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全国著名抗日英烈丨黄骅、马本斋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黄骅烈士永垂不朽”,这八个刚劲有力的大字,是元帅为黄骅烈士纪念碑的亲笔题词。纪念碑矗立在河北省黄骅市大赵村黄骅烈士陵园纪念广场,供后人瞻仰。
黄骅,原名黄金山,1911年出生,湖北省阳新县人,15岁参加革命。1929年,加入中国。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曾参加中央苏区第一到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和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从一名普通战士,锻炼成长为智勇双全的优秀指挥员。
1941年7月,黄骅调任冀鲁边军区副司令员兼八路军一一五师教导六旅副旅长。上任后,黄骅领导边区军民进行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斗争,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在部队和地方干部群众中树立起了很高的威信。黄骅身居要职,却从不搞特殊,始终坚持和广大指战员同甘苦、共患难,并经常教育干部和战士:“不要忘记过去,不要忘记老百姓。”
1943年6月30日,黄骅在新海县(今黄骅市)大赵村召开军区侦查通讯工作会议时,被突然闯入会场的叛徒杀害,时年32岁。
抗日战争时期,在华北平原上活跃着一支以回族兄弟为主、闻名遐迩的抗日部队——冀中回民支队。马本斋就是这支英雄部队的司令员。
马本斋,1903年出生,回族,献县东辛庄(今本斋村)人。全民族抗战爆发后,马本斋在家乡组织回民义勇队,奋起抗日。
1938年,马本斋率部参加八路军,所部后改称为冀中军区回民支队。他作战勇猛,身先士卒。从1937年至1944年,指挥战斗870余次,歼灭日伪军36000余人,打得敌人闻风丧胆。称其为“百战百胜的回民支队”。
1938年10月,马本斋加入中国。他在入党申请书中写道:“我甘心情愿把我的一切献给伟大的中国,献给为民族解放和整个中华民族的解放而奋斗的伟业。”
1941年9月,日军抓捕了马本斋的母亲白文冠,企图让她给儿子写劝降信。白文冠坚贞不屈,光荣殉国。马本斋强忍心头的悲愤,奋笔疾书:“伟大母亲,虽死犹生。儿承母志,继续斗争。”
由于长期的艰苦作战,马本斋身患重病。1944年2月7日,马本斋在河南濮阳县小屯村军区后方医院病逝,时年41岁。
1944年3月17日,延安各界代表隆重举行追悼大会。的挽词是“马本斋同志不死”。朱德的挽词是“壮志难移汉回各族模范,大节不死母子两代英雄”。周恩来的挽词是“民族英雄,吾党战士”。
2009年9月,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
最新更新
推荐阅读
猜你喜欢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