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滩古镇久 隆真故居奇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2014年6月22日,京杭大运河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一提到京杭大运河,很多人的头脑中马上会浮现出一幅地图,勾勒出京杭大运河的南北走向。但是,大家可能不熟悉的是,历史上的京杭大运河曾经流经河北省的南部,并留下了不少的历史文化遗存,大名县金滩镇便是大运河畔一处重要的漕运码头。
金滩,原名“小滩”,坐落于卫河东岸的古黄河大堤上(古代黄河多次改道),距大名县城18千米。这里夏代属观扈国,商代以后为古“阳狐”地。东汉末年,曹操开白沟以行漕运,小滩由于地处西来北拐的卫河转弯处,河宽水深,且有古黄河大堤遮挡,便成了过往船只的避风港,逐渐发展为一处较有规模的水陆码头。随着航运的发达,小滩的集市贸易也日渐繁华。
隋大业四年(608年),隋炀帝“诏发河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永济渠,引沁水南达于河,北通涿郡”,至此京杭大运河全线贯通。位于永济渠南段的小滩,凭借着大运河带来的舟楫之利,获得了进一步的快速发展。北宋时期,大名府升格为陪都北京,并将永济渠更名为御河。小滩不仅成为大名府东北部的一个屏蔽,而且河运更加发达。明朝永乐年间(1403-1424年),朝廷在小滩设立户部分司,督办河南、山东东昌府(今山东省聊城市)、德州等地的漕粮兑运。清代的小滩虽不及前代繁华,但不失为一处区域性的集市交易中心。据相关史料,清同治年间(1862-1875年),礼部尚书毛昶熙(1817-1882)乘船路经此地,题写“金滩镇”三字,作为村名沿用至今。“金滩”二字的含义,大概就是“日进斗金”的意思。
铅华洗尽,方见碧空万里。金滩古镇的边界至今清晰可辨,格局基本完整。它背靠卫河东大堤,三面环镇建城墙,四门相对,六门关锁。南北3条大街整齐排列,28个池塘点缀其间。全镇共有有72条胡同、72口井、36座庙,一条青龙大街蜿蜒2.5千米,贯穿于古镇南北,串连起大街小巷。青龙街的南部有书院、文庙,中部有衙署、魁星楼,北部有花市街、枣市街、羊市街、石头街。市市相通,街街相连,条条胡同通河岸,描摹出古镇的基本轮廓。
金滩古镇久,久得触目皆是文物。山陕会馆旧址、卫河船渡码头遗址等等历史文化遗存,是大运河畔典型的漕运“标本”。而在这些大运河滋养的历史文化遗存中,更有一处与众不同的建筑,这便是郭隆真故居。几年前,为了完成《近现代河北名人故居》一书的写作,我几乎走遍了河北省内的所有市县,参观了几十处名人故居,其中是令我感动的就是郭隆真故居。提起郭隆真,很多人可能连这个名字都没有听说过,但这位杰出女性却是中国的早期优秀党员之一。
1913年,郭隆真考入设在天津的直隶第一女子师范学校。在那里,她结识了、刘清扬等天津学生界领袖,并积极参加了五四爱国运动,后来又成为周恩来领导的“觉悟社”的骨干成员。周恩来还是郭隆线年的法国,与周恩来一同勤工俭学的郭隆真利用晚上的时间阅读、翻译了《剩余价值论》等书籍,在这个过程中她也形成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进而成为了中国的早期党员。
虽然郭隆真出生在大名县乡下的一个回民士绅家庭,但她从小就有着追求平等、独立、自由的思想信念,并敢于冲破世俗束缚,做出了许多开全县先河的事情,或许这跟她父亲的开明教育有关。1905年,刚刚小学毕业的郭隆真便和父亲在家中办起了一所女子小学,这不仅是大名县的第一所女子小学,也是当时直隶省(河北省的前称)农村的第一所女子小学,由此可见她的思想前卫之一斑。不唯如此,郭隆真还拒绝缠足,并动员其他女孩子也不缠足,她们要做像男人一样能够自立的女子。
五四爱国运动爆发后,正在直隶第一女子师范学校读书的郭隆真马上行动起来。她和、刘清扬、张若名一道发起了成立了“天津女界爱国同志会”,联络和团结天津女校学生积极投身爱国运动,提出了“爱国不分男女、救国不能后人”的口号。她还带领讲演队奔波在天津的大街小巷,通过讲演揭露帝国主义和卖国贼的罪行,宣传争取妇女解放、男女自由平等、反对包办婚姻、保护妇女儿童等,使直隶第一女子师范学校成为天津妇女爱国运动的中心。
郭隆真有过多次被捕入狱的经历。1920年1月29日,郭隆真、周恩来等人在请愿示威活动中被捕,受了半年多的牢狱之灾。释放那天,郭隆真和其他人的胸前都戴上了镌刻着“为国捐躯”4个大字的纪念章和大红绸花,而这4个字预示了郭隆线年,郭隆真从国外归来,被派到北京从事妇女运动。当时,中国在北京有两份以妇女为对象的刊物——《妇女钟》和《妇女之友》。这两份刊物无法在北京印刷,郭隆真便把每月编好的稿子带到天津,印好后伪装运回北京散发。两年后,郭隆真第四次被捕,但不久获释。
1930年11月2日,郭隆真第五次被捕,这次是在青岛。她是年初才来到青岛的,负责领导工人运动。不幸的是,这次郭隆线日在济南英勇就义,年仅37岁。临刑前,她留下了8个字的遗言:“宁可牺牲,绝不屈节!”得知郭隆真英勇就义的消息后,正在上海的周恩来深感悲痛,他感慨地说:“郭隆真同志真乃巾帼之英雄,我党之优秀干部!”
我们现在看到的郭隆真故居,原本是民国时期的建筑,近两年重修的。郭隆真出生时,她的家庭还是比较富裕的,在繁华的青龙街上有一处较大的宅院,现今的郭隆真故居只是其中的一个跨院。这是一个典型的北方二进式四合院,以青砖青瓦为主要建筑材料,显得肃穆庄严。走入大门,便是第一进院落,面积不大,左侧的墙壁上是郭隆真的大幅照片和生平简介,告诉人们她那短暂而辉煌的一生。第二进院由三间正房和两间配房组成,左侧配房陈列的是郭隆真少年时代的家庭和生活情况,右侧配房是复原郭隆真创办的女子学堂,正房则是对郭隆真革命事迹的介绍。正房的厅堂里悬挂着康克清的题词:向郭隆真烈士学习!
总体看来,郭隆真故居的布置还是很得体、很到位的,对空间布局的把握也比较好。通过对故居的参观,可以清晰地了解郭隆真为革命而奋斗的一生。特别是在郭隆真生平事迹介绍的“结束语”部分,有一首当地历史爱好者所写的诗,表达了家乡人民对她的深深崇敬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