消防生涯参加各类灭火救援战斗5000余次,成功处置兴安液化气站泄漏、迈奇能源爆炸事故、豫晋两省联合救助坠崖驴友、“7.9、7.19”抗洪抢险、温比亚城市内涝等多次重特大灾害事故,营救遇险群众500余人,挽救财产损失数千万元。荣立个人“三等功”3次;荣获“全国119消防先进个人”“河南青年五四奖章”“河南省青年岗位能手”“河南省人民满意的政法干警”“河南省优秀人民警察”“河南省最美消防人”“最美新乡人”“新乡市道德模范”“周口市道德模范提名奖”“周口市最美青年”等荣誉42项。

  2020年,是他在队过的第13个春节。春节前夕,妻子分娩,本已安排休假的他,毅然放弃了照顾妻儿的机会,连续坚守在防疫防控和应急救援一线日,沙颍河中州桥群众溺水,他奋不顾身两次下河救人,成功解救两名遇险群众;7月21日,我市遭遇特大暴雨,他身先士卒带领指战员连续奋战四昼夜,抗洪排涝14处,快速解决5万余名居民出行难题;9月14日,芙蓉街民房爆炸坍塌,他冲锋在前冒着二次坍塌的危险,科学高效搜救4名被埋压人员。疫情防控和防汛救灾期间,组织捐款捐物3万余元,消毒清理库室场所8500余间次,车辆器材万余件次,编制疫情防控和应急救援处置预案、操法35份,开展实战演练、操法训练23次。他的事迹被中央和省、市级多家媒体宣传报道,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肯定和人民群众的普遍赞誉。

  善行无疆,赤心滚烫,一项项荣誉皆成过往。面对疫情,他多次捐款,还有12000元的特殊党费,那是他以弱似尘埃的行动感恩社会、守望相助的热肠。

  王勇,男,汉族,中共党员,1980年10月生,现任西华县人民检察院办公室副主任。身为党员的他不仅在工作中始终坚持牢记党的宗旨,奉行自己“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做事”的准则,在生活中也是一名助人为乐的好榜样。

  2020年伊始,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牵动着每一个人的内心。1月25日,农历庚子年大年初一,王勇就匆匆赶到西华县红十字会,捐款1万元。王勇他随时关注着疫情的发展。两天后,当了解到周口市的抗疫医用物品多处告急的信息后,王勇又坐不住了,又将工资卡里仅余的2000元取出来捐给了县红十字会。“这些钱正好是我3个月的工资。”当被人问及1.2万元对他意味着什么时,王勇说,“医护人员不顾个人安危冲在一线,我作为一名党员,只能通过特殊党费的形式尽一份力了。”1月28日,他又发动亲戚朋友捐款5000多元送到了西华县红十字会。

  王勇2009年被评为西华县道德模范;2017年被评为西华县优秀政协委员;2017年获得道德模范提名;2017年1月被周口市文明办评为优秀志愿者;2017年3月被共青团周口市委评为优秀青年志愿者;2018年获得西华县“五一劳动奖章”;2018年被河南电视台评为慈善公益公众人物;2018年被西华县县委县政府评为首届“最美西华人”;2011年以来,被市检察院荣记个人三等功”四次,记“个人嘉奖”一次。

  他俯身在党建最基层,用一系列农业经营新模式惠及群众。他带领村民开展“听党话、跟党走、报党恩”主题教育,培养了健康的“时庄文化”、铸就了新时代“时庄精神”。

  时兴荣,周口市淮阳区四通镇时庄村党支部书记。连续五届省人大代表、全省优秀员、省劳模,市级荣誉更多;今年10月份又获得全省脱贫攻坚奖。

  他用钉钉子精神俯下身子潜心研究农村问题;他用满腔热情带领全村脱贫致富乡村振兴;他用超前眼光布局时庄未来发展。他创造性地探索出了解决很多农村发展问题的方法,偏僻的小时庄如今知名度越来越高,他的事迹感动了社会各界,每天都有专家、学者、社会各界到时庄交流心得,参观学习。新闻媒体采访报道,学习强国多次推广学习。不等不靠找出路。时兴荣经常奔波在外,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没有经费就自己掏腰包,啃过馒头,吃过泡面,车里睡过觉,四处奔波,先后引进了企业四家,成立了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开办了集贸市场。创新模式同致富。为促进贫困户增加收入,时兴荣引导贫困户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集思广益,大胆实践,推行了“一降一提双增一服务”农业经营新模式,每亩每年投入260元,相比传统种植模式减少投入150多元,增加收入180多元,综合效益每亩达到300元以上。既要富口袋,更要富脑袋。在时兴荣的带领下,富裕起来的时庄村以听党话、跟党走、报党恩为主题,开展“人人都要有信仰,跟着中国;家家幸福要感恩,言行一致正能量”宣传教育活动,培育了健康的“时庄文化”,铸造了坚强的“时庄精神”。

  “为国而审,为民而计”。他勤勉敬业的精神坚如岩石,他清正高洁的品格宛若青松。他以36岁的生命谱写了青春赞歌。他就是废寝忘食、因公殉职的模范审计干部刘岩松。

  刘岩松,男,汉族,1983年3月出生,中共党员,周口市审计局行政事业审计二科科员。

  刘岩松同志15年如一日,秉持“为国而审、为民而计”的理念,以对党忠诚、信念如磐的政治品质,以不忘初心、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以勇于担当、勤勉敬业的奉献精神,以清正廉洁、依法规范的职业操守,以默默无闻、淡泊名利的道德情操,生动诠释了一名普通员应有的高尚情怀,谱写了一曲不忘初心、不负时代、牢记使命、牢记担当的青春赞歌。

  刘岩松同志长期在审计一线默默奉献,先后参与脱贫攻坚、生态环境保护等重大项目审计46次,特别是近两年5次担任扶贫项目主审,以“精准审计”助力“精准脱贫”,促进资金拨付16亿元,推动政策落实43项。2019年,刘岩松同志在担任商水县扶贫和“一卡通”惠农补贴资金项目主审时,从制定方案到现场调查、获取证据、撰写报告都全程参与,几乎每天加班,常常干到凌晨一两点。在持续发高烧的情况下,仍然坚守岗位,2019年6月10日,因脑膜炎医治无效,不幸去世,年仅36岁。

  中共河南省委、中共周口市委、中共周口市直机关工委先后追授刘岩松同志“河南省优秀员”“周口市优秀员”“市直机关优秀员”等荣誉称号。他担任主审的多个审计项目获得省审计厅通报表彰,个人多次荣获审计系统“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雪域高原,用刻苦成就军人荣光;“湿水装填法”、改进炮用工具,他用智慧铸就强军梦想;突发险情,他只身前行,临危不惧,沉着排险,彰显英雄担当。

  王艳峰,男,汉族,河南沈丘人,1982年1月出生,2001年12月入伍,党员,本科学历,三级军士长军衔,现系西藏军区某部火炮技师。入伍19年以来,因工作实绩突出、完成任务出色,先后荣获 “全军优秀士官人才奖二等奖”西藏军区“十大杰出士官标兵”,西藏自治区“西藏青年五四奖章,1次荣立“二等功”,3次荣立“三等功,多次被评为“优秀员“优秀士兵”“优秀学员”优秀士官”、“优秀班长”和“装备管理先进个人始终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强军思想为指导,在各类媒体上稿20余篇,坚持为驻地进行捐资助学和国防知识讲座、亲民为民助民活动,事迹被《人民陆军》《西藏日报》《高原战士》等报道。

  王艳峰在执行专项任务期间,在海拔4600米的任务地域,每天连续奋战15个小时以上,一人搬运土石70多方、沙袋1300余袋、圆木800余根,“关键时刻”立起了士官的“好样子”先后完成20余次各类大型演习保障任务,参加某代号跨区演习任务时,助力取得“四个首次,四个创新”成果。创造性地提出湿水装填法”提高某型火炮射击装填效率,推陈出新摸索出某弹种新的使用方法技巧参加某新型火炮试验任务时,大胆改进革新炮用工具4项,向研制单位提出改进建议13项并在后续生产上得到应用,自行研制闩体吊装工具1套,行程开关信号采集器2套受到上级领导和院校专家的高度赞扬。

  他有“一定为家乡做点贡献”的坚定信念。退伍后创建锅炉集团起家,创办医院仅仅5年,先后支出100多万元开展送医送药下乡等活动。疫情期间,捐款捐物38万元,心系群众,大爱无言。

  王永兴,男,63岁,太康县符草楼镇明光集行政村人。2019年7月王永兴荣获“全国模范退役军人”称号,2018年7月荣获“第八届优秀复转军人年度人物提名奖”, 2018年10月,荣登“中国好人榜”。2019年2月,荣获周口市“优秀履职人大代表”。2019年1月,荣获周口市“最美扶贫企业家”、“优秀员”荣誉称号,多次荣获周口市“劳动模范”,2020年8月荣获“建行杯”创业创新大赛二等奖。

  1981年转业后,他白手起家创建了河南永兴锅炉集团,拥有4个子公司和1个科技研发中心。2015年3月,他筹建的周口永兴医院正式开业,5年来,王永兴组织送医、送药下乡等活动200余次,发放价值3000多万元的就医优惠卡3 万余张,药品20余万元,免费开展各项生化检查5000余人次,资助贫困人群3000人次,支出救助金90万余元,慰问金10万余元。多次带领医护团队慰问军烈属、五保老人、孤寡老人等,并为全县3000余名伤残军人免费体检,家境困难的战友,减免医疗费用,投入金额达150余万元。

  疫情期间,王永兴捐赠口罩、防护用具、药物及发动党员捐款共计38万元。而现在仍然时刻准备着,国家有需要,人民有担当,“疫情不退,战斗不止”。王永兴坚信:在党中央和习主席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能够取得最终的胜利。

  她长期在贫困家庭之间奔波,20多名特困生在她的呵护下健康成长。作为“民间河长”,她带领志愿者痴心守护母亲河。她说:俯身向下,只为魅力周口,和谐向上!

  孙彩云,女,47岁,周口市慈孝文化促进会会长。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 孙彩云组织“民间河长”的志愿者们始终坚持在疫情防控第一线,到分包小区执勤站岗,并组织志愿者们携带防寒服、电水壶、饮用水、方便面、水果等物品,先后到周口北高速口、安罗高速口疫情防控点,看望慰问日夜轮守一线的执勤人员。

  她组织 “民间河长”当好“五员”,即当好巡查员,监督沿河周边企业污染排放,发现河面漂浮物、河岸垃圾、河道违建及偷排偷倒等问题并及时上报;当好宣传员,积极宣传“全面推行河长制”理念,向沿河群众传达区委、区政府的治水决心,呼吁群众积极参与“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当好参谋员,发挥熟悉环境与民情的优势,积极建言献策,为治水提供合理可行、切合民意的建议;当好联络员,及时向区、乡、村责任河长反馈周边群众对于治水的意见和建议,搭建政府与群众之间的沟通桥梁;当好示范员,带头遵守治水护水法律法规,从自身做起,当好表率,形成带动示范效应。

  孙彩云近两年帮助困难家庭人员数百人,并把特困家庭和20多个学生列为长期帮扶的对象,定时为他们送上生活所需,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和学习困难。其中包括单亲家庭的侯曼曼和困难家庭的贾浩。她助人的理念是“授人与鱼,更要授人以渔”,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90后的你风华正茂,事业有成,从创业之初,你就把公益和发展同放在事业的天平,你创建的爱心基金,如春风吹暖大地,彰显新生代的情怀和青年企业家的格局。

  王文涛,周口市川汇区人大代表、民盟盟员、周口市慈善总会众恒公益工作委员会会长、周口市汽车行业流通协会副会长、众恒爱心基金创始人、中原众恒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他热心公益事业,关注;多年来,他累计资助公益活动100多次,捐助物资及款项达200余万元,并先后获得“2018年度、2019年度周口市川汇区优秀人大代表”、“2018年度、2019年度优秀盟员”“2018周口市十大公益人物”、“周口市2019年度公益突出贡献奖”“2020年周口最美青年”等多项荣誉。在公司成立之初,就把公益事业与企业社会责任放在了首位,并带头出资成立了众恒爱心基金。多年来,他始终致力于慈善公益事业,资助公益活动100多场,捐助物资及款项达200多万元。

  庚子新春,疫情蔓延。他积极响应各级党委和政府统一部署,组建“中原众恒集团青年突击队”,带领员工先后到15个疫情防控点发放宣传单,并为每个疫情防控点送去口罩、酒精等防疫物资免费发放给当地村民;号召组建由176辆网约车组成的“医疗保障车队”,免费为医务工作者提供服务;慰问抗疫一线的新闻记者、交警、环卫,为他们送去口罩、酒精等防疫物资;联合市中医院,设立4个志愿服务点,向市民免费发放爱心药剂茶...疫情期间,累计捐献口罩30000个、医用酒精60万毫升以及其它防控物资合计60多万元。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创业青年敢想、敢干、敢为人先的时代气息,用创新、奉献、担当展献了周口青年的良好精神风貌。

  9岁街头卖艺,而今国际舞台。无论是村庄,还是剧场,处处都有他精湛技艺绽放的光芒。输送人才,安排就业,扶危济困,改善民生,他用坚实的臂膀,扛起责任,勇于担当。

  余帅,项城人,生于1962年,项城市杂技艺术学校校长。9岁学艺,11岁跟随父母卖艺维持生计。1975年至1982年,先后到陕西、开封等地杂技团学习深造。1983年,组建《项城市越野杂技马戏团》,跻身于国内外文化演艺市场。

  2005年,余帅创办项城市杂技艺术学校。累计投资1.5亿元,先后从一个团发展到八个团,为社会培养输送演艺人才1500多人,为2000名贫困学生安排就业,真正实现了艺术扶贫,演出遍布世界各地。在校学生多数是来自农村的留守儿童和热爱杂技艺术的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学费、生活费、住宿费全免,资助学生完成学业,毕业后由学校负责安置就业。

  近年来,余家杂技每年在“周口一元剧场”、“项城市人民会堂”、公园、乡村等地演出650场次,参观人数达3万多人次,遍布项城21个镇办,走进300多个行政村,受众群体达18万人次。疫情期间向项城教育、文化系统捐款7万多元。2019年他自筹资金28万元,为家乡重新修缮村室、整修道路3.5公里,添置体育器材,为本村贫困户捐助生活用品等。2009年“余家杂技”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命名为“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在2018年中央财政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服务试点项目的立项中获得通过等众多荣誉。

郑重声明:本站旨在学习分享各地特产、美食、景点、文化和民俗等,文章均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QQ:21241043

上一篇:一直被黑的最惨的河南省综合实力到底有多牛?

下一篇:外地人来郑州游玩有一些“不适”直言:不像新一线城市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

关注我们

    特产188
返回顶部
brand86 365整形网 Axial Fa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