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产188

您好,欢迎访问我们的网站,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横山岭上瞻丰碑

2023-04-23 18:14分类: 河北文化 阅读: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伫立在横山岭赭红的岩石上,凝望历史的硝烟,瞻仰一座抗战的丰碑——陈庄歼灭战纪念碑。

  眼前的山色很美,横山湖澄澈的碧波很静,在强光的照射下,水面如翡翠般晶莹。在这般纯美的水下有战火烽烟的村庄,有森然闪光的枪炮,有彻夜的呐喊,还有难以磨灭的记忆……千百次回望与想象,还是无法复原八十多年前,那持续六天五夜的一场传奇鏖战。

  我把目光移向浩渺烟波的尽头,当时的边区重镇陈庄,如今依然在群山里安详地栖息。它也许会帮我搜寻许多战争的碎片吧。东望磁河,宽阔的河床上林木茂盛,卵石无声,它也许会将记忆凝结吧。向南仰望,高大朴实的鲁柏山静默无言。昔日那个光秃秃的山崖上曾爬满了敌人,今日已是满坡苍翠。它能和我诉说那历史的回音吗?

  目光落回不远处的陈庄歼灭战陈列馆,鲜艳的国旗下,这座庄严的建筑让人肃然起敬。迈步走向那里,硝烟弥漫的岁月片段,悬挂满壁,那里有惊心动魄的抗战记忆……

  这首流传于灵寿县的民歌,描述的陈庄歼灭战是那样生动简洁,透射着人民心中的豪迈与浪漫,让我们跟随它的旋律,穿越抗战云烟,触摸那段历史的真实——

  首先,让我们的镜头闪回到陈庄镇。陈庄镇位于灵寿县西北部,西依太行山,东临华北平原,横山岭东卧,慈河水长流,上下百里形成“锦绣大明川”,沃野千顷、村落簇拥。抗日战争伊始,由孙毅率领的115师教导大队1300多人,来到陈庄,开辟抗日根据地。随后,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抗大二分校到达,晋察冀边区政府、边区银行、印刷局、粮食局、晋察冀日报社、八路军120师后方供给处等机关、学校、救亡团体,也曾进驻陈庄一带。陈庄一时间成为抗战热潮之中的红色高地,同时也成为侵华日军的眼中钉、肉中刺以及“扫荡”的重要目标。

  1939年9月下旬,日军独立混成第8旅团的旅团长水原义重带着第31独立大队及伪警备队共1500余人,想实现日军“秋季大讨伐”计划,从灵寿县城出发向着陈庄镇进犯,企图摧毁边区的后方基地。

  而此时,贺龙师长率领120师主力部队,从冀中的博野出发,一昼夜穿过敌人八道封锁线,到达灵寿县刘家沟村一带。司令员的司令部和晋察冀军区5团,此时在西距陈庄不远的平山县,都为迎击敌人做好了准备。进犯陈庄的日军依然趾高气扬,似乎没有察觉到一场大战即将在太行群山之中展开。师长贺龙、政委关向应决定布下“口袋阵”,诱敌深入,集中兵力,在运动中歼灭来犯之敌。

  9月26日,日军首先进占慈峪镇,之后,向北行进不久,遇到了八路军359旅719团的阻击。当日下午,日军大批拉辎重的车辆和部队向灵寿方向撤退。

  此次作战的前线旅旅长张宗逊在指挥所反复琢磨。贺龙元帅的指挥部里,电话此起彼伏,大家都在焦灼地等待着消息……

  傍晚一位老乡赶来报告,“西庄来了一队骑兵,把白菜地都踏坏了。”接到报告的同志马上警觉,八路军绝对不会踩踏老百姓的白菜,一定是鬼子来了。指挥部也不断接到晋察冀军区五团的报告,发现村庄外的马蹄印,发现大街上铁钉脚印……

  27日清晨,枪声在群山峻岭中突然响起。我们后来从抗大二分校校长孙毅将军的回忆录中了解到:当时,二分校接到敌人可能要袭击陈庄的消息之后,就开始组织学员们进行侦察和排哨。他们一个跟着一个,沿着弯弯曲曲的山路,翻过一座又一座的山梁,向陈庄南侧排哨行进。就在东方刚刚吐露鱼肚白的时候,杨震区队的一个学员发现山腰处有一条蛇形的黑影,正向这边山头蠕动。杨震果断下令,占领有利地形,先敌开火。那条“黑蛇”停了下来……黎明的枪声大约持续一个小时。考虑到抗大二分校的任务是侦察和警戒,此时已经迟滞了敌人的进攻,为陈庄所驻扎单位和老百姓争取了更多的转移时间,杨震率领学员们安全撤回。

  此刻,狡猾的水原,让日军伪装成八路军战士,轻装奔袭陈庄的“新战术”似乎达到了目的——占领了一座空城。

  后来在缴获的敌人文件中发现,敌大队长田中省三郎在这天的日记里写道:“不经大的战斗而占领陈庄,这是指挥者的天才……”实际情况是怎样呢?陈庄附近的机关、学校和群众早已转移了。八百多户的村镇上看不到一个人影,找不到一粒粮食,家家户户都空空荡荡,而满街的墙壁上却到处涂写着大字标语,“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把侵略者赶出中国去!”

  刘家沟贺龙师长指挥部里,大家在讨论新的敌情。贺龙师长叼着烟斗,对敌人“新战术”给出了评价:“班门弄斧!”

  前敌总指挥张宗逊接到了贺龙师长电话指示:敌人是孤军深入,北无据点接应,南边接济也十分困难,因此他们在陈庄不敢久留。敌回逃时,必须抓紧战机,在运动中把它消灭掉。接着他凝视着地图,用目光在横山岭一带,慈河两岸,挽结着一个口袋阵。

  从陈庄到慈峪,一条路是水原突袭的西部崇山峻岭蜿蜒小路,一条是东侧沿着慈河河滩的宽阔大路,水原撤退又会走哪条路呢?

  张宗逊和指战员们陷入深深的思索:既然敌人来时耍了一套“花招”,那么走时也可能来个“新战术”——改变过去的老规矩,不走来时的小路,而顺东南的大路逃跑。敌人这样做,既可避免像过去一样遭我伏击,又可与慈峪之敌相呼应。

  敌变我也变!经过反复的讨论,张宗逊下达了大路阻击的作战计划:确定以2团和716团在陈庄以东占领慈河两岸的高地,严密控制敌人东逃的大路。为了防备万一,另以一支队的3营进至陈庄以南的长峪,准备堵截可能由来时小路逃跑的敌人。一支队的另一部顺大路向陈庄靠拢,与敌保持接触。这一方案经师部批准后,部队便开始调动。

  入夜,我一支队和抗大二分校的学员们,又分别从东西两面不断向陈庄袭扰。敌人找不到一个老百姓,得不到任何情报,只是躲在村里盲目还击。就这样,敌人一夜未得安生,消耗了不少子弹。

  28日拂晓,陈庄上空腾起了冲霄的烟柱,敌人放火烧房子了。这是敌人逃跑的信号,口袋阵周围的战士们马上准备战斗。

  诡计多端的水原,向小路虚晃了一枪,最终还是沿着磁河,大摇大摆地走上了大路。

  在口袋的一端,716团团长黄新廷反复判断后,将“跌骨崖”阵地设为口袋阵的卡口,并把这道关键防线交由骁勇善战的曾祥旺连长负责。而守卫在跌骨崖阵地最前面山梁的是四连一排长郭云初,他虽然刚满18岁,却已经有了上百次战斗经历,被战友们亲切地叫作“小老虎”。

  “小老虎”带领的战士们老远就看到了得意扬扬的敌人。他们沉着从容,直到敌人距前沿三十来米时,才开始射击。一阵猛打,大部分敌人被打了下去。亡命式的日军从一侧蹿上了阵地,郭云初眼疾手快端着刺刀冲了上去,一刀刺倒最前面的日本兵,开始肉搏战。

  跌骨崖,这个敌人东去最重要的闸门,一时间成为陈庄歼灭战的核心。守住,必须要守住!

  战斗打了快一天了,敌人组织了四次进攻。最后一次,郭云初刺倒两个敌人之后,自己也被侵略者的刺刀刺中了胸膛,英勇地牺牲了。曾祥旺怀着满腔的仇恨,率领战士们发起冲锋,当他身上的手榴弹全部甩出的时候,自己也不幸中弹倒下。

  跌骨崖,始终紧紧地掌握在我们的手里,几天几夜,这道闸门都没有打开一个缝隙!

  向北,向西,向东,鬼子左突右冲,渐渐被压缩在破门口村周围的村庄里,包围圈越来越小,鬼子在口袋里挣扎着,最后选择向南,爬上了光秃秃的鲁柏山。

  正定和平山的游击队、担架队过来了,灵寿的妇救会、青抗先过来了,老乡们送饭送水,抬着担架,翻山越岭从四面八方赶到了阵地,小米粥送来了,饼子送来了,一捧一捧的红枣装进战士们的口袋,一勺一勺的饭喂到伤员的口里。武器装备精良的敌人陷入人民战争的包围圈。

  敌人无粮无水,又缺弹药,只能不停求援,“即以飞机送弹药粮秣并增派讨伐队”。飞机真的来了,因为阵地相近,难以区分,所以没有轰炸。第2天又来,投送弹药和饼干。结果,敌人点火我们也点火,大多物资降落到我们的阵地上。

  敌人的讨伐队也真来了。增援的八百人,在白头山被张仲瀚率领的719团以及晋察冀四分区八支队,死死堵在门外,无论如何也没有让他们接近口袋。

  鲁柏山又高又陡,敌人在光秃秃的山崖上,既无掩护又无依托,张宗逊建议火力全开,猛烈射击,敌人爬到山顶时,全部队伍只剩下二百多人,他们拼尽全力逃下了石梯,5团的战士们早已堵住了敌人的退路……

  贺龙师长来到了前沿阵地,亲自指挥发起总攻。司令员不断打来电话鼓舞士气。虽然我方战士也伤亡比较严重,但是紧紧地拖住了敌人。

  口袋里的鬼子几经挣扎,慢慢窒息。经过六天五夜的激战,在绵延三十余公里的战场上,水原旅团几乎全军覆没。

  10月10日,陈庄大捷祝捷大会在张家庄隆重召开。万余将士和群众参加了大会。报幕员激动地念战报:陈庄战斗,历经六天五夜激战,歼灭日军水原旅团1380余人,俘虏日军官兵16人、伪军13人,缴获山炮3门、机枪23挺、步枪500余支、战马50余匹,子弹4万余发……台下响起轰鸣的掌声和欢呼声。

  陈庄歼灭战的胜利在全国的抗日战场引起很大的震动。抗日军民精神振奋,从党中央到各地部队都纷纷祝贺。该年10月2日的《晋察冀日报》记载:“……获得大胜,给敌人以迎头最大的打击,使敌人在进攻的开头就遭到残酷的挫败,这对于保卫边区,粉碎敌寇‘扫荡’进攻是有伟大的意义的。”那是怎样的战斗,怎样的景象,我们不能再去炮火硝烟中体验。我深深感到,无论多么淋漓的笔墨都难以描述当年的场面。今天,我静静地站在横山岭上,慨叹和敬佩徐徐而出。

  在我查阅陈庄战斗资料时,那没有任何修饰的文字在我心中呼啸而过。不知何时,我眼中已蓄满了泪水,烈士们的身影总在泪光中晃动。我慨叹战争的惨烈!在这场战斗中,我八路军伤亡指战员584名,其中员387人,且大多数是身经百战的战士。那样年轻的生命,如猛虎般矫健的勇士啊,硝烟中,夜幕下,他们无声离去、转瞬化作天边的星辰。

  几十年后,这场战斗的前敌总指挥、358旅旅长张宗逊在病床上,对采访他的记者谈起这场战斗,没有过多讲述胜利的喜悦,却喃喃说道:“战斗打得艰难呀!有个战士被敌人的军刀砍在脸上,拔不下来,就那么个样子,还在拼命打……”病痛中的将军在叙述轰轰烈烈的战争,但他眼前站立的总是烈士的身影。

  几十年后,在5团政委肖锋的回忆录中,这样记述:“一个平山的战士是个大个子,表现得异常顽强,刺刀拼断了,就用枪托向敌人砸,有几个鬼子向他包抄过去,他拉响了最后一颗手榴弹和敌人同归于尽了。”

  几十年后,孙毅将军回忆,队长们带领抗大学生军战斗了一整天,学生们十几个人才能分得一把枪,几颗子弹,但作战十分英勇。枪炮声混成一片,战士们用门板抬了很多伤员……抗大学员在作战中表现出来的英勇无畏,让日军再也不敢小瞧。校长看到牺牲的学生,不禁流下热泪,说:“孩子还小,太可惜了!”

  为什么要发动侵略战争?为什么让无辜的生命消失?为什么在这美丽的土地上刮起血雨腥风?

  横山湖东侧溢洪道南端,一座名叫南探花楼的小山顶上,苍松翠柏掩映,陈庄歼灭战纪念碑耸立当中。纪念碑周边是陈庄歼灭战烈士墓群和孙毅骨灰撒放处。

  这座抗战的丰碑,树立于1959年。多年来,我曾无数次地瞻仰。一次,查询历史资料得知,两千多年前乐羊和西门豹,曾和中山国主力于慈河对峙月余,最后乐羊“火烧楸山”,大败中山军队。看来这里自古便是战争要地。

  记得一个夏日,我在瞻仰纪念碑之后,遥望湖光山色。恰逢有父亲的老同事和他的朋友们来此参观,他们请我讲解这场战斗。我努力描述着,虽然自己脑中装了许多相关的文字,内心也满怀激动,讲述出来却简单机械,白开水一般,这让我难过了很久。后来,我偶然听一位军事院校的教授说:“陈庄战役前后夹攻布局独到,虚实比例用心极巧,整个战局阵形非常壮观!”我很受震动,时至今日,都在寻找素材和资料,始终想把这场战斗讲得精彩。弘扬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让一座民族精神的丰碑昭示历史,教育后人,就需要把英烈们的故事先讲好,这是我们的使命和责任。

  新近采访,陈庄歼灭战陈列馆馆长李学彦告诉我,陈庄歼灭战旧址现为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河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由陈庄歼灭战纪念碑、陈庄歼灭战烈士墓碑、陈庄歼灭战烈士墓群、贺龙指挥部、孙毅骨灰撒放处和陈列馆等组成,占地面积约3.7万平方米。庄严肃穆的陈庄歼灭战陈列馆于2015年8月建成开馆,是河北省第一个在战场旧址建设的陈列馆。陈展内容包括陈庄歼灭战、抗大二分校和千年古县灵寿三部分,馆内藏品丰富。

  李馆长介绍说,陈列馆落成开放后,年接待党员干部与各界群众参观学习达25万人次以上,越来越多的人来这里了解陈庄歼灭战历史,缅怀先烈,寄托哀思。陈列馆里也有当地的多位志愿讲解员,比如90多岁的张汉魁老人,他曾经担任过儿童团团长,也是陈庄歼灭战的亲历者。他说只要有机会,就要给更多的人讲述当年的故事,也讲述灵寿人民为支持子弟兵打仗,所做出的牺牲和奉献。

  采访即将结束时,李学彦满怀期望地说,希望大家更多关注红色文化传承保护和开发利用。比如,抗大二分校在陈庄办学五年,为抗日前线输送了两万余名指挥员,其中66人成长为共和国将军,被誉为“造就指挥员的摇篮”。但是,反映这所红色学校的展陈也面临着空间不足、内容单一等问题,真心呼吁更多的人投身到深入挖掘、研究、宣传红色历史文化的队伍中来……

  将别,将晚。仰望横岭长空,一片酡红,那是烈士们鲜血浇灌的山色,使得这大地一派安宁与美好。长思,长歌,我辈后生,亦应且行且珍惜。

郑重声明:本站旨在学习分享各地特产、美食、景点、文化和民俗等,文章均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QQ:21241043

上一篇:“风和日丽过清明”非遗展演展示活动在河北博物院举办

下一篇:笔魂墨韵绘千山———记画家吴守明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

关注我们

    特产188
返回顶部
365整形网 Axial Fans