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名人录丨河南省济源市有哪些历史名人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济源市为河南省下辖的一个省直辖县级市(副地级市),也是河南省唯一的省直辖县级行政区,位于河南省西北部,黄河北岸,与山西省接壤。夏朝时曾作为都城称“原”,秦置轵县,隋开皇十六年(596年)设济源县。1988年6月撤销济源县,设立县级济源市,仍归焦作市代管。1997年不再由焦作市代管,由河南省直辖。2005年升格省辖市。 济源市因济水发源地而得名,是愚公移山故事的原发地;地处“太行八陉”之首的“古轵道”要冲,是豫晋交通的咽喉要塞,为传统中原文化的核心区域,是河南省公布的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济源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最具特色的是“一山一水一精神”。济源市区位优势明显,交通较为便利。地处河南洛阳、焦作和山西晋城、运城四市的中间地带,素有“豫西北门户”之称。济源历史上出过许多历史名人,今天我们就来说说济源市历史上知名的几个人物,欢迎各位朋友补充,让我们铭记那些在历史上作出贡献的名人。
葛荣晋(1935年8月—2023年1月8日),河南省济源市人,中国哲学和中国管理哲学著名学者,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
1960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并留校任教,1987年破格晋升为教授,担任博士生导师。1992年创办中国实学研究会并任会长。1993年被国务院聘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1年退休,后获返聘,继续担任博士生导师至2013年,在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长达53年。葛荣晋教授长期从事中国哲学、东亚实学和中国管理哲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是国内外知名的哲学教授、中国管理哲学专家,中国实学与中国管理哲学的主要开创者之一。2023年1月8日16时35分,葛荣晋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
从事中国哲学与东亚实学教学与研究五十年。其主要著作达26部之多。在海内外重要报刊发表中国哲学与管理哲学论文300余篇。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葛荣晋教授就在全国企业界和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山大学、中共中央党校等高等院校讲授中国管理哲学。近年,葛荣晋教授不仅多次主持与召开“儒商与企业管理学术研讨会”,而且多次与企业家对话,为高层管理者作中国管理哲学报告,深受欢迎,被学术界和企业界誉为“中国管理哲学第一人”。
李健(1918年2月—2007年4月28日),河南济源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少将。
1938年参加革命,1939年加入中国。抗日战争时期,他历任参谋、学员、副科长、科长兼副处长、分区参谋长等职,参加了百团大战和冀中抗日根据地反“扫荡”,参与指挥了解放任丘、肃宁县城,辛中驿攻坚战和河间、文安、新镇、子牙河东、大清河北等战役战斗。解放战争时期,他历任冀中军区司令部参谋处长兼河间市卫戍司令、晋察冀军区炮兵旅参谋长兼教导团团长、华北军区特种兵部队参谋长等职,参加了解放徐水、漕河、永清和保卫胜芳、攻打容城、清风店、石家庄、保定、太原、平津等战役战斗。
新中国成立后,1955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大校军衔,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曾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和独立功勋荣誉章。他历任华北军区炮兵司令部参谋长、炮兵司令部参谋长兼华北高射炮师师长、炮兵司令部参谋长兼第二十兵团炮兵主任、炮兵司令部参谋长兼炮兵第六师师长,北京军区炮兵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副司令员、司令员等职,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和1981年“华北大演习”,为推动新时期炮兵部队的全面建设做出了贡献。2007年4月2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9岁。
先轸(?—前627年),晋国原邑(今河南省济源市)人,春秋时期晋国名将、军事家。
公元前656年,晋国发生骊姬之乱,先轸同重耳逃走,在外流亡。前636年,在宋国、楚国、秦国等多方帮助下,流亡在外十九年的晋公子重耳回国即位,是为晋文公。晋文公即位后重用先轸等人,一时之间晋国国势强盛,贤臣良将蔚然于晋室。于前632年,先轸被任命为晋国中军主将。他为人公忠耿正, 先后辅佐晋文公、晋襄公两位霸主,屡出奇策,并以中军主将的身份指挥城濮之战、崤之战,打败过强大的楚国和秦国,还生俘秦国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三将,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同时拥有元帅头衔和元帅战绩的军事统帅。
后来狄人攻打晋国,在箕交战,先轸因为曾对襄公无礼却没有受到惩罚而神志烦躁、寝食不安,他决定以死谢罪,他脱下了头盔和铠甲冲入敌阵,战死沙场。
王凯(1924年5月21日—1993年12月27日),河南省济源市涧北村人。
1945年从洛阳师范学校毕业后参加了解放区抗日学校的教育工作。1947年洛阳师范学院继续学习。1948年3月投笔从戎,参加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22军政治部文工团。在部队期间多次荣立三等功。1950年于浙江金华22军经邓六金同志推荐加入中国。在文工团随部队南征北战参加了多次战役。战斗中王凯同志勇敢顽强,鼓舞士气,火线中参加战斗,战后庆功,救护伤员,押送俘虏,动员战船,多次立功。由于表现突出,1949年由部队选送到华北军政大学医学部学习。新中国成立后,王凯渡江南下,在南京高级步兵学院执教。1956年转业到南京食品总厂工作,先后担任保卫科长,人事处处长,党支部书记,党委副书记等职。1961年支援老区建设调到江西赣州地委党校工作,1973年5月调到赣南师院工作。1978年5月离休。
聂政(?—公元前397年),韩国轵(今河南济源东南)人,战国时期的侠客,为春秋战国四大刺客之一。
聂政年轻侠义,因除害杀人携母亲和姐姐避祸齐地(今山东境),以屠为业。韩大夫严仲子因与韩相侠累(名傀)廷争结仇,潜逃濮阳,闻政侠名,献巨金为其母庆寿,与政结为好友,求其为己报仇。聂政待母亡故守孝三年后,忆及严仲子知遇之恩,独自一人仗剑入韩都阳翟,以白虹贯日之势,刺杀侠累于阶上,继而格杀侠累侍卫数十人。因怕连累与自己面貌相似的姐姐,遂以剑自毁其面,挖眼、剖腹自杀。其姐在韩市寻认弟尸,伏尸痛哭,撞死在聂政尸前。其事迹见《史记·刺客列传》。郭沫若曾据此写历史剧《棠棣之花》,歌颂聂政的侠义精神。在河南禹州市市区西北有纪念他的聂政台。
段子俊(1913年—2006年2月21日),曾用名玉明,河南济源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
段子俊于1930年加入中国青年团,1932年7月被派往苏联学习。1937年他毕业于共产国际交通部主办的交通学校无线电工程系。在苏联期间,段子俊还随同陈云、滕代远同志顺利完成了新疆迎接我西路军的任务。1938年回到延安。先后任三局(通讯)科长、处长、通讯器材厂厂长及敌占区工作委员会四部部长等职。在此期间,他在中共中央书记处的直接领导下,负责党中央和共产国际的机要通讯联络,使毛主席与斯大林能够直接联系。1945年9月,段子俊奉调彭真、陈云、伍修权等同机到达东北开辟工作。段子俊被任命为东北联络局局长。他积极搜集电讯设备器材,精心调配人员,组建起4个直属电台,保证了东北民主联军总部与中央及下属部队的电讯畅通无阻。他积极争取苏联红军的支持,利用敌伪物资,使东北数十万军队的通讯网络迅速建立健全起来,保障了党和军队的通讯联络工作顺利进行。
1946年7月,段子俊以联军总部特派员的身份到大连。在旅大市委帮助下,争取到了当地苏军的支持,很快办起了光华电器总厂及关东电讯工程学校。段子俊亲自担任厂长和校长。他先后牵头负责了“大连大学”、“中苏远东电业公司”等重要学校企业的创建工作,并首任大连大学党委书记和远东电业公司董事长、总经理。他还牵头筹建了东北第一个军工企业集团——建新公司,为我军生产作战急需的各种炮弹等。1950年10月,朝鲜战争爆发。段子被中央紧急调往沈阳,任东北邮政总局党委书记,有力地确保了党中央毛主席与志愿军总部的电讯联络。1951年4月1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航空工业局宣告成立,段子俊任局长。后该局改建为二机部第四局,他任四局副局长、党委副书记。1963年三机部成立,任三机部副部长、党组副书记,后兼任航空研究院院长。1982年退居二线。作为新中国航空工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从事航空工业事业30多年,为我国航空事业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后半生。2006年2月21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
张禹(?—前5年),字子文,河内轵县(今河南省济源市)人,西汉时期丞相。
张禹从小相貌不凡,长大后从沛郡施仇学习《易经》,从琅琊王阳、胶东庸生学习《论语》,不久都通晓熟悉,有了徒弟,被推荐为郡文学。甘露年间,诸儒推荐张禹为博士。初元年间(前48年―前44年)立皇太子,博士郑宽中用《尚书》教太子,推荐张禹授太子《论语》,因此升任光禄大夫。前33年汉成帝即位,张禹、郑宽中因是汉成帝的师傅,赐爵关内侯。河平四年(前25年),张禹代替王商任丞相,封安昌侯。建平二年(前5年)去世,谥号为节。
李钟玄(1918年—2015年1月11日),河南济源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事将领。
抗日战争爆发后,他投笔从戎,于1938年参加八路军,参加沁阳战役、洛阳战役、登封战役、郑州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担任44师副师长,参加朝鲜战争,后担任110师师长,随后成功在黑云吐岭、白岩山阻击美军,并镇守三八线。回国后担任总参情报部副部长、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兼北京卫戍区第一副司令员、后兼北京卫戍区政治委员等职。1955年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大校军衔,曾荣获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和独立功勋荣誉章。2015年去世。
张廷珪(?—734),字温玉,都畿道怀州济源县(今河南省济源市)人,唐朝大臣。
张庭珪少年即以文学知名,弱冠应制举,中贤良射策第二等,历任冀氏、白水、伊阙三县尉,武则天长安年间,官至监察御史,与李峤、苏珦等人劝谏武后修建白司马坂大佛像,武后在长生殿召见,听从了他们的谏议,并赏赐抚慰,唐中宗景龙末年(710年),为中书舍人,再转颍州、洪州都督,仍为江南西道按察使。唐玄宗开元初年,入朝为礼部侍郎、尚书左丞、黄门侍郎,后因泄露宫廷秘语,贬为沔州刺史,又历苏、宋、魏三州刺史。入为少府监,加金紫光禄大夫,封范阳县子。任汴、饶、同三州刺史,四迁太子詹事,以老病致仕。开元二十二年秋八月十九日(734年9月20日)卒,年七十七岁,赠工部尚书,谥曰贞穆。
卢仝(795年—835年),自号玉川子,河南济源人,祖籍范阳(河北涿州)人,唐朝中期诗人。
卢仝是初唐四杰卢照邻之孙,少有才名,早年即隐居嵩山少室山,自号玉川子,破屋数间,图书满架,终日苦读,邻僧赠米,刻苦读书,博览经史,工诗精文,不愿仕进;他好饮茶,一首《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人称“玉川茶歌”,与陆羽茶经齐名,被尊称为“茶仙”。性格“高古介僻,所见不凡近” 。诗风奇诡险怪,人称“卢仝体”,有《玉川子诗集》传世,深受韩愈的推崇,是韩孟诗派的重要人物。
在大部分人心中之所以知道法海是因为民间传说《白蛇传》。但在唐代,确有一位法海禅师,而且他所住持的金山寺,确实有一座山洞,还有一条害人的蟒蛇,白蛇传中的法海就是以他为原型,这位法海禅师俗名裴文德,是宰相裴休之子,曾考取状元,出任翰林学士。当时有一个皇子生病,求医无效,裴文德有菩提心,志愿作为皇子的替身,出家为皇室祈福。裴休送之入潭州沩山密印寺(湖南省宁乡县境内)出家,拜沩山灵祐禅师为师,成为禅门沩仰宗僧人,为镇江金山寺开山之祖,以修练头陀苦行闻名,号称裴头陀。
历史上的法海禅师是位得道高僧,是一位对中国佛教发展有卓越建树的唐代高僧。
裴休(791年—864年),字公美,孟州济源县(今河南省济源市)人,祖籍河东闻喜(今山西运城闻喜),唐朝中晚期名相、书法家。
裴休出身河东裴氏东眷房,自幼学佛,操行良好,与兄弟同在家中读书,终年不出户,人称河东大士。唐穆宗长庆年间登进士第,历官兵部侍郎、同平章事、宣武节度使、荆南节度使等职, 裴休为人性宽惠,为官不尚皦察,而吏民畏服,曾主持改革漕运及茶税等积弊,立税茶十二法,颇有政绩。晚年官至吏部尚书,加太子少师,封河东县子,咸通五年(864年),裴休去世,年七十四岁,追赠太尉。
裴休博学多能,工于诗画,擅长书法,其撰写的《圭峰禅师碑》,貌似柳体,然而风格较柳体更为遒媚劲健,其书法的传世拓本还有《定慧禅师碑》,米芾有评:“裴休率意写碑,乃有真趣,不陷丑怪。”
⭐️历史名人录整理标准,以本篇为例,本地籍贯古今历史人物,在本地或在外地做出了突出贡献,在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进程中有积极重大的影响,在全国有较高的知名度,其事迹在民间中广为流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